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工业化的发展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探求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对策选择,以期能够得出对于二者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龚新蜀(1963-),女,四川遂宁人,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1-0024-03
一、数据选取
目前,理论界对于工业化水平的测度方法有多种(包括明文使用和暗含前提):一种是用工业产值即增加值比重;二是用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三是用第二产业就业即劳动力比重;四是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即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另外,由于广义的工业化是指整个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同时考虑到工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勃兴,而第三产业对于城镇化进程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且在工业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中还包含着以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进行衡量的方法,所以在这里,我们除了把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作为城镇化发展的自变量之外,还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引入进来,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另外一个自变量,以此来全面考察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绩效。
对于城镇化水平的测度,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作为城镇化率。在新疆城镇化率的计算上,由于新疆统计年鉴对于新疆城镇人口的数据,2000年及以后的是按照“五普”城乡划分的统计口径进行统计,而2000年之前的数据是按照公安年报的统计口径进行统计,所以,为避免数据使用上的口径不一致,这里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作为城镇化率进行计算分析。这里选取新疆1997年至2007年11年的城镇化率、第二产业人口就业比重、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重作为模型变量的数据来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8-2008)。
二、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一)建立模型
利用EVIEWS3.1统计软件估计模型,用OLS法对三种变量数据进行估计,比较并选择检验结果较优的模型。在分析过程中,为避免时间序列上经常出现的异方差性,本文对相关变量取对数后得到一个双对数模型,即:
lnyt=βo+β1ln(x1)+β2ln (x2)+ut
为了避免时间序列通常出现的非平稳性,本文先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由表1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变量的ADF统计值均大于该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所考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现在,我们需要对该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处理,方法是对各个变量进行差分,对各变量进行2阶差分后,平稳性的检验结果如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变量2阶差分的T统计值均小于标准值,P值小于0.05。因此,经过2阶差分后,lny、lnx1、lnx2都转化为平稳序列,且同为2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因此,模型估计为:
lny=0.797548+0.540539lnx1+0.71292lnx2
t=(0.772075)(2.536342)(4.272103)
93.02%的解释能力;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模型的F检验和T检验均通过,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然后,再对模型变量进行协整回归,可以得出Resid序列,对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的T值为t=-2.182501,小于-1.9835,因此,lny、lnx1、lnx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稳定的。
(二)模型分析
第一,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同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lnx1的系数为0.540539l,表明如果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动1%,那么城镇化率则对应变动0.54%,两者之间的关系式正相关,即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是逐步加速的,且城镇化的增长幅度占到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率的一半。
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同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lnx2的系数为0.71292,表明如果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长1%,那么城镇化率就相应的提高0.71%,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正相关,即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也是逐步加速的,且城镇化的增长幅度达到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率的70%。
第三,lnx2的系数要大于lnx1的系数,说明第三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的乘数效应要大于第二产业。一方面,因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非常强,另一方面,是在新疆工业化的过程当中,以轻纺和食品为代表的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轻工业比重相对下降,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比重上升,且工业劳动生产率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这些因素必然使得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步降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第三产业正逐渐发展成为新疆城镇化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整个第二产业的成长壮大,无论是第三产业还是城镇化的发展都无法拒绝第二产业的帮助。因此,虽然第三产业对于城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作用,但是第二产业的发展是新疆城镇化的原始动力,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新疆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性推
动作用。
三、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新疆要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在于坚持以工业发展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原始动力,关键在于在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的同时,注重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新疆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延伸作用,最终实现整个新疆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的跨越发展。
(一)坚持工业发展对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导作用
首先,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疆要立足现有比较优势,如新疆的石油、稀有金属以及棉花、辣椒、番茄等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加快这些产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一方面,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水平,形成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产品,形成强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为新疆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直接支持;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淘汰那些技术落后、缺乏资源优势、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产业,做大做强新疆工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其次,推动新疆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组织。一方面,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方式,形成规模优势,发展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强化科技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品牌。另一方面,深化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
