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高专食品检测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渐进式探究性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分析高职高专食品检测类专业的实践课教学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将“渐进式”教学方法和“探究性”学习理论结合,引入高职高专食品检测类专业的实验和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创设了实验课到综合实训课的“渐进式探究性”的教学体系,以期构建一个适合高职高专食品检测类专业的实践课程的关联教学体系,完全意义上实现教学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以及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表述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是实现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基本条件,在此首次将其列入学生能力的考评体系,为力争全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以推动“中国教育升级”。
  关键词 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实践课程;渐进式探究性;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428-03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dual and Inquiry Teaching System of Practice Course of Food Testing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 Jing et al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Ningbo, Zhejiang 315100)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actice class teaching of food testing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l teaching methods and inquiry learning theory are combined and introduced into experiments and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 teaching. A “gradual and inquiry teaching system” from experiment course to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 is eventually established. The aim is to construct an associated teaching system of practice class, which can achieve the “zero distance” docking between teaching and occupation on the full sense, and train highskilled talents. “Professional expressive ability” and “onsite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re the basic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highskilled talents, and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zero distance docking between teaching and job.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are included in the students'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brandnew talent, and promote the “China Education Upgraded Version”.
  Key words Food testing special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Experimental course; Gradual and inquiry teaching; Teaching system
  經历十余年的蓬勃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非凡成就,目前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现阶段为了真正使其成为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的重要推动力,满足新时期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承担起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需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1-4]。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大规模、高质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构建适应新时期的“产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破解现行培养体系及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实践课程之间相互割裂等一系列难点问题,给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1食品检测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实验和综合实训课是高职院校食品检测类专业开设的两门实践类主干课程,与理论课程高度契合,目的是完成食品检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实验课的运行方式主要是在一定理论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选取相关典型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药品及仪器设备,学生“照方抓药”操作即可。综合实训课原则上是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安排完成职业岗位对接的相关项目检测,但是通常并未能真正实现,而且也只停留在单项目上,无法让学生看到一次检验任务的全貌,无法领会一次任务的统筹规划,更无从谈起完全意义上的岗位对接。此种体系下,必然形成“实验课围绕理论课转,实验和综合实训各自跑”的现象,项目选取简单,盲点和重叠难以避免;未体现行业技能和操作渐进式培养的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较少,基本不能反映专业发展现状;实验课到综合实训课没有明显的教学模式变化和培养效果提升,手段单一、机械。这样的教学定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核心技能培养缺陷,同时限制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开发和培养,造成学生实践能力较弱,难以达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毕业后难于及时融入职业,就业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因此,构建适合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的,与职业“零距离”对接的“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食品检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势在必行。   2从实验到综合实训的渐进式探究性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此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教学目标,始终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将探究性学习理论与渐进式教学模式有效整合,在渐进式教学的各环节融入探究性学习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图1)。即以系统设计的探究性的实践教学情境为载体,本着由简到难(图1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由单项到综合、由仿真到实操的原则,探索构建实验课到综合实训课的渐进式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使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递进式培养理念。由此可培养学生渐进式的探究性逻辑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改变学生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向探究学习方式转变;培训和优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中进行假设、求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食品分析检测专业素养[5-11]。
  图1实验课到实训课的渐进式探究性教学框架2.1从实验到综合实训课,构建培养目标渐进提升的教学组织形式实验课与综合实训课不能等同,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应有明显提升,因此,需区别调整实验课和综合实训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实验课:从物理测定到化学测定,由基础操作到综合应用,选择典型测定项目,如食品中酸度→蔗糖→蛋白质(pH计+酸碱滴定→糖滴定→蒸馏+滴定),脂肪(索氏提取法+重量分析法),微量金属元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甜蜜素→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气相色谱恒温测定→程序升温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测定(液相色谱等度洗脱→梯度洗脱测定)等。在这些探究性学习情境设立的情况下,教师讲授、示范,学生模拟操作,最终主要获得对具体实验的认知和验证,完成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一类实验的分析和操作技能。
