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之一,明确句子的类型则是理解句意的重要前提。罔顾句子的类型,企图采取所谓的通用定式來理解句意无疑是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一般而言,句子的类型可以由表达方式决定,即叙述类、描写类、议论类、抒情类等。我们也可以根据句子的内容来进行分类,如写景类、咏物类、人物类等。顾名思义,人物类语句就是关乎人物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句,它涉及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生存状态、精神状态、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历年高考真题可以窥见,对于人物类语句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为做到准确理解句意,我们需要立足于文本、作家、读者三个维度来深入挖掘句意内涵。
一、立足文本理解句意
解读文本本身,需要我们立足文本固有内容,加以提炼概括,做到既关注文本信息所呈现的表层信息,又善于琢磨并挖掘出隐含信息。因为语句特点的复杂,我们需要采取正向概括、侧向把握、反向分析三种方法。
(一)正向处理
正向处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物类语句进行直接的信息压缩与二级概括。信息压缩就是对文本信息进行初始的提炼,去除信息的修饰成分,保留基本信息元素,没有经过深层思维加工的信息处理。二级概括,又称上位概括,即对文本信息进行更高级别的加工,如语句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习惯、状态、品质等。
例1: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了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之外,几年没有画过什么。他替“艺术区”里那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节选自·欧亨利《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我们可以提取出如下信息:贝尔曼是一位外表平凡甚至令人讨厌邋遢的社会底层人物,他没有艺术天赋,好高骛远,他靠为年轻艺术家做模特为生,生活拮据,嗜酒如命,脾气暴躁,面冷心热,乐意帮助别人。这些信息是我们直接提取出来的,属于压缩信息。我们还可以对以上信息进行二级加工处理,进行更高层面的上位概括:这段话交代了老贝尔曼的职业身份、年龄、肖像、艺术水平、爱好、脾气性格等。
例2:20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名叫A·K的外国人,在一本英文版《长江三峡》的画册里,为古老的长江三峡留下了极为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文字。书中最叩击我心弦的,是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供一人通过,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纤夫们就光着脚行进在尖利的岩石上。夏天他们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他们必须跃入刺骨的冰水中游到岸上。当行走在高高的栈道上的时候,一旦有人不慎打滑跌入悬崖,另一个人就必须迅速补位,从而不让船下滑……这就是纤夫的生活。”
——节选自韩永强《作别三峡纤夫》
书中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表现的是纤夫们日常生活的工作状态。对以上这段文字进行信息的上位概括,可以提取出如下信息:这段文字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三个方面表现了纤夫们的工作特点,环境险恶、条件艰苦、方式原始,纤夫们能勇敢面对困难。
例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节选自师陀《邮差先生》
我们可以挖掘到四层意思,分别是:①文本的字面意思:这个小城天气晴朗,是晴天下的小城。②人物形象、状态:邮差先生在小城里的生活状态十分幸福舒适快乐惬意。③人物情感、心理:表达了邮差先生对小城里的生活的满意(礼赞)。④作者情感、态度:借邮差先生之口,表达作者对安详、静谧生活的向往。其中第一层意思即是文本的压缩;第二层、第三层意思属于信息的二级概括。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信息进行正向处理时,不能忽视文本原始的信息压缩提取,也不能浅尝辄止,遗忘对信息的二级概括。二级概括有时也不仅仅包含一个层面,需要细心剖析。
例4:他(大斌子)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了。”
——节选自袁省梅《麦季》
这句话可以基于大斌子的心理和品格,概括出两点含意:①表现了大斌子听闻消息得知真相后内心的震惊和感动,以及对自己刻薄行为的自责和愧疚。②体现了他的善良和宽容。
(二)侧向把握
如果说正面处理,是立足于人物本体来进行信息加工;那么侧向把握则是跳出人物本体去进行信息加工。如通过次要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通过个体人物去分析群体人物的特征,通过人物情况去分析社会环境,等等。
例5:“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节选自陈忠实《李十三》
在理解“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这一句含意时,我们通过正面解读的信息是:这句话表现了村民对皮影戏《火焰驹》由衷的热爱,隐含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我们从侧面分析,由村民(次要人物)去分析背后的其他人物(田舍娃和李十三)挖掘其背后的意思是:表明田舍娃表演的皮影戏非常精彩;更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表明了田舍娃对戏被村民认可的高兴、自豪,和对提供剧本的十三哥的感激。
例6:“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节选自林斤澜《表妹》
