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对其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 发展现状 组织与管理 改进对策
1.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已被多数高校所接受。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其中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为最新的形式。然而在全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发展道路上,由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场地和器材等硬件,以及教师数量跟不上扩招的步伐,因此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1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及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有俱乐部型、三基型、一体化型三种主要形式。通过表1可以看出,这三种体育教学模式中,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更显著,而且组织形式多样,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是体育教育发展的主流。
1.2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和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俱乐部。三类体育教学俱乐部以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为最早的形式,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以拓展学校体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为主要目标,一般是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课外体育俱乐部主要是由专任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对体育俱乐部进行教学和指导,教师自行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对俱乐部成员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教学主要是对课内俱乐部教学的补充。
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国外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统一的安排教学,把俱樂部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学校制定教学大纲和进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节。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主要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挂牌上课,学生自主选择或进行统一调节的形式,由教师自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完成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任务,这要求教师有多项专项技能,并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兴趣。
三种俱乐部制教学方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是俱乐部制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是俱乐部教学在我国实施具体化的产物,也是各高校采用最多的。
2.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师资问题
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资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正如邓小平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而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中,存在体育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角色转变慢且思想僵化等问题。
2.1.1体育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2.1.1.1体育师资老龄化,科研人员较少。目前的研究表明,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较低,仅为19.5%,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较少。老龄化的体育教师存在思想僵化的问题,势必影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推进速度;另外科研人员的缺乏会影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质量。
2.1.1.2各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以竞技项目教育为主,而在竞技项目中又以便于开展、耗资较少的项目为主,致使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长多集中在田径、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上,而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等项目相对较少,一些新型的项目如攀岩、定向越野项目的专长教师更少,甚至紧缺。随着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不断推行,这一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表现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大众健身、休闲、娱乐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使学生的兴趣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体育项目,而较多地热衷于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如网球、定向越野等,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更显滞后或老化,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
2.1.2体育教师自身角色转变不理想,教师对俱乐部制教学的重视与创新不够。
体育课教学形式的改革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的问题,部分体育教师还不适应从体育课的传授者向组织者和辅导者的角色转变,不能积极、充分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因素,不善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仍然较多地偏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终生体育和锻炼意识的培养。此外,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落后,影响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师的专业水平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俱乐部教学要求教师全面发展,一专多能,但部分教师还局限在一专到底,且敬业心不强,俱乐部辅导不能尽职。
2.2场地不足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特点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项目,由于学生选择项目往往比较集中,就会导致体育场地、器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如选修球类项目的学生较多,但室外球场严重不足;选修健美操、武术项目的学生较多,但室内场地短缺;选修田径项目的学生很少,致使田径场地闲置。因此,一些受大学生十分欢迎的项目,由于受到体育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暂时不能开设或开设程度不太理想。
2.3教学经费支出不够
体育教学经费紧张,融资渠道单一。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费用有95%以上是由学校来承担的,由赞助单位来协助办学的高校还很少,表明俱乐部的融资渠道单一,尚未很好地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办学。大部分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的高校场馆、器材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需要。
3.改进对策
高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俱乐部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我国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高校首先应大胆调整项目布局,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待遇。其次应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培训师资,提倡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兼项,进行在职培训,通过进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解决专长教师的不足,同时鼓励在职教师考研,对在职考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再次是引进人才,充实和改善教师的年龄、知识、专业和职称结构,以适应新世纪我国教育和体育发展的需要。最后是扩充经费来源,增加场地、器材等投入。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我国高校体育的特点,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过去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借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的和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2]陈建红,卢金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向俱乐部式发展之趋势探讨.文教资料,2006.
关键词: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 发展现状 组织与管理 改进对策
1.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已被多数高校所接受。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其中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为最新的形式。然而在全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发展道路上,由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场地和器材等硬件,以及教师数量跟不上扩招的步伐,因此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1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及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有俱乐部型、三基型、一体化型三种主要形式。通过表1可以看出,这三种体育教学模式中,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更显著,而且组织形式多样,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是体育教育发展的主流。
1.2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和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俱乐部。三类体育教学俱乐部以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为最早的形式,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以拓展学校体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为主要目标,一般是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课外体育俱乐部主要是由专任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对体育俱乐部进行教学和指导,教师自行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对俱乐部成员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教学主要是对课内俱乐部教学的补充。
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国外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统一的安排教学,把俱樂部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学校制定教学大纲和进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节。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主要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挂牌上课,学生自主选择或进行统一调节的形式,由教师自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完成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任务,这要求教师有多项专项技能,并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兴趣。
三种俱乐部制教学方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是俱乐部制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是俱乐部教学在我国实施具体化的产物,也是各高校采用最多的。
2.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师资问题
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资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正如邓小平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而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中,存在体育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角色转变慢且思想僵化等问题。
2.1.1体育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2.1.1.1体育师资老龄化,科研人员较少。目前的研究表明,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较低,仅为19.5%,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较少。老龄化的体育教师存在思想僵化的问题,势必影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推进速度;另外科研人员的缺乏会影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质量。
2.1.1.2各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以竞技项目教育为主,而在竞技项目中又以便于开展、耗资较少的项目为主,致使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长多集中在田径、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上,而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等项目相对较少,一些新型的项目如攀岩、定向越野项目的专长教师更少,甚至紧缺。随着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不断推行,这一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表现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大众健身、休闲、娱乐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使学生的兴趣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体育项目,而较多地热衷于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如网球、定向越野等,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更显滞后或老化,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
2.1.2体育教师自身角色转变不理想,教师对俱乐部制教学的重视与创新不够。
体育课教学形式的改革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的问题,部分体育教师还不适应从体育课的传授者向组织者和辅导者的角色转变,不能积极、充分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因素,不善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仍然较多地偏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终生体育和锻炼意识的培养。此外,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落后,影响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师的专业水平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俱乐部教学要求教师全面发展,一专多能,但部分教师还局限在一专到底,且敬业心不强,俱乐部辅导不能尽职。
2.2场地不足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特点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项目,由于学生选择项目往往比较集中,就会导致体育场地、器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如选修球类项目的学生较多,但室外球场严重不足;选修健美操、武术项目的学生较多,但室内场地短缺;选修田径项目的学生很少,致使田径场地闲置。因此,一些受大学生十分欢迎的项目,由于受到体育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暂时不能开设或开设程度不太理想。
2.3教学经费支出不够
体育教学经费紧张,融资渠道单一。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费用有95%以上是由学校来承担的,由赞助单位来协助办学的高校还很少,表明俱乐部的融资渠道单一,尚未很好地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办学。大部分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的高校场馆、器材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需要。
3.改进对策
高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俱乐部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我国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高校首先应大胆调整项目布局,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待遇。其次应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培训师资,提倡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兼项,进行在职培训,通过进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解决专长教师的不足,同时鼓励在职教师考研,对在职考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再次是引进人才,充实和改善教师的年龄、知识、专业和职称结构,以适应新世纪我国教育和体育发展的需要。最后是扩充经费来源,增加场地、器材等投入。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我国高校体育的特点,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过去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借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的和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2]陈建红,卢金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向俱乐部式发展之趋势探讨.文教资料,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