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浅析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门新生的学科,艺术人类学学科在中国创立的时间并不久。在中国丰富的文化土壤上,很多民间技艺与民俗正在不断消逝。因此面对此状,需要艺术人类学学科的界入,不断发掘民间技艺的价值,以保护民间技艺与民俗的传承与延续。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民俗,技艺,消逝,保护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42-02
  寒假里读了周星先生主编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基本读本》,该书共收录四十三篇文章,均为在该学科很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结合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让我对艺术人类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另一种角度诠释艺术
  在此之前一直深爱艺术,而对它的爱源于美学根源,是对“美”的事物的热爱。读了这本书才明白除了美学与文化学的支撑外,对艺术的认识更离不开人类学的视角。正如这本书中所说,人类学的眼光使很多之前被视为“下里巴人”的艺术,与高贵的“阳春白雪”站在同一位置,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尊重。现在人们重视的艺术不只是博物馆里,美术馆里的。更多长久以来被人们冷落,忘却的艺术又再重新被发现,与保护。
  很多民间技艺与手艺需要我们的保护才得以延续,而对它们的保护需要人们对它们的重视。很多东西在新时代中已经被新事物所取代了,大家都看得到新事物的好,忘却了旧事物的价值与文化根源。而这些需要人类学的贡献,需要人类学以“人”的视角,对“人”的关注,让人们认识到那每一种技艺与习俗凝结了多少先辈们的智慧与祈愿。对优秀技艺与习俗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延续。
  作为一门新生的学科,艺术人类学学科在中国的创立时间并不久。而面对中国这么丰富的文化土壤,通过那些致力于该学科建设的专家学者们的努力,该学科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因为在中国这样的文化土壤上,很多已经正在遗失的文化,正在等待被发现,重视与补救。
  谈到这里不由得想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艺术人类学学科的界入。
  艺术人类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田野调查。在该书第三编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星先生写的《花馍:作为食品、祭品、礼品和艺术品》这篇文章。作者所写的是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的花馍,而这种“馍”文化与传统与我小时候生活的地区很相似,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很多消逝的记忆。
  二、消逝的记忆
  我的家乡位于冀南平原的一个小县城,与山东,河南接壤。当地以面食为主,馒头也是我们那儿餐桌上必备的食物。在生活中我们只是把它当作很平常的食物,几乎每家的大人,小孩儿,不论男女都会做馒头。熟悉它从和面到蒸熟儿的每一个工序。可是我们从未意识到常见的馒头,以及由它而生的各个用途都是一种礼仪与文化。若不是看到周星先生的文章,或许一直都不会意识到了。因为当地人对它的“习以为常”,确实很难发现它的特殊之处。
  可是没有想到冀南平原与陕西高原处那么遥远的距离之隔,还会有这么相似的文化之处。
  小时候,每逢腊月二十一二母亲就开始张罗着蒸馒头了,这些馒头要用来春节里祭祀用,我们一家人食用,走亲戚用,还要计划可以用到正月十五。因此,每家每户差不多年前八九天就开始蒸馒头了。那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蒸花糕,小刺猬和鱼了,这些变了法儿的漂亮馒头让孩子们很喜欢。只是那时候不知道用这么长时间做出的馍,叫做“花馍”。也不知道还有其它地方的人也做这种馍。只是记得母亲那时候每做一种馍都那么小心翼翼,生怕做得不够漂亮,又怕放进锅里会变了形。每做出一种花馍都不允许我们碰,这是要祭祀用,献给神的,或其它用途的。比如,小刺猬要放哪儿,鱼要放哪儿,要放多久,都是有说法的。放到一定的时间才可以取。人们按照传统的习俗去做,并心存敬畏。而比较普通一点儿的馒头是要串亲戚用的,串亲戚的时间集中在初一到初六,每去一家都带上一兜儿馒头,回来时亲戚家会留几个在兜里。
  馍的特殊用处不只是在春节,还有中秋时的“月饼”。那时候每到中秋前妈妈会做出糖月饼,就是把面做成月饼状,然后在当地一种植物上取下它的花果,这种花果有着很规则漂亮的形状。然后按在“月饼”上,这样月饼上就出现了很自然的花纹,很漂亮。而月饼馅儿则很简单,就是糖,红糖。然后这样的月饼就做好了。
  用面做成的小馍最让孩子们喜欢的,就是夏天麦收之后姥姥送来的“羊”。在当地称“送羊”。这是姥姥送给外甥,外甥女的祝福。小时候每到麦收后,奶奶总会叫上邻里的奶奶们来做“小羊”,因为那么多羊一个人是做不过来的。并且只有人多才会做出不同样子的小羊。那些小羊在那些手巧的老人们手中一个个精神而有生机。这些小羊样式各异,有大一点儿的,小点儿的,关于这些小羊也是有说法的。
  用面做的漂亮花馍,当然在婚礼上也是必不可少的。婚礼上当然要送喜庆的馍,现在想起来莲花模样的馍是最多的。其它的想不起来了。
  可是,现在这种文化已经很少了。记得小时候时常会在春节前和妈妈一起做馒头,会自己亲手做枣糕,做个小鱼,小刺猬。现在差不多都忘记了。而现在的小孩子更少有机会去接触这些了。因为人们再也不需要在春节前花那么长的时间去做馒头了,漂亮的花馍可以在卖馒头的地方买到,并且比村里的大娘,婶婶们做得更漂亮。并且春节间带馒头串亲戚的也很少了,各种礼品,商品取代了馒头。于是,各式各样的漂亮花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村里的小姑娘们会做花馍的也很少。
  以前苦于春节前蒸馒头,觉得蒸馒头很累,而且还有那么多天要去做同一件事。而现在想真正见到点儿多年前熟悉的“花馍”,也是很难的。
  不只是花馍,还有很多传统与习俗也都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记得小时候的春节要比现在热闹,庙会,赶集,唱大戏,正月十五闹花灯。那时候人们过年的热情似乎要比现在多,比如贴春联,要在大年三十前好几天去村里找写字漂亮的人写。还有春节间鞭炮声连绵不断,十足的年味儿与现在比起来确实不同。而现在一切都“速度化”了,急躁的心情忽略了很多细节。
  记得小时候过年我们的窗户上也会贴很多窗花,尤其是姥姥家。姥姥家的窗花比我们那里样式要多一些,好看很多。在年前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会分工,帮大人干活,剪窗花是女孩子们要做的事儿。那时候大概也会剪出几张漂亮的窗花,越长大越不记得了。
  很多民间技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了。这些镌刻着人类历代生存记忆的民间艺术与风俗,悄悄地淡化,告别我们的生活,也带着很多的无奈与惋惜。
  三、思索
  中国的节日大多与时令有关,比如立春,二月二,清明,中秋,冬至等等。这些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仪式与讲究,小时候看着大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忙碌着。自己好像一直都置身事外,大人们做的事,以及告诉我们在这些节日里要做什么,到现在差不多都忘记了。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一辈一样对节日格外重视,我们有时候差不多把很多节日里的习俗都忘记了。关于每个节日的传说与典故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是我们自己都忘记了,又怎么想后人谈起。
  我们生活在庞大的人潮中,不曾意识到什么是传承的。然后随人潮前行,我们忽略了很多世代传承的技艺,并渐渐丢掉。艺术人类学让我重新认识到人类是如何在世代的生活中创造,丰富了文化,我们又该如何去发现,重视与保护那些优秀的文化。