这段话是表姐和表妹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主人劳动的勤快,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但是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情况,其实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的缩影,因而可以进一步提取信息: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代。
(三)反向分析
反向分析就是站在相反的角度去研析现象背后的一些信息。反向分析主要从三方面人手,一是运用逆向思维,在分析人物类语句时可以快速把握人物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性格品质等。如某人怀念歌咏古代盛世,则意味着他对当前时代的不满;某人陷入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往往意味着他在当下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二是运用否定思维,即从否定的一面反推肯定,以此来获得信息。三是甄别句子所运用的特定修辞,如反语,来准确把握原本的信息。
例7: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地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得似乎很远很远……
——節选自师陀《素姑》
语段中画线之景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强调素姑上坟祭扫时曾看见的,一是强调素姑小时候曾看见的。正面提取的信息是:暗示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童年自由生活的追念,烘托素姑惆怅茫然的心境。既然是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怀念童年的自由生活,那么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取的信息:突出素姑平日很少外出,暗示素姑现在生活的单调枯燥。
例8: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所说的这一段话,是针对司马光反对新法变革一事的,王安石旗帜鲜明地辨明了对司马光批评意见的态度:我不知罪,我不敢知。其中分号前面的信息需要采取反向分析法,因为王安石指出如果自己尸位素餐,未能忠君体国、施惠百姓的话便会知罪。事实上他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庸官,所以反向提取信息:某不知罪,你对我的批评我不知罪。而分号后面的信息,正向提取即可:非敢知,我不敢领教你对我的批评。
例9: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节选自黄波《纯朴的嗜血者》
在理解“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时,我们就需要借助反向分析,一方面用否定思维理解“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这一句话:不怜惜自己生命的人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也不会怜惜别人的生命。这种人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就要怜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怜惜他人的生命。另一方面,运用逆向思维理解“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潜在的意思是“李逵不能活在现实生活中”,紧接着运用原因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李逵活在现实生活中危害性太大,而活在书中可以起到警醒后人的作用。
二、站在作家角度理解句意
作家是创作文学作品的主体,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作家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灌注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们常常说“文如其人”,说的就是文章能够反映作家本人的特质风貌等。因此,在理解句意时,如果仅仅囿于文本,未免过于狭隘片面。相反,如果能够从文本中跳跃出来,以作家的眼光审视作品,必然会触摸到作品深处的内核,感受作家借此表达的丰富意蕴。通常,站在作家角度理解句意时,我们需要关注作家的观点、作家的情感、作家的态度、作家的感悟和思考,等等。
例10: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节选自凌叔华《小哥儿俩》
这两段主要写两个孩子憨态可掬,性格不同,好奇心强,注意力易转移,还写了家庭文化氛围浓厚。以上是文本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而文句中隐含的作者情感则是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
例11: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节选自老舍《何容何许人也》
理解“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这一句话的内涵时,立足文本本身内容探究,讲何容与朋友的关系,朋友的理解、珍惜、关怀、体贴是何容安身立命的支柱。立足作者情感层面来看,讲作者对何容的态度,是理解、包容、认可和赞赏。
三、基于读者角度理解句意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在解读时,往往会经历全神贯注于作者的阶段,专注于文本的阶段,注意力向读者转移的阶段。即在关注文本和作家的同时,又不忽略读者的意义和价值。同样,理解人物类语句含意时,注重读者接受能够更加全面严谨地挖掘出句子含意。一般而言,句意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情感的共鸣,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引发读者的思考,给读者带来震撼,丰富读者的认知等。
