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角化病ATP2A2基因突变二例及家系调查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男,16岁,面部、颈部及双腋下见密集褐色毛囊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局部可见疣状增生;母亲与其有相似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例2男,21岁,头面部、颈部、躯干、双腋下及臀部见弥漫性毛囊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局部可见疣状增生;家族成员均无类似症状。例2颈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棘层部分区域棘刺松解并有腔隙形成,可见绒毛、圆体和谷粒细胞,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2例患者及其父母基因检测:例1及母亲ATP2A2基因存在第15外显子c.2300A>G错义突变;例2第15外显子与第15内含子交界处存在c.2097+5G>A剪切区域突变。2例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未见上述突变。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小标本高效快速分离培养头皮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收集3例头部色素痣、6例皮脂腺痣患者切除术后废弃的含毛皮肤标本,大小为0.5 cm × 0.5 cm ~ 0.5 cm × 1 cm。剪下含有毛囊的皮下脂肪层,用眼科镊分选出其中的毛囊,0.6%分离酶Ⅱ消化30 min,然后采用0.2%胶原酶Ⅳ 37 ℃消化30 ~ 60 min,
发光二极管(LED)可产生包括蓝光、黄光、红光、红外光等不同波长的光。LED光以其安全、可操控性强、纯色性好、低能量等特点在皮肤科得到广泛应用,如蓝光多用于痤疮治疗,黄光多用于黄褐斑治疗,红光可用于雄激素性脱发的治疗,红外光具有促进皮肤修复的功能等。临床中,多波段联合应用也成为一种趋势,红光与蓝光、红光与黄光、黄光与红外光等组合在痤疮、激光术后修复、皮肤年轻化等方面卓有成效。
目的初步探究微小RNA-203(miR-203)调控锌指蛋白281(ZNF281)对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SK-MEL-28、SK-MEL-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细胞系中miR-203表达情况,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细胞系中ZNF281蛋白水平。A375、M14细胞分别分为5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m
目的检验中文版瘙痒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tchyQoL)的信效度以及敏感性。方法对英文版ItchyQoL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确定中文版问卷条目。2019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218例皮肤源性瘙痒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在患者入组时和入组后2周使用中文版ItchyQol问卷、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数值评定量尺(NRS)进行评估。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文版ItchyQoL
目的初步探讨Fam114A1对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黑素瘤细胞A375为工具细胞株,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式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抑制Fam114A1蛋白的细胞株,即过表达组和表达抑制组,以转染空载慢病毒的A375细胞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m114A1对黑素合成相关基因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前黑素小体蛋白(PMEL)、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组成和功能对于CTCL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微环境的组成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同时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CTCL免疫微环境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
目的在分析玫瑰痤疮临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并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的3 350例玫瑰痤疮患者,分析患者表型及临床特征,提出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全国28个中心对该标准进行临床验证,纳入2 269例玫瑰痤疮和2 408例其他面部皮肤病患者,与2017版美国国家玫瑰痤疮专家委员会(NRSEC)制订的国际诊断
期刊
目的探讨脂肪蒂皮瓣在修复皮肤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9例面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9例,年龄(55 ± 7.3)岁(42 ~ 80岁),包括基底细胞癌15例,鳞状细胞癌10例,角化棘皮瘤5例和日光角化病9例。术后缺损面积1.5 cm × 3.0 cm ~ 8.0 cm × 4.5 cm。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术后缺损脂肪蒂皮瓣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