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语境中术语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数字话语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关系术语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概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意义。本研究以1974-1983年《国际组织》发表的期刊为数字话语语料,基于数字话语分析框架“语境化洋葱层模型”,对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相关概念发展和语义关系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概念都与OED中给出的定义及先前学者提出的观点基本一致,但Negotiation在OED中的定义不能完整地概括它们在实际语境下的含义。本文试图对其在国际关系语境下的定义给予了补充,并通过检索和分析发现Bargaining在语义场中更偏向作为Negotiation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关键词:数字话语;国际关系;Bargaining;Negotiation;语境化洋葱层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11
   国际关系是指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关系。1971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政治经济的研究引起关注。因此国际谈判成为国际关系学中一个热点研究领域。Bargaining和Negotiation这两个词在国际关系文献中经常互换使用。然而语言学界很少对这两个术语进行比较研究导致一些英语学习者甚至翻译工作者的误用。术语的规范化是任何一门学科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如果各学者各抒己见,没有统一规范的术语,既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读者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和理解。本文从语言学视角探索国际关系术语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概念发展,以期规范二者在国际关系语境中的使用。
  1 研究理据
  1.1 数字话语分析
  语篇分析关注语言、知识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知识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形成过程等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问题。目前大量的语篇分析研究的方法倾向于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等数字技术来分析话语,即数字话语。数字话语是当前日常交际主要要素,但对其系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数字话语分析(DDA)是一种跨学科的用于分析数字化书面语篇的新的分析框架,以期得到一个可信的、全面的实证结果,是研究一门学科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方法。在国际关系领域,采用数字话语分析方法将克服传统研究侧重于范式、流派、理论和主角人物的局限性。DDA优点是可以覆盖大量文本,提供比传统人工分析更为连贯的语篇。只要认真执行所有必要的方法步骤,DDA就可以对概念进行完全不同的描述。DDA還可以对不同语境下的关键术语进行度量和分类。研究问题可以通过综合分析数据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语言模式来得以解决。
  1.2 语境化洋葱层模型
  语境化在实证语言学强调语境是一个动态的环境,是由语言交际中的参与者重构并不断塑造的。语境与确保语言互动顺利进行的几个方面相关,如合作伙伴、情景和主题。语言符号应该通过追踪社会规则的发展来实现一系列持续的表达。因此语境化这一结构概念成为数字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穆勒提出一个全面的数字话语分析方法论的理论框架“语境化洋葱皮模型”(The Onion Skin Model of Contextualization)(图1)。
  他将语境定义为“与解释相关的语言焦点结构的环境”。语境化洋葱皮模型将语境分为两层:内部语境层和外部语境层。内部语境层由构式、共文本、情景和社会角色构成。外部语境层关注不同社会群体或时代背景影响下的深层语义。本研究从内部层面,归纳出不同的情境语境和社会角色,来探讨Bargaining和Negotiation概念的发展;外部层面,将基于内部层面两术语概念发展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语义关系。
  1.3 国际关系领域术语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相关研究综述
  据《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名词Bargaining最早出现于1401年。通过检索OED Online(2020),Bargaining作为名词有三个定义:
  (1)Trafficking,trading,buying and selling.
  (2)Discussion of the terms of a purchase or contract.
  (3)Wrangling, contest, struggle, fighting.OED Online(2020)中关于Negotiation没有注明最早出现的日期,但可以发现,Negotiation一词起源于15世纪末期,指的是与另一个人打交道的行为。字典中给出定义:
  (1)A discussion or process of treaty with another(or others) aimed at reaching an agreement about a particular issue, problemetc.
  (2)The action,activity,or process of negotiating with another or others.