例12: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情人细心缝制的“扯扯儿”(即拉纤的搭肩)。这些“扯扯儿”,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对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
——节选自韩永强《作别三峡纤夫》
这一段中作者详细地写了拉纤用的“扯扯儿”,从文本层面而言,既表现了亲人对纤夫的关心牵挂,又从侧面表现拉纤生活的艰辛不易;从作家层面而言,则流露了作家对纤夫的同情悲悯;从读者层面而言,这段内容丰富了读者对拉纤生活的了解,因为大部分读者并没有见过拉纤的场景。
例13: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节选自杜鲁门,卡波特《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这是文章的结尾。从文本层面来看,通过对冬日清晨清冷的环境氛围的描写,委婉含蓄地指出了“我的朋友”的辞世,侧面表现了“我的朋友”生前性格的乐观开朗。从作家层面来看,表达了对过去和“我的朋友”一起做水果蛋糕的难忘生活的怀念,更有对“我的朋友”离世的感伤。而从读者层面来看,读者在作家含蓄节制、富有张力、娓娓道来的语言中,深切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感受到作家出乎至诚的内心,进而内心也被感染,潜在的悲伤也被唤醒,形成情感共鸣。
理解人物类语句的丰富意蕴,涉及的语句类型多样,涉及的语句分析的角度复杂,需要围绕“文本、作家、读者”三个层面,构建一个完整有序的理解思维体系,并进行适度的训练,实现理论向能力的有效转化,做到理解句意的全面、深刻。
一、立足文本理解句意
解读文本本身,需要我们立足文本固有内容,加以提炼概括,做到既关注文本信息所呈现的表层信息,又善于琢磨并挖掘出隐含信息。因为语句特点的复杂,我们需要采取正向概括、侧向把握、反向分析三种方法。
(一)正向处理
正向处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物类语句进行直接的信息压缩与二级概括。信息压缩就是对文本信息进行初始的提炼,去除信息的修饰成分,保留基本信息元素,没有经过深层思维加工的信息处理。二级概括,又称上位概括,即对文本信息进行更高级别的加工,如语句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习惯、状态、品质等。
例1: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了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之外,几年没有画过什么。他替“艺术区”里那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节选自·欧亨利《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我们可以提取出如下信息:贝尔曼是一位外表平凡甚至令人讨厌邋遢的社会底层人物,他没有艺术天赋,好高骛远,他靠为年轻艺术家做模特为生,生活拮据,嗜酒如命,脾气暴躁,面冷心热,乐意帮助别人。这些信息是我们直接提取出来的,属于压缩信息。我们还可以对以上信息进行二级加工处理,进行更高层面的上位概括:这段话交代了老贝尔曼的职业身份、年龄、肖像、艺术水平、爱好、脾气性格等。
例2:20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名叫A·K的外国人,在一本英文版《长江三峡》的画册里,为古老的长江三峡留下了极为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文字。书中最叩击我心弦的,是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供一人通过,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纤夫们就光着脚行进在尖利的岩石上。夏天他们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他们必须跃入刺骨的冰水中游到岸上。当行走在高高的栈道上的时候,一旦有人不慎打滑跌入悬崖,另一个人就必须迅速补位,从而不让船下滑……这就是纤夫的生活。”
——节选自韩永强《作别三峡纤夫》
书中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表现的是纤夫们日常生活的工作状态。对以上这段文字进行信息的上位概括,可以提取出如下信息:这段文字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三个方面表现了纤夫们的工作特点,环境险恶、条件艰苦、方式原始,纤夫们能勇敢面对困难。
例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节选自师陀《邮差先生》
我们可以挖掘到四层意思,分别是:①文本的字面意思:这个小城天气晴朗,是晴天下的小城。②人物形象、状态:邮差先生在小城里的生活状态十分幸福舒适快乐惬意。③人物情感、心理:表达了邮差先生对小城里的生活的满意(礼赞)。④作者情感、态度:借邮差先生之口,表达作者对安详、静谧生活的向往。其中第一层意思即是文本的压缩;第二层、第三层意思属于信息的二级概括。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信息进行正向处理时,不能忽视文本原始的信息压缩提取,也不能浅尝辄止,遗忘对信息的二级概括。二级概括有时也不仅仅包含一个层面,需要细心剖析。
例4:他(大斌子)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了。”
——节选自袁省梅《麦季》
这句话可以基于大斌子的心理和品格,概括出两点含意:①表现了大斌子听闻消息得知真相后内心的震惊和感动,以及对自己刻薄行为的自责和愧疚。②体现了他的善良和宽容。
(二)侧向把握
如果说正面处理,是立足于人物本体来进行信息加工;那么侧向把握则是跳出人物本体去进行信息加工。如通过次要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通过个体人物去分析群体人物的特征,通过人物情况去分析社会环境,等等。
例5:“我的十三哥呀,你的那个《火焰驹》里的‘黄桂英’,把乡下人不管穷的富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看得迷格登登的。”田舍娃说,“有人编下口歌,‘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人都不管丰年歉年的光景咧!”