(二)强化发展服务业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延伸作用
工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其就业功能会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渐快增长而相对下降,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明显较高的就业弹性,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对整个就业的带动效应。当前,新疆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也不断上升,但是相对于全国来说,新疆的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制约了非农就业的增长及比重的上升。因此,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必须通过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
第一,以市场化方式经营服务业,扩展社会服务的供给渠道。新疆地区应优先以市场化的方式来经营那些非基础性的、可以实现有效竞争以及私人属性较强的社会服务项目,以实现这些行业的产业化运营,如医疗保健、职业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咨询等。其次,新疆地区应将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积极结合起来,发展社区服务业。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量最为庞大的社区服务必然快速增长。社区服务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包括应急咨询、中介、社区养老、托幼、社区保洁、保安、车辆管理以及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服务,市场潜力巨大,而且对于促进城市就业增长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鼓励各种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非营利性组织又被称为第三部门,它们是不同于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的第三类组织形式。由于政府和市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都存在着失灵现象,前者表现为政府失灵,后者表现为市场失灵,因此,出现了由非营利性的社会自治组织提供服务的形式。首先,政府应当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建立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其审批和设立手续,支持和鼓励它们从事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给予投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资金各种税费减免,并提供相应的办公和活动场所;其次,政府应解放思想,在对非营利性组织进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扩大非营利组织从事社会服务的业务范围,对那些社会信誉较好、服务质量较高的非营利性组织,政府还可授权他们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扩大其提供社会服务的业务范围。
第三,实施开放战略,提高金融、保险、商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会计、审计、法律、管理咨询、广告设计、营销策划等商务服务是现代经济中新兴的、知识含量很高的服务行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整个城市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三)克服原有体制弊端,重视制度与政策创新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
工业化与城镇化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要使工业化对于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完全得以实现,还必须强调社会政策的巨大作用。
第一,新疆地区应在国家政策法规的范围内,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壁垒,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有序流动,建立基本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
第二,建设完善的价格机制和要素资源的流转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投资体制和土地制度改革,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三,政府应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 周淑莲、王延中.加入WTO之后提高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1,(08):12-17.
[3] 郭克莎等.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M].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31.
[4] 邻大光.民办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24):35.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龚新蜀(1963-),女,四川遂宁人,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1-0024-03
一、数据选取
目前,理论界对于工业化水平的测度方法有多种(包括明文使用和暗含前提):一种是用工业产值即增加值比重;二是用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三是用第二产业就业即劳动力比重;四是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即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另外,由于广义的工业化是指整个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同时考虑到工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勃兴,而第三产业对于城镇化进程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且在工业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中还包含着以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进行衡量的方法,所以在这里,我们除了把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作为城镇化发展的自变量之外,还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引入进来,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另外一个自变量,以此来全面考察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绩效。
对于城镇化水平的测度,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方法,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作为城镇化率。在新疆城镇化率的计算上,由于新疆统计年鉴对于新疆城镇人口的数据,2000年及以后的是按照“五普”城乡划分的统计口径进行统计,而2000年之前的数据是按照公安年报的统计口径进行统计,所以,为避免数据使用上的口径不一致,这里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作为城镇化率进行计算分析。这里选取新疆1997年至2007年11年的城镇化率、第二产业人口就业比重、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重作为模型变量的数据来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8-2008)。
二、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一)建立模型
利用EVIEWS3.1统计软件估计模型,用OLS法对三种变量数据进行估计,比较并选择检验结果较优的模型。在分析过程中,为避免时间序列上经常出现的异方差性,本文对相关变量取对数后得到一个双对数模型,即:
lnyt=βo+β1ln(x1)+β2ln (x2)+ut
为了避免时间序列通常出现的非平稳性,本文先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由表1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变量的ADF统计值均大于该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所考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现在,我们需要对该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处理,方法是对各个变量进行差分,对各变量进行2阶差分后,平稳性的检验结果如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变量2阶差分的T统计值均小于标准值,P值小于0.05。因此,经过2阶差分后,lny、lnx1、lnx2都转化为平稳序列,且同为2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因此,模型估计为:
lny=0.797548+0.540539lnx1+0.71292lnx2
t=(0.772075)(2.536342)(4.272103)
93.02%的解释能力;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模型的F检验和T检验均通过,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然后,再对模型变量进行协整回归,可以得出Resid序列,对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的T值为t=-2.182501,小于-1.9835,因此,lny、lnx1、lnx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稳定的。
(二)模型分析
第一,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同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lnx1的系数为0.540539l,表明如果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动1%,那么城镇化率则对应变动0.54%,两者之间的关系式正相关,即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是逐步加速的,且城镇化的增长幅度占到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率的一半。
