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叶志成,叶氏化工集团的创办人及主席。1971年,叶志成和妹妹叶凤娟一起在香港创立了销售化工产品的小店铺——恒昌行,即叶氏化工的前身。本着“勤可补拙、诚可取信”的理念。叶氏化工历经40余年发展,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化工产品制造商之一。2011年销售额达83亿港币,集团目前下设溶剂、涂料、润滑油三大业务,销售网络遍及各地。2012年1月1日起,叶志成转任为集团非执行董事,致力于领导董事会与集团的长期事业规划与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性工作。
“作为资历最老的一名员工,我深深感受到,过去40年间,我们赖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首先是‘人和’二字”。2011年叶氏化工集团成立四十周年,回顾一路历程,从当初占地40尺的街边小店到如今在全国拥有15家工厂、5000余名员工的规模,身为叶氏化工的创始人,叶志成发自内心地感慨,“我何其有幸在创业历程中,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特别是我们的管理团队以及很多很多的同事共同携手,心无旁骛,一起打拼。因此,对外我们奉行谦厚及守信;对内,我们则视员工为公司命脉,真正尊重及关爱他们。”
5月2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在“叶氏化工流动眼科手术车捐赠计划”向内蒙古自治区捐赠全新流动眼科手术车仪式后,鲜少面对大陆媒体的叶志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引领叶氏化工走过多次石油危机、地产抑或金融狂潮而成为香港“老牌工业股”的长者,谦逊地与记者分享着他的人生历练,如今更多的心境是回报与感恩。“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只有与所有利益相关方达成‘和’的境界,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延续,而只有积极担负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各种责任,我们的前行也才更有动力”。
40年,与中国化工同行
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的金融贸易物流中心,工业并非主流。但叶氏化工却以对化工行业的“专注”,为香港、珠江三角洲及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40来年,我们只从事生产及销售溶剂、涂料及润滑油的核心业务,将力量集中在我们最擅长和最熟悉的化工领域。经验也表明,因为我们专注于一项业务,所以一定会看长线,而长线的策略每每能平衡当下决策,从而带领我们跨过一个又一个经济难关”。
尽管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叶志成仍不时需要借助粤语或英语,但这家起步于香港的企业其发展始终与大陆息息相关。上世纪80年代初,集团开始在大陆地区采购生产用原料,如今叶氏化工95%的销售在中国,100%的生产在中国。
中国与化工行业相关的市场规模巨大,并正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区域市场。与这一机遇并存的是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国家目前的行业整体发展策略是从低技术、低效益、低增值、高污染的加工型产业转变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型产业。而只有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性的企业才能成为其中最有竞争性的市场参与者”。这是叶志成投身实业多年的总结,也来自为叶氏化工带来持续成功的实践。
举个例子,在苯溶性油墨占据食品软包装市场主导地位之时,叶氏化工集团旗下的洋紫荆油墨却已积极投入相关资源,在国内率先采用独立的无苯车间和管道化生产程序,首家推出成熟的高环保性全无苯无酮食品包装油墨系列。
2009年,《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后者明确规定苯为禁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包装。政策出台伊始,在国内油墨市场急于应对之时,早着先机的叶氏化工便凭借其对消费者更加健康安全的高性能环保产品很快获得市场的青睐,获得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洋紫荆油墨已在国际权威《Ink World》杂志发布的2011年全球油墨企业销售额排行榜中以1.64亿美元销售额、中国第一的身份跻身全球顶级油墨企业20强之列。而在本刊发布的“2011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上,叶氏化工也凭借这一责任竞争力案例荣获“金蜜蜂·永续发展奖”。
