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称,据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信息,相信失联马航客机MH370已经在南印度洋海域内消失。当日早些时候,中国驻澳大使馆马航失联客机事件珀斯工作小组发布公报说,中国军机在南印度洋搜寻马航失联客机过程中,发现了白色物体。3月25日传出消息,我军将独立研究马航飞机失联的原因。
此次赴南印度洋搜救,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是主力军。为何选用此种机型?伊尔-76的特点是什么?《新民周刊》为此专访了国防大学后装教研部的葛立德教授。
《新民周刊》:中国空军的伊尔-76并不是第一次赴海外执行任务。比如在利比亚危机前夕前往护侨。本次马航失联,派出伊尔-76搜寻,与之前有哪些不同?
葛立德:伊尔-76是中国空军装备的大型远程运输机,具备跨洲际的远程飞行能力,空载(不装货物)时的最大航程可达7800公里。在2011年利比亚危机期间,中国空军曾经派遣多架伊尔-76运输机远赴北部非洲,将身陷战乱之苦的中国公民空运返回国内。此次,中国空军派遣两架伊尔-76远赴马来西亚,再转场到澳大利亚西部珀斯的皮尔斯空军基地,执行在南印度洋海域对马航失联客机的空中搜索任务。这是一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澳大利亚政府曾首先公布消息称,澳方根据卫星图像发现疑似马航客机的大型漂浮物件。但由于疑似海域与珀斯距离达2500公里,又不是国际航道和渔场,船舶很少到达这个海域,所以只能靠飞机空中搜索为主。我们空军伊尔-76大型运输机可以利用航程远的优势,在空中搜索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中澳双方有关部门的磋商,澳方同意中国空军派遣伊尔-76到珀斯,参与对马航失联客机的国际联合搜救行动。这个行动体现了中澳两国的国际人道主义立场,也反映了中澳两国政府和军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新民周刊》:作为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的经典运输机,其承担搜寻任务时,需要增加哪些设备?目前解放军的伊尔-76与俄罗斯军队所用在设备上有何不同?
葛立德: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发生以后,中国空军在第一时间派遣一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转场到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参与对马来西亚方面最早公布的客机失联海域的空中搜索行动。但由于马方发布的消息不准确,结果一无所获。
运输机在对海上目标的搜索方面可以派上一定用场,因为运输机的飞行速度比战斗机慢得多,伊尔-76运输机的飞行速度为750-780公里/小时,同时航程又比较远。伊尔-76对海上目标的搜索主要靠两种基本探测手段,一是机载雷达,伊尔-76运输机的机头雷达罩内装有大型气象雷达和地形测绘雷达,对体形较大的海面漂浮物体有比较强的发现能力;二是机组人员和乘员进行目视观察,或借助望远镜、红外探测仪等光学仪器进行昼夜观察。
中国空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批量引进10余架伊尔-76运输机,其后又与俄方签订了后续引进伊尔-76运输机的合同。不料想,由于俄乌关系日趋恶化,这笔军火大单很快便变成了无法兑现的一纸空文。
当年,伊尔-76运输机的设计生产是大配套、大协作体系,设计由莫斯科的伊留申设计局完成,组装生产线则设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厂。在苏联没有解体时和解体之初,伊尔-76的生产没有任何问题。但当俄罗斯联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两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变成两个独立国家后,由于政治关系一度趋于紧张,很快在伊尔-76组装生产和利润分配等问题上闹起矛盾,双方合作最终中断。伊尔-76运输机的大部分零部件包括高性能涡扇发动机都在俄罗斯生产,但俄境内没有伊尔-76组装生产线,无法把几万个零部件攒成一架整机;而拥有组装生产线的塔什干飞机厂则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没有俄方提供的飞机零部件,组装生产线也就等于零。俄乌这一闹就是十多年,结果不仅造成了双方名声和经济利益的重大损失,也让中国深受其害——签了合同交了定金却迟迟拿不到飞机。
后来,俄罗斯大力向中国推销伊尔-476运输机,这种后续的替代新产品价格高,但质量似乎还不如老式的伊尔-76更令人放心。为弥补国内在远程大型运输机方面的急需,中国空军不得不退居其次,从俄空军现役的伊尔-76运输机中挑选几架,经过整修后引进。中国空军装备的伊尔-76MD型为伊尔-76大型运输机家族中的军用型号,与俄空军自用的伊尔-76基本相同,在技术上没有差别。
《新民周刊》:在降落澳大利亚珀斯时,有传言称降错机场,之后解放军又辟谣。伊尔-76本次搜救,在与外国、外军合作上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葛立德:这则英国路透社的报道系援引澳大利亚一位空军下士披露的消息,由于消息来源并不知道中澳双方的具体安排,仅从表面现象加以推断,因此这条报道并不准确。中国军方已经正式予以澄清。这两架伊尔-76并不是降错了机场,而是根据中澳双方达成的协议,根据澳方飞行许可先降落在珀斯国际机场并办理入境手续,此后再按澳方要求转场至珀斯郊外35公里的皮尔斯军用机场,以便于搜救的统一组织和协调。
此次,中国空军派遣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远赴异国他乡,在遥远的南印度洋海域执行海空搜索飞行任务,属于第一次,面临许多全新的挑战,例如,飞行空域是空白,气象保障和技术保障难度大,油料补充、机组人员生活保障等均需由澳方提供大力帮助。而随着参与南印度洋海域空中搜救行动的国家和军用飞机越来越多地集中到珀斯机场,无形中也就变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共同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国际军事大舞台。
《新民周刊》:伊尔-76在南半球,远离祖国的地方执行任务,同时还有运-8飞机等,其补给怎样维系?与海军、雪龙号等怎样通联?
