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美术创作中容易犯的毛病即缺乏立意意识介绍了八种立意形式,供作画者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构思立意巧妙创作提高艺术品味
中国传统绘画有“意在笔先”之论,意指作画者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在脑中确立的有关画什么和怎样画的意向。在实际作画中,普通美术工作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缺乏立意意识。如何解决好画前的立意,将对完成一幅构思与制作完整的绘画具有特殊的意义。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立意分为三段:开头部分为郊区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的船车运输和商贸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都市繁华热闹景象。作者表现的人物、房子等都很普通,仔细分析却有很深的立意,每一段都有经过反复推敲进行人物与道具的组合,再现宋代社会生活,此画极有参考价值。又如:法国画家杜桑的《隐约的声音》一画,就其表现技巧来讲可谓平常,然而整个作品能够产生令人折服的深邃意境和强烈的艺术感召力,这与其不拘一格、独出心裁的创意是分不开的。他没有把目光停滞在瓶瓶罐罐的题材上,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人们视而不见,但却又带有鲜明现代工业社会特征的角落和素材上,藉此折射出人类对于现代文明成果既亲近又无奈的复杂心态与深刻的内涵,以致取得了意料不到的艺术效果及社会反响。在绘画史上,类似这种通过艺术家的慧眼、匠心而创作出于平凡中见艺术的佳作不胜枚举。怎样使自己的作品在立意、构思、构想上有所创新?绘画者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探讨。
一、视点立意
视点立意,指利用人的视觉中心点的位置而进行的一种构思形式,主要包括仰视、俯视、平视三类。仰视和俯视一向以其强烈的纵深感和方向感引人入胜,并颇具视觉冲击力。一般来说,大多数静物作品都是以平视构图立意的,画面显得平淡呆板,缺乏想象及个性。如果美术学习者作画时能够有意识地多尝试透视感与起伏感强的仰视的角度来组织画面,不仅能够增加深度的表达,而且还可以极大提高形体的塑造能力。
二、视距立意
视距立意,指根据视点远近位置变化而进行的构思形式。它类似于摄影使用的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可随需要任意拉远、推近镜头选择拍摄对象。这种立意的特点是:随视距的变化可取不同的视域与空间效果。视距立意概括为长距、中距、短距三种类别。所谓长距,指画面空间感强,并产生出空荡、深远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体验。这类构思由于画面距离的拉开可以容纳下众多的物体,为此,有利于表现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深度,它是一种极具气势的画面布局;所谓短距,亦称“特写立意”或“局部立意”,指在组织画面诸形象时,为了突出主题而有意识地缩补空间距离或在所摆设的整体静物中选择某一局部给予重点描绘的立意方法;所谓中距,指介乎前述二者之间的一种画面立意。这种构图形式也是大多数美术初学者所普遍采用的,其明显的不足就象平视一样使人觉得缺乏创意性及个性化。
三、深度立意
深度立意,指依据画面形象的不同组合方式而造成空间深度感的构思形式。从物理上分析,只有长宽两个维度的画面被称之为“平面空间”,如果画家能够充分驾驭形体、色彩、光影、透视等因素而在平面上创造出第三维效果,即深度,则完全是画家利用人眼知觉错误的效果。在写实性绘画中,第三度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故成为了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装饰式立意
装饰式立意,指根据绘画者的表现意念对客观物象的形体、色彩、位置、空间、质感等做一定的提炼概括的绘画形式。由于这种画风是以有意识地简化造型为创作宗旨,故在空间表现上,一般多削弱古典派那种明暗调子似的层次推移描绘方法,而强调利用轮廊的虚实、色块的对比构成画面布局。但应该提醒初学者的是,这种富有装饰风格的静物画绝非与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图案或装饰画相等同,而是自成一体的写生之作。例如: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高更的许多静物画都是凝聚着强烈装饰性因素的写生作品,这亦形成二位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富有意味的情感表达。《向日葵》及《晶本版画的静物》中高度取舍的形体与色彩,使画面充满了装饰感及形式美。梵高和高更的绘画风格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众多画家的艺术探求,似乎他们从中学到了不少构思的精神。
