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多年的教学过程,发现每级学生在必修二出错点基本一致,而且出错的方向也基本一致,以下是本人总结的易错点:
易错点:不能正确把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曲线。易错分析:不能准确的掌握理解减数分裂的完整过程这是造成本部分错误的主要原因,解決策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样就可以将横坐标分成三部分: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一、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是复制前后染色体的数目维持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染色体的数目都没有改变,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一旦进入末期数目就会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一分为二数目减半;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维持减半后的数目,但到了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就会加倍,也就是说回到原来的数目,后期结束后细胞再次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再次减半。
就整个过程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有三个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加倍即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数目又减半。这样染色体的数目最终是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二、DNA的变化曲线
间期:染色体复制,复制的结果DNA的数目加倍,但这个加倍不是直接加倍,而是逐渐加倍所以曲线中此时应该是斜上行而不是直上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DNA的数目均维持加倍后的数目,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随之也减少了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间期,不再复制,所以DNA数目一直维持减半后的数目,直到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再次一分为二,DNA数目也再次减半。就整个过程分析:数目发生变化的有三个时期:间期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减数第二次结束再次减半。
易错点:生物的核酸、遗传物质的判定易出错;错因分析:高一学生对于核酸的知识记的比较准,但到了高二对于核酸这个名词的认识就不清了,容易和遗传物质混淆,大多数学生甚至都不知道DNA和RNA的中文名称,总是和核苷酸混在一起;由于核酸本身就没弄清楚,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知识没理解,所以在做题时出错率才相当的高。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就是弄清以下的图解:
易错点:计算DNA结构中的碱基问题时易出错;错因分析:很多学生拿到此类题目后无从下手,这种题如果出现做对的学生基本是寥寥无几,主要是没有掌握种类题的做题方法,对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真正的提炼出来,是两条链的问题还是一条链的问题根本没注意到,碱基占一条链的比例和在整个DNA分子中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解决这类题是有固定方法步骤:①画出题目中设计到的图形:DNA的两条链,或RNA的一条链;②假设所画出的图中每条链有100个碱基;③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都标在相应的图中;④将问题的所求列出来进行变式:将两条链的问题转化成一条链的问题,转化的方向是将未知链的问题都转化到已知链中,但需要看清是两条链的问题还是一条链的问题。这样通过以上四步,这类题就迎刃而解了。
易错点:遗传基本规律中与亲本表现型或基因型不同的概率易。错因分析:学生基本都是直接算和两个亲本表现型和基因型不同的概率出错,没有考虑到多对相对性状的中,杂合子包括其中只有一对为杂合子、其中两对为杂合子、多对都为杂合子等,所以有多种情况,学生往往考虑不全是错误的主要原因。
解决这类题的策略是:对于多对相对性状由于杂合子的种类比较多,所以往往会漏掉一下情况,所以解决这种题目,可以换个思路来解决,由于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是确定的,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和亲本表现型和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然后用1去减,这样计算起来就比较容易而且答案一定准确。
易错点:具体的题目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有哪些易出错。错因分析: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传递的各条途径发生的时间及场所,所以在具体题目中,学生不是多写就是写不全。
解决这类题目的策略是:理解并记住中心法则每条传递途径发生的时间及场所:①从DNA到DNA,这条途径发生的时间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场所是细胞核②从DNA到RNA转录过程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场所是主要在细胞核中,③从RNA到蛋白质也是整个生命过程中,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④从RNA到RNA这条途径只有某些RNA病毒才会发生,发生的场所是其寄生的宿主细胞中⑤从RNA到DNA这一传递途径是某些能进行逆转录过程的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中发生的。弄清楚这些问题在具体题目中根据题目的条件进行筛选即可。
易错点:不能正确把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曲线。易错分析:不能准确的掌握理解减数分裂的完整过程这是造成本部分错误的主要原因,解決策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样就可以将横坐标分成三部分: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一、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是复制前后染色体的数目维持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染色体的数目都没有改变,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一旦进入末期数目就会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一分为二数目减半;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维持减半后的数目,但到了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就会加倍,也就是说回到原来的数目,后期结束后细胞再次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再次减半。
就整个过程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有三个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加倍即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数目又减半。这样染色体的数目最终是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二、DNA的变化曲线
间期:染色体复制,复制的结果DNA的数目加倍,但这个加倍不是直接加倍,而是逐渐加倍所以曲线中此时应该是斜上行而不是直上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DNA的数目均维持加倍后的数目,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随之也减少了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间期,不再复制,所以DNA数目一直维持减半后的数目,直到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再次一分为二,DNA数目也再次减半。就整个过程分析:数目发生变化的有三个时期:间期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减数第二次结束再次减半。
易错点:生物的核酸、遗传物质的判定易出错;错因分析:高一学生对于核酸的知识记的比较准,但到了高二对于核酸这个名词的认识就不清了,容易和遗传物质混淆,大多数学生甚至都不知道DNA和RNA的中文名称,总是和核苷酸混在一起;由于核酸本身就没弄清楚,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知识没理解,所以在做题时出错率才相当的高。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就是弄清以下的图解:
易错点:计算DNA结构中的碱基问题时易出错;错因分析:很多学生拿到此类题目后无从下手,这种题如果出现做对的学生基本是寥寥无几,主要是没有掌握种类题的做题方法,对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真正的提炼出来,是两条链的问题还是一条链的问题根本没注意到,碱基占一条链的比例和在整个DNA分子中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解决这类题是有固定方法步骤:①画出题目中设计到的图形:DNA的两条链,或RNA的一条链;②假设所画出的图中每条链有100个碱基;③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都标在相应的图中;④将问题的所求列出来进行变式:将两条链的问题转化成一条链的问题,转化的方向是将未知链的问题都转化到已知链中,但需要看清是两条链的问题还是一条链的问题。这样通过以上四步,这类题就迎刃而解了。
易错点:遗传基本规律中与亲本表现型或基因型不同的概率易。错因分析:学生基本都是直接算和两个亲本表现型和基因型不同的概率出错,没有考虑到多对相对性状的中,杂合子包括其中只有一对为杂合子、其中两对为杂合子、多对都为杂合子等,所以有多种情况,学生往往考虑不全是错误的主要原因。
解决这类题的策略是:对于多对相对性状由于杂合子的种类比较多,所以往往会漏掉一下情况,所以解决这种题目,可以换个思路来解决,由于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是确定的,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和亲本表现型和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然后用1去减,这样计算起来就比较容易而且答案一定准确。
易错点:具体的题目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有哪些易出错。错因分析: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传递的各条途径发生的时间及场所,所以在具体题目中,学生不是多写就是写不全。
解决这类题目的策略是:理解并记住中心法则每条传递途径发生的时间及场所:①从DNA到DNA,这条途径发生的时间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场所是细胞核②从DNA到RNA转录过程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场所是主要在细胞核中,③从RNA到蛋白质也是整个生命过程中,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④从RNA到RNA这条途径只有某些RNA病毒才会发生,发生的场所是其寄生的宿主细胞中⑤从RNA到DNA这一传递途径是某些能进行逆转录过程的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中发生的。弄清楚这些问题在具体题目中根据题目的条件进行筛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