  期待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不断完善,使人类文明的记忆不再无声的消匿。
  参考文献:
  [1][英]莱顿.艺术人类学[M].李东晔、王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星主编.艺术人类学基本读本[C].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3]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陈丽丽,1986年,女,汉族,河北,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方向:艺术文化学。
其他文献
摘要: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实验中心“广播电视制作分中心”,自2010年获批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秉承“宽口径、厚基础、一专多能、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思路,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学生本科四年能不间断地获得锻炼创新实践能力的机会。  关键词:广播电视制作中心;实验教学;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可以说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谈虎色变,他们被动地去习作,导致写出来的内容既空洞,又缺乏新意,这种习作理念则违背了写作的初衷,其实,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分享的过程,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写一写身边的人,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等,把自己的真性情述说出来,这样的写作也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树立这样的写作年头,也才能够更为自主地去写作,才能拥有一片快乐的蓝天。基于
期刊
摘要: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也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提前预习,有助于學生在课堂学习中跟得上教师教学的脚步。预习最重要的目的能够让学生主动动脑思考。因此,预习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助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步骤;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84-01  引言
期刊
摘要:合作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单一教学模式,促使信息多项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与能力,教师也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与时机开展合作教学活动,让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加的明显、有效。 本文主要分析了合作教学模式的行驶,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点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和对策,希望为其他的老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
期刊
摘要: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课堂上老师满面春风,充满激情,学生却面无表情,死气沉沉,这样的教学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学习动机;兴趣  中图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知识,语言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各个民族都需要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一起学习汉语言,只有这样,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国家继续向前发展。 汉语拼音学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识字的基础,也是学习汉语知识的工具,作为一名小学汉语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
期刊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可以说是一门教书育人的课程。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小学生能够学得自主、学得轻松快乐,要让整个课堂都充满魅力、生机与乐趣。作为一名小学思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让德育更好地渗透到课堂当中,以及如何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上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德育教育:渗透:多样化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迫切地需要注入一些创新的活力,以此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促使语文课堂向着更为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成为迎接这一新形势挑战的主力军,要敢于创新、大胆改革,要勇于突破过去教学的条条框框,要以高昂的姿
期刊
摘要:识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点,也是他们阅读写作的基础。但是,实践教学也表明,识字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枯燥且无聊的过程。其中,小学生的识字强度与速度对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使得识字教学不那么枯燥,在教学时,要具备把识字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巧妙地联系起来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能唤醒学生沉睡在大脑皮层的信息,而且还能让学生对所学的新字产生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图形设计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视觉传播成为现代设计的首要因素,而图形则在其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元素,信息图形设计通过不同的造型与构图展现出独具匠心的魅力,通过不同的形态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和意义,从而实现信息传达的目的,将一种观念和意识传达给人们。通过对招贴海报这一领域的探究,研究信息图形设计的特点和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人们接收到信息的一种内心感受并分析其原因,剖析当今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