“其实化工行业已不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样子了,作为其中一员,我们现在不是被动地应对外部监管或者国家的宏观要求,而是要主动提升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正面影响力。在做出每一项业务决策前,我们一定会优先考虑它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实现行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为指导”。叶志成说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获得长线的发展,也才能在市场机会来临时不错失良机。
多年来,对科研的持续投入及对品质的执着要求,已为叶氏化工在客户群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同时,在所有子集团的业务发展与生产管理中,叶氏化工亦严格执行环保、健康与安全标准,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2010年集团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投资兴建新的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对超前产品技术的开发,期待以自身努力促进行业发展不断迈向高科技、高品质与高产能”。
与员工,共享企业成长
“我们另一个重要的成功要素——‘渴才’,即视人才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礼贤下士,量才而用,并努力为我们的员工提供公平、宽松和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空间,期待在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之间获取最佳平衡与共赢效果”。在同行业内关注的人才类型大致趋同的环境下,于人才竞争激烈的香港及内地,叶氏化工更需要为员工创造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
在企业内部,叶氏化工倡导一种“小老板”制度和文化——通过实施奖评计划,对每位员工的绩效进行定期考核,鼓励员工成为企业的小老板,以主人翁的专注投入企业营运中,并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挂钩。叶志成强调,“我不是要以‘打赏’的方式去奖励他们,而是怀着感恩的心,乐于与他们‘分享’。员工做得越开心,企业的‘财’越兴旺。”
“因为我是小老板出身,我明白小老板的心态,就是赚得一元算一元。因此,我在1987年纯利只有三四百万时,已开始筹备上市工作。至1991年上市,便向员工赠送股票及派发认股权证以激励士气,并落实‘放权’、‘让利’这两大原则”。
2003年正式启动的管理培训生(MT)项目是叶氏化工对人才培养的一种积极尝试。在很多企业都将MT项目视若“昨日黄花”时,叶氏化工却坚持让职场新鲜人的MT们走上第一线,真正“放权”给他们,并愿意为他们可能的错误买单。“因为我们相信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潜力和能力”。其培养的超过15位管理培训生,目前已经或即将在叶氏化工各部门承担重任。 集团对于MT的培训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年轻学子们一旦经过层层选拔成为MT,便会拥有许多难得的学习和发展机遇,每个月MT们都能得到公司的最新消息,还可以接受到从集团副主席到执行董事的公司众多高层以“导师”身份的贴身指导。经历2年的轮岗培训后,公司将根据MT各人的特点选择对应职位进行深入培训。除了考虑MT的个人特长、职业规划外,公司也会主动了解每个人的生活情况,如家庭需求、地域偏好等进行相应安排。
与传统的香港企业相比,在叶氏化工充满着这样“回归传统文化,回顾人文关怀”的新港企特质。重视人才自身的发展需求成为首要标准,而来自香港抑或内地,在企业内部已不存在明显差异,两地文化在叶氏化工内部形成有机融合,更为两地人才的沟通互助创造了宽松空间。
同时,叶氏化工也非常注重内部沟通,即使是公司的重大决策,老板们都非常愿意公开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及时作出反馈。如每年的年度业绩、半年度业绩公布以后,集团都会召开内部员工午餐会,管理层会跟普通的员工一同用餐,并当面解答他们对于整个集团业务发展的疑惑,从而有效提高同事对集团业务的了解和参与度。
2011年,叶志成与集团另外两大股东叶凤娟及叶子轩共同捐出400万股集团股票,成立了“叶氏关爱延续基金”,目前以每年约120万港元的股息,帮助集团家庭困难或突遭变故的员工子女教育。第一年的员工资助申请共批出17.5万港元的资助款项。“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资助的范围拓至集团退休的员工,让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员工得到多一重的保障”。而更让叶志成自豪的地方是,为了确保基金的运作,集团员工自发组织成立了独立的委员会专责管理。
借助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家庭般的归属感,“有人情味”的叶氏化工不仅实现了自身员工的稳定——叶氏化工有很多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是做了10多年的老员工,还吸引了拥有丰富从业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他们正值盛年,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激情和活力,一定会使叶氏化工的未来发展受益匪浅”。而这也将逐渐褪去叶氏化工家族化企业的色彩。
