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写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指出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因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的特点而被广大教师所青睐,对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感受意境、体会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
一、微课定义
所谓微课,即微型课程,是以视频为载体的、基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是教师关于某个知识点的精彩讲解,也可以是教学过程某个典型环节的记录,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因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的特点而被广大教师所青睐,对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感受意境、体会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1]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呢?除了传统的教师讲述故事或写作背景等方式导入新课以外,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微课导入新课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即导入环节借助微课来展现有关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中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从而更直观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桥之美》时,由于是自读课文,仅仅一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尽管课文对“桥之美”进行了多角度的描述,学生对桥的美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讲授此文时,笔者以《吴冠中与桥》为专题,进行教学微设计,制作微课,用微课作为导入环节。笔者从一个画家吴冠中眼中的桥的角度切入,简要讲述吴冠中的生平经历以及他与桥之间的故事,以传统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展示多幅吴冠中先生有关桥的画作图片,并与现实中的桥进行对比,体现文中所言画家眼中“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的美”。通过这样的微设计,5分钟左右的微课让学生比较直观而形象地认识到桥如何与环境相协调而产生美感,为整堂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俗称百科之母,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初中語文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等,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是一种立足于考核开展的教育模式。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微课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开展的教学视频,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字、词、句教学等精心设计微课,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科学整合微课,运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总体而言,微课是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而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教育模式,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科学整合微课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微课辅助教学作为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措施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展现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尤其是这其中难点和重点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期间运用微课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之前根据微课视频之中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加深难点和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意境优美的文章,然而由于初中生受自身阅历所限,在思想认知上依然倾向于具象化认知体验,因此,需要教师借助微课视频,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借助微课视频展现的光影艺术,将文字描述的美景还原成视频动画,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课程内容教学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深厚文化底蕴。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靠教师口头讲述很难真正体现出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与博大内涵。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播放一段与苏州园林相关的纪录片等,让学生全面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动态美,同时教师与学生一边在欣赏的过程中,一边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与交流,从而有效扩宽学生眼界,实现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运用微课进行课后拓展
如今在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名著导读”这一选项,其不再作为教材附录出现,而是作为正式内容穿插在各单元之间。该部分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给学生创造课后再学习的机会。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每单元的重点,寻找一些超出一般要求的语言、文学、写作知识要点,制作成微课,将各单元课堂教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层面,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学生在课下可以使用回放、暂停等功能,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回放观看,给一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47-48.
(作者单位:南安市侨光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
一、微课定义
所谓微课,即微型课程,是以视频为载体的、基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是教师关于某个知识点的精彩讲解,也可以是教学过程某个典型环节的记录,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因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的特点而被广大教师所青睐,对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感受意境、体会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1]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呢?除了传统的教师讲述故事或写作背景等方式导入新课以外,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微课导入新课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即导入环节借助微课来展现有关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中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从而更直观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桥之美》时,由于是自读课文,仅仅一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尽管课文对“桥之美”进行了多角度的描述,学生对桥的美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讲授此文时,笔者以《吴冠中与桥》为专题,进行教学微设计,制作微课,用微课作为导入环节。笔者从一个画家吴冠中眼中的桥的角度切入,简要讲述吴冠中的生平经历以及他与桥之间的故事,以传统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展示多幅吴冠中先生有关桥的画作图片,并与现实中的桥进行对比,体现文中所言画家眼中“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的美”。通过这样的微设计,5分钟左右的微课让学生比较直观而形象地认识到桥如何与环境相协调而产生美感,为整堂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俗称百科之母,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初中語文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等,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是一种立足于考核开展的教育模式。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微课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开展的教学视频,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字、词、句教学等精心设计微课,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科学整合微课,运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总体而言,微课是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而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教育模式,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科学整合微课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微课辅助教学作为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措施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展现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尤其是这其中难点和重点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期间运用微课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之前根据微课视频之中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加深难点和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意境优美的文章,然而由于初中生受自身阅历所限,在思想认知上依然倾向于具象化认知体验,因此,需要教师借助微课视频,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借助微课视频展现的光影艺术,将文字描述的美景还原成视频动画,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课程内容教学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深厚文化底蕴。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靠教师口头讲述很难真正体现出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与博大内涵。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播放一段与苏州园林相关的纪录片等,让学生全面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动态美,同时教师与学生一边在欣赏的过程中,一边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与交流,从而有效扩宽学生眼界,实现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运用微课进行课后拓展
如今在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名著导读”这一选项,其不再作为教材附录出现,而是作为正式内容穿插在各单元之间。该部分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给学生创造课后再学习的机会。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每单元的重点,寻找一些超出一般要求的语言、文学、写作知识要点,制作成微课,将各单元课堂教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层面,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学生在课下可以使用回放、暂停等功能,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回放观看,给一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47-48.
(作者单位:南安市侨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