  (3)The action of crossing or getting over, round or through some obstacle by skilful manoeuvring.2017年,Whalen认为OED给出Negotiation的第一个定义是不完整的,因为Negotiation在实际语境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采取合作到对峙的各种手段。
  国内外对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权力和文化对谈判者行为、风格和技巧的影响。这两个词在国际关系语篇中的术语层面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Schelling在1960年发表的The Strategy of Conflict是关于Bargaining研究的经典著作。作者主要通过实例来论证Bargaining与信用(credibility)之间的关系。Iklé在1964年发表的How Nations Negotiate是关于Negotiation的经典著作。Iklé提供了一个分析Negotiation的框架,他主要关注Negotiation的过程如何影响结果。至此,大量研究都对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概念进行探讨,以期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两个术语。2002年,Jnsson以全新的视角对这两个术语进行了比较。   一方面,Bargaining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正式的和非正式交流。Negotiation是指一个依赖于言语交流的形式化过程,因此Negotiation是Bargaining的一个子类。
  另一方面,Bargaining可以理解为交换报价和还价、让步和撤销;这种集市式的讨价还价与联合解决问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这一角度理解,Bargaining成为Negotiation的一个子类。因此Bargaining和Negotiation可以是部分/整体关系,但没有固定的说法阐释两者谁是部分或整体。本文试图用数字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语言学的研究视角探索Bargaining和Negotiation在国际关系语篇中的概念发展与语义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纵向的语篇分析研究,涉及国际关系中术语的使用与比较。笔者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旨在解决:
  (1)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概念从1974到1983年在国际关系语篇中是如何发展的?
  (2)Bargaining与Negotiation在国际关系语篇中是何种语义关系?
  2.2 研究步骤
  本研究基于语境化洋葱皮模型对特定语料库检索出的数字话语进行分析。为了解决研究问题一首先基于CQPweb对收集的语料中Bargaining和Negotiation在不同语境下的相关概念进行识别,归类与统计。针对问题二次研究将重点检索出两者同时出现的句子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两个术语在国际关系语篇中的语义关系。
  2.3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CQPweb搭建的达姆施塔特国际关系语料库(DIReC)。CQPweb是基于网络的第四代语料库分析工具,使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研究人员能够像浏览网页一样方便地使用语料库。它几乎兼容了主流语料库工具(如AntConc、WordSmith、MMax2等)的所有功能,如词表生成、索引、搭配、关键词分析等,并能根据预设的体裁、言语行为者性别和语言水平分别进行检索并呈现结果。CQPweb具有强大且高级的检索功能,毋庸置疑是网络时代语料库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
  2.4 数据收集
  本研究基于达姆施塔特国际关系语料库(DIReC)探讨术语的具体变化。它涵盖1974年至2000年在国际关系领域三个主要期刊(《国际组织》《世界政治》和《国际安全》)发表的所有文章,共2763篇。这段时期是术语研究的一个巩固期,是20世纪80年代初术语研究的热点阶段。
  当前研究主要分析《国际期刊》(2018年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国际关系类别中排名第一)1974-1983年发表的文章。所有的统计计算在CQPweb@discresselab完成。首先,在当前语料库Bargaining已被提前检测没有复数形式或任何其他后缀。因此Bargaining应作为一个词(word)来研究,而Negotiation应作为一个词元(lemma)来研究。语料检索分别使用两个查询条件[word=“bargaining”%c&pos=“N.+”]和[lemma=“negotiation”%c&pos=“N.+”],如果这两个词都作为词元进行查询则没有检索结果。结果显示,在这十年研究期间共检索到449篇文章包含Bargaining,约870万字;571篇文章包含Negotiation,约870万字。
  3 研究结果
  3.1 语境化洋葱层模型内部层面
  为了考察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概念发展,本研究根据语境化洋葱层模型的内语境层,对包含两词频率最高的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
  3.1.1 Bargaining概念发展过程
  笔者从语境化内部层面分析了构式(即主题)、共文本、语境和社会角色。
  (1)情景语境和社会角色。1974-1983年Bargaining的研究文本主要集中讨论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案例,研究者用Bargaining来表示谈判的过程或方式,其中涉及的经济问题包括:在东南亚的日本跨国公司、第三世界区域一体化、拉美贸易谈判;政治问题包括: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谈判;经济及政治问题包括:外国直接投资、第三世界采掘业的政权更迭、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转让;军事问题包括:海床谈判、核武器。Bargaining参与者的主要社会角色或群体是国家、政府(党派)或企业。
