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小茶馆,体验大时代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185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极具艺术性、文化性的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茶馆》能更直观地感受特定时代小人物的跌宕命运,更深刻地理解时代与个人的紧密关系。《茶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从熟读文本、赏析艺术特色、品读语言、探讨主题四个角度,分四个阶段设计相关的读写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茶馆》。
  关键词:《茶馆》整本书阅读小茶馆大时代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三幕话剧,以“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为主线,写尽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解放战争三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们的悲欢离合。现代作家王蒙认为,《茶馆》是1949年以来最好的作品,作品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
  《茶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从熟读文本、赏析艺术特色、品读语言、探讨主题四个角度,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通过设置任务及具体活动推动学生阅读《茶馆》剧本、表演《茶馆》的部分篇章,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体会老舍的平民情怀,品味《茶馆》中呈现的京味文化,感受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
  四个阶段及具体的读写任务如下:
  一、第一阶段:一进《茶馆》看热闹
  读写任务是:熟悉话剧《茶馆》创作的相关背景及文本内容。
  教师先印发资料,内容涉及:(1)旗人的悲苦;(2)《茶馆》创作的缘起(老舍生平);(3)经典的背后——再读《茶馆》;(4)话剧《茶馆》演出的风风雨雨。随后,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1)新中国话剧发展历程;(2)戊戌变法、军阀混战、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活动如下——
  1.阅读印发的资料,梳理话剧《茶馆》创作、演出的历史发展过程;自行上网搜索话剧基本知识,在“3分钟话剧知识小课堂”中上台展示成果。
  2.阅读剧本《茶馆》,梳理三幕剧中的事件以及出现的人物的职业及人物间的关系。
  3.观看焦菊隐导演的话剧《茶馆》,对比话剧演出与剧本之间的差异,并分条梳理。
  活动1,教师印发资料和举行相关主题的讲座,引导学生梳理《茶馆》的创作背景和话剧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做好阅读前的知识储备,有意识地把《茶馆》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文体中进行阅读。活动2,熟悉《茶馆》文本内容,了解剧情,熟悉人物关系是鉴赏文本的基础。活动3,话剧表演的视听效果迅速将学生带入三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消除时空鸿沟带来的阅读和鉴赏障碍。
  二、第二阶段:二进《茶馆》看门道
  读写任务是:了解、分析、体味话剧《茶馆》的艺术特色,如数来宝、人物展览式结构、以人物带故事的叙事性话剧、民间视角等。
  教师先印发资料:《〈茶馆〉的艺术性初探》《试论〈茶馆〉的结构特色》《〈茶馆〉的“草珠项链”——试论〈茶馆〉幕前大傻杨的“数来宝”》。活动如下——
  1.阅读资料后,梳理《茶馆》的艺术特色,并分条整理自己感触最深的艺术特色。
  2.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位组员表演大傻杨“数来宝”。
  3.学习小组根据第一阶段梳理《茶馆》三幕剧事件的活动,讨论如下问题:(1)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共同点;(2)民间视角的运用;(3)人物语言与事件发展的关系。
  活动1,教师通过印发资料,为学生理解《茶馆》的艺术特色搭建支架。活动2,大傻杨“数来宝”是《茶馆》中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老舍将中国戏剧与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学生参与表演更能切身体会“数来宝”语言的俏、俗,感知“数来宝”与三幕剧时代背景的映衬作用、与剧本语言风格的呼应以及在“串联”三幕话剧时起的效果。活动3,分析三幕话剧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共同点,在分析概括中,明确《茶馆》剧本独特的结构——人物展览式;从民间视角出发,明确《茶馆》剧情的平民性;分析人物语言对事件发展的推动作用,为下一阶段的剧本语言品鉴做准备。
  三、第三阶段:三进《茶馆》品语言
  读写任务是:鉴赏、品味话剧《茶馆》的舞台场景说明、人物语言。活动如下——
  1.对比三幕剧开始前的舞台场景说明,总结归纳裕泰茶馆内部陈设的变化,填写表1。
  表1
  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2.学生分小组品味《茶馆》中出现的人物,并以书面表达的形式赏析人物语言,各小组分别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个人物,以及此人物在剧情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填写表2。
  表2
  人物姓名语言(页码+句子)表达效果人物性格各小组选择《茶馆》中最喜欢的,或者印象最深的,或者感触最深的一个人物,组员各写一条理由,在表3中汇总。
  表3选择人物:理由组员1:组员2:组员3:组员4:3.讨论:某些被大家忽略的人物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4.教师指导学生体味话剧《茶馆》整本书阅读之人物语言。
  活动1,舞台场景说明是话剧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格式的汇总、比较,能更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舞台场景说明在渲染环境和突出时代背景方面的作用。活动2,完成表2,学生分析对话剧人物语言;完成表3,促进学习小组对某一人物进行交流和探讨。活动3,学生通过对自己未关注到的剧中人物角色设置的思考,认识话剧中不同人物构成的必要性及作用。活动4,教师有方向性的导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话剧舞台语言的能力,形成对《茶馆》及话剧这一文学样式个性化表达的理解。
  四、第四阶段:走出《茶馆》看时代
  读写任务:分析话剧《茶馆》人物的命运,探讨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关系。活动如下——
  1.教师印发《茶馆》主题多义性阐释的资料,学生阅读并梳理其中出现的《茶馆》主题,得出个性化的主题解读。
  2.完成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命运一览表(见表4),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的关系。
  时期次要人物老林、老陈明师傅邹福远卫福喜3.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就如滚滚长江中的一滴水,《茶馆》中的每个人都在时代里努力地生存着,可是他们终究无法跳脱时代的洪流。在今天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里,你对自己的命运有何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与同学进行分享。1000字左右。
