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是想让学生享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抓住体育的绳索,让学生尽快地攀登到体育的高峰,感受体育的成就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使学生不再逃避体育练习。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素养;培养
引言
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健身、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属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升级版,是确定体育教学课程标准、知识体系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依据与导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教学现状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有效性、可行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制订教学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初中体育课堂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性
学科体育素养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其今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关键品格与素质,所以体育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代运动素养,还包括健康素养、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多个方面,教师要通过科学组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使体育教学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教学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融入体育活动之中,释放和缓解平时积累的学习压力以及一些青春期烦恼,既能强健体魄,又能放松身心,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学生的体育体育素养,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要领,学会自我解压的方法,在生活中不仅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还能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打好心理基础,今后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与工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在体育项目中进行示范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素养
在体育项目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相关动作,进行体育项目教学,而教师动作的规范程度以及肢体形態则直接关系到初中生体育项目的有效性。例如体育项目“投掷”,投掷作为一种锻炼双臂与肩部肌肉的体育项目,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生手、眼间的协调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亲身示范如何进行投掷(碍于场地、器材等限制,投掷物体可以用石头、树枝等物品代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形态,激发起模仿意识,促进学生形成体育主动参与意识。又例如花样跳绳,因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仅靠教师的口头教学与学生自身的摸索,很难进行有效的练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示范,为学生演示如何通过下肢弹跳与后蹬,进行相应的花样跳绳,通过学生的模仿,不仅可以强化初中生的身体综合素质,还将有效地对其他同学起到带动作用。
(二)精心组织体育竞赛,强化学生的竞争素养
体育教学通常离不开竞赛,竞赛既是一个常规教学环节,又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而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通过竞赛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拼搏精神,这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参加竞赛的机会,使学生在竞赛中深刻感受竞争精神,让他们在勇于对抗和顽强拼搏中慢慢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体育竞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使他们在追求胜利与奖励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参与竞赛。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竞争制度。例如,提前为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名单表格,定期对学生的成绩以及进步情况进行记录,针对进步情况较为明显,或者成绩优异保持状况较为稳定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进取思想。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班级性质的运动会,以此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最后,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级运动会,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到运动会中,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培养学生体育安全素养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培养学生体育安全素养。教师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让学生重视安全问题,懂得跟随教师的教导进行体育练习。学生在思考安全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能自觉地观察自己的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是否安全,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做有危险的动作,遇到意外事故的时候,懂得冷静处理,及时寻求帮助。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在运动过程中有很多隐含的危险。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注意和防范,将很容易发生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安全问题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工作,体育教师一定要把安全问题看作首要的任务。
(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普及体育健康类知识
体育学科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场地大多在操场,对于教材中的理论教学内容,许多学生认为过于枯燥和乏味,提不起兴趣。其实了解体育运动常识、健康常识等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为实践教学打好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或播放微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平时可以经常在班级微信群等平台中分享一些“运动小贴士”“健康小贴士”之类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运动的重要性,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充分借助体育运动的优势,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身体素质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地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形式,从多渠道、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侃.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51):89-90.
[2]付志斌.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0):75.
[3]肖成龙.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8):80-81.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素养;培养
引言
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健身、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属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升级版,是确定体育教学课程标准、知识体系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依据与导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教学现状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有效性、可行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制订教学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初中体育课堂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性
学科体育素养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其今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关键品格与素质,所以体育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代运动素养,还包括健康素养、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多个方面,教师要通过科学组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使体育教学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教学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融入体育活动之中,释放和缓解平时积累的学习压力以及一些青春期烦恼,既能强健体魄,又能放松身心,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学生的体育体育素养,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要领,学会自我解压的方法,在生活中不仅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还能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打好心理基础,今后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与工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在体育项目中进行示范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素养
在体育项目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相关动作,进行体育项目教学,而教师动作的规范程度以及肢体形態则直接关系到初中生体育项目的有效性。例如体育项目“投掷”,投掷作为一种锻炼双臂与肩部肌肉的体育项目,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生手、眼间的协调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亲身示范如何进行投掷(碍于场地、器材等限制,投掷物体可以用石头、树枝等物品代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形态,激发起模仿意识,促进学生形成体育主动参与意识。又例如花样跳绳,因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仅靠教师的口头教学与学生自身的摸索,很难进行有效的练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示范,为学生演示如何通过下肢弹跳与后蹬,进行相应的花样跳绳,通过学生的模仿,不仅可以强化初中生的身体综合素质,还将有效地对其他同学起到带动作用。
(二)精心组织体育竞赛,强化学生的竞争素养
体育教学通常离不开竞赛,竞赛既是一个常规教学环节,又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而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通过竞赛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拼搏精神,这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参加竞赛的机会,使学生在竞赛中深刻感受竞争精神,让他们在勇于对抗和顽强拼搏中慢慢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体育竞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使他们在追求胜利与奖励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参与竞赛。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竞争制度。例如,提前为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名单表格,定期对学生的成绩以及进步情况进行记录,针对进步情况较为明显,或者成绩优异保持状况较为稳定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进取思想。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班级性质的运动会,以此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最后,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级运动会,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到运动会中,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培养学生体育安全素养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培养学生体育安全素养。教师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让学生重视安全问题,懂得跟随教师的教导进行体育练习。学生在思考安全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能自觉地观察自己的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是否安全,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做有危险的动作,遇到意外事故的时候,懂得冷静处理,及时寻求帮助。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在运动过程中有很多隐含的危险。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注意和防范,将很容易发生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安全问题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工作,体育教师一定要把安全问题看作首要的任务。
(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普及体育健康类知识
体育学科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场地大多在操场,对于教材中的理论教学内容,许多学生认为过于枯燥和乏味,提不起兴趣。其实了解体育运动常识、健康常识等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为实践教学打好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或播放微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平时可以经常在班级微信群等平台中分享一些“运动小贴士”“健康小贴士”之类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运动的重要性,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充分借助体育运动的优势,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身体素质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地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形式,从多渠道、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侃.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51):89-90.
[2]付志斌.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0):75.
[3]肖成龙.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8):80-81.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