葛立德:这对中国空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中国空军会挑选技术状况最好的飞机,派遣精干有力的指挥人员和机组人员,同时派遣相应的机务人员进行伴随保障,以提高执行空中搜救任务的能力。而飞行计划安排、航线确定、气象等飞行保障、空中指挥引导等,则由中国空军派出的先遣小组与驻在国有关部门(通常是空军)通过密切协商加以敲定,在充分发挥每一架飞机自身优势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物尽其用。
《新民周刊》:未来中国的运-20形成战力后,伊尔-76是否将退役?
葛立德:目前,伊尔-76大型运输机是中国空军进行战略投送的主力平台,也是中国空军唯一的现役大型远程运输机,堪称“中坚主力”,在没有新的替代飞机之前,伊尔-76会在中国空军继续服役,为维护国家的空天安全提供坚实保证,直到使用寿命到期,才会最终退出现役。
2013年1月26日14时,运-20在西安实现了首次成功试飞,这是中国航空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尽管与1971年3月25日首次飞上蓝天的伊尔-76相比,运-20的诞生时间晚了42年,但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的综合战术技术性能比伊尔-76有显著提高。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远程战略投送平台从伊尔-76时代过渡到运-20时代指日可待,而在运-20大型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装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远程反潜巡逻机等也将陆续变为现实,中国空天安全保障的物质技术基础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坚实。
伊尔-76是中国空军装备的大型远程运输机,具备跨洲际的远程飞行能力,空载(不装货物)时的最大航程可达7800公里
中国空军派遣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远赴异国他乡,在遥远的南印度洋海域执行海空搜索飞行任务,属于第一次,面临许多全新的挑战。
此次赴南印度洋搜救,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是主力军。为何选用此种机型?伊尔-76的特点是什么?《新民周刊》为此专访了国防大学后装教研部的葛立德教授。
《新民周刊》:中国空军的伊尔-76并不是第一次赴海外执行任务。比如在利比亚危机前夕前往护侨。本次马航失联,派出伊尔-76搜寻,与之前有哪些不同?
葛立德:伊尔-76是中国空军装备的大型远程运输机,具备跨洲际的远程飞行能力,空载(不装货物)时的最大航程可达7800公里。在2011年利比亚危机期间,中国空军曾经派遣多架伊尔-76运输机远赴北部非洲,将身陷战乱之苦的中国公民空运返回国内。此次,中国空军派遣两架伊尔-76远赴马来西亚,再转场到澳大利亚西部珀斯的皮尔斯空军基地,执行在南印度洋海域对马航失联客机的空中搜索任务。这是一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澳大利亚政府曾首先公布消息称,澳方根据卫星图像发现疑似马航客机的大型漂浮物件。但由于疑似海域与珀斯距离达2500公里,又不是国际航道和渔场,船舶很少到达这个海域,所以只能靠飞机空中搜索为主。我们空军伊尔-76大型运输机可以利用航程远的优势,在空中搜索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中澳双方有关部门的磋商,澳方同意中国空军派遣伊尔-76到珀斯,参与对马航失联客机的国际联合搜救行动。这个行动体现了中澳两国的国际人道主义立场,也反映了中澳两国政府和军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新民周刊》:作为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的经典运输机,其承担搜寻任务时,需要增加哪些设备?目前解放军的伊尔-76与俄罗斯军队所用在设备上有何不同?
