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把握体育课的核心时,应注重三点:明确高校体育的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把教师多年积累的知识、素养贯穿到大学体育课程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课堂核心 练习密度
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实践者,其上课水平的高低,能否抓住体育课堂的核心,直接关乎着大学体育课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对终身体育的态度。教师要上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关键在于把握大学体育课堂的核心,即明确高校体育的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教师的应对措施与手段。
一、高校体育的目的
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高校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是:培养学生端正、健美的身体姿态;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生理机能水平,增强适应外界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习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懂得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娱乐的常识;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及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
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培养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以及活泼愉快、乐观向上的情绪,增进心理健康、陶冶美的情操。[1]
二、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是通过学习、实践接受新知识而对体育课产生的评价、爱好及情绪反应,并对体育课这一活动所表现出的外显行为[2]。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修学分、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交际需要、健身需要、培养兴趣、调节情绪、磨练意志等,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积极性有,体育课上是否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是否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及其上课方式、教学比赛等。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个人兴趣、教材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3]。因此,体育课首先应立足于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结合起来,让兴趣充当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喜欢程度;其次,教师应多考虑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多下功夫,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增强体育课的活力;再次,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体育课中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体育精神,体现体育的教育价值。
三、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做什么
首先要加强备课,即:备学生;备教材,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注重教学内容的顺序;备教学过程,包含组织好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考虑新旧教材的过渡与衔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备场地器材,上课时合理充分利用好;布置课外练习;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并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课中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课前教案与课中记录、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4]。以上各环节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常抓不懈,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的实施。练习密度作为衡量一堂体育课优劣的重要指标,记录着学生在一堂课中的练习时间,有效地反应出学生的练习次数。对于基本技术的学习,学生在没有练习次数的保证下,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体育教材多数选择一些篮球、足球、排球等技术性课,太极拳、健美操等技能性课,教师必须明确这两类课之间的区别。对于技术性课,教师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各项技术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同一技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需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某项技术动作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技术动作。教学方法上,教师精讲为主,讲解要准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加以必要的示范。讲解不占用太长时间,给学生留较多的时间练习。教学手段上勇于创新,特别是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循规蹈矩的教学,往往会严重地减少学生的练习次数,降低他们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必然会增加课的练习密度。只有在练习密度达到一定的指标后,教学效果才能显现出来。对于技能性课,教师要善于把握套路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可以把难点穿插到学期初的几次课中,降低难点的难度。教学方法上,讲解动作时身体部位的表述准确,示范时肢体的方向、轨迹要与示范面巧妙地结合,保证学生的最佳可视位置,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为学生正确地完成动作打下基础。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相结合,分组时加强组内的示范并讨论,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动作。对于练习时间,在保证掌握动作的前提下灵活把握,对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的组通过“休息”或自由活动的方式给予奖励,进而鼓舞学生的练习热情。
大学体育课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学生受伤主要在技术性课中出现多,常见的有崴脚、肌肉拉伤、摔倒时皮肤的擦伤,被球砸到眼镜导致受伤等。受伤的主要原因为:动作幅度过大、过猛,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欠佳,过度疲劳,自我保护意识差,身体素质差、保护不当,过度兴奋,运用技术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旧伤复发等。
预防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客服麻痹思想,提高损伤预防的意识;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场地设备,器材的维修管理;加强医务监督和教师的课外指导[5]。
四、结论
教师只有抓住大学体育课堂的核心,才能更好的完成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的任务。大学体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体育教学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从塑造的角度赋予学生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与激发学习的动机,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和养成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他们的生长发育规律。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自觉掌握一到两种体育锻炼的方法,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安斗.高校体育目的存在问题及改革途径[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
[2]谢冬兴,赖锦松,余卫平.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体育课态度调查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3]李静波.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课态度及成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
[4]王炳洪.新课程标注下体育课备课中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7,(30).
[5]连远斌.粤东高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课堂核心 练习密度
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实践者,其上课水平的高低,能否抓住体育课堂的核心,直接关乎着大学体育课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对终身体育的态度。教师要上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关键在于把握大学体育课堂的核心,即明确高校体育的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教师的应对措施与手段。
一、高校体育的目的
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高校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是:培养学生端正、健美的身体姿态;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生理机能水平,增强适应外界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习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懂得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娱乐的常识;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及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
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培养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以及活泼愉快、乐观向上的情绪,增进心理健康、陶冶美的情操。[1]
二、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是通过学习、实践接受新知识而对体育课产生的评价、爱好及情绪反应,并对体育课这一活动所表现出的外显行为[2]。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修学分、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交际需要、健身需要、培养兴趣、调节情绪、磨练意志等,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积极性有,体育课上是否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是否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及其上课方式、教学比赛等。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个人兴趣、教材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3]。因此,体育课首先应立足于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结合起来,让兴趣充当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喜欢程度;其次,教师应多考虑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多下功夫,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增强体育课的活力;再次,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体育课中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体育精神,体现体育的教育价值。
三、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做什么
首先要加强备课,即:备学生;备教材,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注重教学内容的顺序;备教学过程,包含组织好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考虑新旧教材的过渡与衔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备场地器材,上课时合理充分利用好;布置课外练习;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并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课中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课前教案与课中记录、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4]。以上各环节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常抓不懈,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的实施。练习密度作为衡量一堂体育课优劣的重要指标,记录着学生在一堂课中的练习时间,有效地反应出学生的练习次数。对于基本技术的学习,学生在没有练习次数的保证下,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体育教材多数选择一些篮球、足球、排球等技术性课,太极拳、健美操等技能性课,教师必须明确这两类课之间的区别。对于技术性课,教师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各项技术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同一技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需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某项技术动作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技术动作。教学方法上,教师精讲为主,讲解要准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加以必要的示范。讲解不占用太长时间,给学生留较多的时间练习。教学手段上勇于创新,特别是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循规蹈矩的教学,往往会严重地减少学生的练习次数,降低他们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必然会增加课的练习密度。只有在练习密度达到一定的指标后,教学效果才能显现出来。对于技能性课,教师要善于把握套路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可以把难点穿插到学期初的几次课中,降低难点的难度。教学方法上,讲解动作时身体部位的表述准确,示范时肢体的方向、轨迹要与示范面巧妙地结合,保证学生的最佳可视位置,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为学生正确地完成动作打下基础。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相结合,分组时加强组内的示范并讨论,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动作。对于练习时间,在保证掌握动作的前提下灵活把握,对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的组通过“休息”或自由活动的方式给予奖励,进而鼓舞学生的练习热情。
大学体育课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学生受伤主要在技术性课中出现多,常见的有崴脚、肌肉拉伤、摔倒时皮肤的擦伤,被球砸到眼镜导致受伤等。受伤的主要原因为:动作幅度过大、过猛,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欠佳,过度疲劳,自我保护意识差,身体素质差、保护不当,过度兴奋,运用技术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旧伤复发等。
预防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客服麻痹思想,提高损伤预防的意识;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场地设备,器材的维修管理;加强医务监督和教师的课外指导[5]。
四、结论
教师只有抓住大学体育课堂的核心,才能更好的完成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的任务。大学体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体育教学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从塑造的角度赋予学生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与激发学习的动机,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和养成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他们的生长发育规律。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自觉掌握一到两种体育锻炼的方法,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安斗.高校体育目的存在问题及改革途径[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
[2]谢冬兴,赖锦松,余卫平.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体育课态度调查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3]李静波.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课态度及成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
[4]王炳洪.新课程标注下体育课备课中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7,(30).
[5]连远斌.粤东高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