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5年前后,西柳服装市场为跟上时代发展,就已开始了改造升级的步伐,低开高走正成为其市场升级的宗旨。如今,西柳市场内经营环境、硬件设施、品种结构和经营布局已得到全面改造调整,同时,在软件上,西柳市场也正进入现代化、信息化的运行状态。
所谓大作为就要先观大局、等大势,势起借风,风生水起。今天,沈阳、大连等西柳周边城市服装商业大兴,时势赋予了西柳市场新的机遇,20年的市场积淀和产业推进,西柳刚好能够借风发力,顺势上扬,我们也将见证西柳新一轮的崛起。
西柳新坐标
众所周知,辽宁服装业遍布全省,是主要产业之一,很多城市都非常注重发展服装产业。如大连已明确要发展服装服饰产业,其方向一方面是促进服装品牌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则是推进生产加工型企业向自主设计、自主采购和自主出口转变。大连将发挥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航运物流优势和服装节文化优势,建设服装服饰产业都市。而沈阳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服装城,欲借沈阳的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国服装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些初步看起来是对西柳的压力,但细想起来却是西柳产业壮大的最佳机遇。辽宁的服装产业主要就分布在大连、沈阳、海城等城市,而西柳隶属海城,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南靠大连,北倚沈阳,东临丹东,西挽锦州,恰恰是全省服装产业分布的中心地带。大连作为服装主要出口的主干,许多学校都设有服装专业,培养出大量的服装方面人才,沈阳是东北的中心城市,商业辐射力强,而他们发展服装产业,西柳完全可以作为后方基地,优势互补,盘活整条产业链,切实推进辽宁乃至东北三省的服装产业发展。西柳市场与其他专业市场相比,在北方地区拥有行业龙头的地位,周边劳动力资源丰富,企业集群集中,并且东北毗邻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国际的市场潜力巨大。
西柳的加工能力,西柳市场的固有影响,都将在产业链上发挥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而这也将推动西柳市场大升级与大作为,这是西柳的机遇,西柳也正从大局角度,重新定位着自己的坐标。
大局的中流砥柱
加工与集散永远不是大城市的主流,大城市服装产业发展的主流是品牌孵化和设计、信息资源,但产业的发展,加王能力与集散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沈阳为例,沈阳是东北最大的消费市场,但本地服装产量微小。沈阳的服装市场一年至少有200多亿,而本地产品只能占到1%至2%。由此可见,要盘活整个产业,西柳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西柳已成为东北最大的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了强大的纺织服装工业支撑体系保障产业快速发展。西柳镇现有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2000多家,年生产成衣9000万套,裤子1.5亿条,其它布艺产品7000万米。经过不断升级改造,西柳纺织服装产品以先进的加工工艺及产品优化,不仅能控制成本,且形成西柳纺织服装低开高走的强劲优势,并与西柳服装城的迅速发展形成强势互补。同时,西柳镇先后投资建成了西柳纺织工业园、台湾纺织工业园, 在原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辅料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旅游业等相关配套服务,强力支撑着西柳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另外就是,千万不要忽视西柳服装市场的影响力,其早已成为东北最大的纺织服装贸易集散地。服装城内汇聚了全国28个省份的贸易商家,其每年150亿左右的交易额,早被业内人士誉为打造纺织服装财富的天堂。其产品已辐射到全国30多个省份及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南非、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稳固的,外购外销、地产外销、内外结合、集散并举营销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服装商业航母。
同时,西柳同样具有品牌推进的能力,西柳也正成为东北最大的纺织服装品牌孵化中心。早在2004年,西柳服装城就投入大量资金成立了西柳服装品牌指导中心,是西柳品牌的专业设计推广机构,能及时向外界介绍和推广西柳服装的时尚资讯,又时刻为西柳本地企业带来最新的国际潮流动态,无论从设计到推广还是从策划到执行,全力为广大商户创造一切发展品牌的必要条件。目前,服装城内的纺织服装企业拥有西柳地产品牌1000多个,其中仅裤类品牌就有500多个,纺织类品牌90多个。
20年的积淀,让西柳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它是辽宁乃至东北服装产业振兴的中流砥柱。
借势上扬
我们说过,新的坐标下,西柳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西柳正从大局观出发,重新审视并放大自己的坐标定位。
从大局来看,很显然,西柳服装城肩负着东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浪潮中领航者的重任,为此,西柳对服装城进行了战略性升级改造。对经营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不仅没有弱化西柳服装城低成本、低价位的特点,更是强化了高定位、高品位的强劲优势。对内市场改造、整合和升级,对外则是市场辐射、拓展和网络,西柳服装城与时俱进,创造着新时代的传奇。
