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沙风景油画在尊重客观写生的基础上,结合绘画形式因素的分析理解,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画面进行控制处理,形成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风景油画写生作品。只有主观能动地从朱沙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对景物的归纳、色彩的运用与笔触的视觉效果几个方面来解读,方能全面读懂朱沙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
近年来的朱沙风景油画,多源自实地对景物写生,是对写生与主观处理相结合形成的即兴创作。通常我们所认为的写生与创作之间的不同,主要是源于写生目的多为习作性练习和为创作构思草图绘制而来的,事实上,在写生与创作之间本就没有一条特定的鸿沟将两者割裂分离开来,大师们有些随性的构思草图或速写都不逊色于其创作作品,并被后来者奉若至宝,观摩学习。可见,精彩的写生也是一张好的绘画作品。朱沙的写生油画风景,得益于自身扎实的造型刻画能力与对绘画的深度理解,在他的风景写生油画中,没有写生的习作味道,画家对画面控制的自信把握与处理画面的主观能动性,使画家在构图择景上显得富于绘画涵养。
一、高度概括的形体归纳
在朱沙的风景写生油画中,高度的择取和概括能力是朱沙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知道,自然的存在是客观、巨细无遗的呈现的,但我们所看到的自然又是基于我们知识经验之内的,我们的知识被自己的知觉能力和组织未经加工的经验材料的思想方式所限制,当我们观看景物的时候,我们无意识的通过对自然事物认识的模糊概念来感知它,绿色的树,蓝色的天空、红色的花朵等等,但当我们真正深入观察认识一棵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叶子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绿,甚至是不同的颜色。同样对树木草石的观察认知的细微与否,直接反映到画家笔下的画面形象。
朱沙多年的学院训练造就了对绘画技巧的谙熟和理解,中南大学美术学博士的研读经历也为其打下了坚实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理论修养,这就使得朱沙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物的绘画写生中,能够极大限度的把握到画面中所需要的主要因素,追求最大限度对美的理解与画面呈现,从而去除多余的和画面形式美感无关的因素,留下画家对自然美的原初感受。面对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色,远近、高低、深浅以及色相的不同,朱沙擅于将这一复杂形体变化主动的加以提炼、整理并概括在几个大的色块层次中去,并在不同的色彩层次中寻求同一层次中的细微变化。自然万物在我们眼中主要是以不同的形状出现构成的,而画家把景物表现在画布上,靠的是对形状的提炼与色彩的运用,绘画中的形象是对自然景物主观抽象的表现概括。在朱沙画中,概括的板块构成自然的景象,层次的丰富统一在绘画中画家所设定的色层当中,“画家以物象来表现形式因素(点、线、面)在画中所形成的秩序”,从而使画面显得生动而不失法度。
画中的形状或暗示自然景物的色块本身并不具有自然景物的特质,只是绘画形式构成中点线面的组合,大小不一的形状组合构成了一幅画面的整体样式。朱沙擅于将不同风景的树木花草复杂形态归纳概括为一种隐性的形状中去,并结合客观景物形体生长的动势与特点,将这种主观概括的形状以不同的视觉走向安排组合,形状在代表景物的同时,也在形式组合上形成了一种离合、聚散的虚实节奏,从而在表现景物形体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可看性与内在构成因素的组合效果,使复杂的景物在画面上呈现一种简洁明快,但耐得住推敲的画面视觉形象。
二、明快丰富的色彩表现
