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我一生的道理:捷径往往是条死胡同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w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初三,新班主任就是丁老师,代语文,“老土”的绰号可谓大名鼎鼎。
  上课铃响起,丁老师前脚一踏进教室,同学们齐刷刷地起立,他九十度地深深一躬,说一声:请坐!
  丁老师站在讲台上,半转身在黑板上写个“丁”字,粉笔与黑板摩擦,吱吱有声,接着自我介绍道:“我姓丁,甲乙丙丁的丁。”有嘻嘻声在教室的一角发出,他环视一下大家,也跟着微微一笑:“别看我是丁老师,我要把你们都带成甲等的学生。”课堂一片大笑声。
  这堂课,他只是给我们立了几条规矩。他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未立规矩之前,他先讲了个小寓言故事,也就是此时,出于好奇,私底下,我开始偷偷地观察他。说偷偷地,是指我当时的心态。其实,我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盯着他看的,他高居讲台之上,是学生们的焦点。不过,我心里有个小九九——想破解他绰号的密码,目光不自觉就有了些飘忽,但见他上身着藏青色中山装,领口的颜色已变淡,隐约着一道白痕,风纪扣紧扣着,脚上蹬一双青灰色的简口布鞋……从他的穿戴上,我心底似乎有了答案。
  他讲的故事是:话说有一条胡同,又窄又长,七拧八弯,胡同的隔街是个菜市场,过往行人,为了抄近道,都会走这条胡同,兴冲冲地往里钻,一脸无奈地退出来,原来这是条死胡同,本想走捷径、省时间,结果反而绕得更远、更费时。这条死胡同,不知让多少想走捷径的人撞了墙,碰了钉子。一天,一位着长衫的老先生夹着小布包走进了胡同,半天,折回头来,在胡同口停下了脚步,不急不恼,蹲身取下布包,掏出毛笔、纸墨,写了四个大字:“此路不通。”贴在胡同口,纸白字黑,柳体,有筋有骨,方方正正。
  故事讲完了,规矩也跟着出来了,丁老师慢悠悠地说,学习要刻苦,要循序渐进,不要企图走捷径,捷径往往是条死胡同。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就像故事中那位老先生,引导同学们学习,不但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那堂课,我听倒是听了,好像没有怎么入耳,老想寻觅他绰号的蛛丝马迹,以至于后来,他给我上了一堂更生动的课,才使我对他的“胡同故事”进行反刍与回味。
  一天下午,上语文课,丁老师进班,班长喊起立。那时我坐在后排,自作聪明地以为他看不到,就躲在起立的同学身后没起立,以为这下赚大了,还跟旁边起立的同学扮鬼脸。照例,丁老师九十度的一躬,“请坐!”话音未落,我立马挺胸坐直了。
  课前,丁老师问我们个问题,因何要起立?他说,老师一进课堂,同学起来,意思是说,老师,您讲课辛苦,请坐着讲,我们站着听,老师鞠躬示意同学们坐下,表示感谢同学们的美意,还是老师站着讲,你们坐着听吧!这是师生之间的礼节,事虽小,关乎做人的道理,某某同学,你说我讲得对吗?这某某同学就是在下,当时,我的脸刷地红到耳根。
  时光荏苒,似乎是弹指一挥间,当年的翩翩少年已步入了中年,丁老师已是古稀老人了。有时,我走在胡同里,或路过校园时,会莫名地想到他,不觉地挺起胸来,放缓了脚步。
  (摘自《西安晚报》)
其他文献
我们在村头问好了路,走了一段用碎石屑铺垫的村街,就拐进一条流着污水的深长的小巷。在巷子底端,我们走进一个普通的小院。我们要找的老人正在院子里。我说,我们是印忠的朋友。老人双唇哆嗦,泪就出来了。  印忠是她的儿子。长子。印忠死去半年多了。死于哮喘,46岁。  印忠的堂弟领着我们到村外去。我们到印忠的坟上去,印忠埋在村外的麦地里。  我们走着,都不说话。我们有车,我们不坐。我们走着……  这是一条从村
期刊
记不得从哪天开始,我们居民楼的大堂渐渐变成了一个堆满大小盒子箱子的货物中转站。邻居们在大堂遇见,每每相互会心微笑,然后物业就像是个圣诞老人似的看着本子开始分发这些盒子。网上购物的潮流就这样带着一大堆包装盒和无数穿梭不息的快递员涌进了我们的生活。  被改变的不仅是大堂的景观,同一楼面的居民本来一起住了五六年都不认识,现在忽然间比任何时候都熟络。上个星期,隔壁的太太又穿着睡衣来敲我的门,先是问我的名字
期刊
