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码相机的功能正变得傻瓜以让所有人都能轻易上手,外形变得迷你轻巧以方便大家出行携带,像素不断提升以适应眼球对更大影像的满足……除此以外,数码相机似乎就没有什么变化了,难道它已经到达颠峰?
没有!在这些同质化的表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厂商们一直暗战的核心——图像处理引擎,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码相机的响应能力、色彩层次、降噪水平、对焦速度,甚至解像力!鉴于此,为了赢得消费者,佳能和索尼不惜将数码单反上的专业技术率先应用到消费相机上,佳能(Canon)DIGITAL 1×US75(以下简称1×us 75)和素尼(sony)cvber-shot Dsc-w90(以下简称W90)就是这样的产物,而它们将开启数码相机世界的新纪元!
传承与进步
无论如何更新演进,但每一款佳能DIGITAL IXUS新机型都能让人一眼便看出它典型的家族特征 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机身永远是那么简约流畅,没有任何一丝累赘小巧、轻薄的机身以独具个性的外观始终吸引着时尚追随者的目光
IXUS 75虽然也不例外,但却平添了几分复古的设计元素它一改之前DIGITAL IXUS900Ti时期的圆滑造型,再一次回归棱角分明的阳刚设计质感强烈的金属机身表面被犹如刀锋般的线条塑造出变幻的层次,亮银色与黑色的组合表达了鲜明的个性与前作相比,IXUS 75放弃了将回放键集成于模式转盘中的设计,采用了独立的浏览按键,令回放照片更加便捷,更显人性化触摸式按键是IXUS 75的新颖功能之一,用户只需用手指轻触机身背部的五向导航键,显示屏上便会立即出现按钮的功能图标,被选中功能的图标会放大显示,便于用户精确调校。
一块3英寸大的液晶显示屏令IXUS 751跟上了潮流的脚步。但尺寸并非惟一的变化,这块23万像素的液晶屏被称为“Clear Live液晶屏”,它在树脂表面上涂覆了一层防污的氟镀膜、防划伤的硬镀膜、防反光的多层镀膜,极大地提高了耐磨能力,彻底免去了加贴液晶屏保护贴的麻烦此外,该显示屏在室外明亮环境下的显示效果已有显著提高,即便在夏日强烈的阳光直射下也可一目了然。
魅力与实力
IXUS 75并非徒有其表,它拥有一枚1/2.5英寸、710万有效像素CCD,拍摄照片的最高分辨率达到了3072×2304,可以满足用户打印高质量A3尺寸照片的需求除此之外,佳能最新的DIGIC III数字影像处理器的加入更令IXUS 75如虎添翼,在拍摄的反应时滞和质量方面均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无论开机还是对焦,反应敏捷的IXUS 75均达到了目前卡片相机的较高水准,令用户不致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凭借DIGIC III影像处理器的采用,IXUS 75最高ISO值达到了1600。如此这般,在夜间或者室内光线较暗的环境下的拍摄也将变得更为得心应手。
从实际样片来看,虽然在ISO 1600时拍摄的照片略显粗糙,但相比因为快门速度较低而造成的一团模糊,清晰的记录显然更为实用 值得称道的是,ISO设置为800及以下参数时,IXUS 75依旧继承了佳能出众的噪点控制能力,画面干净而锐利 而且它还提供了自动提高感光度功能,如检测到快门速度过低,相机将自动提高曝光感光度,尤其适合没有太多摄影知识的普通用户。
在镜头方面,IXUS 75的配置较为大众化,它采用了一枚3倍光学变焦镜头,焦距为35ram~105Mm (相当于传统135相机),镜头结构为6枚5组镜片,其中包括2枚超高折射率非球面镜片(UItra-high refractive indexAspherical Lens),可有效提高相机的成像锐度。
而在面部优先对焦性能方面,IXUS 75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面部优先功能可使相机高效地识别人脸并进行追踪对焦,最多可实现9个面部的对焦,且在黑暗环境和逆光环境下也可对面部进行正确曝光此次IXUS75则让它拥有了更为人性化的设计,无论被拍摄者的面部是否在画面的中心区域,也无论被拍摄者衣着色彩艳丽或暗淡,IXUS 75始终能够保持正确曝光和对焦。另外,IXUS75还增加了“红眼校正”功能,用户可直接在相机上完成对照片红眼的修正,免去了后期使用电脑操作的繁琐。
花朵的绽放,朝阳的初升……这些美妙过程的拍摄需要相机长时间地连续捕捉。有
有说明,学徒也能成师傅
从索尼近两年发布的产品线来看,曾经为它立下过汗马功劳的P系列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纤薄时尚的T系列和经济实用的w系列。当然,它在设计方面的长处并没有被索尼完全抛弃,而是转给了现在的w系列。