朱沙笔下的色彩是对自然色彩客观把握下感性体现。对色彩的感知,每个人都不相同,对色彩规律的掌控则建立于这种感知能力之上,而对自然景物色彩感知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建立在反复的写生练习实践之上。
当然,在写生绘画过程中也有一些画家认识到了这种感知能力提升的难度,转而强调想法或是以一种易于掌控的方式方法来代替这种需要高度毅力与实践才能提高的感知能力,比如控制用色或限制用色,将颜色界定于自己易于操控的色彩范围内进行绘画写生,那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的不足之处,使画面统一完整。这不失为一种聪明的绘画方式,何况艺术的手法是多样的,当追求技法高度的难度高于追求绘画观念或想法的难度时,很少有人会将精力放在绘画技法高度的追求上,毕竟,大家都有个不成文的认识,认为技法是“技”,想法与观念是“道”,“技”与“道”面前,似乎大家都觉得“道”的层次更高,故而对技术高度努力的人不会很多,但朱沙则乐于其中,并能从色彩的不同变化感知与区分中得到快乐。并固执的认为限制用色固然可以将画面以一个相对成熟完整的模式展现出来,但也局限了自己绘画色彩表达的多种可能性,不能有效扩展色彩色域的广度与强度。
在朱沙的画中,可以看到对色彩的控制可收可放,既可轻松到位的表现出透视空间极深的绿色丛林,又可以将空间透视关系简单的近景画面处理得富有空间层次,在二维与三维之间有限空间中显现出色彩的强弱变化效果。在其《山海之间》台湾写生作品展中展示的写生作品来看,色彩沉着、对比强烈,给人一种清新艳丽视觉印象。但细看其作品用色时,会发现画中鲜亮明快的色块其实都是经过调和的各种灰色,偏爱中国传统绘画含蓄雅致的情节不经意间体现在朱沙的油画作品中来,“中国画中的色彩是一种主观性的典雅色彩,不追求娇媚浓艳的张扬翻制折衷,强调一种含蓄的恬淡静美,追求心目中所体悟的真实情感之颜色弱化现实的客观颜色”,朱沙取其雅致与含蓄的同时,尊重客观现实的色彩变化,拓展颜色色域的运用能力,使色彩在笔色交错中显示出新的活力。
三、富于表现力的笔触效果
笔触效果作为绘画的痕迹本身来说本不具有绘画价值,早期古典油画中都不允许笔触的出现,所以在达芬奇、拉斐尔等大师的画中我们是看不到笔触的。近现代油画的发展中,笔触作为一种绘画过程中记录艺术家作画时情绪变化的痕迹被有意的保留在画面中,用以增强画面的表现性,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使笔触成为一种独具表现力的表现因素被加以认识和运用。
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对笔触所产生的特殊效果有比较完善的认识,甚至将这种笔触效果发展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的笔墨关系。在朱沙风景写生油画作品中,笔触的运用是存在与色彩的运用与对描写对象形体的塑造之中不可分割的。
在对景物的写生中,运笔的走势在塑造刻画描写对象的同时还赋予了画面的的力度,“笔触的力度不等于物理意义上的自然力度,而是画家通过手握笔在画布上运笔留下的痕迹所呈现的图形视觉张力,是画家生理和心理力量在画布上的呈现。笔触的外部静态形式随着笔迹在画布上行走的快慢、轻重、方圆、宽窄、断续、粗细、长短、曲折、藏露、虚实等的相互关联充盈着一种内在张力,折射出画家对绘画本体用笔的感悟与理解”。力度的走势遵从于画面构成的设计,我们在观看朱沙画的时候,视线便会随着色块的布置、形状的变化以及塑造刻画形体、形状变化的笔触本身的强弱变化而游移、停留。笔触成为一种视觉的牵引与向导,同时又是色彩、色层的厚薄交错皴擦,也是色块、形状变化遮挡的变化走向。在皴擦点燃与反复的覆盖刮擦过程中,得到一种别样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我们在分析其绘画本身的艺术特征成就时,不能忽视对绘画的反复实践与总结,朱沙勤于绘事的探求与思考、对技术的不懈修炼与对艺术的深刻体悟是成就朱沙风景油画艺术的内在因素。基于此,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其绘画所显现出来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马贵中.心灵的休憩地——论朱沙油画风景[J].大众文艺,2010(14)
