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地处我国江南地带,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水系资源,无论是电子、农业还是文化艺术以及手工业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势头。而繁荣的经济和封建的制度以及宗教色彩的影响下,苏州建筑也呈现出一种特殊美。本文以高中生的视觉对苏州的建筑审美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视角;苏州建筑;审美
苏州建筑是我国特色建筑风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部分人对苏州的第一印象。在提起苏州时,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就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也说明苏州的经典建筑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步入苏州,白墙的清爽、黛瓦的质朴以及拱桥的精致性,都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青石路的街边,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民居,河道中穿梭的乌篷船以及园林中雅致的庭院,组成了犹如水墨画般的姑苏古城。
1、苏州建筑的实与虚
在对建筑的形体印象分析中,比较笼统的概括可以分为建筑的实和虚,而具体从苏州的建筑特点来说,其中的实与虚指的就是粉墙与黛瓦的白与黑的对比。同时还包括建筑中建筑的实体与庭院的空间对此。从苏州古城的建筑来看,其最有特点的为园林建筑。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游览和观察可见,其中庭院中最具特色的即为墙上收放自如的洞口和门窗,这些洞口和门窗的形态各异,看似随意的设置却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1]。这是因为建筑师在园林的设计中,不仅注重对实体建筑的造型,同时也更注重空间的形式表现。比如园林中庭院的设计、植物的栽植以及这些“月洞”“花窗”等洞口的设置等。不仅使建筑更具美感,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氛围。这也是苏州建筑区别与其他地区的主要特点。
2、苏州建筑的色彩与光影
虽然当前苏州古建筑很多都经过了重建,同时也有很多新的建筑物,但是无论是重建还是新建的建筑物都仍然采用黑白的色调,而这种色调也已经成为了苏州建筑的约定俗成,是苏州建筑的特殊美感表现,也是当地人的性格体现,他们更喜欢淡雅、素洁的色彩。同时通过单一和明确的色彩搭配还能够表现出建筑物特殊的作用。苏州古城的民居建筑数量多,结构复杂,同时规模不一,但是却在色彩上统一于黑白两色,从而使得苏州建筑的整体感觉协调、明快。苏州民居在外形上比较狭长,所以采光效果不好,而且苏州属江南地区,阴雨天气多,通过白色的墙面设计,更有利于民居的采光。此外部分建筑学者和风水研究人员将黑与白的色彩归因于天地、阴阳,似乎更符合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个人认为苏州建筑的色彩还是取决于当地人的审美、自然环境等因素。除了黑白两色外,苏州建筑中还会在街道的两旁设置红色的灯笼,虽然现代建筑已经将灯笼换成电灯,但是这种韵味还是存在的。
在建筑的设计中通过光线和阴影的适当反射,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形态感,苏州建筑中就充分的利用光影的效果。苏州建筑的街巷一般都狭而长,同时民居的进深大,不利于光线的接受,但是由于苏州建筑中窗口以及洞口的开设比较合理,加之白墙以及植物的反射,使得苏州建筑中的光影多而柔和,能够体现出苏州建筑的材料和整体形象的质感[2]。此外,苏州园林中习惯于用竹子来点缀建筑和环境,而竹影斑驳、婀娜,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阳光或者灯光的映衬下看到白墙上的竹影婆娑之态,这也是苏州建筑中光影利用最突出的地方。此外,苏州建筑中还善于应用假山,通过枯石展现山的玲珑,洞壑的婉转,体现出其中光影的无穷变化,这些光影都体现出设计者惊人的设计天赋和在建筑设计中花费的精力,于小处见世界,也体现出苏州人的细腻和感性。
3、苏州建筑的尺度与比例
苏州古城的园林建筑中,大部分都采用正方形、六边形等规则的平面设计形式,其他的部分也采用矩形的平面设计,在苏州的建筑设计中习惯将其长度的方向称之为宽,在梁架的构建中可以分成多个间架,左右两榀屋架间视为一间房屋。受古代封建制度的影响,在苏州的古建筑中一般都是3或者5间,其中居中的一间称中间,两侧的统称为次间。在民居的建设中,由南向北的台基逐渐提升,檐口的高度是根据正面的面宽来确定,一般为正间的五分之四。苏州建筑由南向北逐渐增高,这不仅由于居住房屋的通风和采光,同时也具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所以通过对苏州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分析可见,其是根据人们生活起居的需求确定的。同时通过对苏州民居建筑群的尺度和比例分析也能夠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和谐的邻里关系以及较高的艺术素养。