在W90身上,我们可以发现P系列的很多蛛丝马迹深蓝色的金属机身、正面板细腻的拉丝条纹和略微凸起的握把,甚至顶部的造型和背部操作方便的功能键钮的布局,都让我们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我们当年见到的那种一半圆形一半方形的设计已经蜕变成同样轻薄的正方体造型,正面的Logo经过特殊设计也附加了防滑的功效,在光线强烈的环境下非常实用的光学取景窗被保留下来(使用时可以关闭液晶屏),并增加了一个“HOME”返回键。
但是,真正的变化来自于W90的文字显示设计。每当按动一个功能键或者转动模式转盘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它的旁边发现一句简短的文字说明。在打开菜单的时候,每一项功能和其下的每一个选项都会有相应的指南对于针对大众家庭用户的W90来说,这样的实用设计无疑显得特别人性化。虽然在很多数码相机上也有类似的设计,但是索尼却做得更为细致、容易查看,我们认为,看到这样的设置,就是第一次接触数码相机的人,即使抛开说明书,也能很快地从学徒变成师傅。
勺掌稳,不悉好菜不出炉
虽说W90是个家用机,但是在给老婆孩子来一张的时候,最重要的还得要保证他们在照片上要位于焦点,画面也不要模糊,否则回家就不好交代了 不过,这种担忧对于使用W90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在时下最流行的功能中,人脸自动对焦功能和高感光度性能都出现在W90身上,而且索尼还第一次在w系列中配置了Super Steady光学防抖功能。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吧。
首先是人脸自动检测功能。在人像拍摄模式下,笔者试着将镜头对准在积木堆前走来走去的儿子,发现他即使没在画面中心,或者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较小的情况下,9点自动对焦功能基本上都能够准确地用绿色框锁住目标。
其次是防抖功能W90的最高感光度达到了IS03200,再加上Super Steadv光学防抖,使它在IS0400的情况下几乎就能提升相当于5挡快门速度,基本上已经可以在不开启闪光灯的情况下应付家中遇到的大多数光线条件了(在室外还能抓拍高速运动的物体,留下完全清晰的影像),配合采用的“清晰原始降噪技术”,“好菜”出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巧添料,炒出美味香四方
男女两情相悦,打动对方靠的是一颗真心数码产品要想打动消费者,首先也得具备上佳的品质才行从上面我们的描述,大家都能看出w90其实已经具备了不俗的性能,但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W90之所以能够拥有上述的很多性能,是因为它添加了上等好“佐料”——索尼曾经为α100潜心打造的BIONZ图像处理引擎,令相机的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BIONZ高速数据处理的带动之下,W90明显“手脚麻利”起来:对焦速度的提升十分明显,延迟时间大大缩短,曝光也更加准确,有些逆光的场景都能自我判断并输出合适的曝光值,而且色彩的还原能力相比以前的产品也有了提升,即使阴影部分也有良好的表现。实际上,我们前面提到的“高感光度性能”、“人脸检测功能”以及W90强调的“DRO优化功能”都得益于BIONZ图像处理引擎的应用。
这种将数码单反相机上的专业技术“下嫁”到消费级相机上的做法,索尼不是第一个,但是却为索尼2007年的整个DC线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并将带动整个行业朝这个方向继续迈进,我们相信,随着更多专业技术在未来的逐渐普及,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性能将会更加出色,甚至有可能超过目前的一些入门级数码单反。
没有!在这些同质化的表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厂商们一直暗战的核心——图像处理引擎,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码相机的响应能力、色彩层次、降噪水平、对焦速度,甚至解像力!鉴于此,为了赢得消费者,佳能和索尼不惜将数码单反上的专业技术率先应用到消费相机上,佳能(Canon)DIGITAL 1×US75(以下简称1×us 75)和素尼(sony)cvber-shot Dsc-w90(以下简称W90)就是这样的产物,而它们将开启数码相机世界的新纪元!
