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筛选出适宜江西省南城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早稻品种和提高良种科技贡献率,该研究在南城县对22个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早稻品种(14个早中熟品种和8个迟熟品种)进行了小区和大区的展示布点种植。结果表明,适宜在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株两优316、陵两优722和陆两优35,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五优156和庆丰优306,它们均可作为早稻主栽品种在全县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生产用种。
关键词:早稻;品种展示;高产;引种;南城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054-04
品种展示是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保障品种种植安全,挖掘品种增产潜力,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米质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本研究以品种展示为切入点,选取了22个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早稻品种(14个早中熟品种和8个迟熟品种)在江西省南城县进行小区和大区的展示布点种植,以期筛选出适应当地种植的品质优、抗逆性好、产量高的早稻主导品种,促使推荐的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85%以上,良种科技贡献率提高5%以上,真正实现水稻单产、总产、米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展示品种 展示品种共22个,具体品种见表1,其中早中熟品种14个,迟熟品种8个。早中熟组以中早35(CK1)对照,迟熟品种以荣优463(CK2)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在江西省南城县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村组,进行早稻新品种展示,展示分小区对比试验和大区展示。小区对比试验设置5个点,分别设在徐家镇刘湖村,株良镇田南村,万坊镇上岭村,里塔镇水南良种场以及上唐镇余公头村。每个小区点的每个品种试验面积为66.7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四周设置保护行,保护行5~10行,保护行栽插品种与相对应小区试验品种一致。大区展示点每个品种栽插面积为2 000m2,分别在里塔镇水南良种场及唐镇余公头村,展示面积共计为44 000m2。
1.3 栽培管理
1.3.1 秧田管理 浸种时用咪鲜胺浸种消毒,湿润育秧,3月23日播种。秧田设在高产创建早稻集中育秧田内,肥力中上,排灌方便,专人精细管理,移栽前施送嫁肥,打送嫁药。
1.3.2 及时移栽 4月21日移栽,早熟品种秧龄26~28d,中熟品种秧龄27~29d,栽插规格为20cm×20cm,常规稻栽5~6根苗,杂交稻2~3根苗。
1.3.3 肥水管理 小区试验及大区展示均落实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核心示范区,田间管理水平高于一般农户大田,底肥施45%三元复合肥600kg/hm2,栽后7~10d结合除草施尿素112.5kg/hm2,氯化钾75kg/hm2;孕穗期1~3期间施尿素37.5kg/hm2,氯化钾75kg/hm2作穗肥。深水活棵,寸水分蘖,够苗晒田,薄露灌溉,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7~10d断水。
1.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同高产创建核心区相同,即根据病虫情测报及农技人员田间巡查结果及时防治,早稻重点防治螟虫及稻瘟病。
1.4 测定项目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进行农事操作时间和生育时期的记载。于水稻成熟期,5点随机取样进行经济性状及产量的考察,指标为:有效穗、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早稻展示新品种在南城县的生育时期和农艺性状 表2表明,展示的14个早稻早中熟品種和8个迟熟品种在南城县生育时期没有明显的差异,早中熟品种全生育期在(109.4±1.5)d,迟熟品种在(112.8±2.2)d,熟期基本一致;有效穗差异较大,早中熟品种在213.0万/hm2~321.0万/hm2,迟熟品种在273.0万/hm2~321.0万/hm2,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277.5万/hm2)小于迟熟品种(289.5万/hm2),但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33)大于迟熟品种(19.5),有效穗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三的早中熟品种是株两优316(321.0万/hm2)>陵两优722(318.0万/hm2)>仁两优26(310.5万/hm2),有效穗高于对照五优463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陵两优22(321.0万/hm2)>荣优585(313.5万/hm2)>株两优35(306.0万/hm2);早中熟品种的株高在75.7~95.7cm,迟熟品种在88.0~99.3cm,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88.4cm)小于迟熟品种(94.2cm),但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5.1)大于迟熟品种(3.7),展示早中熟品种的株高均低于对照,迟熟品种的株高除荣优585外也均低于对照。
2.2 不同早稻展示新品种在南城县的经济性状及产量