4、苏州建筑的韵律与质感
提到韵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五线谱上的音符,上下跳动的音符能够连接成一篇生动的乐章,这种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经常会遇到的,比如电线上停留的燕子,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它们所组成的韵律。同样这种韵律感也可以在苏州的建筑中体现。当我们深入的了解和走访苏州的建筑时,会发现苏州黛色青瓦在园林中的排列恰似乐章中跳动的音符,我们也同样能够感受到其奏响的生动乐章。同时当我们畅游在苏州园林建筑中,形态各异的花窗和门洞也是生活中跳动的音符,他们错落有致,却不完全统一,而这种韵律的感受使人们在浏览和观赏中乐此不疲。此外,苏州园林和街道的青石板虽然粗糙古朴,但是在踩踏的过程中却能够倾听到其朴实而优美的韵律,使人们置身于江南的情调中。
苏州建筑的质感也是建筑中的亮点之一,建筑的质感与建筑的材料具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我们将建筑材料的质感分为两种:粗糙和光滑,其中粗糙表现的是一种粗矿的感觉,而光滑则表现出来的是精细的精神。在苏州古城的传统建筑中,粗糙质感的材料主要为木料、青石、青瓦等,而光滑的材料则包括玻璃、鹅卵石以及漆质材料等。要想使建筑能够更好的凸显出质感,需要将这些粗糙和光滑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结合和穿插使用。比如青瓦屋顶与粉刷的墙面、粗糙的青石与光滑的鹅卵石路面组成等,都能够体现出苏州建筑的质感,这也是苏州审美中优雅和精巧的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苏州建筑在我国的地区建筑中具有非常高的赞誉,通过对苏州建筑的观察和研究可见,苏州建筑主要以粉墙黛瓦为基调,加之园林的衬托,更能够体现出苏州建筑的古朴韵味和独特的美感。高中生的视野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还尚显肤浅,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加强对建筑审美学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苏州建筑美的分析和研究,体会其更深层次的韵味。
参考文献:
[1]华晔,张奔,陆媛等.基于建筑符号学的苏州建筑地域性传承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58-62.
[2]刘辉.苏州现代建筑地域化之路——基于水与苏州传统建筑的视角[J].江苏建筑,2012(6):1-3.
作者简介:
陈沛俊,出生年月:2000年5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乐山,学历:高中,学校及班级:成都七中林荫2018届,研究方向:建筑。
【关键词】高中生视角;苏州建筑;审美
苏州建筑是我国特色建筑风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部分人对苏州的第一印象。在提起苏州时,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就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也说明苏州的经典建筑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步入苏州,白墙的清爽、黛瓦的质朴以及拱桥的精致性,都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青石路的街边,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民居,河道中穿梭的乌篷船以及园林中雅致的庭院,组成了犹如水墨画般的姑苏古城。
1、苏州建筑的实与虚
在对建筑的形体印象分析中,比较笼统的概括可以分为建筑的实和虚,而具体从苏州的建筑特点来说,其中的实与虚指的就是粉墙与黛瓦的白与黑的对比。同时还包括建筑中建筑的实体与庭院的空间对此。从苏州古城的建筑来看,其最有特点的为园林建筑。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游览和观察可见,其中庭院中最具特色的即为墙上收放自如的洞口和门窗,这些洞口和门窗的形态各异,看似随意的设置却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1]。这是因为建筑师在园林的设计中,不仅注重对实体建筑的造型,同时也更注重空间的形式表现。比如园林中庭院的设计、植物的栽植以及这些“月洞”“花窗”等洞口的设置等。不仅使建筑更具美感,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氛围。这也是苏州建筑区别与其他地区的主要特点。
2、苏州建筑的色彩与光影
虽然当前苏州古建筑很多都经过了重建,同时也有很多新的建筑物,但是无论是重建还是新建的建筑物都仍然采用黑白的色调,而这种色调也已经成为了苏州建筑的约定俗成,是苏州建筑的特殊美感表现,也是当地人的性格体现,他们更喜欢淡雅、素洁的色彩。同时通过单一和明确的色彩搭配还能够表现出建筑物特殊的作用。苏州古城的民居建筑数量多,结构复杂,同时规模不一,但是却在色彩上统一于黑白两色,从而使得苏州建筑的整体感觉协调、明快。苏州民居在外形上比较狭长,所以采光效果不好,而且苏州属江南地区,阴雨天气多,通过白色的墙面设计,更有利于民居的采光。此外部分建筑学者和风水研究人员将黑与白的色彩归因于天地、阴阳,似乎更符合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个人认为苏州建筑的色彩还是取决于当地人的审美、自然环境等因素。除了黑白两色外,苏州建筑中还会在街道的两旁设置红色的灯笼,虽然现代建筑已经将灯笼换成电灯,但是这种韵味还是存在的。