  综合实训课:以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月饼、牛奶、饮料等,确定综合任务,即对所检样品是否合格能做出最终判断的全项检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立探究性情境,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方法、实验过程,实施典型项目的实验测定,专业表述其他项目的测定过程,有装置图和言简意赅、专业的语言。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反复实验总结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从实验课到综合实训课,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明显变化。实验课主要完成对技能的感受、理解及可应用训练;综合实训课完成全部技能的综合应用训练和职场现实情况的处理训练,以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2探究性学习情境下设立能实现技能渐进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需注重实用性、职业性,其选择上需明确目标,相互衔接。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保证学生基本技能得到全面培训的基础之上,不必一味跟新开设项目,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因为所有检测项目的前处理方法不外乎几种,测试手段也不过是光谱、色谱等技术。所以,食品检测类的实验课、综合实训课内容应按技能培训目标进行全面设置,技能训练上体现出渐进性,如食品中酸度的测定主要完成酸碱滴定操作和pH计使用训练,到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测定则是对上述技能的综合应用。对于新出现的检测项目,可采用“镶嵌式教学”,在探究性学习情境下,借助网络、多媒体、虚拟实验室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剖析、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新项目的特点及其与已掌握技术的异同点。
  基本教学内容在合理、完整设置的基础上,同时要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特性,突破传统章节安排,可按照技术、产品等来组织教学,知识深度和技能难度渐进,体现出“温故知新”的教学层次。具体实施中可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设计探究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背景,创设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用任务驱动,探索改进和创新,根据教学和科研经验及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当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覆盖面宽、综合性强、具有一定创新性、适合食品分析实践教学和容易推广的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
  2.3汲取多种教学手段精华,建立创新性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其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应具有探究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要积极探索将教学方法由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逐步向“渐进式探究型”转化。
  具体操作中可使用引导法、讨论法、对比法等,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实验课的技能训练,教师须有适当的引导和示范,按照“教师引出任务—学生讨论方案—观看实验视频—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正—学生处理数据—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对于综合技能实训,学生为主导,采用“咨询、决策、计划、实践、检查、评价”六步法教学以及建构主义教育学者倡导的“支架式教学”[11-15]。
  2.4融入专业表述能力、现场管理能力等全新元素的课程考评指标渐进式探究性教学考评注重学生经历的完成项目和任务的全过程,考评指标包括专业、技能指标和素养指标。遵守实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团队合作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应用能力4项为基本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特别融入新元素:专业表述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还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图2),以进一步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演进[16-19]。
  图2课程考评指标体系专业表述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之一。目前的学生普遍存在图书阅读量过少,专业书籍阅读更少的现象,高职院校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此种状况下,课程教授过程中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专业术语,甚至在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等写作中频频出现口语化表述,上岗后无法实现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因此,在时间有限的学校教学中应将此问题考虑在内,专门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思维习惯,能阅读专业书籍,进行专业写作,为其今后能成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现场管理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考察学生能否合理安排实验进度,调配团队的实验协作。比如,根据计划需完成黑芝麻中铁含量测定,要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查找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方法标准,根据方法标准配制各种试剂,样品预处理,测定溶液配制,实验现象记录,打开机器预热一段时间,上机测定,数据记录。是否能合理安排和管理这样一个连续的实验过程将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对于综合实验的管理更加复杂,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测试项目的测试安排,还包括多种项目的交错管理,包括人员安排和实验安排等。
  统一考评方案,对上述9项考核指标分别考评,具体实施中根据情况可有调整,有侧重。评价的方式主要是学生自我评价(自评)、学生互相评价(互评)、教师评价(师评)、社会评价(社评)。其中社评部分是从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反馈得到,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
  3结语
  区别调整实验课和综合实训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优选、重组教学内容,使其既能实现专业技能的“渐进式”的全面培训,又能实现探究性学习情景的设置,同时反映专业的最新发展方向;教学方法由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向“渐进式探究型”转化,将教学中使用过的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凝练,上升到理论水平,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六步法和支架式教学等融入其中;调整和完善课程考评标准,量化考核分配。
  该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体现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递进式培养理念的,从实验到实训的渐进式探究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满足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孙翠香,刘艳艳.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高职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J].职教论坛,2014(1):20-25.
  [2] 王振洪.高职如何打造“中国教育升级”[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31126083407432&cata_id=N007.
  [3] 李克强.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40227140110891&cata_id=N007.
  [4] 武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育培养内涵辨析[J].教育与职业,2013(17):107-108.
  [5] 李清林,张黎广,贾宁.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3(29):65-67.
  [6] 周如俊.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综述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J].职教论坛,2014(3):77-81.
  [7] 王朝臣.食品分析课程动态循环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553-21554.
  [8] 娄秋艳,勾学荣,刘洪沛.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116.