  活动1,提供资料,希望能激发学生对《茶馆》主题全面的思考;活动2,以表格的方式梳理文本中人物在特定时代下的命运,为学生思考“時代与个人”的命题提供佐证;活动3,经典的意义在于它的超越时空性,将《茶馆》的阅读经验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经典才能焕发出时代的光芒,阅读经典促进学生审美思维、批判性思维形成的目标才能实现。
  《茶馆》作为话剧剧本,与小说、散文、诗歌等相比,有艺术形式的特殊性。《茶馆》读写任务的设计,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借助阅读、讲座、梳理、表演、分类、探究等学习支架,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历史背景知识及话剧文体知识,尝试接触“数来宝”等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叙事视角;并以新的知识作为阅读和理解剧本《茶馆》的工具,带领学生进入独具时代风貌和个性的“裕泰茶馆”,听茶客言,品言外之意,观茶客行,见人物命运,感时代波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阅读感受就《茶馆》独具特色的结构特色(如人物展览式结构)、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数来宝”的运用)、老舍“幽默”语言风格戏剧化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梳理和更具个性化的探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數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在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指引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信息技术辅助作用的数学探究课题,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探究活动。从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10章《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一道例题和一道习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中三个角的三角函数和与积的对称式之间的恒等或不等关系:在建立一般化模型后,重点借助计算型软件完成较大规模的计算,通过等式或不等式的传递性简化复杂的两两关系,得到关于1
期刊
摘要:“梳理与探究”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并举,被合称为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三驾马车”。其中,“梳理与探究”贯穿语文学习始终,必然是多种思维的融合。理解新课标对于“梳理与探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定位,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融合起来,共同运用于梳理与探究活动中,才能让梳理与探究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理性思维;感性思维  “梳理与探究”与“阅读与鉴赏”“
期刊
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的编写有优点也有局限,但大格局、宽视域、深通联的大单元写作范式,可以补位教材的各种不足。以“垃圾分类”一题多体的大单元写作实验为例,省视大单元写作教学: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多种知识完成特定任务,由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任务驱动下的统整,使写作知识与写作体系得到优化,最终实现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大单元写作;多重开发;一题多体;“垃圾分类”;写作实验
期刊
摘要:大单元阅读教学,起点是学生在学习前已有的经验,终点是学生在学习结束时所具备的知识和素养。从起点走向终点,就是解决4个基本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哪里?学生去哪里?学生如何去?学生是否到达?应以学生已有经验作为设计起点,以学习需要作为目标导向,以情境和活动作为实践路径,以多元评价作为评价手段。  关键词:阅读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设计手段;实践路径;评价手段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及统编教材的推广
期刊
摘要:“地理绘本”用图示直观呈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建构知识间的逻辑。实施“地理绘本”教学三个学期后,借助调查问卷,调研学生对已实施“地理绘本”教学的接受度,明确“地理绘本”教学的改进方向。结果显示,“地理绘本”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大部分学生愿意坚持制作“地理绘本”。“地理绘本”教学除了应坚持图示表达,还应注重故事性,体现差异性。  关键字:“地理绘本”;图示性;故事性;差异性  地
期刊
摘要:对《散步》一文的主旨,解讀历来多元。撇开预习提示和教学用书的观点,深入文本仔细研读,抓住“我”这个叙述主体,应该能够发现该文的主旨——关注生命。全文共用27个“我”字,“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反复在文中出现。作者深情款款地写出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写出了对生命的关注。  关键词:《散步》;主旨;生命  莫怀戚的《散步》被选入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写的是一家四口祖
期刊
摘要: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大资源观是让生成性教学真正发生的内在基础。特级教师李仁甫坚守生成语文的“质的规定”,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成,将关注点聚焦在环境资源、学生资源、文本资源和教师资源上,在语文的边界内取之以道,用之以时,服务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资源取用的实施上,有充分的弹性预备、“双主体”关系的建构以及教学现场的灵活掌控。  关键词:生成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性;双主体
期刊
摘要: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概念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关键词:概念教学;《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初中数学  一、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的“物”  1.“猜”。  师一个不透明的袋里放了一个规则的几何体,从某个方向看,(课件呈现几何体的一个面,
期刊
摘要:目前的初中项目式教学缺少对“做中教”的探讨。对此,通过系列探究实验课的实践,形成“教学做合一”的物理项目式教学新模式:课前完成“亲子作业”,形成“教学做合一”的初体验;课中引入“卡甘结构法”,提升“教学做合一”的实效;课后“亲子作业”迭代,巩固“教学做合一”的成果。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项目式教学;平面镜成像  一、项目式教学与“教学做合一”  项目式学习属于归纳教学法,重视从经验中总结、
期刊
摘要: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邊形》一章教学内容的分析,发掘“定义→性质→判定→(应用)”这条主线,进行单元重构教学:起始课形成知识结构,常规课强化学法沿用。基于实践,得出思考:单元重构教学应全面解读教材意图,整体规划单元教学,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反复打磨起始课例。  关键词:单元重构教学;知识结构;平行四边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