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
我们知道:社会中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会是偶然的,一定会受到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影响。“诸因素”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历史事件就是“诸因素”的结果。历史教学中重视因果分析,揭示历史现象、本质、规律,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历史原因的归类
历史原因指的是引起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或分析、归纳某一历史现象之所以存在的历史要素,是历史必然性的反映。
(一)、从历史原因的称谓来分:
1﹑一般表述
(1)、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就是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更加侧重于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因素。
(2)、内因与外因:①、内因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②、外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国家的社会变化时常常用内外因相融合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
(3)、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①、主观原因是指个人、阶级、政党等主体意识方面的原因。②、客观原因是指在人类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原因,是历史进程特定的不可变动的因素。前者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因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4)还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间接原因与直接原因等等。
2、特殊表述
历史原因的“代名词”很多,准确地说,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历史背景”是指在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前已存在的、对该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应包含所有方面的原因;
“形势”则侧重具体原因、客观原因;
“根源”是指根本原因;
“因素”是指具体原因:
“目的”指历史事件发生前当事人(集团、政府等)想要达到的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体现为主观上的要求,是主观原因。按照目的的高低、远近可将其分成根本目的、直接目的;
“条件”指影响历史事件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各种要素是历史事件得以发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客观原因;
“前提条件”是主要原因;
“导火线”是指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就像导致爆炸物的引线一样;
“借口”是指以某事为理由,但这仅仅是假托的理由,不是真正的理由,它掩盖的是真正的目的。
也有把“导火线”、“借口”认作原因的,但借口与历史事件的发生在理论上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因此,可依据不同内容的特殊性选用特殊名称。
3、分门别类的表述
历史原因如按性质归类,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去分析,这种分法直截了当,更易于学生全面理解、记忆等。
(二)、从历史原因的处所来分:
历史事件有很多种类,从历史原因分析的处所来看,可分事件兴起之因、事件结果之因。
1、事件兴起之因:可分“综合类”和“单一类”。如“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大战”等是“综合类”,这类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发散较开”。“单一类”又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不同类型,这类事件原因分析“收得较拢”。
2、事件结果之因:较为隐含,需立体思考,揭示内在联系。如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等等
二.历史原因的规律化概括
1.要有扎实的理论修养。
我们的教材通常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作为基本理论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分析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例如讲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铁器的使用和牛耕”与“私田的出现”,强调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的更替这一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例如讲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家经济基础的建立,上层建筑领域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还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理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理论、阶级与国家理论、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关系理论、民族问题理论、战争问题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基本理论为我们进行历史原因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2.要善于从历史背景中归纳历史原因。
(1)、可以把背景归纳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再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分析,总结出原因。例如讲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政治上英国的殖民压迫政策,经济上十三州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等等。政治、经济背景结合起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基础)受到殖民主义(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而启蒙思想的传播则使北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趋增强(重要原因)。
(2)、可以把类似的背景加以整理,分析某些事件的共同原因,进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要加强史实的前后联系进行分析。历史本身前因后果的联系非常紧密,各方面史实的影响互相交织,从而构成历史的全貌。只有注重联系,才能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做到全面而非片面地分析问题。
4.要善于借鉴教材中已有的对历史原因分析的内容。教材中总结出的这方面内容虽然不多,但一般比较典型,为我们分析类似性质的事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例如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材未展开分析其原因,我们可以借鉴已往几个朝代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这也说明,打好前面的基础对于后面的教学的重要性。
5.对重大历史事件要力图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这是历史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的。教材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或者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角度、或者从主客观因素的角度、或者从内外因角度、或者从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角度,都详细透彻,很有哲理。教材对一般历史事件的原因归纳,简略扼要,而对有些较小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则省略不谈。
我们知道:社会中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会是偶然的,一定会受到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影响。“诸因素”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历史事件就是“诸因素”的结果。历史教学中重视因果分析,揭示历史现象、本质、规律,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历史原因的归类
历史原因指的是引起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或分析、归纳某一历史现象之所以存在的历史要素,是历史必然性的反映。
(一)、从历史原因的称谓来分:
1﹑一般表述
(1)、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就是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更加侧重于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因素。
(2)、内因与外因:①、内因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②、外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国家的社会变化时常常用内外因相融合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
(3)、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①、主观原因是指个人、阶级、政党等主体意识方面的原因。②、客观原因是指在人类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原因,是历史进程特定的不可变动的因素。前者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因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4)还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间接原因与直接原因等等。
2、特殊表述
历史原因的“代名词”很多,准确地说,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历史背景”是指在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前已存在的、对该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应包含所有方面的原因;
“形势”则侧重具体原因、客观原因;
“根源”是指根本原因;
“因素”是指具体原因:
“目的”指历史事件发生前当事人(集团、政府等)想要达到的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体现为主观上的要求,是主观原因。按照目的的高低、远近可将其分成根本目的、直接目的;
“条件”指影响历史事件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各种要素是历史事件得以发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客观原因;
“前提条件”是主要原因;
“导火线”是指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就像导致爆炸物的引线一样;
“借口”是指以某事为理由,但这仅仅是假托的理由,不是真正的理由,它掩盖的是真正的目的。
也有把“导火线”、“借口”认作原因的,但借口与历史事件的发生在理论上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因此,可依据不同内容的特殊性选用特殊名称。
3、分门别类的表述
历史原因如按性质归类,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去分析,这种分法直截了当,更易于学生全面理解、记忆等。
(二)、从历史原因的处所来分:
历史事件有很多种类,从历史原因分析的处所来看,可分事件兴起之因、事件结果之因。
1、事件兴起之因:可分“综合类”和“单一类”。如“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大战”等是“综合类”,这类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发散较开”。“单一类”又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不同类型,这类事件原因分析“收得较拢”。
2、事件结果之因:较为隐含,需立体思考,揭示内在联系。如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等等
二.历史原因的规律化概括
1.要有扎实的理论修养。
我们的教材通常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作为基本理论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分析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例如讲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铁器的使用和牛耕”与“私田的出现”,强调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的更替这一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例如讲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家经济基础的建立,上层建筑领域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还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理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理论、阶级与国家理论、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关系理论、民族问题理论、战争问题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基本理论为我们进行历史原因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2.要善于从历史背景中归纳历史原因。
(1)、可以把背景归纳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再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分析,总结出原因。例如讲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政治上英国的殖民压迫政策,经济上十三州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等等。政治、经济背景结合起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基础)受到殖民主义(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而启蒙思想的传播则使北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趋增强(重要原因)。
(2)、可以把类似的背景加以整理,分析某些事件的共同原因,进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要加强史实的前后联系进行分析。历史本身前因后果的联系非常紧密,各方面史实的影响互相交织,从而构成历史的全貌。只有注重联系,才能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做到全面而非片面地分析问题。
4.要善于借鉴教材中已有的对历史原因分析的内容。教材中总结出的这方面内容虽然不多,但一般比较典型,为我们分析类似性质的事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例如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材未展开分析其原因,我们可以借鉴已往几个朝代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这也说明,打好前面的基础对于后面的教学的重要性。
5.对重大历史事件要力图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这是历史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的。教材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或者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角度、或者从主客观因素的角度、或者从内外因角度、或者从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角度,都详细透彻,很有哲理。教材对一般历史事件的原因归纳,简略扼要,而对有些较小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则省略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