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血液制品安全性探讨

来源 :中国新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dd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血液制品在安全性上存在的风险,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以及血浆蛋白治疗制剂协会在COVID-19疫情下保证血液制品安全性的应急对策,为我国血液制品监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对措施提出改进的建议.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分析COVID-19疫情下我国血液制品监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应对突发疫情或传染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当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咨询团队加强沟通合作,及时提供科学性的行业指南,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保证我国已上市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大鼠矽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采用气管滴注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SiO2)悬液的办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通过对大鼠肺组织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双环醇对肺纤维化的作用,通过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大鼠肺内巨噬细胞的活化及聚集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进行验
2020年全球首款mRN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并在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中展现出了优异的安全性和保护效力.由于mRNA技术原理的优势,mRNA能够有效激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目前,mRNA技术在传染病预防和肿瘤治疗是重点研究方向,其在蛋白补充和基因治疗等方面也崭露头角.基于mRNA的技术产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生物医药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臭氧(O3)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健康效应评价.方法 选取2016-2019年福州市常住人口死因、空气污染物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分析居民非意外死亡与第t日O3浓度Zt(O3)的相关性,进行年龄和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 4年间O3 8 h平均(O3-8h)(87.10±34.52)μg/m3,与全人群非意外死亡呈正相关,在≥65岁年龄组中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3-8h浓度每升高10 μg/m3,全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升高于滞后第3天
自2015年《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以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细胞资源保藏研究中心承接了大量的干细胞临床研究细胞制剂质量复核工作,在与干细胞制剂研发机构技术沟通、资料审阅过程中发现了若干在细胞制备工艺、制剂质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在质量复核中也发现在干细胞安全性和干细胞特性检测方面存在多项不符合规定或异常的情况.本文总结了当前本中心在干细胞质量复核中发现的各种情况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干细胞制剂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探索并分析美国生物制品注册相关的专利舞蹈制度.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回顾美国《生物制品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颁布的背景,分析生物制品专利舞蹈制度设计区别于化学药品专利链接的原因、特点以及制度实施的挑战.专利舞蹈制度以生物制品原研企业与生物类似药企业双方诚意协商为基础,通过专利信息交换程序确定专利诉讼范围,同时设计2个不同的阶段进入专利诉讼,尽量厘清专利纠纷,加快生物类似药上市,从而提高公众用药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