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尽快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场方向性的转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校学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后备军,而农村学生是向社会提供人才需求的巨大来源。在我国,特别是农村,不是缺少人,而是缺乏合格的人才。社会需要人才,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农业现代化更需要人才。
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人,改变着人们传统观念,人们越来越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初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在升学和就业选择面前,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思想政治课教学正是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端正和提高认识,澄清模糊观念。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从社会的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科程的需要感。同时,使学生确实感到,通过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的学习澄清了自己原来的模糊认识。从而,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兴趣。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形象化教学。例如,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原理时,尽量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远;用熟悉少用生疏;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原理、概念、观点的理解上的困难和枯燥无味。同时,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知识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强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入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理论联系社会、学生的实际是激发和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二、事理结合,端正学习动机引发行为
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老师不是“教书匠”,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利用本学科的优势,直接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时政教育。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讲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不回避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解难释疑,循循善诱。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能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不能板着一副“老夫子”的面孔,进行空洞的说教。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中的模糊认识,一不能加以训斥,二不能置之不理。要进行善意引导,以理服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事理给合,明确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2008年在“我为地震灾区献爱心”的活动中,我利用思想政治课结合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使同学明确活动意义。所任班级学生为四川地震灾区,人均捐款十多元。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认识到:关心国家兴衰不仅是大人的事,我们青少年学生平时也能做到。原来比较调皮的学生,也自发地组织校外助人为乐活动小组。他们到镇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清理衣物、打扫卫生。
三、抓差促优,后浪推前浪,丰产丰收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行为产生效果。思想政治课体现素质教育,在教师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如果从应试教育角度去考虑,那势必在日常教学中,抓紧尖子,盯住苗子,放掉大批,出现瘪子。
素质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提高。也就是说要大面积丰收。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除了前面讲的以外,在教学具体实施上要做到:面向大多数,照顾后进生,推动先进生。尤其对差生要多给点温暖。在教学的要求上要减小坡度,增加台阶。
在后进生身上多下点功夫,使他们进步和提高,所产生的正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只抓少数先进生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我把这个思路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几年实践下,感到效果蛮好。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知识质量和能力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确有许多困难,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的欠缺。但并不是说不能实现,只要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进行改革的实践,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能够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
一、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校学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后备军,而农村学生是向社会提供人才需求的巨大来源。在我国,特别是农村,不是缺少人,而是缺乏合格的人才。社会需要人才,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农业现代化更需要人才。
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人,改变着人们传统观念,人们越来越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初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在升学和就业选择面前,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思想政治课教学正是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端正和提高认识,澄清模糊观念。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从社会的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科程的需要感。同时,使学生确实感到,通过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的学习澄清了自己原来的模糊认识。从而,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兴趣。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形象化教学。例如,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原理时,尽量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远;用熟悉少用生疏;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原理、概念、观点的理解上的困难和枯燥无味。同时,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知识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强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入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理论联系社会、学生的实际是激发和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二、事理结合,端正学习动机引发行为
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老师不是“教书匠”,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利用本学科的优势,直接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时政教育。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讲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不回避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解难释疑,循循善诱。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能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不能板着一副“老夫子”的面孔,进行空洞的说教。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中的模糊认识,一不能加以训斥,二不能置之不理。要进行善意引导,以理服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事理给合,明确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他人和社会有品德评价意义的活动。2008年在“我为地震灾区献爱心”的活动中,我利用思想政治课结合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使同学明确活动意义。所任班级学生为四川地震灾区,人均捐款十多元。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认识到:关心国家兴衰不仅是大人的事,我们青少年学生平时也能做到。原来比较调皮的学生,也自发地组织校外助人为乐活动小组。他们到镇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清理衣物、打扫卫生。
三、抓差促优,后浪推前浪,丰产丰收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行为产生效果。思想政治课体现素质教育,在教师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如果从应试教育角度去考虑,那势必在日常教学中,抓紧尖子,盯住苗子,放掉大批,出现瘪子。
素质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提高。也就是说要大面积丰收。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除了前面讲的以外,在教学具体实施上要做到:面向大多数,照顾后进生,推动先进生。尤其对差生要多给点温暖。在教学的要求上要减小坡度,增加台阶。
在后进生身上多下点功夫,使他们进步和提高,所产生的正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只抓少数先进生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我把这个思路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几年实践下,感到效果蛮好。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知识质量和能力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确有许多困难,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的欠缺。但并不是说不能实现,只要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进行改革的实践,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能够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