另外,西柳服装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正成为一座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为一体的超大型东北纺织服装产业新城。西柳市场四通八达的庞大网络覆盖能力,拉动了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在市场为龙头的带领下,西柳很快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围绕市场创办的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企业就达10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200余家,现已形成了以西柳为中心,辐射周边镇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相邻的感王、中小、王石、南台等镇,成为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同时交通、运输、餐饮服务、金融、电信等服务业迅猛发展,集群特色模式凸现。
与此同时,规模化大企业也开始陆续到西柳投产运营,在面积4平方公里的海城纺织工业园区里,总投资3亿美元的翔鹭化纤工程已经产生效益。这个总投资15亿美元的纺织工业园区,一期将建设8个厂,产业功能将涵盖从纺织服装产业上游源头的化纤生产,到中游的纺纱、织布、染整,直至下游成衣加工等各个环节。二期工程则准备吸纳80至100家境外纺织企业进驻园区,尽快形成一个外向型、现代化、在国內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产业集群。这里生产的纺织产品除通过西柳服装市场销售外,还有一部分将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届时,园区将建成一个高科技、外向型,纺织业上中下游企业成龙配套的纺织产业集群,使海城乃至辽宁的纺织产业获得质的飞跃。与此同时,感工轻纺工业园、西柳服装工业园等一大批规模大、产业链配备完整的产业园区也在加紧建设。
为强化轻纺产业优势,海城市对现有的9700余家轻纺企业进行优化、调整,鼓励企业改变点多厂小、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集中资源发展规模化生产。
与此同时,提高海城本地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所占的比重,使现代集贸业和纺织工业由过去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经过努力,目前海城的服装加工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自主品牌产品数量均突破了100个。而根据发展规划,到2010年,海城纺织品年产量将达到3.8亿米,印染布年产量将达到6亿米,服装年产值将达到49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轻纺产品之乡”,西柳自然是亮点中的亮点。
链接
西柳服装市场自1978年诞生以来,特别是经过1994年易地重建后,已成为我国建筑规模最大、交易环境最好、辐射能力最强的专业批发市场之一,跨入“全国文明市场”行列。服装城位于辽宁鞍山海城境内,总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共有摊位1.6万个。主要经销布匹面料、服装服饰、针织百货、鞋帽辅料等20余类2万多种商品,日均上市人数达20万人次,日均最低交易额4000万元。2003午,服装城以年交易额达200亿元的优异业绩列居全国纺织服装交易市场第二位。“商贾无穷如日月,财源不竭似江河”,中国西柳服装城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届名商贵冑共同创造财富。
所谓大作为就要先观大局、等大势,势起借风,风生水起。今天,沈阳、大连等西柳周边城市服装商业大兴,时势赋予了西柳市场新的机遇,20年的市场积淀和产业推进,西柳刚好能够借风发力,顺势上扬,我们也将见证西柳新一轮的崛起。
西柳新坐标
众所周知,辽宁服装业遍布全省,是主要产业之一,很多城市都非常注重发展服装产业。如大连已明确要发展服装服饰产业,其方向一方面是促进服装品牌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则是推进生产加工型企业向自主设计、自主采购和自主出口转变。大连将发挥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航运物流优势和服装节文化优势,建设服装服饰产业都市。而沈阳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服装城,欲借沈阳的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国服装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些初步看起来是对西柳的压力,但细想起来却是西柳产业壮大的最佳机遇。辽宁的服装产业主要就分布在大连、沈阳、海城等城市,而西柳隶属海城,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南靠大连,北倚沈阳,东临丹东,西挽锦州,恰恰是全省服装产业分布的中心地带。大连作为服装主要出口的主干,许多学校都设有服装专业,培养出大量的服装方面人才,沈阳是东北的中心城市,商业辐射力强,而他们发展服装产业,西柳完全可以作为后方基地,优势互补,盘活整条产业链,切实推进辽宁乃至东北三省的服装产业发展。西柳市场与其他专业市场相比,在北方地区拥有行业龙头的地位,周边劳动力资源丰富,企业集群集中,并且东北毗邻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国际的市场潜力巨大。
西柳的加工能力,西柳市场的固有影响,都将在产业链上发挥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而这也将推动西柳市场大升级与大作为,这是西柳的机遇,西柳也正从大局角度,重新定位着自己的坐标。
大局的中流砥柱