为社会,善事不怕做多
今年5月,叶志成辗转从香港到内蒙古,将第四台流动眼科手术车捐赠给内蒙古,只因要“亲自参与这项有意义的事情”。
自2008年起集团尝试向宁夏和江苏两地捐赠流动眼科手术车,并深感项目对于扶助内地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显著成效以后,2010年叶氏化工集团与亚洲防盲基金会和中残联共同签订了一个为期十年的流动眼科手术车捐赠项目。这已经成为叶志成心目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公益项目之一。截至目前,由叶氏化工捐赠的三台流动眼科手术车已经为超过1万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提供了复明手术,其中江苏省和山东省更在2011年实现了所有病患手术费用全免。
叶志成说,作为社会成员,叶氏化工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动员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等,共同在不断改善整个行业形象的同时,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对于流动眼科手术车的项目,除集团出面捐赠以外,公司还会组织员工,以企业义工队的形式进行探访和慰问,协助该项目在各地落实,并让每一个普通的叶氏化工员工亲身了解、体验和感受叶氏化工集团对社会积极的回馈,以此提升员工的参与度和自豪感。
“40年,无论是人生也好,事业也好,都绝对不是一个短的日子。因此我与叶氏化工都要认老了”。叶志成表示作为企业,“老牌一定是愈来愈老牌,但我们人老心不老,我们的管理团队与时并进,日趋年轻化和专业化,目光更加宏远。”而叶志成则已渐退幕后,他表示将会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一直喜欢但却没有空去深入的事情,“比如致力慈善,扶助有需之人”。2006年,叶志成成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并在一帮同仁的支持下,西至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东至香港本地,始终致力于中国大地的扶贫助学、关心弱势群体事业。今年9月,64岁的叶志成将带着慈善基金公司的项目再次赴宁夏,为那里需要帮助的人们尽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叶志成,叶氏化工集团的创办人及主席。1971年,叶志成和妹妹叶凤娟一起在香港创立了销售化工产品的小店铺——恒昌行,即叶氏化工的前身。本着“勤可补拙、诚可取信”的理念。叶氏化工历经40余年发展,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化工产品制造商之一。2011年销售额达83亿港币,集团目前下设溶剂、涂料、润滑油三大业务,销售网络遍及各地。2012年1月1日起,叶志成转任为集团非执行董事,致力于领导董事会与集团的长期事业规划与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性工作。
“作为资历最老的一名员工,我深深感受到,过去40年间,我们赖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首先是‘人和’二字”。2011年叶氏化工集团成立四十周年,回顾一路历程,从当初占地40尺的街边小店到如今在全国拥有15家工厂、5000余名员工的规模,身为叶氏化工的创始人,叶志成发自内心地感慨,“我何其有幸在创业历程中,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特别是我们的管理团队以及很多很多的同事共同携手,心无旁骛,一起打拼。因此,对外我们奉行谦厚及守信;对内,我们则视员工为公司命脉,真正尊重及关爱他们。”
5月2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在“叶氏化工流动眼科手术车捐赠计划”向内蒙古自治区捐赠全新流动眼科手术车仪式后,鲜少面对大陆媒体的叶志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引领叶氏化工走过多次石油危机、地产抑或金融狂潮而成为香港“老牌工业股”的长者,谦逊地与记者分享着他的人生历练,如今更多的心境是回报与感恩。“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只有与所有利益相关方达成‘和’的境界,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延续,而只有积极担负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各种责任,我们的前行也才更有动力”。
40年,与中国化工同行
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的金融贸易物流中心,工业并非主流。但叶氏化工却以对化工行业的“专注”,为香港、珠江三角洲及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40来年,我们只从事生产及销售溶剂、涂料及润滑油的核心业务,将力量集中在我们最擅长和最熟悉的化工领域。经验也表明,因为我们专注于一项业务,所以一定会看长线,而长线的策略每每能平衡当下决策,从而带领我们跨过一个又一个经济难关”。
