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之山 通天之柱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我们的闲人在很久以前就翻越了帕米尔高原,我们今天的视野早就超越了“中原”的地理区域;尽管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世界屋脊在西藏,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也已被人类屡屡征服,人类的足迹甚至踏上了月球。但是,在华夏文明的发祥阶段,生活在泱泱千里中原的先民,却只知道“中央之美者,唯有岱岳”。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泰山被认为是大地中央最高最大的山,在先民的原始思维中,它是通天的天柱。
  在齐国故城以南的牛山西北麓,滋河的东岸,有一处已经干涸的泉水,叫做天齐渊,是齐人礼祀天主神的地方。齐人认为,天齐渊就是天下的中心,是天地的肚脐。
  唐代诗人李贺有“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诗句。齐州就是中国。
  在很古远的时代,人们的地理观念认为大地是一块完整的陆地,陆地四边都是大海,这块完整的陆地就叫齐州,它就像是大地的肚脐。肚脐位于人体正中,齐州也在大地正中,所以古人认为:“四海之齐,谓中央之国。”
  从古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大约一亿年前,由黄河、海河、淮河等河流的泥沙冲击而成黄淮海平原的北面、南面和西面,都为群山所包围。古人称这些山山相连的屏障为岳,于是就有了北岳、南岳和西岳的观念,三岳所围合的广原沃野的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山,它就是被看作位于天地正中的天柱峰——泰山。
  女皇武则天想起要给泰山神一个封号时,尽管当时嵩山已经成了五岳中的中岳,她还是把“天中王”这个封号给了泰山。而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又把“天中王”改成“齐天王”。到了宋真宗,“齐天王”升格为“齐天仁圣帝”。这一系列的封号都是在五岳系统业已形成,泰山成立家喻户晓的东岳之后。看来,这些皇帝和他们那班熟读文史的大臣,还是愿意尊重历史的。也许,为了使自己的封禅罩上更神圣的“天命”光环,他们宁愿让泰山继续作为天地肚脐眼上的一架天梯。在这天梯的尽头,在那云雾缭绕的地方,就是天帝所居的天堂。
  有学者认为,泰山很可能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昆仑山。
  昆仑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神秘的大山。它的地位可以同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相比,也是一座上帝和众神所居的万神山。
  昆仑山还是一座通向天堂之山,它一共有三层:第一层名叫敦丘,居住着长生不死的得道仙人;第二次叫悬圃,居住着呼风唤雨的各路神明;第三层叫天庭,居住着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帝。
  泰山就是这么一座有三层天界的神山,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就是三层天界的门户。
  神话中的三层天界,其实就是泰山的三个地质断层。如果说,泰山的三个地质断层是大自然的天造地设,它们给人类对天堂的想象创造了自然条件;那么,利用这三个地质断层,凌跨这三个地质断层,通过山谷、建筑、盘道,设计出一条从山麓到极顶的中轴线,则完全是一种文化意志的行为。
  这种文化意志的宏伟构想是:在泰山这座拔地通天的神山的中軸线上,开辟一条从人间遥探天庭的天路,通过一种进行性的、鼓舞性的节奏,把天、地、人贯穿为一个序列,演奏出一部庄严雄伟的朝天神曲。
其他文献
患者男,70岁.体检发现脾门肿块5年,未作处置,定期随访.2004年2月定期复查时发现肿块明显增大,即收入院.
读了刘厚生同志《戏曲必须永远推陈出新》(载《人民戏剧》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一文,颇受启发,想在这里谈谈戏曲布景创作的继承与革新问题,以供商讨。传统戏曲基本上是不用布景
城市湖泊蓄滞、错峰调节河川洪水的功能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下海绵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湖泊在满足城市蓄滞洪功能的同时,也需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综合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