[2]马贵中.中西花卉题材绘画表现差异[J].文学界:理论版,2012(07)
[3]马贵中.油画中的画味与笔触肌理价值——以朱沙油画为例[J].大众文艺.2012(16)
【作者单位:云南红河学院美术学院】
近年来的朱沙风景油画,多源自实地对景物写生,是对写生与主观处理相结合形成的即兴创作。通常我们所认为的写生与创作之间的不同,主要是源于写生目的多为习作性练习和为创作构思草图绘制而来的,事实上,在写生与创作之间本就没有一条特定的鸿沟将两者割裂分离开来,大师们有些随性的构思草图或速写都不逊色于其创作作品,并被后来者奉若至宝,观摩学习。可见,精彩的写生也是一张好的绘画作品。朱沙的写生油画风景,得益于自身扎实的造型刻画能力与对绘画的深度理解,在他的风景写生油画中,没有写生的习作味道,画家对画面控制的自信把握与处理画面的主观能动性,使画家在构图择景上显得富于绘画涵养。
一、高度概括的形体归纳
在朱沙的风景写生油画中,高度的择取和概括能力是朱沙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知道,自然的存在是客观、巨细无遗的呈现的,但我们所看到的自然又是基于我们知识经验之内的,我们的知识被自己的知觉能力和组织未经加工的经验材料的思想方式所限制,当我们观看景物的时候,我们无意识的通过对自然事物认识的模糊概念来感知它,绿色的树,蓝色的天空、红色的花朵等等,但当我们真正深入观察认识一棵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叶子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绿,甚至是不同的颜色。同样对树木草石的观察认知的细微与否,直接反映到画家笔下的画面形象。
朱沙多年的学院训练造就了对绘画技巧的谙熟和理解,中南大学美术学博士的研读经历也为其打下了坚实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理论修养,这就使得朱沙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物的绘画写生中,能够极大限度的把握到画面中所需要的主要因素,追求最大限度对美的理解与画面呈现,从而去除多余的和画面形式美感无关的因素,留下画家对自然美的原初感受。面对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色,远近、高低、深浅以及色相的不同,朱沙擅于将这一复杂形体变化主动的加以提炼、整理并概括在几个大的色块层次中去,并在不同的色彩层次中寻求同一层次中的细微变化。自然万物在我们眼中主要是以不同的形状出现构成的,而画家把景物表现在画布上,靠的是对形状的提炼与色彩的运用,绘画中的形象是对自然景物主观抽象的表现概括。在朱沙画中,概括的板块构成自然的景象,层次的丰富统一在绘画中画家所设定的色层当中,“画家以物象来表现形式因素(点、线、面)在画中所形成的秩序”,从而使画面显得生动而不失法度。
画中的形状或暗示自然景物的色块本身并不具有自然景物的特质,只是绘画形式构成中点线面的组合,大小不一的形状组合构成了一幅画面的整体样式。朱沙擅于将不同风景的树木花草复杂形态归纳概括为一种隐性的形状中去,并结合客观景物形体生长的动势与特点,将这种主观概括的形状以不同的视觉走向安排组合,形状在代表景物的同时,也在形式组合上形成了一种离合、聚散的虚实节奏,从而在表现景物形体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可看性与内在构成因素的组合效果,使复杂的景物在画面上呈现一种简洁明快,但耐得住推敲的画面视觉形象。
二、明快丰富的色彩表现
朱沙笔下的色彩是对自然色彩客观把握下感性体现。对色彩的感知,每个人都不相同,对色彩规律的掌控则建立于这种感知能力之上,而对自然景物色彩感知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建立在反复的写生练习实践之上。
