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二战后全球总体趋于和平的国际环境,我国要想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政府就不得不积极应对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重大挑战。本文就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这一问题,参考相关文献,分析了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全球化 政府职能 问题 改革
一、明确政府定位
政府只有明确了自己是服务者而不是统治者,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一个政府要做到正确定位自己,就要理清其与人民的关系,与市场的关系。
1.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我国政府之所以称为“人民政府”,正是为了响应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准则,邓小平曾称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都应当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全社会强化公务员的“服务员”与“人民公仆”形象,树立对公务员的正确认识,消除政府官员扭曲的优越感。同时加强对政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公务员考试与入职的思想道德审核,提高思想道德在综合素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政府过多的直接干预只会导致市场的发育畸形,这就要求政府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避免对市场活动进行微观的、直接的参与。同时,我国要想正面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就必须加快市场化的进程,这就要求政府与市场之间有一个最佳的契合度。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应制定科学的规划来引导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代替行政命令与下达指标,做市场的“引导者”而不是“操纵者”。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应保障市场公平,规范市场秩序。
二、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素养
政府的角色定位可以理解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建设,除此之外,政府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素养也同样重要。
在法律素养方面,中国长期受人治思想影响,法制建设时间短暂、路途曲折且不被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法治政府的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被排在了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等头等大事之后,未受领导人的重视。文革期间,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内的政治文明倒退回解放前。改革開放后,邓小平开始拨乱反正,修订并完善法律,恢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但此时的主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法制建设从一开始就进程缓慢;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认识到了中国的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现行的法律制度还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法律不够健全,无法适应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让中国市场环境能在国际上脱颖而出,提高国际竞争力,就不得不健全中国的法律制度,建设法治社会,为市场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顺应这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将建设法治社会作为头等大事。为响应这一号召,就要求进一步实现司法独立,改变政府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政府应尊重法律,行使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职权,做一个法律之下的政府,同时政府工作人员也应学法、懂法、守法,努力提高法律素养,从而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在专业素养方面,政府作为一个进行公共管理的组织,首要具备的就是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行政专业化,而不是具体到各行各业,做各行各业的多面手。而当下我国政府普遍存在着欠缺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却又在该领域瞎指挥的现象。
三、职能部门结构合理化与资源配置优化
前面提到了政府职能的专业化,专业化的含义其实就是“做好该做的”简单说就是科学地指挥他人做事。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倾向于充当事无巨细的多面手,但毕竟政府能力有限,以有限的工作人员、有限的专业知识来行使无所不包的政府职能,必然的导致了政府的负担沉重、效率低下。而要走出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状态的最好途径就是政府职能的社会化。所谓政府职能的社会化是指政府通过外包、分担以及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政府职能转交给民间组织去实现,政府只需负责资金的提供,同时还能给社会带来衍生的效益,例如提供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等等,可谓一举多得。
政府在卸载部分职能的同时还应注意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提高对社会的保障力度,加强监管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
参考文献:
[1]徐双敏.公共管理学[M].武昌:武汉大学版社,2007.
[2]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关键词:全球化 政府职能 问题 改革
一、明确政府定位
政府只有明确了自己是服务者而不是统治者,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一个政府要做到正确定位自己,就要理清其与人民的关系,与市场的关系。
1.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我国政府之所以称为“人民政府”,正是为了响应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准则,邓小平曾称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都应当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全社会强化公务员的“服务员”与“人民公仆”形象,树立对公务员的正确认识,消除政府官员扭曲的优越感。同时加强对政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公务员考试与入职的思想道德审核,提高思想道德在综合素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政府过多的直接干预只会导致市场的发育畸形,这就要求政府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避免对市场活动进行微观的、直接的参与。同时,我国要想正面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就必须加快市场化的进程,这就要求政府与市场之间有一个最佳的契合度。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应制定科学的规划来引导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代替行政命令与下达指标,做市场的“引导者”而不是“操纵者”。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应保障市场公平,规范市场秩序。
二、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素养
政府的角色定位可以理解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建设,除此之外,政府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素养也同样重要。
在法律素养方面,中国长期受人治思想影响,法制建设时间短暂、路途曲折且不被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法治政府的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被排在了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等头等大事之后,未受领导人的重视。文革期间,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内的政治文明倒退回解放前。改革開放后,邓小平开始拨乱反正,修订并完善法律,恢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但此时的主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法制建设从一开始就进程缓慢;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认识到了中国的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现行的法律制度还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法律不够健全,无法适应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让中国市场环境能在国际上脱颖而出,提高国际竞争力,就不得不健全中国的法律制度,建设法治社会,为市场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顺应这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将建设法治社会作为头等大事。为响应这一号召,就要求进一步实现司法独立,改变政府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现象。政府应尊重法律,行使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职权,做一个法律之下的政府,同时政府工作人员也应学法、懂法、守法,努力提高法律素养,从而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在专业素养方面,政府作为一个进行公共管理的组织,首要具备的就是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行政专业化,而不是具体到各行各业,做各行各业的多面手。而当下我国政府普遍存在着欠缺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却又在该领域瞎指挥的现象。
三、职能部门结构合理化与资源配置优化
前面提到了政府职能的专业化,专业化的含义其实就是“做好该做的”简单说就是科学地指挥他人做事。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倾向于充当事无巨细的多面手,但毕竟政府能力有限,以有限的工作人员、有限的专业知识来行使无所不包的政府职能,必然的导致了政府的负担沉重、效率低下。而要走出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状态的最好途径就是政府职能的社会化。所谓政府职能的社会化是指政府通过外包、分担以及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政府职能转交给民间组织去实现,政府只需负责资金的提供,同时还能给社会带来衍生的效益,例如提供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等等,可谓一举多得。
政府在卸载部分职能的同时还应注意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提高对社会的保障力度,加强监管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
参考文献:
[1]徐双敏.公共管理学[M].武昌:武汉大学版社,2007.
[2]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