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起初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技术产品需要在欧洲开辟新的市场,通过铁路连通开始的,而后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企业要把握机遇,积极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自己。
关键词:一带一路 技术创新 全球创新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技术竞争力逐步增强。我国的技术发展历程,表现为最初的“请进来”到后来的“走出去”,再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把中国和沿线国家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经济共同体,技术共同体,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有机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中国要素处于核心位置,企业是最总要的主体,技术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始于技术创新,助益技术创新。“一带一路”必将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一、“一带一路”建设始于技术创新
“一带一路”建设始于“渝新欧”,即重庆至欧洲国际铁路大通道的连通与成功营运。
2009年惠普与重庆市政府签订了年产2000万台外销笔记本电脑的落户协议,这些笔记本电脑大部分销往欧洲,其中60%到70%通过海运,其余部分通过空运。走海运时间久,走空运费用高,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欧亚大陆桥运输,但其中存在大量复杂的问题。后经沿线多国多方协商,签署了《共同促进“渝新欧”国际铁路常态开行合作备忘录》,就建立“渝新歐”平台公司,形成利益共享机制等达成了一致。2011年10月重庆发出了第一班“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之后,2012年10月,武汉发出了第一趟“汉新欧”货运专列,2013年4月,成都开行了通往波兰的货运班列“蓉欧快铁”;2013年7月,由郑州始发前往德国汉堡的“郑新欧”货运班列开行。从“渝新欧”来看,它完全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发展引起的。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世界每生产3台笔记本电脑,重庆就占了1台。惠普、东芝、华硕等全球巨头均将大量订单放在重庆。在“渝新欧”班列中,笔记本电脑占货运总量的一半。
“渝新欧”开始运营后不久, “一带一路”建设就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随后,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
二、“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技术创新产品开辟新的广阔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一带一路”建设本身是个广阔市场。目前,我国高铁在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运行里程最长,加上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亚洲投资银行的有效运作,我国高铁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我国生产的钢筋水泥也能在“一带一路”硬件建设中找到稳定的市场。对于我国来说,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但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则存在严重的产能不足。在“一带一路”建成后,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如汽车、摩托车、机电、化工等能够在“一带一路”通达的地方销售或生产。通过基建,交通运输的费用会下降,这样就提升了当地企业的竞争力,意味着当地企业有更多的订单和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中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中国传统的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和西欧,其市场规模虽然庞大,但是由于近年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市场需求已经疲软。在一些行业,例如太阳能电池、机械、通信和建筑设备领域,这些传统市场要么已经饱和,要么充斥着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限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潜能巨大,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又一个广阔市场。
三、“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为我国开拓和利用新的稳定的原材料供给来源
尽管中国政府日益重视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仍是经济增长所必需,有限的储量与庞大的需求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进口来解决。“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在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合作,确保能源资源的可靠来源。
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2015年5月8日,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是从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以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一带一路”建设将国内低端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转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为国内经济结构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腾出必要的市场空间,从而避免创造性毁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一带一路”找到了西部往外走的大通道,有助于沿海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为中国制造业打通海陆经济大通道。“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大战路,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我国技术创新从国内技术创新走向全球创新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包括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有助于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合作, 包括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有助于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有助于推动新兴产业合作,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有助于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需要各国政府沟通合作,更需要产学研界各部门共同努力。希望产学研合作能够以开阔的视野和实干的精神,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来,提升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高度,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六、我国企业要把握机遇,积极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自己
“一带一路”是由企业建设的,也是企业走出去的黄金道路。在全球化时代,企业日益具有跨地域、跨国界、跨民族、跨种族、跨文化、跨行业等特征。企业要培育公共外交意识,提升企业国际形象,积极、稳妥、成功地融入道“一带一路”之中。中国政府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我国企业要积极响应,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建成后,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各种要素就会更加优化配置,其中技术创新将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将会更大。
参考文献:
[1]赵可金.“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龙永图.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科技产业2016(01):22.
