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路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启发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还能为课堂带来丰富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和谐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融入课堂学习之中。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该讲究一些策略与技巧,使提问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字:初中数学;提问技巧;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提问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接收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灵活的调整后续的教学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提问中加入更多技巧与策略可以最大化提问的作用,不仅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拉近师生距离,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探索问题中的数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1设计趣味提问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可以融入更多趣味元素,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设更为有利的学习氛围,以生动趣味的元素降低数学学习的抽象与陌生感,让学生保持专注,一方面可以使学习的过程更加轻松,让学生更有动力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七年级《认识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特点,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这样一个趣味性的提问:“同学们都知道自行车架是三角形的,连接着两个轮胎与脚踏板,使得自行车能够平稳的骑行。如果自行车的车架是四边形的,你觉得这个结构稳固吗?这样的自行车会倒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学生很快能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自行车几乎都是三角车架,很少有四边形车架的,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生活中利用三角形来增加稳定性的例子,如窗台、屋顶等。用这样一个简单但有趣的问题来打开学生对三角形的思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对三角形的探究之中。
1.2进行发散提问
教教师可以利用层层发散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景象思考与理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问题之中,使学生能够产生更加丰富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时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让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固定的思路与局限的认识之中,在不断发散之后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整式及其加减》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式的多项式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发散式的问题:“带有a、b、c的三次三项式,你可以写出几个?”可以发现,学生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满足条件的式子,问题答案并不唯一,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a、b满足|a-1|+|b-2|=0的条件,这时再来求这个多项式的值。每位学生都可以代入自己的式子中,得到一个唯一的答案。但每个学生的式子都不一样,所以求出来的值也不唯一。”通过将问题层层深入、有序发散有效分解了问题的难度与理解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由浅入深的对整式的多项式产生了更加丰富的理解,让数学学习的氛围不再是单调枯燥的,而是轻松愉悦的,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更容易感到满足与快乐。
1.3悬念提问
在初中数学教学时间中,教师的提问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猜想与认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浓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这种问题提出后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为学生留下悬念为主,让学生保持对问题的猜想在后续的学习中亲自找到答案。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铺垫更有悬念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x2+2x+1=4的方程式的根很容易得到,一个是-3,一个是1。那么这两个根的乘积与和分别是多少?”这个问题十分简单,学生通过口算立刻就能得出结果,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现在有一道我们无法解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我們不知道它的根,那还可以计算根的乘积与和吗?”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明显会感到疑惑,也会很容易的认为这样应该无法计算根的成绩与和。当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猜想后,教师再正式开始新课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师身上,在教师逐步深入的讲解下探索这个有着悬念的问题,从而能够为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原则
2.1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性,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接受能力、思维能力都略有不同,因此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表现。所以,教师要善用提问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问题,让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当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即使处于不同的层次,但依然能够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要将关怀与友爱平等的传播给每一位学生,既不能过度关注学优生的发展与表现,也不能只关心学困生的体验与学习,要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对待学优生时,要使这类学生依然有进步的空间,以发散性的问题来突破这类学生思维;在对待学困生时,要以提升他们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为主要目标。
2.2在知识模糊处提问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的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掌握难点而出现对知识理解模糊的现象,这可能不仅是由于学生理解认知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学生脑海中的旧知识与正在接触的新知识产生了冲突,模糊了学生的认知边界。作为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新知识难以消化时,准确找到学生理解模糊的关键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路再次变得清晰起来,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从而使理解模糊处不再模糊。同时还能提醒学生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十分基础且重要的教学手段,但一些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中发挥出提问的全部作用,使得学生并没有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思考的状态,也没有通过问题养成反思的习惯。这些都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教育者一定要更好的掌握提问的技巧与策略,以提问来促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洪云.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技巧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24):95
[2]王地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170-171
关键字:初中数学;提问技巧;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提问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接收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灵活的调整后续的教学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提问中加入更多技巧与策略可以最大化提问的作用,不仅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拉近师生距离,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探索问题中的数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1设计趣味提问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可以融入更多趣味元素,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设更为有利的学习氛围,以生动趣味的元素降低数学学习的抽象与陌生感,让学生保持专注,一方面可以使学习的过程更加轻松,让学生更有动力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七年级《认识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特点,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这样一个趣味性的提问:“同学们都知道自行车架是三角形的,连接着两个轮胎与脚踏板,使得自行车能够平稳的骑行。如果自行车的车架是四边形的,你觉得这个结构稳固吗?这样的自行车会倒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学生很快能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自行车几乎都是三角车架,很少有四边形车架的,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生活中利用三角形来增加稳定性的例子,如窗台、屋顶等。用这样一个简单但有趣的问题来打开学生对三角形的思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对三角形的探究之中。
1.2进行发散提问
教教师可以利用层层发散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景象思考与理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问题之中,使学生能够产生更加丰富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时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让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固定的思路与局限的认识之中,在不断发散之后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整式及其加减》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式的多项式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发散式的问题:“带有a、b、c的三次三项式,你可以写出几个?”可以发现,学生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满足条件的式子,问题答案并不唯一,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a、b满足|a-1|+|b-2|=0的条件,这时再来求这个多项式的值。每位学生都可以代入自己的式子中,得到一个唯一的答案。但每个学生的式子都不一样,所以求出来的值也不唯一。”通过将问题层层深入、有序发散有效分解了问题的难度与理解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由浅入深的对整式的多项式产生了更加丰富的理解,让数学学习的氛围不再是单调枯燥的,而是轻松愉悦的,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更容易感到满足与快乐。
1.3悬念提问
在初中数学教学时间中,教师的提问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猜想与认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浓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这种问题提出后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为学生留下悬念为主,让学生保持对问题的猜想在后续的学习中亲自找到答案。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铺垫更有悬念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x2+2x+1=4的方程式的根很容易得到,一个是-3,一个是1。那么这两个根的乘积与和分别是多少?”这个问题十分简单,学生通过口算立刻就能得出结果,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现在有一道我们无法解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我們不知道它的根,那还可以计算根的乘积与和吗?”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明显会感到疑惑,也会很容易的认为这样应该无法计算根的成绩与和。当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猜想后,教师再正式开始新课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师身上,在教师逐步深入的讲解下探索这个有着悬念的问题,从而能够为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原则
2.1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性,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接受能力、思维能力都略有不同,因此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表现。所以,教师要善用提问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问题,让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当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即使处于不同的层次,但依然能够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要将关怀与友爱平等的传播给每一位学生,既不能过度关注学优生的发展与表现,也不能只关心学困生的体验与学习,要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对待学优生时,要使这类学生依然有进步的空间,以发散性的问题来突破这类学生思维;在对待学困生时,要以提升他们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为主要目标。
2.2在知识模糊处提问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的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掌握难点而出现对知识理解模糊的现象,这可能不仅是由于学生理解认知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学生脑海中的旧知识与正在接触的新知识产生了冲突,模糊了学生的认知边界。作为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新知识难以消化时,准确找到学生理解模糊的关键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路再次变得清晰起来,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从而使理解模糊处不再模糊。同时还能提醒学生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十分基础且重要的教学手段,但一些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中发挥出提问的全部作用,使得学生并没有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思考的状态,也没有通过问题养成反思的习惯。这些都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教育者一定要更好的掌握提问的技巧与策略,以提问来促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洪云.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技巧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24):95
[2]王地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