尽管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叶志成仍不时需要借助粤语或英语,但这家起步于香港的企业其发展始终与大陆息息相关。上世纪80年代初,集团开始在大陆地区采购生产用原料,如今叶氏化工95%的销售在中国,100%的生产在中国。
中国与化工行业相关的市场规模巨大,并正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区域市场。与这一机遇并存的是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国家目前的行业整体发展策略是从低技术、低效益、低增值、高污染的加工型产业转变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型产业。而只有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性的企业才能成为其中最有竞争性的市场参与者”。这是叶志成投身实业多年的总结,也来自为叶氏化工带来持续成功的实践。
举个例子,在苯溶性油墨占据食品软包装市场主导地位之时,叶氏化工集团旗下的洋紫荆油墨却已积极投入相关资源,在国内率先采用独立的无苯车间和管道化生产程序,首家推出成熟的高环保性全无苯无酮食品包装油墨系列。
2009年,《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后者明确规定苯为禁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包装。政策出台伊始,在国内油墨市场急于应对之时,早着先机的叶氏化工便凭借其对消费者更加健康安全的高性能环保产品很快获得市场的青睐,获得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洋紫荆油墨已在国际权威《Ink World》杂志发布的2011年全球油墨企业销售额排行榜中以1.64亿美元销售额、中国第一的身份跻身全球顶级油墨企业20强之列。而在本刊发布的“2011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上,叶氏化工也凭借这一责任竞争力案例荣获“金蜜蜂·永续发展奖”。
“其实化工行业已不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样子了,作为其中一员,我们现在不是被动地应对外部监管或者国家的宏观要求,而是要主动提升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正面影响力。在做出每一项业务决策前,我们一定会优先考虑它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实现行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为指导”。叶志成说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获得长线的发展,也才能在市场机会来临时不错失良机。
多年来,对科研的持续投入及对品质的执着要求,已为叶氏化工在客户群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同时,在所有子集团的业务发展与生产管理中,叶氏化工亦严格执行环保、健康与安全标准,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2010年集团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投资兴建新的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对超前产品技术的开发,期待以自身努力促进行业发展不断迈向高科技、高品质与高产能”。
与员工,共享企业成长
“我们另一个重要的成功要素——‘渴才’,即视人才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礼贤下士,量才而用,并努力为我们的员工提供公平、宽松和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空间,期待在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之间获取最佳平衡与共赢效果”。在同行业内关注的人才类型大致趋同的环境下,于人才竞争激烈的香港及内地,叶氏化工更需要为员工创造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
在企业内部,叶氏化工倡导一种“小老板”制度和文化——通过实施奖评计划,对每位员工的绩效进行定期考核,鼓励员工成为企业的小老板,以主人翁的专注投入企业营运中,并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挂钩。叶志成强调,“我不是要以‘打赏’的方式去奖励他们,而是怀着感恩的心,乐于与他们‘分享’。员工做得越开心,企业的‘财’越兴旺。”
“因为我是小老板出身,我明白小老板的心态,就是赚得一元算一元。因此,我在1987年纯利只有三四百万时,已开始筹备上市工作。至1991年上市,便向员工赠送股票及派发认股权证以激励士气,并落实‘放权’、‘让利’这两大原则”。
