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引导教育领导者更好地化解在决策中遇到的道德困境,英国中学校长协会联合另外13个有影响的教育组织于2019年共同发布《教育中的道德领导力框架》,提出教育领导者应遵守的无私、正直、客观、问责、开放、诚实、领导力、信任、智慧、善良、公正、服务、勇气、乐观等14条道德准则.该框架鼓励教育领导者基于道德准则反思学校的管理,建议在中小学校长和新教师培训中增加道德领导的内容,并要求在督导评估和校长专业标准拟定中强化道德领导.这一框架的实施为教育领导者进行道德决策提供了依据,有效地提升了道德领导的效能,今后势必对英国教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引导教育领导者更好地化解在决策中遇到的道德困境,英国中学校长协会联合另外13个有影响的教育组织于2019年共同发布《教育中的道德领导力框架》,提出教育领导者应遵守的无私、正直、客观、问责、开放、诚实、领导力、信任、智慧、善良、公正、服务、勇气、乐观等14条道德准则.该框架鼓励教育领导者基于道德准则反思学校的管理,建议在中小学校长和新教师培训中增加道德领导的内容,并要求在督导评估和校长专业标准拟定中强化道德领导.这一框架的实施为教育领导者进行道德决策提供了依据,有效地提升了道德领导的效能,今后势必对英国教育领导者的培养、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找到救国良方,在求知识于世界的过程中,对外国教育的经验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积极的介绍与传播.从政治的角度看,这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为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思想源泉,为改造中国教育积累了知识,更新了观念.而从比较教育发展史的角度看,包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对外国教育的介绍与传播客观上为比较教育的专业化准备了条件.
比较教育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是一个多样化的领域.就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其合理的认知可能性和社会功能而言,人们都不可能获得明确的或者说具有共识性的回答.因此,谈论所谓的比较教育学科“身份认同”,并从“界限”、统一的“学科传统”或“授权的知识”等方面来探讨这种身份认同,已不再有意义.对这个议题需要进行历史分析以及知识社会学和科学方面的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案例与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分别从实践和理论角度说明,存在着不同的比较教育(须理解为复数),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有三种不同路径与传统,且各有其独特的问题和逻辑
针对环境大数据多源异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湖分析(data lake analytics,DLA)的数据存储模型:在对环境数据组成进行分类划分的基础上,设计了环境数据的三层存储模型:在资源管理层实现数据采集,完成环境数据迁移到数据湖的格式转换;在存储层使用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对象存储技术,将数据湖作为多种环境数据源的唯一数据存储;在分析层计算模型可直接访问查询引擎,便于环境数据的查询分析,同时支持数据回流到结构化存储.构建一个基于DLA的环境大数据存储平台开展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存储模型在存储空间和查询
为了提高Hive的查询性能,对HDFS数据块放置策略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关系分析的数据块放置策略,通过构建并发关系矩阵和相交关系矩阵评估待放置数据块与节点上已放置数据块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综合目标数据块的访问频率,选择合适的节点存储.
全球教育治理对教师职业的符号控制随着国际组织在治理权竞合中的变化,逐渐从“强分类”转向“强架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推崇自由市场和竞争比较的国际组织,通过全球教育评价中的认识论权威对各国教师法律制度改革产生合规拉动.以数据比较和指标竞争为基础的“善治”方案,成为主权国家启动教师法律制度改革的外部合法性来源.主权国家在与国际组织的互动中达成教育立法合意,以表现性和问责制为主线推进教师法律制度改革,改变教师权利与义务构成的权重导向.教师法律地位重构存在潜在风险,应重视教师法律制度尊师重教的价值导向
自洪堡理念诞生以来,推进基于知识生产创新的教师学术评价机制优化便成为德国高校努力的方向.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探索,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可谓独树一帜.从历史发展看,学术职业吸引力下降和学术评价规范性遭受质疑是推动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变革的冲突根源;从深层原因看,学术自治与行政管理、个体自由与社会干预、评价量化要求与成果不可量化的关系矛盾始终是主导其机制变革的冲突关键.故而,动态平衡个体与组织、自由与秩序、绩效与需求的关系复杂性被认为是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演变的内在发展逻辑.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博士后在通往终身教职的荆棘之路上,同时面临着工作负担重、职业压力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强等问题.相比其他学术职位,瑞士博士后的试用期限越来越长,获得稳定学术职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须同时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以及繁杂的学术事务,面临多重角色冲突与角色期待差异.一方面,博士后经历着理想(独立自主的研究人员)与现实(资深学者的得力助手)之间的落差,另一方面他们还面临着发展亲密关系所需的稳定性与工作流动性之间的矛盾.这种“博士后悖论”极大地限制了青年学术人员的职业发展,亟须通过拓宽博士后的
晋升评价政策是影响教师参与学术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关于学术创业是否应纳入高校教师晋升评价体系仍然存在争论.通过对美国6所已将学术创业作为教师晋升评价考量因素的大学分析发现,推进这项评价改革采取的主要做法包括:使用更具包容性的语言,将晋升评价标准与大学使命相关联;列出学术创业具体指标,“扩大”而非“取代/稀释”原有标准;利用同行评审和第三方衡量学术创业的社会效益;赋予学术创业较低权重,仍将学术追求放在首位.从其产生的影响来看,将学术创业融入原有的评价标准后,改变了学术文化,激发了教师学术创业的动力,且未对
作为美国学校改进发展历程的第六阶段,循证学校改进是指以循证教育研究证据级为证据依据,并通过五步工作循环法的方法步骤来改进低绩效学校,以期实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改进目的.其区别于美国以往五个阶段学校改进的特征在于:依赖发展较为成熟的教育改进科学的理论指导;拥有来自新修订的联邦教育法《每个学生都成功法》的政策支持;呈现出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前行的发展态势.概而言之,美国新一轮循证学校改进是教育理论、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本质属性是主张“有用有效即真理”的实用主义,因此关注学校改进的现实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