五、光感立意
光感立意,指依据光线对物象照射的角度、位置、强弱等差别而进行的构思形式。光感立意主要分为弥光、顶光、逆光、强光等方式。这种以明暗关系为基本构思出发点的立意形式,如果处理巧妙往往能使画面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以及取得事半功倍的画面意境。通常弥光、顺光、弱光等状态所形成的画面情调富有优雅、含蓄、温馨的特点,多以柔和或含灰色调为主,明暗与冷暖区别不明显,极具女性的韵味;而逆光、顶光、强光、地光等光线关系,则较为响亮、遒劲、深邃,故富于男子的气质,在色彩上多以强烈、刺激的冷暖、补色或明暗对比色调为主,强化形与色的真实感,给人阳刚之美的印象。与此同时,这些角度可使作画者观察物体背光部位的丰富色彩变幻及鲜明的空间层次和迷人的色彩趣味。以上种种视觉现象都是在光源的恰当配合下收效的,因此无论是摆设静物或是构思立意,作画者均不可以小看光的作用。
六、现实式立意
现实式立意,即将古典派的严格形体塑造和印象派的灿烂色彩表现完善融合的绘画形式。要实现这类画面的艺术效果,作画者必须处理好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的两个基本问题。所谓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就是要求绘画者在描绘对象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较好地控制住画面形象的轮廓、明暗、虚实、空间等的素描关系及妥善地把握住冷暖、鲜浊、强调、呼应等色彩关系,从而使所表达的画面最终达到不但是具有大的体积、明暗、冷暖等关系,而且还有细微深入的局部刻画的画面成效。整体观察与事例表现的目标,即培养和训练作画者善于驾驭形体与色彩的综合表达能力。它对于初学者充分认识绘画艺术的本质属性和奠定扎实稳健的造型基本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外美术家创作的形象兼顾的静物作品不可胜数。
七、印象式立意
印象主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是以现实主义向现代艺术过渡为特征的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印象主义回避社会政治问题,主要关心艺术表现方法。
印象式立意,即侧重于色彩的色相、色性和纯度变化,形体的真实感有所削弱的绘画构思和表达形式。在描绘对象的过程中,作画者可以不注重表现它的具体特征及其本质,但应该强调物象的瞬间感受和整体气势。莫奈就此讲得最明了:“当你外出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前面的物体,然后,准确地画上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至达到你的最初印象为止。”在色彩应用上,该派主张依据光学原理将物象的颜色分解成各种光色素的原色,并将这些明亮又饱和的颜色,以及对比强烈的互补色通过笔触的形式并置或重叠到画面之上,以展现阳光下的各种物体色彩的本来面貌。把这些未调合色彩排列在一起,再在各补色间加上一些小的过渡色块,便组成完整的画面关系。由于这种静物画重视光源色、环境色对因有色的影响,致使画面色彩效果显得既斑斓瑰丽,又朦胧含蓄。作画者如果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天赋或尝试富于视觉冲击性的色彩表达,那么,印象派的静物写生风格将是画法立意时可供选择的最佳绘画形式。早期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华沙罗·雷谨阿、德加等都是构筑光感受与色感的绘画大师,他们创作的大量充满热忱和浪漫情调的静物作品将是研究与实践这类画风的最好范例。该派显著特点:以丰富而大胆的色彩变化塑造画面形象。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酒吧间的女待》对光和色彩很有参考价值。轻视了这一艺术基点,作画者必然会无功而返,可是如果抓住它,画面就会异彩缤纷。
八、古典式立意
古典式立意,指强调于形象完整和明暗关系的绘画及表达方式,在具体写生对象时,要求作画者一丝不苟地描绘明确而实在的轮廓和细节,以及构图的均衡,质感的逼真和空间的深度等。色彩则以因有色的深浅或邻近色的变化为主。所以,该类作品显示出色调柔和静穆的风格。若想画好这种风格的静物画,作画者的素描功底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画面效果的优劣。例如:17世纪的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艺术的主要思潮是古典主义,崇尚古典精神,以希腊、罗马为典范,赞颂人和大自然的美,表现一种严正、高贵和秩序美的追求。进入18世纪,古典主义产生了两个派别,一个是越来越矫揉造作的宫廷画派;另一个是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相关联的古典主义,它以新的现实主义的探索,使古典主义的优秀传统丰富起来。