2003年正式启动的管理培训生(MT)项目是叶氏化工对人才培养的一种积极尝试。在很多企业都将MT项目视若“昨日黄花”时,叶氏化工却坚持让职场新鲜人的MT们走上第一线,真正“放权”给他们,并愿意为他们可能的错误买单。“因为我们相信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潜力和能力”。其培养的超过15位管理培训生,目前已经或即将在叶氏化工各部门承担重任。 集团对于MT的培训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年轻学子们一旦经过层层选拔成为MT,便会拥有许多难得的学习和发展机遇,每个月MT们都能得到公司的最新消息,还可以接受到从集团副主席到执行董事的公司众多高层以“导师”身份的贴身指导。经历2年的轮岗培训后,公司将根据MT各人的特点选择对应职位进行深入培训。除了考虑MT的个人特长、职业规划外,公司也会主动了解每个人的生活情况,如家庭需求、地域偏好等进行相应安排。
与传统的香港企业相比,在叶氏化工充满着这样“回归传统文化,回顾人文关怀”的新港企特质。重视人才自身的发展需求成为首要标准,而来自香港抑或内地,在企业内部已不存在明显差异,两地文化在叶氏化工内部形成有机融合,更为两地人才的沟通互助创造了宽松空间。
同时,叶氏化工也非常注重内部沟通,即使是公司的重大决策,老板们都非常愿意公开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及时作出反馈。如每年的年度业绩、半年度业绩公布以后,集团都会召开内部员工午餐会,管理层会跟普通的员工一同用餐,并当面解答他们对于整个集团业务发展的疑惑,从而有效提高同事对集团业务的了解和参与度。
2011年,叶志成与集团另外两大股东叶凤娟及叶子轩共同捐出400万股集团股票,成立了“叶氏关爱延续基金”,目前以每年约120万港元的股息,帮助集团家庭困难或突遭变故的员工子女教育。第一年的员工资助申请共批出17.5万港元的资助款项。“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资助的范围拓至集团退休的员工,让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员工得到多一重的保障”。而更让叶志成自豪的地方是,为了确保基金的运作,集团员工自发组织成立了独立的委员会专责管理。
借助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家庭般的归属感,“有人情味”的叶氏化工不仅实现了自身员工的稳定——叶氏化工有很多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是做了10多年的老员工,还吸引了拥有丰富从业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他们正值盛年,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激情和活力,一定会使叶氏化工的未来发展受益匪浅”。而这也将逐渐褪去叶氏化工家族化企业的色彩。
为社会,善事不怕做多
今年5月,叶志成辗转从香港到内蒙古,将第四台流动眼科手术车捐赠给内蒙古,只因要“亲自参与这项有意义的事情”。
自2008年起集团尝试向宁夏和江苏两地捐赠流动眼科手术车,并深感项目对于扶助内地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显著成效以后,2010年叶氏化工集团与亚洲防盲基金会和中残联共同签订了一个为期十年的流动眼科手术车捐赠项目。这已经成为叶志成心目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公益项目之一。截至目前,由叶氏化工捐赠的三台流动眼科手术车已经为超过1万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提供了复明手术,其中江苏省和山东省更在2011年实现了所有病患手术费用全免。
叶志成说,作为社会成员,叶氏化工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动员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等,共同在不断改善整个行业形象的同时,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对于流动眼科手术车的项目,除集团出面捐赠以外,公司还会组织员工,以企业义工队的形式进行探访和慰问,协助该项目在各地落实,并让每一个普通的叶氏化工员工亲身了解、体验和感受叶氏化工集团对社会积极的回馈,以此提升员工的参与度和自豪感。
“40年,无论是人生也好,事业也好,都绝对不是一个短的日子。因此我与叶氏化工都要认老了”。叶志成表示作为企业,“老牌一定是愈来愈老牌,但我们人老心不老,我们的管理团队与时并进,日趋年轻化和专业化,目光更加宏远。”而叶志成则已渐退幕后,他表示将会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一直喜欢但却没有空去深入的事情,“比如致力慈善,扶助有需之人”。2006年,叶志成成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并在一帮同仁的支持下,西至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东至香港本地,始终致力于中国大地的扶贫助学、关心弱势群体事业。今年9月,64岁的叶志成将带着慈善基金公司的项目再次赴宁夏,为那里需要帮助的人们尽上自己的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