2.2.1 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 表3显示,早稻早中熟品种的每穗总粒数在99.5(仁两优26)~157.7粒(台早733),迟熟品种的每穗总粒数在113.9(株两优35)~146.7粒(荣优585),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124.3粒)小于迟熟品种(133.5粒),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14.9)大于迟熟品种(9.7),每穗总粒数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台早733(157.7粒)>江早361(146.8粒)>五丰优286(139.2粒),每穗总粒数高于对照五优463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荣优585(146.7粒)>欣荣优186(140.2粒)>五优156(137.7粒);早稻早中熟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在77.8(仁两优26)~128.5粒(江早361),迟熟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在91.2(株两优35)~114.3粒(欣荣优186),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100.3粒)小于迟熟品种(103.9粒),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13.5)大于迟熟品种(7.1粒),每穗实粒数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江早361(128.5粒)>台早733(119.1粒)>株两优171(111.3粒),实粒数/穗高于对照五优463的迟熟品种是欣荣优186(114.3粒)>五优156(109.4粒)。 2.2.2 结实率和千粒重 早稻早中熟品种的结实率在66.2%(帮两优9103)~88.7%(株两优171),迟熟品种的结实率在71.6%(荣优585)~81.5%(欣荣优186),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80.0%)大于迟熟品种(77.9%),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6.0)也大于迟熟品种(3.3),结实率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株两优171 (88.7%)>江早361(87.5%)>株两优6108 (85.5%),结实率高于对照五优463的迟熟品种是欣荣优186(84.5%);早稻早中熟品种的千粒重在24.5(五丰优286)~30.7g(帮两优9103),迟熟品种的千粒重在25.2(荣优585)~29.4g(欣荣优5号),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27.2g)大于迟熟品种(26.7g),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1.6)与迟熟品种(1.5)基本相同,千粒重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帮两优9103(30.7g)>仁两优26(29.4g)>陆两优35(28.4g),千粒重于对照五优463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欣荣优5号(29.1)>株两优35(28.7)>欣荣优186(26.9)。
2.3 产量 早稻早中熟品种的理论产量在5 676.0(帮两优9103)~8 712.0kg/hm2(株两优722),迟熟品种的理论产量在7 650.0(庆丰优306)~8 610.0kg/hm2(欣荣优186),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7 468.5kg/hm2)小于迟熟品种(8 010.0kg/hm2),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732.0)大于迟熟品种(327.0),理论产量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陵两优722(8 712.0kg/hm2)>陆两优35(8 452.5kg/hm2)>株两优316(8 265.0kg/hm2),理论产量高于对照五优463的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欣荣优186(8 610.0kg/hm2)>荣优585(8 287.5kg/hm2)>欣荣优5号(8 145.0kg/hm2);早稻早中熟品种的实际产量
(kg/hm2)在5 694.0(帮两优9103)~8 263.5kg/hm2 (株两优722),迟熟品种的實际产量在7 360.5(荣优585和欣荣优186)~7 986.0kg/hm2(陵两优22),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7 242.0kg/hm2)小于迟熟品种(7 630.5kg/hm2),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685.5)大于迟熟品种(234.0),实际产量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陵两优722(8 263.5kg/hm2)>株两优316(8 194.5kg/hm2)>陆两优35(8 055.0kg/hm2),实际产量高于对照五优463的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陵两优22(7 986.0kg/hm2)>五优156
(7 848.0kg/hm2)>庆丰优306(7 777.5kg/hm2)。表明不同早中熟品种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吻合度较好,而迟熟品种的荣优585、株两优35和欣荣优186的高理论产量和低实际产量相距甚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栽培措施来发挥其高产潜力。
3 结论