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同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lnx2的系数为0.71292,表明如果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长1%,那么城镇化率就相应的提高0.71%,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正相关,即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也是逐步加速的,且城镇化的增长幅度达到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率的70%。
第三,lnx2的系数要大于lnx1的系数,说明第三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的乘数效应要大于第二产业。一方面,因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非常强,另一方面,是在新疆工业化的过程当中,以轻纺和食品为代表的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轻工业比重相对下降,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比重上升,且工业劳动生产率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这些因素必然使得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步降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第三产业正逐渐发展成为新疆城镇化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整个第二产业的成长壮大,无论是第三产业还是城镇化的发展都无法拒绝第二产业的帮助。因此,虽然第三产业对于城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作用,但是第二产业的发展是新疆城镇化的原始动力,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新疆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性推
动作用。
三、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新疆要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在于坚持以工业发展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原始动力,关键在于在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的同时,注重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新疆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延伸作用,最终实现整个新疆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的跨越发展。
(一)坚持工业发展对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导作用
首先,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疆要立足现有比较优势,如新疆的石油、稀有金属以及棉花、辣椒、番茄等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加快这些产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一方面,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水平,形成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产品,形成强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为新疆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直接支持;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淘汰那些技术落后、缺乏资源优势、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产业,做大做强新疆工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其次,推动新疆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组织。一方面,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方式,形成规模优势,发展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强化科技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品牌。另一方面,深化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
(二)强化发展服务业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延伸作用
工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其就业功能会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渐快增长而相对下降,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明显较高的就业弹性,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对整个就业的带动效应。当前,新疆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也不断上升,但是相对于全国来说,新疆的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制约了非农就业的增长及比重的上升。因此,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必须通过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
第一,以市场化方式经营服务业,扩展社会服务的供给渠道。新疆地区应优先以市场化的方式来经营那些非基础性的、可以实现有效竞争以及私人属性较强的社会服务项目,以实现这些行业的产业化运营,如医疗保健、职业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咨询等。其次,新疆地区应将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积极结合起来,发展社区服务业。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量最为庞大的社区服务必然快速增长。社区服务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包括应急咨询、中介、社区养老、托幼、社区保洁、保安、车辆管理以及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服务,市场潜力巨大,而且对于促进城市就业增长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鼓励各种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非营利性组织又被称为第三部门,它们是不同于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的第三类组织形式。由于政府和市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都存在着失灵现象,前者表现为政府失灵,后者表现为市场失灵,因此,出现了由非营利性的社会自治组织提供服务的形式。首先,政府应当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建立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其审批和设立手续,支持和鼓励它们从事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给予投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资金各种税费减免,并提供相应的办公和活动场所;其次,政府应解放思想,在对非营利性组织进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扩大非营利组织从事社会服务的业务范围,对那些社会信誉较好、服务质量较高的非营利性组织,政府还可授权他们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扩大其提供社会服务的业务范围。
第三,实施开放战略,提高金融、保险、商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会计、审计、法律、管理咨询、广告设计、营销策划等商务服务是现代经济中新兴的、知识含量很高的服务行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整个城市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三)克服原有体制弊端,重视制度与政策创新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
工业化与城镇化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要使工业化对于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完全得以实现,还必须强调社会政策的巨大作用。
第一,新疆地区应在国家政策法规的范围内,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壁垒,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有序流动,建立基本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
第二,建设完善的价格机制和要素资源的流转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投资体制和土地制度改革,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三,政府应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 周淑莲、王延中.加入WTO之后提高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1,(08):12-17.
[3] 郭克莎等.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M].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31.
[4] 邻大光.民办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