上述介绍几种立意形式,美术学习者完全可以通过触类旁通的方式,引发出更多独辟蹊径的新创意,使各种画种以丰富多姿的新面貌为创作艺术增光添彩。
【关键词】构思立意巧妙创作提高艺术品味
中国传统绘画有“意在笔先”之论,意指作画者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在脑中确立的有关画什么和怎样画的意向。在实际作画中,普通美术工作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缺乏立意意识。如何解决好画前的立意,将对完成一幅构思与制作完整的绘画具有特殊的意义。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立意分为三段:开头部分为郊区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的船车运输和商贸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都市繁华热闹景象。作者表现的人物、房子等都很普通,仔细分析却有很深的立意,每一段都有经过反复推敲进行人物与道具的组合,再现宋代社会生活,此画极有参考价值。又如:法国画家杜桑的《隐约的声音》一画,就其表现技巧来讲可谓平常,然而整个作品能够产生令人折服的深邃意境和强烈的艺术感召力,这与其不拘一格、独出心裁的创意是分不开的。他没有把目光停滞在瓶瓶罐罐的题材上,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人们视而不见,但却又带有鲜明现代工业社会特征的角落和素材上,藉此折射出人类对于现代文明成果既亲近又无奈的复杂心态与深刻的内涵,以致取得了意料不到的艺术效果及社会反响。在绘画史上,类似这种通过艺术家的慧眼、匠心而创作出于平凡中见艺术的佳作不胜枚举。怎样使自己的作品在立意、构思、构想上有所创新?绘画者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探讨。
一、视点立意
视点立意,指利用人的视觉中心点的位置而进行的一种构思形式,主要包括仰视、俯视、平视三类。仰视和俯视一向以其强烈的纵深感和方向感引人入胜,并颇具视觉冲击力。一般来说,大多数静物作品都是以平视构图立意的,画面显得平淡呆板,缺乏想象及个性。如果美术学习者作画时能够有意识地多尝试透视感与起伏感强的仰视的角度来组织画面,不仅能够增加深度的表达,而且还可以极大提高形体的塑造能力。
二、视距立意
视距立意,指根据视点远近位置变化而进行的构思形式。它类似于摄影使用的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可随需要任意拉远、推近镜头选择拍摄对象。这种立意的特点是:随视距的变化可取不同的视域与空间效果。视距立意概括为长距、中距、短距三种类别。所谓长距,指画面空间感强,并产生出空荡、深远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体验。这类构思由于画面距离的拉开可以容纳下众多的物体,为此,有利于表现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深度,它是一种极具气势的画面布局;所谓短距,亦称“特写立意”或“局部立意”,指在组织画面诸形象时,为了突出主题而有意识地缩补空间距离或在所摆设的整体静物中选择某一局部给予重点描绘的立意方法;所谓中距,指介乎前述二者之间的一种画面立意。这种构图形式也是大多数美术初学者所普遍采用的,其明显的不足就象平视一样使人觉得缺乏创意性及个性化。
三、深度立意
深度立意,指依据画面形象的不同组合方式而造成空间深度感的构思形式。从物理上分析,只有长宽两个维度的画面被称之为“平面空间”,如果画家能够充分驾驭形体、色彩、光影、透视等因素而在平面上创造出第三维效果,即深度,则完全是画家利用人眼知觉错误的效果。在写实性绘画中,第三度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故成为了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装饰式立意
装饰式立意,指根据绘画者的表现意念对客观物象的形体、色彩、位置、空间、质感等做一定的提炼概括的绘画形式。由于这种画风是以有意识地简化造型为创作宗旨,故在空间表现上,一般多削弱古典派那种明暗调子似的层次推移描绘方法,而强调利用轮廊的虚实、色块的对比构成画面布局。但应该提醒初学者的是,这种富有装饰风格的静物画绝非与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图案或装饰画相等同,而是自成一体的写生之作。例如: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高更的许多静物画都是凝聚着强烈装饰性因素的写生作品,这亦形成二位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富有意味的情感表达。《向日葵》及《晶本版画的静物》中高度取舍的形体与色彩,使画面充满了装饰感及形式美。梵高和高更的绘画风格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众多画家的艺术探求,似乎他们从中学到了不少构思的精神。
五、光感立意
