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底线当美德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似乎特别容易被一些悲伤的故事打动。
  儿子割肝救母、妻子对重病丈夫不离不弃、母亲为找到失踪的孩子四处奔走……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很多人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故事里的付出、辛劳和坚持,成为一种美德被传颂。
  然而仔细想想,这些亲人间的付出与扶助原本天经地义。婚姻、家庭、亲人,这些关系从缔结的第一天开始,所有成员都背负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基于人类延续生命和文明的本能,也源自于长时间文化积累的道德要求。在这样的社会价值取向下,父母哺育、爱护自己的后代,儿女成年后反哺父母,夫妻间相濡以沫,兄弟姐妹互相扶助,是一个人责无旁贷的任务和义务。不能因为亲人生病了、有难了,履行责任的难度增加了,正常的行为就变成了美德。
  那些事迹之所以令人感动落泪,或许是因为稀少。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遭际不会那么极端,爱和责任的表现也很平常,这些故事才格外令人动容。也因为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他们面对困难的无力,和不言放弃的难能可贵,这些的确令人感动。但底线不是美德,如果把最基本的底线和至高的美德混淆,只会降低我们对自我的要求。
其他文献
有女性网友这么对我说:“很多时候,面对他的求欢我实在不想,可是我又担心不满足他,他会找别人,怎么辦?”  有这样的担忧其实是一种好事,至少表明作为女性是在乎夫妻间的性需求平衡的,在乎对方的感受的。而不像有些女性朋友,面对配偶的求欢,冷言拒绝,之后不理不睬,似乎认为拒绝是一自己的权利无关对方。如果婚姻中没有适当的忧患意识,就会不自觉地伤害或者推远对方。那么,自己不想,又要顾及双方感受,该怎么做才好?
期刊
有一个朋友圈子,七个人都是大学同窗。他们或是博导或是官员,常聚会,把我也拉进去。  这些人车房无虞,年龄也大了,实话说,没什么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標了。所以,圈子里常出新花样,比如赴藏驾车自助游、学太极拳、学法语。每个人都被新花样带动并在酒桌上炫耀攀比。  其中一位,在此把他叫作M,显得最笨,跟大伙儿一起学过法语、围棋,也练过自行车。但天赋差,最主要由于懒惰,总是半途而废。M显出沮丧,问我怎样能跟上潮
期刊
“慢活”是忙碌的都市人群追求“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之一。而讲家庭教育的《慢养》。则是给急于求成的中国家长们一种相对温和而平缓的教育理念。  比较同类型亲子教育书《一岁就上常青藤》这种金光闪耀的速成式招牌,《慢活》倒更像是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发展空间,用小火慢炖的教育模式,将孩子培养成品格高尚的人。  ,  作者是卡耐基培训的主讲人,台湾著名培训师黑幼龙先生。在他的观念中,没有什么育子宝典可循
期刊
結束婆媳战争,作为丈夫和儿子的男人首先要做出改变。    我有一个后妈    结婚前,我跟小雅交待了家里的情况: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前几年跟王阿姨结婚。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想告诉小雅,我有一个后妈。  当时小雅说:“后妈也有后妈的好处,至少不会跟我争你的宠。”那时候,我们都想不到,她和阿姨之间能发生什么故事。  阿姨走进这个家六年了,我和她没有矛盾,也谈不上什么深厚的感情。  有了阿姨的家更像个家,但
期刊
父子之间的感情,是世间最醇厚,也最含蓄的感情。  十年前。我妈因病离开了我们,十年后我爸又悄然离世。当时为了不影响拍戏,我和家里人悄悄地把老人送走了,连最亲密的朋友也没有打招呼。此后,我经常梦见我爸,我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对他的匆忙送别心存愧疚。  我小的时候,全国人民都不太富裕。家里费了两年的劲攒了两百多块钱,结果让我跟同学摔跤的时候,一个“大别子”给“别”没了。为了这个价值昂贵的“大别子”,
期刊
你知道吗?吃糖能控制打嗝;煮蛋时在水中加些醋,蛋液就不会流出。  在本文讨论电影《他没那么喜欢你》之前,请了解一个真正的常识:所有的小常识专栏讲的其实都不是常识!记住,这对于理解这部电影很重要!因为,《他没那么喜欢你》其实是一部关于常识的电影儿。    你没那么例外    就像那句被人们误读了很多年的箴言“天才是99分汗水加1分灵感”一样—一尽管后半句是“那1分是感比99分汗水更重要”,最终流传下
期刊
植物,生活在城市是最委屈的,人也是。我们总向往宁静无争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悠然南山,它们呢?大自然的怀抱,是我们共同的归宿吧。我们无法拥有大片森林,但至少,可以营造一方寸土,有些微的田园趣味。  当我们回到家中,让四肢活络,做耿直勤劳的园丁,和从不大声说话的花草树木老老实实地活出生活的脾气。脚踏丰饶的地平面,花儿与翠竹,地瓜与金桔。即使住所的短墙,总是任常春藤活泼攀爬,荒凉的阳台便有了小生命。 
期刊
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小的做起。用双手营造自己的窝。  东京目黑区的自由之丘有个颇为秘密的小巷子,伫立一栋小洋房,上面挂着“Home”‘的牌子。这是个新奇别致的小店,布置成家中客厅模样,却在墙角旁壁炉边堆积着各种轻型砖、棉花垫、一捆一捆的稻草、一扎一扎的布料和乱七八糟的小简装彩色油漆涂料。客厅中有三五位太太经常坐着,似在悠闲地晒着太阳喝茶聊天,但其实是在参加名叫“做窝”的专题家政教室。  “Home
期刊
总之,找点乐子。最好像大街上踩到狗屎一样轻而易举。  村上春树笔下有一个好玩的词语一“小确幸”。他说自己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买许多许多来不及穿的内裤,然后洗得干干净净,—个个像寿司卷那样卷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在抽屉里,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堪称“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我对这个词语一见钟情。因为自己的生活之中也积攒了不少所谓的“小确幸”,回想起来颇有点心满意足。  大致说来,“小确幸”是一种无
期刊
暑假在即,从校园解放出来的孩子们必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们某些父母迫于升学的压力,让自己的孩子去疯狂地补课:有的干脆放纵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们往往无一例外地去瞎玩瞎逛……其实,补课也好,瞎玩也好,孩子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这时,我们不妨抽得一时半会,送孩子一个惊喜,带着他们提前“上”大学,让他们提前触及自己心中的梦想……    到大学干什么    饱览名校风景  大学,不仅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