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之下,为了提高小学教学效率,必须要打造高效的小学互动式课堂,才能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课堂的关注度,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形成互动式课堂。文章针对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途径进行全面探究,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效小学数学;互动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139-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全新的互动式教学,以学生成长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优化教学内容,进而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课高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要实现情感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让更多的教学呈现出更高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在进行师生互动时,要也增强学习活力、巩固学生主人公意识、以打造高效课堂效率为主,充分发挥互动式课堂的作用,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个性化教学。因此,现阶段在构建高效小学数学互动课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把握小学数学课的互动特点
研究与实践表明,在互动性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氛围是平等的、民主的与和谐的,学生与教师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因而学生的积极性能得到调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会更加充分。在互动性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会更加放松,同时也会更为专注,学生能从教师处获得更多启发,也能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收获更多知识与技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与学生的互动,要能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促进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与学生构建起良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也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要不断增强学生信心,深入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有一个更好地发展。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应该积极打造互动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具有自学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现阶段。在小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这是学生开展教学学习,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下,让更多的学生更加的专注,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启迪。在教师分享的信息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内容,因此,在互动式小学课堂打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数学学习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才能在最大范围内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在进行互动式课堂学习中,要对高效学习特点进行整体把握,才能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能让更多的学生也愿意主动地加入到探究式学习中来。这时,还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在教师的激励之下,让更多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该考虑到该阶段学生学习特征,提高学生的立体思维,充分使用各种信息和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具有创新学习意识。
2.开展活动讲评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积极了开展活动讲评,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课堂作业学习和安排过程中,要对作业进行精选,避免学生作业量繁重,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的减负,教师在进行数学习题选择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作用。现阶段,在数学课堂中应该积极的进行讲评工作,做好实时的反馈工作,针对新型到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快速的反馈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提高互动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知识学习中,避免由于时间过长引起的内容疏忽,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可以进行定期了讲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难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发现的错误及时改正,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建立科学的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与此同时,在互动只学习打造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之间积极评改,针对发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才能全面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正确答案,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表达技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开始发展的,但抽象思维还相对欠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智力水平以及心理特征进行互动教学设计,要能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目前,在互动式教学课堂设计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在数学组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使用清晰的语言,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讲解。在互动式学习中,一方面,要善于倾听,将重要的内容理解透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打造互动式的学习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结作用,也可以使用通俗或者是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还能全面培养学生听和说的技巧。总的来说,要想让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师还需掌握有效互动的技巧。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给与学生指导与激励,充分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有更优秀的表现。
4.创设情境,激发互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智力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完全,而数学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出学生实例,不能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实感,那么学生将难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为此,在互动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需充分运用有效资源为学生创设出情境,利用情境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并进一步激发互动,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新知识。具体而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出轻松、快乐、民主、开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发展自己的思维,敢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在正式讲课前先问学生喜不喜欢过生日,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具体在哪一天,利用这一有趣、可爱的开篇先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趁机向学生设疑。如向学生问道说:“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是每年都要过生日的,但是有一位小朋友在12年中只过了4次生日,你们猜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利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高度专注于数学课堂,这样互动的效果会更为理想,学生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5.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互动式课堂构建过程中,应学设计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表达技巧、在日常教学活动讲评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对小学数学课互动教学特点进行整体把握,使得数学课堂精益求精,更具吸引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更加的关注,全面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主动学习意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学生更加的优秀,也是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基础。除此之外,更多的数学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做好示范,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找学习状态。让学生更加热爱课堂、热爱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罗来油.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J].数码设计(上),2019(09):34
[2]龚良杰.多元互动,高效课堂——浅析小学数学互动型課堂的构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4):16
[3]谢海霞.凸显互动导学建构高效课堂——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41):77-78
[4]韦彦.课改如铁砧、磨砺见菁华构建多元互动化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5):820
关键词:高效小学数学;互动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139-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全新的互动式教学,以学生成长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优化教学内容,进而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课高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要实现情感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让更多的教学呈现出更高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在进行师生互动时,要也增强学习活力、巩固学生主人公意识、以打造高效课堂效率为主,充分发挥互动式课堂的作用,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个性化教学。因此,现阶段在构建高效小学数学互动课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把握小学数学课的互动特点
研究与实践表明,在互动性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氛围是平等的、民主的与和谐的,学生与教师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因而学生的积极性能得到调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会更加充分。在互动性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会更加放松,同时也会更为专注,学生能从教师处获得更多启发,也能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收获更多知识与技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与学生的互动,要能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促进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与学生构建起良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也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要不断增强学生信心,深入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有一个更好地发展。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应该积极打造互动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具有自学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现阶段。在小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这是学生开展教学学习,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下,让更多的学生更加的专注,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启迪。在教师分享的信息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内容,因此,在互动式小学课堂打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数学学习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才能在最大范围内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在进行互动式课堂学习中,要对高效学习特点进行整体把握,才能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能让更多的学生也愿意主动地加入到探究式学习中来。这时,还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在教师的激励之下,让更多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该考虑到该阶段学生学习特征,提高学生的立体思维,充分使用各种信息和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具有创新学习意识。
2.开展活动讲评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积极了开展活动讲评,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课堂作业学习和安排过程中,要对作业进行精选,避免学生作业量繁重,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的减负,教师在进行数学习题选择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作用。现阶段,在数学课堂中应该积极的进行讲评工作,做好实时的反馈工作,针对新型到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快速的反馈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提高互动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知识学习中,避免由于时间过长引起的内容疏忽,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可以进行定期了讲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难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发现的错误及时改正,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建立科学的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与此同时,在互动只学习打造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之间积极评改,针对发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才能全面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正确答案,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表达技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开始发展的,但抽象思维还相对欠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智力水平以及心理特征进行互动教学设计,要能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目前,在互动式教学课堂设计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在数学组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使用清晰的语言,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讲解。在互动式学习中,一方面,要善于倾听,将重要的内容理解透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打造互动式的学习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结作用,也可以使用通俗或者是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还能全面培养学生听和说的技巧。总的来说,要想让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师还需掌握有效互动的技巧。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给与学生指导与激励,充分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有更优秀的表现。
4.创设情境,激发互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智力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完全,而数学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出学生实例,不能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实感,那么学生将难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为此,在互动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需充分运用有效资源为学生创设出情境,利用情境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并进一步激发互动,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新知识。具体而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出轻松、快乐、民主、开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发展自己的思维,敢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在正式讲课前先问学生喜不喜欢过生日,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具体在哪一天,利用这一有趣、可爱的开篇先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趁机向学生设疑。如向学生问道说:“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是每年都要过生日的,但是有一位小朋友在12年中只过了4次生日,你们猜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利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高度专注于数学课堂,这样互动的效果会更为理想,学生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5.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互动式课堂构建过程中,应学设计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表达技巧、在日常教学活动讲评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对小学数学课互动教学特点进行整体把握,使得数学课堂精益求精,更具吸引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更加的关注,全面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主动学习意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学生更加的优秀,也是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基础。除此之外,更多的数学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做好示范,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找学习状态。让学生更加热爱课堂、热爱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罗来油.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J].数码设计(上),2019(09):34
[2]龚良杰.多元互动,高效课堂——浅析小学数学互动型課堂的构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4):16
[3]谢海霞.凸显互动导学建构高效课堂——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41):77-78
[4]韦彦.课改如铁砧、磨砺见菁华构建多元互动化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