  (2)上下文。Bargaining第一个明确的定义出现在1978年的一篇文章《Asymmetrical bargaining in the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in Europe》:bargaining is often casually conceptualized as a phenomenon involving roughlysymmetricalactivities on the part of two or more purposive actors.這个定义明确了Bargaining应是一种现象,并提出它的构成要素包括活动和参与者。然而,定义中部分解释性术语对于Bargaining的具体说明相当模糊,如:symmetricalactivities。但从这个定义可以推断出Bargaining涉及至少两个参与者才能达成协议。检索发现Bargaining一词单独定义不多,因此本文对其短语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在这十年的文章中人工检索出bargaining strategy、integrative/distributive bargaining、bargaining process等相关概念。其中,1983年检索出的bargaining process的概念与Jnsson的观点基本一致,Bargaining是以言语和非言语形式交互进行的一项活动:Thomas Schelling has construed bargaining processes as verbal and nonverbalinterchange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ability of one actor to gain his ends depends to an important degree on the choices or decisions that the other actor will make.   3.1.2 Negotiation的概念发展过程
  在《国际组织》这十年研究时期内,笔者主要讨论二战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问题。
  (1)情景语境和社会角色。研究发现Negotiation也经常用于经济背景下议题,如重组联合国系统、关贸总协定贸易壁垒制度、国际经济制度;政治背景: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谈判、苏日三文鱼捕捞谈判;经济和政治背景:委内瑞拉决定加入安第斯共同市场;军事背景:海床谈判,联合国大会海底委员会谈判,以色列研究所谈判。Negotiation参与者的社会角色(群体)是国家或政府(政党)。
  (2)上下文。Negotiation第一个定义出现在1979年的文章《Negotiation as quasi-budgeting: thesalmon catch negotiations betweentwo world fishery powers》:We will propose that the negotiations can be properly conceptualized as a typeof quasi-budgeting in which two actors play the roles of a quasi-requester and aquasi-appropriator respectively.这个定义可推断出Negotiation也至少包含两个参与者来达成协议。检索结果发现Negotiation一词单独定义也很少,同样需要从negotiation set和multi-issue negotiation等相关短语中推断出它的概念。1983年的一篇文章《Negotiation arithmetic: adding and subtractingissues and parties》指出影响Negotiation的消极因素menaces:Menaces always do harm to negotiation, and they frequently push one party to extremities to which they would not have resorted without provocation.这里Menaces符合Whalen的观点,认为Negotiation可以达成合作,也会为达到某种目的造成破裂的局面,验证了《牛津英语词典》中给出Negotiation的第一条定义不够完整,在实际情景下应包括积极和消极两种结果。文本现阶段试图完善此定义为:A discussion or process of treaty with another (or others) aimed at reaching an agreement or causing a disagreement in bad faith about a particular issue, problem, etc.
  3.2 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语义关系
  为了讨论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语义关系,同时为了区分两者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概念的差别,本文将查询条件设为Bargaining和Negotiation词距不超过十个词[word="bargaining"%c][]{1,10}[lemma="negotiation"])|([lemma="negotiation"][]{1,10}[word="bargaining"%c],最大程度上檢索出两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的语料。根据语义场理论,词汇语义关系可分为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反义关系等。通过前面研究的定义,学者的观点表明在国际关系语篇中Bargaining和Negotiation是不能直接同义替换的,不是类属关系,更不是反义关系,而是语义上的内包关系,即整体与部分关系。本文在判断语义关系的同时做一个小型的文本标注,包括三个标记符:B-N(Bargaining是Negotiation的子类),N-B(Negotiation是Bargaining的子类),NC(两者语义关系基于当前语境无法判断)。预处理后留下57条匹配语料,其中55条为B-N,而剩余两条当前无法判断。55条标注为B-N的语料中大都含有一个明显的词可推断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语义关系:介词如in,through,within等;动词如involve;形容词如applicable,procedural;名词如approach,process,frontier等。
  4 结论
  本研究利用“语境化洋葱皮模型”探索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概念发展。研究发现,在1974-1983这十年研究期间中Bargaining和Negotiation的概念都与字典中给出的定义或之前学者提出的观点基本相一致。验证《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可以概括性地解释这两个术语,但Negotiation的定义不够完整,无法完整定义它在实际语境下的含义,本文试图对其定义进行了补充。之后研究有必要对这两个术语进行更全面地界定。此外,55条标注为B-N的语料可以推断出Bargaining在国际关系语篇中更倾向于成为Negotiation的一个子类,即,在语义场中它更偏向属于Negotiation整体的一部分。
  本研究选取的分析语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之后研究将继续使用CQPWeb对1984-2000年的检索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纵向分析探讨两者的差异和概念发展。并继续使用当前查询条件收集两个词出现在同一句话中的语料,以检验本文研究结果。基于分析结果,以期重新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本研究课题的语境化洋葱层模型。
  参考文献
  [1]刘丰,张睿壮.关于几个重要国际关系术语中文译法的讨论[J].学术争鸣,2004,(10):69-73.   [2]Johannes A.,Martin N.Diskursforschung:Ein interdisziplin?res Handbuch,DiskursNetz,Bielefeld: transcript,2014.
