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并非教师的概念性的阐释就可以让学生接受或者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提高学生全方位素质,是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以,采用这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共同探究情感领域中的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更为重要。
一、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巧设课堂导入,营造情感氛围
课堂导入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课堂导入的设计要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叩击心灵。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我是以讲一个小故事进行导入的: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蟻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悲壮。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羊的故事。这样的小故事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更好地融入课文,深刻体会。
三、运用优美语言,感染学生的情感
在这里应该明确的是:优美的语言来自于两个渠道,一是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的语言;另一个就是教师自身优美的语言的感染和熏陶。现行的语文教材入选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读起来如含英咀华,虽然有的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但是当我们浸润其中却余味无穷。解读这样的文本,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灵动、情感的激荡,人生的蓬勃和世态的冷暖。透过自然万物的形象表征,学生所能洞悉的是其深层的意蕴,正如黑格尔说的: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这种深远的意蕴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熏染,启迪着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情感的发展。
教师的语言也是情感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本中去,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感受回流到与学生的课堂对话中去,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的深处。在这中间教师的语言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只有通过语言的感染真实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借助于语言的魅力将自己的这种情感准确的投射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同时,还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如在《背影》教学时,我注意到这是一篇优秀的动情之作,表现的是浓浓的舐犊之情,引导学生进入美文赏析,体会父爱的伟大,着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的爱无声却有形,是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的,使用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文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这浓浓的亲情。这既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再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着眼于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联系历史背景,学生会更深切地明白,紫藤萝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引导学生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哲理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洗礼,陶冶了情操。
五、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的学习形式相对于很多的科目来说是比较陈旧的。课堂教室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的场所,所有文本中涉及的场景都是需要学生的想象和教师的引导解说来完成的。与理科那种可以亲自动手来完成实验的论证、图形的拼凑更形象、更直观的学习方式相比,就略显单调和枯燥,其实这样也会影响我们情感教学的事实。作为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我们也可以将游戏式、实际体验式适时地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促进情感教学的功效。例如,在《再塑生命》一文中,海伦的痛苦是不为我们这些耳聪目明的人所能体会的;同样沙利文小姐要交一个聋、哑、盲的孩子更是难以想象。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游戏来丰富学生读这篇文章的理解。一是盲人的体验活动。学生带上眼罩让同学领着走到学校的门口;然后互换角色再走回教室。就是这样短短的一个距离学生的心里确实发生千里之外的变化了。二是传递信息给盲人的体验活动。学生带着眼罩,让同学通过手与手的接触无声的将要求的信息传递给自己。这两个游戏,所给予学生的情感的触动往往是文字所不及的,游戏的体验加深了情感的体验。
总之,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教学。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培养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巧设课堂导入,营造情感氛围
课堂导入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课堂导入的设计要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叩击心灵。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我是以讲一个小故事进行导入的: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蟻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悲壮。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羊的故事。这样的小故事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更好地融入课文,深刻体会。
三、运用优美语言,感染学生的情感
在这里应该明确的是:优美的语言来自于两个渠道,一是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的语言;另一个就是教师自身优美的语言的感染和熏陶。现行的语文教材入选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读起来如含英咀华,虽然有的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但是当我们浸润其中却余味无穷。解读这样的文本,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灵动、情感的激荡,人生的蓬勃和世态的冷暖。透过自然万物的形象表征,学生所能洞悉的是其深层的意蕴,正如黑格尔说的: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这种深远的意蕴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熏染,启迪着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情感的发展。
教师的语言也是情感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本中去,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感受回流到与学生的课堂对话中去,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的深处。在这中间教师的语言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只有通过语言的感染真实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借助于语言的魅力将自己的这种情感准确的投射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同时,还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情感熏陶。”如在《背影》教学时,我注意到这是一篇优秀的动情之作,表现的是浓浓的舐犊之情,引导学生进入美文赏析,体会父爱的伟大,着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的爱无声却有形,是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的,使用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文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这浓浓的亲情。这既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再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着眼于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联系历史背景,学生会更深切地明白,紫藤萝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引导学生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哲理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洗礼,陶冶了情操。
五、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的学习形式相对于很多的科目来说是比较陈旧的。课堂教室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的场所,所有文本中涉及的场景都是需要学生的想象和教师的引导解说来完成的。与理科那种可以亲自动手来完成实验的论证、图形的拼凑更形象、更直观的学习方式相比,就略显单调和枯燥,其实这样也会影响我们情感教学的事实。作为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我们也可以将游戏式、实际体验式适时地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促进情感教学的功效。例如,在《再塑生命》一文中,海伦的痛苦是不为我们这些耳聪目明的人所能体会的;同样沙利文小姐要交一个聋、哑、盲的孩子更是难以想象。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游戏来丰富学生读这篇文章的理解。一是盲人的体验活动。学生带上眼罩让同学领着走到学校的门口;然后互换角色再走回教室。就是这样短短的一个距离学生的心里确实发生千里之外的变化了。二是传递信息给盲人的体验活动。学生带着眼罩,让同学通过手与手的接触无声的将要求的信息传递给自己。这两个游戏,所给予学生的情感的触动往往是文字所不及的,游戏的体验加深了情感的体验。
总之,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教学。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培养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