在建筑的设计中通过光线和阴影的适当反射,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形态感,苏州建筑中就充分的利用光影的效果。苏州建筑的街巷一般都狭而长,同时民居的进深大,不利于光线的接受,但是由于苏州建筑中窗口以及洞口的开设比较合理,加之白墙以及植物的反射,使得苏州建筑中的光影多而柔和,能够体现出苏州建筑的材料和整体形象的质感[2]。此外,苏州园林中习惯于用竹子来点缀建筑和环境,而竹影斑驳、婀娜,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阳光或者灯光的映衬下看到白墙上的竹影婆娑之态,这也是苏州建筑中光影利用最突出的地方。此外,苏州建筑中还善于应用假山,通过枯石展现山的玲珑,洞壑的婉转,体现出其中光影的无穷变化,这些光影都体现出设计者惊人的设计天赋和在建筑设计中花费的精力,于小处见世界,也体现出苏州人的细腻和感性。
3、苏州建筑的尺度与比例
苏州古城的园林建筑中,大部分都采用正方形、六边形等规则的平面设计形式,其他的部分也采用矩形的平面设计,在苏州的建筑设计中习惯将其长度的方向称之为宽,在梁架的构建中可以分成多个间架,左右两榀屋架间视为一间房屋。受古代封建制度的影响,在苏州的古建筑中一般都是3或者5间,其中居中的一间称中间,两侧的统称为次间。在民居的建设中,由南向北的台基逐渐提升,檐口的高度是根据正面的面宽来确定,一般为正间的五分之四。苏州建筑由南向北逐渐增高,这不仅由于居住房屋的通风和采光,同时也具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所以通过对苏州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分析可见,其是根据人们生活起居的需求确定的。同时通过对苏州民居建筑群的尺度和比例分析也能夠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和谐的邻里关系以及较高的艺术素养。
4、苏州建筑的韵律与质感
提到韵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五线谱上的音符,上下跳动的音符能够连接成一篇生动的乐章,这种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经常会遇到的,比如电线上停留的燕子,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它们所组成的韵律。同样这种韵律感也可以在苏州的建筑中体现。当我们深入的了解和走访苏州的建筑时,会发现苏州黛色青瓦在园林中的排列恰似乐章中跳动的音符,我们也同样能够感受到其奏响的生动乐章。同时当我们畅游在苏州园林建筑中,形态各异的花窗和门洞也是生活中跳动的音符,他们错落有致,却不完全统一,而这种韵律的感受使人们在浏览和观赏中乐此不疲。此外,苏州园林和街道的青石板虽然粗糙古朴,但是在踩踏的过程中却能够倾听到其朴实而优美的韵律,使人们置身于江南的情调中。
苏州建筑的质感也是建筑中的亮点之一,建筑的质感与建筑的材料具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我们将建筑材料的质感分为两种:粗糙和光滑,其中粗糙表现的是一种粗矿的感觉,而光滑则表现出来的是精细的精神。在苏州古城的传统建筑中,粗糙质感的材料主要为木料、青石、青瓦等,而光滑的材料则包括玻璃、鹅卵石以及漆质材料等。要想使建筑能够更好的凸显出质感,需要将这些粗糙和光滑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结合和穿插使用。比如青瓦屋顶与粉刷的墙面、粗糙的青石与光滑的鹅卵石路面组成等,都能够体现出苏州建筑的质感,这也是苏州审美中优雅和精巧的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苏州建筑在我国的地区建筑中具有非常高的赞誉,通过对苏州建筑的观察和研究可见,苏州建筑主要以粉墙黛瓦为基调,加之园林的衬托,更能够体现出苏州建筑的古朴韵味和独特的美感。高中生的视野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还尚显肤浅,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加强对建筑审美学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苏州建筑美的分析和研究,体会其更深层次的韵味。
参考文献:
[1]华晔,张奔,陆媛等.基于建筑符号学的苏州建筑地域性传承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58-62.
[2]刘辉.苏州现代建筑地域化之路——基于水与苏州传统建筑的视角[J].江苏建筑,2012(6):1-3.
作者简介:
陈沛俊,出生年月:2000年5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乐山,学历:高中,学校及班级:成都七中林荫2018届,研究方向: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