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素养。师范生是教育事业未来的担当者,因此要高度重视师范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指导,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实现技能素养的自我完善。
[关 键 词] 师范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16-01
在校师范生是教育事业的未来担当者,师范生具备的技能素养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走访、课堂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对当前在校师范生的技能素养做了一个调查,惊奇地发现大多数师范生非常注重“三笔一话”、音乐、美术、形体等的技能训练,往往不惜花费大量课内课外的时间练习。诚然,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能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这也是师范生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但这种过于形式化的技能追求却在无形中偏离了师范生技能素养培养的核心,导致学生文化素养薄弱,最直接的表现为阅读能力低下。
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组织者,教师不仅仅是技能的展示者,更应是知识学习的引路者,实现教到学的自然转化。从这个层面来看,教师传授的不是教师技能而是知识内容本身,即传道授业解惑,諸多技能只是完成“授”的辅助手段。如何最大限度地“授”,实现师生之间知识的对接,首先应建立在教师本身对所授内容掌握理解的程度之上。学生知识层面的深浅、获得资源的多少,往往是由教师“授”的深度和高度决定的。这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优秀的教师自身素养高,文本驾驭能力强,对文本把握到位,课本知识的讲解深辟入理,课外知识的延伸相得益彰,自然融合,毫无牵强附会之感。这种行云流水般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师技能的演绎,而且是教师能力的彰显。但遗憾的是,现在在校师范生缺失最严重的就是阅读能力,导致很多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读不懂课文的内容,无法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只能依赖参考书籍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偏差最终的受害者将是“授”的对象——学生。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多层面、多途径地提高师范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当阅读成为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习惯,阅读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大学阶段也要注意阅读习惯的培养,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培养阅读习惯。初期重在阅读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感受阅读的乐趣;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后,提高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学会阅读方法,学会理解、思辨阅读。
第二,加强阅读指导,提升阅读意识。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让阅读事半功倍。
1.在学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和相关的选修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2.引导学生分层阅读。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通过循序渐进的分层阅读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根据阅读载体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随着数字媒体的广泛运用,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纸质阅读日渐式微,网络阅读持续飙升。网络阅读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信息动态,这种阅读适应了全媒体时代求快、求新的特点,但同时失去了在阅读过程中积淀、回味的过程。传统的纸质阅读强调阅读的质量,追求阅读过程中的文化体验,重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种深度阅读使读者更能体会到文化之味,帮助我们继承传统、延绵文化,两者各有利弊。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的优势,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
4.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巩固阅读知识。阅读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阅读量的增加,只有阅读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适当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篇目,以课内或课外作业的形式上交,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保证学生的阅读任务有效完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个人记忆毕竟有限,但是需要学习的知识是无限的,那么要将无限的知识尽可能地转换成有效的材料。为了使阅读任务落到实处,还要规定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读书笔记不仅仅只是精彩内容的简单复述、优美词句的摘抄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你获得了“什么”。有了个体理解与思考,才能让读书产生持续的价值。
5.组织学生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都有个性思考和理解差异,教师要让学生有敢于质疑的行为、交流谈论的空间、自由表达的余地,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在相互讨论中进行知识交流、拓展视野、辨证思维,从而实现阅读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何秀莲.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师范生基本语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关 键 词] 师范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16-01
在校师范生是教育事业的未来担当者,师范生具备的技能素养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走访、课堂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对当前在校师范生的技能素养做了一个调查,惊奇地发现大多数师范生非常注重“三笔一话”、音乐、美术、形体等的技能训练,往往不惜花费大量课内课外的时间练习。诚然,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能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这也是师范生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但这种过于形式化的技能追求却在无形中偏离了师范生技能素养培养的核心,导致学生文化素养薄弱,最直接的表现为阅读能力低下。
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组织者,教师不仅仅是技能的展示者,更应是知识学习的引路者,实现教到学的自然转化。从这个层面来看,教师传授的不是教师技能而是知识内容本身,即传道授业解惑,諸多技能只是完成“授”的辅助手段。如何最大限度地“授”,实现师生之间知识的对接,首先应建立在教师本身对所授内容掌握理解的程度之上。学生知识层面的深浅、获得资源的多少,往往是由教师“授”的深度和高度决定的。这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优秀的教师自身素养高,文本驾驭能力强,对文本把握到位,课本知识的讲解深辟入理,课外知识的延伸相得益彰,自然融合,毫无牵强附会之感。这种行云流水般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师技能的演绎,而且是教师能力的彰显。但遗憾的是,现在在校师范生缺失最严重的就是阅读能力,导致很多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读不懂课文的内容,无法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只能依赖参考书籍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偏差最终的受害者将是“授”的对象——学生。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多层面、多途径地提高师范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当阅读成为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习惯,阅读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大学阶段也要注意阅读习惯的培养,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培养阅读习惯。初期重在阅读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感受阅读的乐趣;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后,提高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学会阅读方法,学会理解、思辨阅读。
第二,加强阅读指导,提升阅读意识。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让阅读事半功倍。
1.在学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和相关的选修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2.引导学生分层阅读。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通过循序渐进的分层阅读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根据阅读载体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随着数字媒体的广泛运用,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纸质阅读日渐式微,网络阅读持续飙升。网络阅读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信息动态,这种阅读适应了全媒体时代求快、求新的特点,但同时失去了在阅读过程中积淀、回味的过程。传统的纸质阅读强调阅读的质量,追求阅读过程中的文化体验,重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种深度阅读使读者更能体会到文化之味,帮助我们继承传统、延绵文化,两者各有利弊。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的优势,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
4.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巩固阅读知识。阅读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阅读量的增加,只有阅读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适当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篇目,以课内或课外作业的形式上交,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保证学生的阅读任务有效完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个人记忆毕竟有限,但是需要学习的知识是无限的,那么要将无限的知识尽可能地转换成有效的材料。为了使阅读任务落到实处,还要规定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读书笔记不仅仅只是精彩内容的简单复述、优美词句的摘抄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你获得了“什么”。有了个体理解与思考,才能让读书产生持续的价值。
5.组织学生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都有个性思考和理解差异,教师要让学生有敢于质疑的行为、交流谈论的空间、自由表达的余地,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在相互讨论中进行知识交流、拓展视野、辨证思维,从而实现阅读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何秀莲.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师范生基本语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