光感立意,指依据光线对物象照射的角度、位置、强弱等差别而进行的构思形式。光感立意主要分为弥光、顶光、逆光、强光等方式。这种以明暗关系为基本构思出发点的立意形式,如果处理巧妙往往能使画面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以及取得事半功倍的画面意境。通常弥光、顺光、弱光等状态所形成的画面情调富有优雅、含蓄、温馨的特点,多以柔和或含灰色调为主,明暗与冷暖区别不明显,极具女性的韵味;而逆光、顶光、强光、地光等光线关系,则较为响亮、遒劲、深邃,故富于男子的气质,在色彩上多以强烈、刺激的冷暖、补色或明暗对比色调为主,强化形与色的真实感,给人阳刚之美的印象。与此同时,这些角度可使作画者观察物体背光部位的丰富色彩变幻及鲜明的空间层次和迷人的色彩趣味。以上种种视觉现象都是在光源的恰当配合下收效的,因此无论是摆设静物或是构思立意,作画者均不可以小看光的作用。
六、现实式立意
现实式立意,即将古典派的严格形体塑造和印象派的灿烂色彩表现完善融合的绘画形式。要实现这类画面的艺术效果,作画者必须处理好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的两个基本问题。所谓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就是要求绘画者在描绘对象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较好地控制住画面形象的轮廓、明暗、虚实、空间等的素描关系及妥善地把握住冷暖、鲜浊、强调、呼应等色彩关系,从而使所表达的画面最终达到不但是具有大的体积、明暗、冷暖等关系,而且还有细微深入的局部刻画的画面成效。整体观察与事例表现的目标,即培养和训练作画者善于驾驭形体与色彩的综合表达能力。它对于初学者充分认识绘画艺术的本质属性和奠定扎实稳健的造型基本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外美术家创作的形象兼顾的静物作品不可胜数。
七、印象式立意
印象主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是以现实主义向现代艺术过渡为特征的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印象主义回避社会政治问题,主要关心艺术表现方法。
印象式立意,即侧重于色彩的色相、色性和纯度变化,形体的真实感有所削弱的绘画构思和表达形式。在描绘对象的过程中,作画者可以不注重表现它的具体特征及其本质,但应该强调物象的瞬间感受和整体气势。莫奈就此讲得最明了:“当你外出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前面的物体,然后,准确地画上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至达到你的最初印象为止。”在色彩应用上,该派主张依据光学原理将物象的颜色分解成各种光色素的原色,并将这些明亮又饱和的颜色,以及对比强烈的互补色通过笔触的形式并置或重叠到画面之上,以展现阳光下的各种物体色彩的本来面貌。把这些未调合色彩排列在一起,再在各补色间加上一些小的过渡色块,便组成完整的画面关系。由于这种静物画重视光源色、环境色对因有色的影响,致使画面色彩效果显得既斑斓瑰丽,又朦胧含蓄。作画者如果具有良好的色彩感觉天赋或尝试富于视觉冲击性的色彩表达,那么,印象派的静物写生风格将是画法立意时可供选择的最佳绘画形式。早期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华沙罗·雷谨阿、德加等都是构筑光感受与色感的绘画大师,他们创作的大量充满热忱和浪漫情调的静物作品将是研究与实践这类画风的最好范例。该派显著特点:以丰富而大胆的色彩变化塑造画面形象。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酒吧间的女待》对光和色彩很有参考价值。轻视了这一艺术基点,作画者必然会无功而返,可是如果抓住它,画面就会异彩缤纷。
八、古典式立意
古典式立意,指强调于形象完整和明暗关系的绘画及表达方式,在具体写生对象时,要求作画者一丝不苟地描绘明确而实在的轮廓和细节,以及构图的均衡,质感的逼真和空间的深度等。色彩则以因有色的深浅或邻近色的变化为主。所以,该类作品显示出色调柔和静穆的风格。若想画好这种风格的静物画,作画者的素描功底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画面效果的优劣。例如:17世纪的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艺术的主要思潮是古典主义,崇尚古典精神,以希腊、罗马为典范,赞颂人和大自然的美,表现一种严正、高贵和秩序美的追求。进入18世纪,古典主义产生了两个派别,一个是越来越矫揉造作的宫廷画派;另一个是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相关联的古典主义,它以新的现实主义的探索,使古典主义的优秀传统丰富起来。
上述介绍几种立意形式,美术学习者完全可以通过触类旁通的方式,引发出更多独辟蹊径的新创意,使各种画种以丰富多姿的新面貌为创作艺术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