传承与进步
无论如何更新演进,但每一款佳能DIGITAL IXUS新机型都能让人一眼便看出它典型的家族特征 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机身永远是那么简约流畅,没有任何一丝累赘小巧、轻薄的机身以独具个性的外观始终吸引着时尚追随者的目光
IXUS 75虽然也不例外,但却平添了几分复古的设计元素它一改之前DIGITAL IXUS900Ti时期的圆滑造型,再一次回归棱角分明的阳刚设计质感强烈的金属机身表面被犹如刀锋般的线条塑造出变幻的层次,亮银色与黑色的组合表达了鲜明的个性与前作相比,IXUS 75放弃了将回放键集成于模式转盘中的设计,采用了独立的浏览按键,令回放照片更加便捷,更显人性化触摸式按键是IXUS 75的新颖功能之一,用户只需用手指轻触机身背部的五向导航键,显示屏上便会立即出现按钮的功能图标,被选中功能的图标会放大显示,便于用户精确调校。
一块3英寸大的液晶显示屏令IXUS 751跟上了潮流的脚步。但尺寸并非惟一的变化,这块23万像素的液晶屏被称为“Clear Live液晶屏”,它在树脂表面上涂覆了一层防污的氟镀膜、防划伤的硬镀膜、防反光的多层镀膜,极大地提高了耐磨能力,彻底免去了加贴液晶屏保护贴的麻烦此外,该显示屏在室外明亮环境下的显示效果已有显著提高,即便在夏日强烈的阳光直射下也可一目了然。
魅力与实力
IXUS 75并非徒有其表,它拥有一枚1/2.5英寸、710万有效像素CCD,拍摄照片的最高分辨率达到了3072×2304,可以满足用户打印高质量A3尺寸照片的需求除此之外,佳能最新的DIGIC III数字影像处理器的加入更令IXUS 75如虎添翼,在拍摄的反应时滞和质量方面均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无论开机还是对焦,反应敏捷的IXUS 75均达到了目前卡片相机的较高水准,令用户不致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凭借DIGIC III影像处理器的采用,IXUS 75最高ISO值达到了1600。如此这般,在夜间或者室内光线较暗的环境下的拍摄也将变得更为得心应手。
从实际样片来看,虽然在ISO 1600时拍摄的照片略显粗糙,但相比因为快门速度较低而造成的一团模糊,清晰的记录显然更为实用 值得称道的是,ISO设置为800及以下参数时,IXUS 75依旧继承了佳能出众的噪点控制能力,画面干净而锐利 而且它还提供了自动提高感光度功能,如检测到快门速度过低,相机将自动提高曝光感光度,尤其适合没有太多摄影知识的普通用户。
在镜头方面,IXUS 75的配置较为大众化,它采用了一枚3倍光学变焦镜头,焦距为35ram~105Mm (相当于传统135相机),镜头结构为6枚5组镜片,其中包括2枚超高折射率非球面镜片(UItra-high refractive indexAspherical Lens),可有效提高相机的成像锐度。
而在面部优先对焦性能方面,IXUS 75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面部优先功能可使相机高效地识别人脸并进行追踪对焦,最多可实现9个面部的对焦,且在黑暗环境和逆光环境下也可对面部进行正确曝光此次IXUS75则让它拥有了更为人性化的设计,无论被拍摄者的面部是否在画面的中心区域,也无论被拍摄者衣着色彩艳丽或暗淡,IXUS 75始终能够保持正确曝光和对焦。另外,IXUS75还增加了“红眼校正”功能,用户可直接在相机上完成对照片红眼的修正,免去了后期使用电脑操作的繁琐。
花朵的绽放,朝阳的初升……这些美妙过程的拍摄需要相机长时间地连续捕捉。有
有说明,学徒也能成师傅
从索尼近两年发布的产品线来看,曾经为它立下过汗马功劳的P系列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纤薄时尚的T系列和经济实用的w系列。当然,它在设计方面的长处并没有被索尼完全抛弃,而是转给了现在的w系列。
