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与算法共存”——算法社会中的算法素养及其两大面向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of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算法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时代,算法已经成为人的一种新的技术伴侣.(1)一方面,我们需要接受算法的存在,利用它来拓展人自身的能力,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对这样一种伴侣带来的控制和其他风险有足够的识别与反抗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一种与算法社会相匹配的素养,也可以称之为算法素养.算法素养的主体既涉及算法的设计开发者,也涉及算法的使用者.本文主要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算法素养的主要目标.
其他文献
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重大技术进步一般都会引起三个方面的后果:一是社会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一些新产业诞生,同时一些传统产业相对衰退甚至绝对衰退.二是一些产业的组织形态发生变化,有的趋向垄断,有的趋向竞争.三是产业区位重组,一些区域趋向繁荣,而另一些区域趋于衰落.
期刊
算法与智能正在日益浸入人类的生活.它从社交媒体走向生活琐碎,从虚拟屏幕走向田间地头.技术漫长的发展进程,使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无论喜欢与否,技术都不会走回头路.与算法共生,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新议题.在算法成为"学术新宠"后,不同学派对于算法技术的差异化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人类理解彼此、理解世界的"区隔".当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被以算法化的形式重新调配、呈现,"算法化生存"将成为人类新的历史叙事模式.
期刊
列宁在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以及领导党和人民进行1905年革命过程中,提出了以下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党纲中明确规定自己的政治任务,即对工农群众进行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都可以发声.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指出,人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称得上是对于当下媒介发展境况最贴切的形容.然而,真实情况却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名.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话题能够最终"冲出重围",跃入公共流量之中呢?置身于智能传播时代,很重要的依托就在于当下大家所广泛讨论的一大核心议题——算法.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基于算法的媒介内容推荐正建构起一个新式的信息情境:为人们在信息海洋中短时间内匹配到需求信息.作为一个规范化计算而存在的算法,势必有着相应的程式,这同样也是
期刊
经过长期的演化与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已经成为了地方治理中的常态,制度化的痕迹日渐明晰.然而,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存在着分化,差异在于制度化的程度,制度形成的规则是否成为了基层协商民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进一步理顺基层协商民主的内在联系,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作用,拓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空间,需要回到基层协商民主成长的制度化路径,挖掘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中的某些要素.因此,有必要建构基于价值导向、政策执行与结果绩效相统一的基层协商民主三位一体模型机制,强调观念更新、利益兼容、治理绩效累积是协商
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人民的选择,保障人民权利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关切.中国民主政治类属于人民民主,其价值理念与历史实践内在赋予了执政党以领导核心地位,并要求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实现广泛、真实的民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在利益代表、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等政治功能方面与民主政治的规定性要素相契合,并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政治平衡、政治稳定、政治整合的显著治理优势,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稳固基础.
社会中心主义与国家中心主义是经典意义上的国家现代化主导范式,二者分别侧重社会和国家作为主导性力量来推动整体性现代化进程,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构成了现代主流发达国家的历史演进主脉络.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赶超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前两种范式的解释力遇到了挑战.一种以政党为中心主导的,先由体制外产生的政党通过构建民族主义价值体系、规范体系与期望体系,实现新式权力结构革新,进而助推国家现代化的"政党中心主义"新范式逐步登场,并彰显了极具潜力的理论和道路力量.
当代中国司法深嵌于社会大变革之中,特别是目前着力推行的智慧法院建设,面临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刻挑战.在此背景下对于疑难案件的解决,应重申依法裁判的
马克思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之中,消灭阶级压迫和消除贫困是马克思一生的理想愿望。基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的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的静态特征和动态演化进行逻辑释析,揭示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化与相对贫困化的逻辑理路,阐明了贫困视角下政治国家、资本积累和意识形态三个维度的辩证关系,为无产阶级摆脱贫困提供了理论指引。通过对马克思贫困理论的逻辑整体性廓析,厘清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积累的始源性致因,发掘贫困积累隐匿表象背后的真相,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阐释马克思贫困理论
在法理学的视野里,任何一种规则都有制度边界,并由权利义务及其相关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党内法规也不例外,在其条款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义务在文本规定、逻辑关系、数量对比以及运行状态上都优先于权利,呈现出"义务本位"的基本属性,更强调对规则对象的约束,于是制度边界相较国家法律更显"扩张"。然而,所有义务都是有边界和限度的,与此相应,党内法规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约束也存在边界和限度。党内法规的义务本位并不是"义务无限",制度边界也不是"无限扩张"。关于党内法规的制度边界的研究,主要是解决党组织和党员为何被约束以及在何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