基于生育时期、有效穗和株高的分析而言,比较适宜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株两优316、陵两优722和仁两优26,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荣优585和株两优35;从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来看,比较适宜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陵两优722、株两优316和陆两优35,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五优156和庆丰优306;综合考察而言,适宜在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株两优316、陵两优722和陆两优35,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五优156和庆丰优306,可作为主栽品种在全县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生产用种。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早稻;品种展示;高产;引种;南城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054-04
品种展示是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保障品种种植安全,挖掘品种增产潜力,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米质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本研究以品种展示为切入点,选取了22个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早稻品种(14个早中熟品种和8个迟熟品种)在江西省南城县进行小区和大区的展示布点种植,以期筛选出适应当地种植的品质优、抗逆性好、产量高的早稻主导品种,促使推荐的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85%以上,良种科技贡献率提高5%以上,真正实现水稻单产、总产、米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展示品种 展示品种共22个,具体品种见表1,其中早中熟品种14个,迟熟品种8个。早中熟组以中早35(CK1)对照,迟熟品种以荣优463(CK2)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在江西省南城县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村组,进行早稻新品种展示,展示分小区对比试验和大区展示。小区对比试验设置5个点,分别设在徐家镇刘湖村,株良镇田南村,万坊镇上岭村,里塔镇水南良种场以及上唐镇余公头村。每个小区点的每个品种试验面积为66.7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四周设置保护行,保护行5~10行,保护行栽插品种与相对应小区试验品种一致。大区展示点每个品种栽插面积为2 000m2,分别在里塔镇水南良种场及唐镇余公头村,展示面积共计为44 000m2。
1.3 栽培管理
1.3.1 秧田管理 浸种时用咪鲜胺浸种消毒,湿润育秧,3月23日播种。秧田设在高产创建早稻集中育秧田内,肥力中上,排灌方便,专人精细管理,移栽前施送嫁肥,打送嫁药。
1.3.2 及时移栽 4月21日移栽,早熟品种秧龄26~28d,中熟品种秧龄27~29d,栽插规格为20cm×20cm,常规稻栽5~6根苗,杂交稻2~3根苗。
1.3.3 肥水管理 小区试验及大区展示均落实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核心示范区,田间管理水平高于一般农户大田,底肥施45%三元复合肥600kg/hm2,栽后7~10d结合除草施尿素112.5kg/hm2,氯化钾75kg/hm2;孕穗期1~3期间施尿素37.5kg/hm2,氯化钾75kg/hm2作穗肥。深水活棵,寸水分蘖,够苗晒田,薄露灌溉,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7~10d断水。
1.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同高产创建核心区相同,即根据病虫情测报及农技人员田间巡查结果及时防治,早稻重点防治螟虫及稻瘟病。
1.4 测定项目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进行农事操作时间和生育时期的记载。于水稻成熟期,5点随机取样进行经济性状及产量的考察,指标为:有效穗、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早稻展示新品种在南城县的生育时期和农艺性状 表2表明,展示的14个早稻早中熟品種和8个迟熟品种在南城县生育时期没有明显的差异,早中熟品种全生育期在(109.4±1.5)d,迟熟品种在(112.8±2.2)d,熟期基本一致;有效穗差异较大,早中熟品种在213.0万/hm2~321.0万/hm2,迟熟品种在273.0万/hm2~321.0万/hm2,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277.5万/hm2)小于迟熟品种(289.5万/hm2),但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33)大于迟熟品种(19.5),有效穗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三的早中熟品种是株两优316(321.0万/hm2)>陵两优722(318.0万/hm2)>仁两优26(310.5万/hm2),有效穗高于对照五优463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陵两优22(321.0万/hm2)>荣优585(313.5万/hm2)>株两优35(306.0万/hm2);早中熟品种的株高在75.7~95.7cm,迟熟品种在88.0~99.3cm,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88.4cm)小于迟熟品种(94.2cm),但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5.1)大于迟熟品种(3.7),展示早中熟品种的株高均低于对照,迟熟品种的株高除荣优585外也均低于对照。
2.2 不同早稻展示新品种在南城县的经济性状及产量