加工与集散永远不是大城市的主流,大城市服装产业发展的主流是品牌孵化和设计、信息资源,但产业的发展,加王能力与集散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沈阳为例,沈阳是东北最大的消费市场,但本地服装产量微小。沈阳的服装市场一年至少有200多亿,而本地产品只能占到1%至2%。由此可见,要盘活整个产业,西柳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西柳已成为东北最大的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了强大的纺织服装工业支撑体系保障产业快速发展。西柳镇现有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2000多家,年生产成衣9000万套,裤子1.5亿条,其它布艺产品7000万米。经过不断升级改造,西柳纺织服装产品以先进的加工工艺及产品优化,不仅能控制成本,且形成西柳纺织服装低开高走的强劲优势,并与西柳服装城的迅速发展形成强势互补。同时,西柳镇先后投资建成了西柳纺织工业园、台湾纺织工业园, 在原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辅料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旅游业等相关配套服务,强力支撑着西柳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另外就是,千万不要忽视西柳服装市场的影响力,其早已成为东北最大的纺织服装贸易集散地。服装城内汇聚了全国28个省份的贸易商家,其每年150亿左右的交易额,早被业内人士誉为打造纺织服装财富的天堂。其产品已辐射到全国30多个省份及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南非、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稳固的,外购外销、地产外销、内外结合、集散并举营销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服装商业航母。
同时,西柳同样具有品牌推进的能力,西柳也正成为东北最大的纺织服装品牌孵化中心。早在2004年,西柳服装城就投入大量资金成立了西柳服装品牌指导中心,是西柳品牌的专业设计推广机构,能及时向外界介绍和推广西柳服装的时尚资讯,又时刻为西柳本地企业带来最新的国际潮流动态,无论从设计到推广还是从策划到执行,全力为广大商户创造一切发展品牌的必要条件。目前,服装城内的纺织服装企业拥有西柳地产品牌1000多个,其中仅裤类品牌就有500多个,纺织类品牌90多个。
20年的积淀,让西柳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它是辽宁乃至东北服装产业振兴的中流砥柱。
借势上扬
我们说过,新的坐标下,西柳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西柳正从大局观出发,重新审视并放大自己的坐标定位。
从大局来看,很显然,西柳服装城肩负着东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浪潮中领航者的重任,为此,西柳对服装城进行了战略性升级改造。对经营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不仅没有弱化西柳服装城低成本、低价位的特点,更是强化了高定位、高品位的强劲优势。对内市场改造、整合和升级,对外则是市场辐射、拓展和网络,西柳服装城与时俱进,创造着新时代的传奇。
另外,西柳服装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正成为一座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为一体的超大型东北纺织服装产业新城。西柳市场四通八达的庞大网络覆盖能力,拉动了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在市场为龙头的带领下,西柳很快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围绕市场创办的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企业就达10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200余家,现已形成了以西柳为中心,辐射周边镇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相邻的感王、中小、王石、南台等镇,成为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同时交通、运输、餐饮服务、金融、电信等服务业迅猛发展,集群特色模式凸现。
与此同时,规模化大企业也开始陆续到西柳投产运营,在面积4平方公里的海城纺织工业园区里,总投资3亿美元的翔鹭化纤工程已经产生效益。这个总投资15亿美元的纺织工业园区,一期将建设8个厂,产业功能将涵盖从纺织服装产业上游源头的化纤生产,到中游的纺纱、织布、染整,直至下游成衣加工等各个环节。二期工程则准备吸纳80至100家境外纺织企业进驻园区,尽快形成一个外向型、现代化、在国內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产业集群。这里生产的纺织产品除通过西柳服装市场销售外,还有一部分将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届时,园区将建成一个高科技、外向型,纺织业上中下游企业成龙配套的纺织产业集群,使海城乃至辽宁的纺织产业获得质的飞跃。与此同时,感工轻纺工业园、西柳服装工业园等一大批规模大、产业链配备完整的产业园区也在加紧建设。
为强化轻纺产业优势,海城市对现有的9700余家轻纺企业进行优化、调整,鼓励企业改变点多厂小、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集中资源发展规模化生产。
与此同时,提高海城本地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所占的比重,使现代集贸业和纺织工业由过去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经过努力,目前海城的服装加工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自主品牌产品数量均突破了100个。而根据发展规划,到2010年,海城纺织品年产量将达到3.8亿米,印染布年产量将达到6亿米,服装年产值将达到49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轻纺产品之乡”,西柳自然是亮点中的亮点。
链接
西柳服装市场自1978年诞生以来,特别是经过1994年易地重建后,已成为我国建筑规模最大、交易环境最好、辐射能力最强的专业批发市场之一,跨入“全国文明市场”行列。服装城位于辽宁鞍山海城境内,总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共有摊位1.6万个。主要经销布匹面料、服装服饰、针织百货、鞋帽辅料等20余类2万多种商品,日均上市人数达20万人次,日均最低交易额4000万元。2003午,服装城以年交易额达200亿元的优异业绩列居全国纺织服装交易市场第二位。“商贾无穷如日月,财源不竭似江河”,中国西柳服装城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届名商贵冑共同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