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从而提供不同的课堂呈现模式。同课异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同一课程不同的教学构成和过程,在现实的教学中,同课异构主要运用于探究和研究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对比,探究出更适合学生,并且使课堂教学更高效的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方式。本文就此探讨了同课异构这一方式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同课异构 应用实践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同课异构在老师的教研方法中备受欢迎,为老师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教学平台,让老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合作,使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同课异构在中职数学教学之中同样如此,同课异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还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中职数学教学更有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就此谈谈中职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上课时要呈同彰异,遵从精讲多练习的课堂教学原则
中职数学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一定要精粹简便、突出重点,并留较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有时,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会因学生的特性不同而不被学生接受、了解,所以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参照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情况,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老师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特征开展分类教学,同时提出不一样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总之,老师在开展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选用比较灵活的教学形式指引学生学习,进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实现教学的具体目标。
2.应该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设计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对教学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性的研究,进而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一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要想让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保证,任课老师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在教学设计上,将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在同一节课中,教学设计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也可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利用不同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可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同课异构进行数学教学时,其侧重点在于对异构的缺点、优点进行对比研究。
例如:在对《正弦型函数图像变换》进行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对函数图像和参数二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把握,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首先在第一堂课中,以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将相关的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函数图像因参数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进行观察,且总结出与之相关的具体结论;之后在设计的第二堂课中,以几何画板软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设置,并让学生以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的方式,对不同参数下的函数图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将所设计的两堂异构课教学完成后,学生可以体验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学进行设计,就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比较死板,且因为老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现场作图,所以占用了学生的探究时间,致使整堂课都显得太过匆忙。但是将同课异构运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转变,让学生在更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而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3.同课异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同课异构教学要求老师必须转换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引时,不能以自身的教学水平要求学生,要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学习水平准确指引;必须在对学生的性格差异展开分析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的学习技巧,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发展。
同课异构可以让老师利用共同资源相互学习、共同合作,促进其专业的成长。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也有共同规律,老师可以运用这些共同资源相互交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集体探讨教学问题,经过思维碰撞、交流信息、知识互补共同进步,让同课异构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值得老师在教学中大力运用。同课异构在运用过程中不但注重表现“异”的特点,还强调必须寻求“同”的价值规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个性、提高教学效率等教学目标;优化老师的教学方法、能力,使老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国军,吴莎莎.从两节同课异构课看教师课堂提问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08).
[2]冯国昌,殷伟康.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3]刘培祥.数学授课中的各种元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4]李云吾.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J].浙江教育科学,2007(05).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同课异构 应用实践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同课异构在老师的教研方法中备受欢迎,为老师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教学平台,让老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合作,使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同课异构在中职数学教学之中同样如此,同课异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还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中职数学教学更有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就此谈谈中职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上课时要呈同彰异,遵从精讲多练习的课堂教学原则
中职数学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一定要精粹简便、突出重点,并留较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有时,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会因学生的特性不同而不被学生接受、了解,所以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参照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情况,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老师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特征开展分类教学,同时提出不一样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总之,老师在开展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选用比较灵活的教学形式指引学生学习,进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实现教学的具体目标。
2.应该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设计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对教学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性的研究,进而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一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要想让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到保证,任课老师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在教学设计上,将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在同一节课中,教学设计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也可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利用不同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可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同课异构进行数学教学时,其侧重点在于对异构的缺点、优点进行对比研究。
例如:在对《正弦型函数图像变换》进行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对函数图像和参数二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把握,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首先在第一堂课中,以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将相关的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函数图像因参数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进行观察,且总结出与之相关的具体结论;之后在设计的第二堂课中,以几何画板软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设置,并让学生以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的方式,对不同参数下的函数图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将所设计的两堂异构课教学完成后,学生可以体验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学进行设计,就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比较死板,且因为老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现场作图,所以占用了学生的探究时间,致使整堂课都显得太过匆忙。但是将同课异构运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转变,让学生在更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而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3.同课异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同课异构教学要求老师必须转换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引时,不能以自身的教学水平要求学生,要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学习水平准确指引;必须在对学生的性格差异展开分析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的学习技巧,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发展。
同课异构可以让老师利用共同资源相互学习、共同合作,促进其专业的成长。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也有共同规律,老师可以运用这些共同资源相互交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集体探讨教学问题,经过思维碰撞、交流信息、知识互补共同进步,让同课异构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值得老师在教学中大力运用。同课异构在运用过程中不但注重表现“异”的特点,还强调必须寻求“同”的价值规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个性、提高教学效率等教学目标;优化老师的教学方法、能力,使老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国军,吴莎莎.从两节同课异构课看教师课堂提问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08).
[2]冯国昌,殷伟康.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3]刘培祥.数学授课中的各种元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4]李云吾.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J].浙江教育科学,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