作者简介:邓乐元(1962—)男,湖北孝感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科技哲学。
关键词:一带一路 技术创新 全球创新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技术竞争力逐步增强。我国的技术发展历程,表现为最初的“请进来”到后来的“走出去”,再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把中国和沿线国家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经济共同体,技术共同体,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有机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中国要素处于核心位置,企业是最总要的主体,技术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始于技术创新,助益技术创新。“一带一路”必将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一、“一带一路”建设始于技术创新
“一带一路”建设始于“渝新欧”,即重庆至欧洲国际铁路大通道的连通与成功营运。
2009年惠普与重庆市政府签订了年产2000万台外销笔记本电脑的落户协议,这些笔记本电脑大部分销往欧洲,其中60%到70%通过海运,其余部分通过空运。走海运时间久,走空运费用高,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欧亚大陆桥运输,但其中存在大量复杂的问题。后经沿线多国多方协商,签署了《共同促进“渝新欧”国际铁路常态开行合作备忘录》,就建立“渝新歐”平台公司,形成利益共享机制等达成了一致。2011年10月重庆发出了第一班“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之后,2012年10月,武汉发出了第一趟“汉新欧”货运专列,2013年4月,成都开行了通往波兰的货运班列“蓉欧快铁”;2013年7月,由郑州始发前往德国汉堡的“郑新欧”货运班列开行。从“渝新欧”来看,它完全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发展引起的。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世界每生产3台笔记本电脑,重庆就占了1台。惠普、东芝、华硕等全球巨头均将大量订单放在重庆。在“渝新欧”班列中,笔记本电脑占货运总量的一半。
“渝新欧”开始运营后不久, “一带一路”建设就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随后,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
二、“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技术创新产品开辟新的广阔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一带一路”建设本身是个广阔市场。目前,我国高铁在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运行里程最长,加上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亚洲投资银行的有效运作,我国高铁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我国生产的钢筋水泥也能在“一带一路”硬件建设中找到稳定的市场。对于我国来说,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但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则存在严重的产能不足。在“一带一路”建成后,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如汽车、摩托车、机电、化工等能够在“一带一路”通达的地方销售或生产。通过基建,交通运输的费用会下降,这样就提升了当地企业的竞争力,意味着当地企业有更多的订单和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中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中国传统的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和西欧,其市场规模虽然庞大,但是由于近年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市场需求已经疲软。在一些行业,例如太阳能电池、机械、通信和建筑设备领域,这些传统市场要么已经饱和,要么充斥着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限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潜能巨大,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又一个广阔市场。
三、“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为我国开拓和利用新的稳定的原材料供给来源
尽管中国政府日益重视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仍是经济增长所必需,有限的储量与庞大的需求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进口来解决。“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在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合作,确保能源资源的可靠来源。
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2015年5月8日,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是从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以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一带一路”建设将国内低端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转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为国内经济结构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腾出必要的市场空间,从而避免创造性毁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一带一路”找到了西部往外走的大通道,有助于沿海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为中国制造业打通海陆经济大通道。“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大战路,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我国技术创新从国内技术创新走向全球创新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包括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有助于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合作, 包括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有助于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有助于推动新兴产业合作,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有助于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需要各国政府沟通合作,更需要产学研界各部门共同努力。希望产学研合作能够以开阔的视野和实干的精神,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来,提升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高度,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六、我国企业要把握机遇,积极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自己
“一带一路”是由企业建设的,也是企业走出去的黄金道路。在全球化时代,企业日益具有跨地域、跨国界、跨民族、跨种族、跨文化、跨行业等特征。企业要培育公共外交意识,提升企业国际形象,积极、稳妥、成功地融入道“一带一路”之中。中国政府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我国企业要积极响应,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建成后,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各种要素就会更加优化配置,其中技术创新将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将会更大。
参考文献:
[1]赵可金.“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龙永图.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科技产业2016(01):22.
作者简介:邓乐元(1962—)男,湖北孝感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科技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