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是人类美化社会和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音乐最能感动人,它带给人们美的感受与体验,陶冶人们的情操。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音乐能使人在品格、情操上起变化,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 美育 素质教育
美育是人类美化社会和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一代新人的有效措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国家教委曾强调:“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学是美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直接、迅速地通过人的听觉作用于大脑,唤起美感,引起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心情上得到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音乐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工具,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要树立他们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一、教会学生感受美
在音乐教材中,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美”的手段引导学生去感受美,为学生创造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环境,使用美好的直观教具,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或乐曲去叩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音乐教学成为美的享受,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
感受音乐美主要从两个方面去体会:一是作品的思想美,音乐对于心灵的塑造、道德的教化具有独特的功能;二是它的音乐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这些美浸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经过长期的熏陶,就会形成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是十分明显的,我们通过一场音乐演唱会可以感受到:甜蜜的歌声,动人的表情,优美的舞姿,鲜艳的服饰,精心制作的道具和绚丽的舞台,留给学生美好、难忘的印象,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二、引导学生表现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视唱、唱歌、创作、欣赏等方面的才华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真正领会每首歌的内涵,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美。在音乐中表现美的方面很丰富:几个简单的音符,几句简练的歌词,几段优美动听的旋律,几个优美舒展的舞蹈姿态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反映了音乐中的简洁美;一首平常的二部合唱曲,几个简单的和声,就能反映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又充满了音乐中的和谐美。
比如,当学生学习歌曲《军港之夜》时,先让学生听录音,通过优美动人的歌曲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美的军港之夜的情景中,再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提示要轻声地歌唱。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男生轻声歌唱,女生随着节奏和歌词的内容,做海浪似左右微微起伏摇荡的形体动作,让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沉浸于“军港的夜啊静悄悄,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的氛围中。再联想摇篮曲《睡吧,宝贝》的旋律意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表现美的机会。
三、启发学生创造美
音乐是听觉艺术、感情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创造实践都是从听开始的,我们应培养学生具有“音乐耳朵”,以便接受音乐熏陶。音乐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唱歌,唱歌是学生创造美最简单的,又是一种综合体现学生音乐素质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生活体验和音乐欣赏水平。尤其是我们广大的农村学生,其音乐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如唱《咱们工人有力量》时,学生们可以想象到那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一条条铁路深沟而出,一块块红砖、一根根钢筋、一个个工人都留给他们深深的影响。再如《父亲》一歌中有句“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此时学生便会很自然地想到牛——面朝黄土背朝天,脚踏实地地为人类辛苦一辈子。生前拉套犁田,死后为人类捐躯,牛肉、牛皮、牛毛、牛黄、牛骨甚至牛粪都大有用处,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父亲的形象便会永久地记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劳动美,想象力也有了较大的飞跃,唱歌时也会投入真情实感来。所以,必须要通过音乐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
起初,学生听到一首优美的歌曲(或乐曲),他们会立即说:“好听”。这是一种直觉的感性反映,教师要通过这种反映的表象,沿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分析是歌曲的旋律美,还是节奏美,还是歌词富有诗意美,找出真正美的所在之处,从而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水平。根据学生好动的特性,让他们用身体和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在音乐律动中游戏,进而积极的模仿,从中获得美的感受。高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水平,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乐曲的内容及表现手法进行精辟的讲解,使学生的感情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如在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时,除了讲解乐曲背景、阿炳的悲惨身世外,让学生体会第一乐句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抽噎、哭泣之声。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有效的配合与协调,从而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点燃其情感的火花,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逐步得以发展与加强。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与协调。音乐教育最能感动人,它给人类的感受与体验,能使人在品格、情操上起变化,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抓好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 美育 素质教育
美育是人类美化社会和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一代新人的有效措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国家教委曾强调:“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学是美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直接、迅速地通过人的听觉作用于大脑,唤起美感,引起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心情上得到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音乐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工具,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要树立他们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一、教会学生感受美
在音乐教材中,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美”的手段引导学生去感受美,为学生创造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环境,使用美好的直观教具,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或乐曲去叩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音乐教学成为美的享受,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
感受音乐美主要从两个方面去体会:一是作品的思想美,音乐对于心灵的塑造、道德的教化具有独特的功能;二是它的音乐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这些美浸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经过长期的熏陶,就会形成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是十分明显的,我们通过一场音乐演唱会可以感受到:甜蜜的歌声,动人的表情,优美的舞姿,鲜艳的服饰,精心制作的道具和绚丽的舞台,留给学生美好、难忘的印象,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二、引导学生表现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视唱、唱歌、创作、欣赏等方面的才华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真正领会每首歌的内涵,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美。在音乐中表现美的方面很丰富:几个简单的音符,几句简练的歌词,几段优美动听的旋律,几个优美舒展的舞蹈姿态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反映了音乐中的简洁美;一首平常的二部合唱曲,几个简单的和声,就能反映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又充满了音乐中的和谐美。
比如,当学生学习歌曲《军港之夜》时,先让学生听录音,通过优美动人的歌曲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美的军港之夜的情景中,再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提示要轻声地歌唱。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男生轻声歌唱,女生随着节奏和歌词的内容,做海浪似左右微微起伏摇荡的形体动作,让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沉浸于“军港的夜啊静悄悄,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的氛围中。再联想摇篮曲《睡吧,宝贝》的旋律意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表现美的机会。
三、启发学生创造美
音乐是听觉艺术、感情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创造实践都是从听开始的,我们应培养学生具有“音乐耳朵”,以便接受音乐熏陶。音乐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唱歌,唱歌是学生创造美最简单的,又是一种综合体现学生音乐素质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生活体验和音乐欣赏水平。尤其是我们广大的农村学生,其音乐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如唱《咱们工人有力量》时,学生们可以想象到那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一条条铁路深沟而出,一块块红砖、一根根钢筋、一个个工人都留给他们深深的影响。再如《父亲》一歌中有句“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此时学生便会很自然地想到牛——面朝黄土背朝天,脚踏实地地为人类辛苦一辈子。生前拉套犁田,死后为人类捐躯,牛肉、牛皮、牛毛、牛黄、牛骨甚至牛粪都大有用处,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父亲的形象便会永久地记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劳动美,想象力也有了较大的飞跃,唱歌时也会投入真情实感来。所以,必须要通过音乐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
起初,学生听到一首优美的歌曲(或乐曲),他们会立即说:“好听”。这是一种直觉的感性反映,教师要通过这种反映的表象,沿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分析是歌曲的旋律美,还是节奏美,还是歌词富有诗意美,找出真正美的所在之处,从而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水平。根据学生好动的特性,让他们用身体和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在音乐律动中游戏,进而积极的模仿,从中获得美的感受。高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水平,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乐曲的内容及表现手法进行精辟的讲解,使学生的感情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如在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时,除了讲解乐曲背景、阿炳的悲惨身世外,让学生体会第一乐句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抽噎、哭泣之声。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有效的配合与协调,从而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点燃其情感的火花,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逐步得以发展与加强。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与协调。音乐教育最能感动人,它给人类的感受与体验,能使人在品格、情操上起变化,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抓好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是刻不容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