2.2.1 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 表3显示,早稻早中熟品种的每穗总粒数在99.5(仁两优26)~157.7粒(台早733),迟熟品种的每穗总粒数在113.9(株两优35)~146.7粒(荣优585),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124.3粒)小于迟熟品种(133.5粒),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14.9)大于迟熟品种(9.7),每穗总粒数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台早733(157.7粒)>江早361(146.8粒)>五丰优286(139.2粒),每穗总粒数高于对照五优463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荣优585(146.7粒)>欣荣优186(140.2粒)>五优156(137.7粒);早稻早中熟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在77.8(仁两优26)~128.5粒(江早361),迟熟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在91.2(株两优35)~114.3粒(欣荣优186),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100.3粒)小于迟熟品种(103.9粒),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13.5)大于迟熟品种(7.1粒),每穗实粒数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江早361(128.5粒)>台早733(119.1粒)>株两优171(111.3粒),实粒数/穗高于对照五优463的迟熟品种是欣荣优186(114.3粒)>五优156(109.4粒)。 2.2.2 结实率和千粒重 早稻早中熟品种的结实率在66.2%(帮两优9103)~88.7%(株两优171),迟熟品种的结实率在71.6%(荣优585)~81.5%(欣荣优186),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80.0%)大于迟熟品种(77.9%),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6.0)也大于迟熟品种(3.3),结实率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株两优171 (88.7%)>江早361(87.5%)>株两优6108 (85.5%),结实率高于对照五优463的迟熟品种是欣荣优186(84.5%);早稻早中熟品种的千粒重在24.5(五丰优286)~30.7g(帮两优9103),迟熟品种的千粒重在25.2(荣优585)~29.4g(欣荣优5号),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27.2g)大于迟熟品种(26.7g),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1.6)与迟熟品种(1.5)基本相同,千粒重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帮两优9103(30.7g)>仁两优26(29.4g)>陆两优35(28.4g),千粒重于对照五优463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欣荣优5号(29.1)>株两优35(28.7)>欣荣优186(26.9)。
2.3 产量 早稻早中熟品种的理论产量在5 676.0(帮两优9103)~8 712.0kg/hm2(株两优722),迟熟品种的理论产量在7 650.0(庆丰优306)~8 610.0kg/hm2(欣荣优186),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7 468.5kg/hm2)小于迟熟品种(8 010.0kg/hm2),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732.0)大于迟熟品种(327.0),理论产量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陵两优722(8 712.0kg/hm2)>陆两优35(8 452.5kg/hm2)>株两优316(8 265.0kg/hm2),理论产量高于对照五优463的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欣荣优186(8 610.0kg/hm2)>荣优585(8 287.5kg/hm2)>欣荣优5号(8 145.0kg/hm2);早稻早中熟品种的实际产量
(kg/hm2)在5 694.0(帮两优9103)~8 263.5kg/hm2 (株两优722),迟熟品种的實际产量在7 360.5(荣优585和欣荣优186)~7 986.0kg/hm2(陵两优22),早中熟品种的平均值(7 242.0kg/hm2)小于迟熟品种(7 630.5kg/hm2),而早中熟品种的标准差(685.5)大于迟熟品种(234.0),实际产量高于对照中早35且高居前3位的早中熟品种是陵两优722(8 263.5kg/hm2)>株两优316(8 194.5kg/hm2)>陆两优35(8 055.0kg/hm2),实际产量高于对照五优463的且高居前3位的迟熟品种是陵两优22(7 986.0kg/hm2)>五优156
(7 848.0kg/hm2)>庆丰优306(7 777.5kg/hm2)。表明不同早中熟品种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吻合度较好,而迟熟品种的荣优585、株两优35和欣荣优186的高理论产量和低实际产量相距甚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栽培措施来发挥其高产潜力。
3 结论
基于生育时期、有效穗和株高的分析而言,比较适宜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株两优316、陵两优722和仁两优26,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荣优585和株两优35;从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来看,比较适宜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陵两优722、株两优316和陆两优35,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五优156和庆丰优306;综合考察而言,适宜在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株两优316、陵两优722和陆两优35,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五优156和庆丰优306,可作为主栽品种在全县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生产用种。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