当然,在写生绘画过程中也有一些画家认识到了这种感知能力提升的难度,转而强调想法或是以一种易于掌控的方式方法来代替这种需要高度毅力与实践才能提高的感知能力,比如控制用色或限制用色,将颜色界定于自己易于操控的色彩范围内进行绘画写生,那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的不足之处,使画面统一完整。这不失为一种聪明的绘画方式,何况艺术的手法是多样的,当追求技法高度的难度高于追求绘画观念或想法的难度时,很少有人会将精力放在绘画技法高度的追求上,毕竟,大家都有个不成文的认识,认为技法是“技”,想法与观念是“道”,“技”与“道”面前,似乎大家都觉得“道”的层次更高,故而对技术高度努力的人不会很多,但朱沙则乐于其中,并能从色彩的不同变化感知与区分中得到快乐。并固执的认为限制用色固然可以将画面以一个相对成熟完整的模式展现出来,但也局限了自己绘画色彩表达的多种可能性,不能有效扩展色彩色域的广度与强度。
在朱沙的画中,可以看到对色彩的控制可收可放,既可轻松到位的表现出透视空间极深的绿色丛林,又可以将空间透视关系简单的近景画面处理得富有空间层次,在二维与三维之间有限空间中显现出色彩的强弱变化效果。在其《山海之间》台湾写生作品展中展示的写生作品来看,色彩沉着、对比强烈,给人一种清新艳丽视觉印象。但细看其作品用色时,会发现画中鲜亮明快的色块其实都是经过调和的各种灰色,偏爱中国传统绘画含蓄雅致的情节不经意间体现在朱沙的油画作品中来,“中国画中的色彩是一种主观性的典雅色彩,不追求娇媚浓艳的张扬翻制折衷,强调一种含蓄的恬淡静美,追求心目中所体悟的真实情感之颜色弱化现实的客观颜色”,朱沙取其雅致与含蓄的同时,尊重客观现实的色彩变化,拓展颜色色域的运用能力,使色彩在笔色交错中显示出新的活力。
三、富于表现力的笔触效果
笔触效果作为绘画的痕迹本身来说本不具有绘画价值,早期古典油画中都不允许笔触的出现,所以在达芬奇、拉斐尔等大师的画中我们是看不到笔触的。近现代油画的发展中,笔触作为一种绘画过程中记录艺术家作画时情绪变化的痕迹被有意的保留在画面中,用以增强画面的表现性,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使笔触成为一种独具表现力的表现因素被加以认识和运用。
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对笔触所产生的特殊效果有比较完善的认识,甚至将这种笔触效果发展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的笔墨关系。在朱沙风景写生油画作品中,笔触的运用是存在与色彩的运用与对描写对象形体的塑造之中不可分割的。
在对景物的写生中,运笔的走势在塑造刻画描写对象的同时还赋予了画面的的力度,“笔触的力度不等于物理意义上的自然力度,而是画家通过手握笔在画布上运笔留下的痕迹所呈现的图形视觉张力,是画家生理和心理力量在画布上的呈现。笔触的外部静态形式随着笔迹在画布上行走的快慢、轻重、方圆、宽窄、断续、粗细、长短、曲折、藏露、虚实等的相互关联充盈着一种内在张力,折射出画家对绘画本体用笔的感悟与理解”。力度的走势遵从于画面构成的设计,我们在观看朱沙画的时候,视线便会随着色块的布置、形状的变化以及塑造刻画形体、形状变化的笔触本身的强弱变化而游移、停留。笔触成为一种视觉的牵引与向导,同时又是色彩、色层的厚薄交错皴擦,也是色块、形状变化遮挡的变化走向。在皴擦点燃与反复的覆盖刮擦过程中,得到一种别样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我们在分析其绘画本身的艺术特征成就时,不能忽视对绘画的反复实践与总结,朱沙勤于绘事的探求与思考、对技术的不懈修炼与对艺术的深刻体悟是成就朱沙风景油画艺术的内在因素。基于此,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其绘画所显现出来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马贵中.心灵的休憩地——论朱沙油画风景[J].大众文艺,2010(14)
[2]马贵中.中西花卉题材绘画表现差异[J].文学界:理论版,2012(07)
[3]马贵中.油画中的画味与笔触肌理价值——以朱沙油画为例[J].大众文艺.2012(16)
【作者单位:云南红河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