  [9] 李默.抓住化学学科特点创设探究性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62-64.
  [10] 韩明,张越华.对多项目载体驱动培养高职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探索——以食品分析技能教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2(32):36-37.
  [11]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1-2.
  [12] 邹玉清,李文韬,于辉.浅谈项目教学“六步法”在高职课程中的运用[J].科技周刊,2013(8):145-146.
  [13] 姜秀华.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设备起重“六步法”实训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141-143.
  [14] 高艳.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以化学教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162-164.
  [15] 郝艳霞,李素霞,相会欣.支架式教学法在制剂技术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0(26):150-151.
  [16] 初曉,韩雁,梁志星.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关键环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4):36-38.
  [17] 沈建国.高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3(5):19-21.
  [18] 张劲英,孙凯.高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讨—兼评国内外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3(10):62-65.
  [19] 戴彧.论教育评价标准的设计[J].教学探讨,2013(8):16-1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确定适宜的菜用板蓝根播种期。[方法]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对菜用板蓝根进行5个不同播种期试验,探索菜用板蓝根的最佳播种期。[结果]在毕节市种植的菜用板蓝根鲜叶产量以4月30日播种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播种期(P<0.05),播期提前或延后都会导致菜用板蓝根鲜叶产量的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菜用板蓝根生长及鲜叶产量分析,毕节市种植菜用板蓝根最适播种期在4月下旬。  关键词板蓝根
期刊
摘要[目的]解决金花茶组培苗瓶内生根困难的问题。[方法]以金花茶无根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进行试管外生根培养时的生根剂、扦插基质研究。[结果]金花茶试管外生根培养时适宜的生根剂为200 mg/L IBA,基质用黄泥:泥炭土(3∶1,V/V),浸泡10 min,生根效果可达到85%。[结论]金花茶试管外生根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试管
期刊
摘要对青海高原山区常见野菜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合理有序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高原山区;野菜资源;有序开发;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S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769-02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作用。青海高原的山野菜资源凭借其高海拔、
期刊
摘要国家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保障产业项目落地,必将对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及类型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土地监管提出新要求。该研究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为背景,阐述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分析规划实施的土地驱动机制,构建和完善土地监管体系,以期为保障皖江规划实施及提升区域土地监管实效提供技术支撑及政策依据。  关键词土地监管;规划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  中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当地3个不同类型的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种不同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共9个处理,3次重复,观察记录其农艺性状并测定产量。[结果]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均以单行双株种植模式最佳;平展型品种正大999单行单株种植的产量最高,单行双株种植的产量次之;半紧凑型品种正大619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单行双株种植模式的产量最高。
期刊
摘要首先建立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地耗”指标体系;然后以164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因素评价方法和熵权法评价2003~2011年主体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后分析主体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以期对制定和落实差别化的区域土地政策和实现区域间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地耗”指标;主体功能区;时空差异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
期刊
摘要以芦溪县为例,探讨了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构建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旨在为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的最终建立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规范今后土地整治工作,促進土地整治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构建;芦溪县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386-02  近年来,芦溪县实施了不少土地整治项目,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
期刊
摘要通过对定间隙核桃破壳机主轴的动态响应分析,考虑到核桃破壳时挤压力在不断变化,主轴受力不均匀,综合其转速、材料和结构配置等因素,建立动态响应模型。结果表明,降低轴系固有频率,选择合适轴承,减轻主轴重量,采用对称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主轴的动态响应特性,改善破壳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关键词主轴;模态分析;谐响应;破壳  中图分类号S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46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东北地区大豆蚜、有翅蚜及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方法]采用棋盘式样点取样法对东北地区大豆蚜种群及其天敌昆虫种群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结果]大豆蚜于6月中旬出现在豆田,9月中旬消失,大豆生长季内共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有翅蚜在6月中旬出现,8月中旬开始迁飞到冬寄主越冬,并在8月末至9月初完全消失。有翅蚜共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末、7月末至8月初和8月中
期刊
摘要为了实现生产中微米木纤维直径智能检测,结合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并改进传统纤维分段测量法,研究了一种基于目标提取与最大内切圆的纤维直径检测算法。该算法对木纤维显微图像进行基于HSV空间的目标提取,分析木纤维形态并引入用户需求概念,通过改进的分段测量法实现木纤维直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的算法在木纤维直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检测精度满足生产要求。  关键词微米木纤维;分段测量法;HSV颜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