葛立德: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发生以后,中国空军在第一时间派遣一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转场到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参与对马来西亚方面最早公布的客机失联海域的空中搜索行动。但由于马方发布的消息不准确,结果一无所获。
运输机在对海上目标的搜索方面可以派上一定用场,因为运输机的飞行速度比战斗机慢得多,伊尔-76运输机的飞行速度为750-780公里/小时,同时航程又比较远。伊尔-76对海上目标的搜索主要靠两种基本探测手段,一是机载雷达,伊尔-76运输机的机头雷达罩内装有大型气象雷达和地形测绘雷达,对体形较大的海面漂浮物体有比较强的发现能力;二是机组人员和乘员进行目视观察,或借助望远镜、红外探测仪等光学仪器进行昼夜观察。
中国空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批量引进10余架伊尔-76运输机,其后又与俄方签订了后续引进伊尔-76运输机的合同。不料想,由于俄乌关系日趋恶化,这笔军火大单很快便变成了无法兑现的一纸空文。
当年,伊尔-76运输机的设计生产是大配套、大协作体系,设计由莫斯科的伊留申设计局完成,组装生产线则设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厂。在苏联没有解体时和解体之初,伊尔-76的生产没有任何问题。但当俄罗斯联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两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变成两个独立国家后,由于政治关系一度趋于紧张,很快在伊尔-76组装生产和利润分配等问题上闹起矛盾,双方合作最终中断。伊尔-76运输机的大部分零部件包括高性能涡扇发动机都在俄罗斯生产,但俄境内没有伊尔-76组装生产线,无法把几万个零部件攒成一架整机;而拥有组装生产线的塔什干飞机厂则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没有俄方提供的飞机零部件,组装生产线也就等于零。俄乌这一闹就是十多年,结果不仅造成了双方名声和经济利益的重大损失,也让中国深受其害——签了合同交了定金却迟迟拿不到飞机。
后来,俄罗斯大力向中国推销伊尔-476运输机,这种后续的替代新产品价格高,但质量似乎还不如老式的伊尔-76更令人放心。为弥补国内在远程大型运输机方面的急需,中国空军不得不退居其次,从俄空军现役的伊尔-76运输机中挑选几架,经过整修后引进。中国空军装备的伊尔-76MD型为伊尔-76大型运输机家族中的军用型号,与俄空军自用的伊尔-76基本相同,在技术上没有差别。
《新民周刊》:在降落澳大利亚珀斯时,有传言称降错机场,之后解放军又辟谣。伊尔-76本次搜救,在与外国、外军合作上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葛立德:这则英国路透社的报道系援引澳大利亚一位空军下士披露的消息,由于消息来源并不知道中澳双方的具体安排,仅从表面现象加以推断,因此这条报道并不准确。中国军方已经正式予以澄清。这两架伊尔-76并不是降错了机场,而是根据中澳双方达成的协议,根据澳方飞行许可先降落在珀斯国际机场并办理入境手续,此后再按澳方要求转场至珀斯郊外35公里的皮尔斯军用机场,以便于搜救的统一组织和协调。
此次,中国空军派遣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远赴异国他乡,在遥远的南印度洋海域执行海空搜索飞行任务,属于第一次,面临许多全新的挑战,例如,飞行空域是空白,气象保障和技术保障难度大,油料补充、机组人员生活保障等均需由澳方提供大力帮助。而随着参与南印度洋海域空中搜救行动的国家和军用飞机越来越多地集中到珀斯机场,无形中也就变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共同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国际军事大舞台。
《新民周刊》:伊尔-76在南半球,远离祖国的地方执行任务,同时还有运-8飞机等,其补给怎样维系?与海军、雪龙号等怎样通联?
葛立德:这对中国空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中国空军会挑选技术状况最好的飞机,派遣精干有力的指挥人员和机组人员,同时派遣相应的机务人员进行伴随保障,以提高执行空中搜救任务的能力。而飞行计划安排、航线确定、气象等飞行保障、空中指挥引导等,则由中国空军派出的先遣小组与驻在国有关部门(通常是空军)通过密切协商加以敲定,在充分发挥每一架飞机自身优势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物尽其用。
《新民周刊》:未来中国的运-20形成战力后,伊尔-76是否将退役?
葛立德:目前,伊尔-76大型运输机是中国空军进行战略投送的主力平台,也是中国空军唯一的现役大型远程运输机,堪称“中坚主力”,在没有新的替代飞机之前,伊尔-76会在中国空军继续服役,为维护国家的空天安全提供坚实保证,直到使用寿命到期,才会最终退出现役。
2013年1月26日14时,运-20在西安实现了首次成功试飞,这是中国航空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尽管与1971年3月25日首次飞上蓝天的伊尔-76相比,运-20的诞生时间晚了42年,但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的综合战术技术性能比伊尔-76有显著提高。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远程战略投送平台从伊尔-76时代过渡到运-20时代指日可待,而在运-20大型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装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远程反潜巡逻机等也将陆续变为现实,中国空天安全保障的物质技术基础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坚实。
伊尔-76是中国空军装备的大型远程运输机,具备跨洲际的远程飞行能力,空载(不装货物)时的最大航程可达7800公里
中国空军派遣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远赴异国他乡,在遥远的南印度洋海域执行海空搜索飞行任务,属于第一次,面临许多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