做梦也没有想到:人到七十的我,居然还能学会使用电脑!而且还成了不折不扣的“网虫”,在网络中纵横自如,足不出户而晓天下,心里真是别提有多高兴啦!  退休后,我曾一度患上了“退休综合症”,整天无所事事,萎靡不振。在儿子和女儿的调理下,我逐渐走出了退休的心理阴影,开始加入到老干部大学中,整天与老友们同玩同乐,倒也活得挺充实的。  去年夏,我去女儿家小住时发现,女儿每天晚上都要守在电脑前,双手在键盘上飞舞
期刊
一说起孟郊,估计连小孩子都知道,他的那首《游子吟》可谓家喻户晓。自古至今,歌颂母爱的诗词恐怕少有能出其右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和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后人称之为“诗囚”,是苦吟诗派的代表人物,有500多首诗传世。  孟郊的一生,用“倒霉催”一词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好事从来与他无缘,背运一直与他相伴。堂堂一位进士出身的诗人,又生活
期刊
我的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地方,除了故乡,就是我谈情说爱的徐家汇。  我和我妻子,当年都住在上海东北角的杨树浦,而徐家汇在上海的西南角,两地相距很远,用上海话说“离开八只脚”,去一趟要转乘三四部车子。我俩怎么会跑到徐家汇去谈情说爱呢?  原来,她1960年师院毕业,分配到松江第二中学教书。而松江到上海,长途车只到徐家汇,于是乎她每个礼拜六下午由松江回上海,我就从杨树浦路赶到徐家汇去接她。三四年时间里,
期刊
接到第一个工作Offer的瞬间,熊华锋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曾经,北京给他的印象是冷酷,而现在,一切竟变得可爱。他由衷庆幸在北大旁听那三年,最痛苦和茫然的时候,自己并没有放弃。  那根本不是北京,连县城都不如,在北京站至郑州站的绿皮车上,一想起被丢在身后的儿子—人又瘦又小,第一次离开老家,住在破烂不堪的大杂院里,张美兰忍不住流了一路的泪,她不敢说话,怕一张口就哭出声来。  2001年,熊华锋
期刊
表叔是在2008年那个大雪夜离开人世的,整个世界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表叔死于肠胃炎,不是什么大病,却夺走了他仅53岁的生命。或许这世间他已别无所念,但他死前心里一定惦记着一个人——我二伯,也是他的亲表哥。  不知道那天早上,二伯是怎样一个人翻山越岭,穿过那条弯弯长长的铁路,在那条荒无人烟的小路上蹒跚而行,手里还提着一篮饭菜。整个世界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只听得到脚踩在雪上的声音。或许他也有一丝不祥的预感
期刊
活了几十年,照过许多张全家福,唯有一张让我每次看到都忍不住泪眼婆娑。那是我考上大学时照的一张全家福。  我从小就是一个反叛的孩子,父亲的话从来都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行为处事总是与父亲唱反调。父亲说,这个孩子是我们前世的仇人。  小的时候,家门前有一条小河,父亲每次出门干活,都要千嘱咐万叮咛叫我不能下河玩水。我可不听他的话,他一转身,我就邀上几个小伙伴一头扎进了河里。有一次邻居有个小孩也跟我一起
期刊
只有食指能動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被誉为“另一个爱因斯坦”。在中国,脖子以下高位瘫痪的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被誉为“中国霍金”。  16年前,金展鹏突发疾病致瘫,但他以病躯坚守岗位,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创造了中国科技界的奇迹。  “因为,我活着对国家还有用”  金展鹏是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相图学。1979年,他得到改革开放后的首批出国留学机会,赴瑞典皇家学院做访问
期刊
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  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我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