在W90身上,我们可以发现P系列的很多蛛丝马迹深蓝色的金属机身、正面板细腻的拉丝条纹和略微凸起的握把,甚至顶部的造型和背部操作方便的功能键钮的布局,都让我们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我们当年见到的那种一半圆形一半方形的设计已经蜕变成同样轻薄的正方体造型,正面的Logo经过特殊设计也附加了防滑的功效,在光线强烈的环境下非常实用的光学取景窗被保留下来(使用时可以关闭液晶屏),并增加了一个“HOME”返回键。
但是,真正的变化来自于W90的文字显示设计。每当按动一个功能键或者转动模式转盘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它的旁边发现一句简短的文字说明。在打开菜单的时候,每一项功能和其下的每一个选项都会有相应的指南对于针对大众家庭用户的W90来说,这样的实用设计无疑显得特别人性化。虽然在很多数码相机上也有类似的设计,但是索尼却做得更为细致、容易查看,我们认为,看到这样的设置,就是第一次接触数码相机的人,即使抛开说明书,也能很快地从学徒变成师傅。
勺掌稳,不悉好菜不出炉
虽说W90是个家用机,但是在给老婆孩子来一张的时候,最重要的还得要保证他们在照片上要位于焦点,画面也不要模糊,否则回家就不好交代了 不过,这种担忧对于使用W90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在时下最流行的功能中,人脸自动对焦功能和高感光度性能都出现在W90身上,而且索尼还第一次在w系列中配置了Super Steady光学防抖功能。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吧。
首先是人脸自动检测功能。在人像拍摄模式下,笔者试着将镜头对准在积木堆前走来走去的儿子,发现他即使没在画面中心,或者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较小的情况下,9点自动对焦功能基本上都能够准确地用绿色框锁住目标。
其次是防抖功能W90的最高感光度达到了IS03200,再加上Super Steadv光学防抖,使它在IS0400的情况下几乎就能提升相当于5挡快门速度,基本上已经可以在不开启闪光灯的情况下应付家中遇到的大多数光线条件了(在室外还能抓拍高速运动的物体,留下完全清晰的影像),配合采用的“清晰原始降噪技术”,“好菜”出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巧添料,炒出美味香四方
男女两情相悦,打动对方靠的是一颗真心数码产品要想打动消费者,首先也得具备上佳的品质才行从上面我们的描述,大家都能看出w90其实已经具备了不俗的性能,但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W90之所以能够拥有上述的很多性能,是因为它添加了上等好“佐料”——索尼曾经为α100潜心打造的BIONZ图像处理引擎,令相机的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BIONZ高速数据处理的带动之下,W90明显“手脚麻利”起来:对焦速度的提升十分明显,延迟时间大大缩短,曝光也更加准确,有些逆光的场景都能自我判断并输出合适的曝光值,而且色彩的还原能力相比以前的产品也有了提升,即使阴影部分也有良好的表现。实际上,我们前面提到的“高感光度性能”、“人脸检测功能”以及W90强调的“DRO优化功能”都得益于BIONZ图像处理引擎的应用。
这种将数码单反相机上的专业技术“下嫁”到消费级相机上的做法,索尼不是第一个,但是却为索尼2007年的整个DC线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并将带动整个行业朝这个方向继续迈进,我们相信,随着更多专业技术在未来的逐渐普及,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性能将会更加出色,甚至有可能超过目前的一些入门级数码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