  [3]李思靜,翁克山.移动 CMC中的数字话语字系特征研究中的数字话语字系特征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29-135.
  [4]Jens S.,Müller M.,Behr H.,Terminological Entrepreneurs and Discursive Shif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ow a Discipline Invented the International Regime[J].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20,(1).
  [5]Müller M., Vogel F.Vom Wort zur Gesellschaft:Kontexte in Korpora. Ein Beitrag zur Methodologie der Korpuspragmatik. In:Ekkehard Felder: Korpuspragmatik[J].Thematische Korpora als Basis diskurslinguistischer Analysen,2012:50.
  [6]North R.C.,Matthew W.The convergence effect:challenge to parsimony[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2,1983:339-358.
  [7]Inoguchi T., Nobuharu M.Negotiation as quasi-budgeting: the salmon catch negotiations between two world fishery powers[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2,1979:229-256.
  [8]郑华.话语分析与国际谈判研究——以基辛格秘密访华谈判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1-107.
  [9]Fearon J.D.,Bargaining, Enforce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2,1998:269-305.
  [10]Zartman I., William, Maureen R. B., The practical negotiator[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2.
  [11]Peter v d W.Bargaining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ncyclopedia of Power.Encyclopedia of power. Ed. by Keith M. Dowding. A Sage reference publication[M].Thousand Oaks, Calif.: 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2011.
  [12]Jnsson C.,Carlsnaes W.,Risse,T.& Simmons, B.A.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1 Oliver’s Yard,55 City Road,London EC1Y 1SP United Kingdom:SAGE Publications Ltd,2002.
  [13]Hardie A.CQPweb-combining power,flexibility and usability in a corpus analysis to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Vol. 3,2012:380-409.
  [14]许家金,吴良平.基于网络的第四代语料库分析工具CQPweb及应用实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4,(5):10-15+56.
  [15]Tickner.The Disciplin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J].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Vol.2,2019:193-196.
  [16]Discourse Lab是数字话语分析领域的合作研究平台[EB/OL].http://130.83.47.167/cqpweb/.
  [17]Hopmann P.T.Asymmetrical bargaining in the 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1,1978:141-177.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将发电企业生产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实时数据共享的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IBMIS)实现企业智能管理,进而通过规范企业管理标准体系行为逐步开发完善发电企业生态信息管理系统(EIM)最终实现发电企业生态智慧化工厂。该系统可以进一步实现企业内部、企业(集团)之间、企业与外部电网以及发供电设备厂商间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从而实现我国能源的综合优化利用,最终实现多方市场参与者的共赢。  
洛阳盛产的唐三彩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绚丽瑰宝,是中华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和文艺进步也不断促进洛阳唐三彩工艺的推陈出新,使得唐三彩能够穿越几
为了提高团购商品的点击量,团购网站为团购商家推出了推广服务.然而,网站应该如何针对推广服务进行定价,商家是否应该开通推广服务以及团购价格应该如何设定,这些问题在传统
摘 要:2013年以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贸易畅通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畅通为研究对象,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部沿线共计4地区33个国家进行区域划分,对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概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
研究应急物资供给点分为低级和高级两级,且低级供给点库存不足时,直运和转运两种应急物资运送模式,对其运送成本和物资缺失程度进行多目标优化.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专门
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拥有地理区位、交通体系等优势,但也存在经济实力相对不足、经济带动作用较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副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本文首先分析洛
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背景,通过对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京东或天猫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品牌规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用户体验对品牌规避影响显著.负面情感、感知背叛在用户体
以河北省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融合MOA理论和个性特征理论,构建MOAP模型研究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882份有效数据,利用SPSS 25.0分
摘 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和实践动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事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本文着眼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详细了解近年来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小康社
摘 要:《悉尼协议》是工程技术教育专业学历互认协议之一,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是《悉尼协议》的核心理念。本文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悉尼协议》认证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分析道路桥梁专业《悉尼协议》认证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悉尼协议》为导向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道路桥梁专业;《悉尼协议》;认证;学生中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