——节选自陈忠实《李十三》
在理解“权当少收麦一升,也要看一回黄桂英”这一句含意时,我们通过正面解读的信息是:这句话表现了村民对皮影戏《火焰驹》由衷的热爱,隐含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我们从侧面分析,由村民(次要人物)去分析背后的其他人物(田舍娃和李十三)挖掘其背后的意思是:表明田舍娃表演的皮影戏非常精彩;更表明李十三剧本创作的成功;表明了田舍娃对戏被村民认可的高兴、自豪,和对提供剧本的十三哥的感激。
例6:“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节选自林斤澜《表妹》
这段话是表姐和表妹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主人劳动的勤快,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但是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情况,其实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的缩影,因而可以进一步提取信息: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代。
(三)反向分析
反向分析就是站在相反的角度去研析现象背后的一些信息。反向分析主要从三方面人手,一是运用逆向思维,在分析人物类语句时可以快速把握人物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性格品质等。如某人怀念歌咏古代盛世,则意味着他对当前时代的不满;某人陷入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往往意味着他在当下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二是运用否定思维,即从否定的一面反推肯定,以此来获得信息。三是甄别句子所运用的特定修辞,如反语,来准确把握原本的信息。
例7: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地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得似乎很远很远……
——節选自师陀《素姑》
语段中画线之景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强调素姑上坟祭扫时曾看见的,一是强调素姑小时候曾看见的。正面提取的信息是:暗示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童年自由生活的追念,烘托素姑惆怅茫然的心境。既然是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怀念童年的自由生活,那么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取的信息:突出素姑平日很少外出,暗示素姑现在生活的单调枯燥。
例8: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所说的这一段话,是针对司马光反对新法变革一事的,王安石旗帜鲜明地辨明了对司马光批评意见的态度:我不知罪,我不敢知。其中分号前面的信息需要采取反向分析法,因为王安石指出如果自己尸位素餐,未能忠君体国、施惠百姓的话便会知罪。事实上他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庸官,所以反向提取信息:某不知罪,你对我的批评我不知罪。而分号后面的信息,正向提取即可:非敢知,我不敢领教你对我的批评。
例9: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节选自黄波《纯朴的嗜血者》
在理解“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时,我们就需要借助反向分析,一方面用否定思维理解“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这一句话:不怜惜自己生命的人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也不会怜惜别人的生命。这种人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就要怜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怜惜他人的生命。另一方面,运用逆向思维理解“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潜在的意思是“李逵不能活在现实生活中”,紧接着运用原因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李逵活在现实生活中危害性太大,而活在书中可以起到警醒后人的作用。
二、站在作家角度理解句意
作家是创作文学作品的主体,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作家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灌注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们常常说“文如其人”,说的就是文章能够反映作家本人的特质风貌等。因此,在理解句意时,如果仅仅囿于文本,未免过于狭隘片面。相反,如果能够从文本中跳跃出来,以作家的眼光审视作品,必然会触摸到作品深处的内核,感受作家借此表达的丰富意蕴。通常,站在作家角度理解句意时,我们需要关注作家的观点、作家的情感、作家的态度、作家的感悟和思考,等等。
例10: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节选自凌叔华《小哥儿俩》
这两段主要写两个孩子憨态可掬,性格不同,好奇心强,注意力易转移,还写了家庭文化氛围浓厚。以上是文本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而文句中隐含的作者情感则是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
例11: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节选自老舍《何容何许人也》
理解“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这一句话的内涵时,立足文本本身内容探究,讲何容与朋友的关系,朋友的理解、珍惜、关怀、体贴是何容安身立命的支柱。立足作者情感层面来看,讲作者对何容的态度,是理解、包容、认可和赞赏。
三、基于读者角度理解句意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在解读时,往往会经历全神贯注于作者的阶段,专注于文本的阶段,注意力向读者转移的阶段。即在关注文本和作家的同时,又不忽略读者的意义和价值。同样,理解人物类语句含意时,注重读者接受能够更加全面严谨地挖掘出句子含意。一般而言,句意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情感的共鸣,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引发读者的思考,给读者带来震撼,丰富读者的认知等。
例12: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情人细心缝制的“扯扯儿”(即拉纤的搭肩)。这些“扯扯儿”,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对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
——节选自韩永强《作别三峡纤夫》
这一段中作者详细地写了拉纤用的“扯扯儿”,从文本层面而言,既表现了亲人对纤夫的关心牵挂,又从侧面表现拉纤生活的艰辛不易;从作家层面而言,则流露了作家对纤夫的同情悲悯;从读者层面而言,这段内容丰富了读者对拉纤生活的了解,因为大部分读者并没有见过拉纤的场景。
例13: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节选自杜鲁门,卡波特《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这是文章的结尾。从文本层面来看,通过对冬日清晨清冷的环境氛围的描写,委婉含蓄地指出了“我的朋友”的辞世,侧面表现了“我的朋友”生前性格的乐观开朗。从作家层面来看,表达了对过去和“我的朋友”一起做水果蛋糕的难忘生活的怀念,更有对“我的朋友”离世的感伤。而从读者层面来看,读者在作家含蓄节制、富有张力、娓娓道来的语言中,深切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感受到作家出乎至诚的内心,进而内心也被感染,潜在的悲伤也被唤醒,形成情感共鸣。
理解人物类语句的丰富意蕴,涉及的语句类型多样,涉及的语句分析的角度复杂,需要围绕“文本、作家、读者”三个层面,构建一个完整有序的理解思维体系,并进行适度的训练,实现理论向能力的有效转化,做到理解句意的全面、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