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体验性学习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种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策略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进而生成反思与实践的学习方式,它在根本上区别于“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能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应用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告诉我们要提倡“教学做合一”,教育就是对生活的改造。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将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体现生活化的特点,使学生在自我探究的时候切实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建构学习内容。
二、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情境再造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学生感官方面的冲击力。多媒体课件能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语文教材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中国的、有异国的;时间跨度大,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些教材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跨时空的想象才能深刻体会教材内容。
1. 利用朗读想象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所以,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使用两条视线:第一条是眼睛视线,也就是生理视线;第二条则是心灵视线,也就是心理视线。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进行联想,在脑中回放文章情节,让朗读过程变成品味语言的过程,这种体验过程是非常美好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一边联想,一边阅读,从而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
2. 利用语言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激发学生联想,形成心理体验。
例如,学习《草原的早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假想旅行”活动。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进行描述,“我们乘北上的列车到草原做一次有趣的旅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火车开啦,呜—— 咔嚓,咔嚓……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四点,火车已进入辽阔的大草原。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快看呀,草原已从睡梦中醒来……”声情并茂的引导,使学生浮想联翩,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3. 利用问题想象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使学生在获得体验的同时,获得新知识,这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講《船长》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其中存在的矛盾设置问题,课文中写道:“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若是真的有男人走在了女人的前面,那么要不要开枪。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想象,然后讨论。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语文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结合语文标准的性质、内容和特点,根据理据性原则、区别性原则、同一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简易性原则、习惯性原则六大原则,采取多重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开辟‘绿色阅读’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丰富多彩的语文课。”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将新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重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做好语文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获得更好的个性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祖春.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策略初探[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4):33-34.
[2]李慧.小学语文教学体验性学习策略[J].好家长,2016(25):156.
[3]曹丹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0(4):6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进而生成反思与实践的学习方式,它在根本上区别于“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能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应用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告诉我们要提倡“教学做合一”,教育就是对生活的改造。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将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体现生活化的特点,使学生在自我探究的时候切实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建构学习内容。
二、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情境再造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学生感官方面的冲击力。多媒体课件能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语文教材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中国的、有异国的;时间跨度大,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些教材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跨时空的想象才能深刻体会教材内容。
1. 利用朗读想象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所以,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使用两条视线:第一条是眼睛视线,也就是生理视线;第二条则是心灵视线,也就是心理视线。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进行联想,在脑中回放文章情节,让朗读过程变成品味语言的过程,这种体验过程是非常美好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一边联想,一边阅读,从而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
2. 利用语言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激发学生联想,形成心理体验。
例如,学习《草原的早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假想旅行”活动。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进行描述,“我们乘北上的列车到草原做一次有趣的旅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火车开啦,呜—— 咔嚓,咔嚓……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四点,火车已进入辽阔的大草原。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快看呀,草原已从睡梦中醒来……”声情并茂的引导,使学生浮想联翩,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3. 利用问题想象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使学生在获得体验的同时,获得新知识,这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講《船长》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其中存在的矛盾设置问题,课文中写道:“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若是真的有男人走在了女人的前面,那么要不要开枪。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想象,然后讨论。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语文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结合语文标准的性质、内容和特点,根据理据性原则、区别性原则、同一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简易性原则、习惯性原则六大原则,采取多重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开辟‘绿色阅读’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丰富多彩的语文课。”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将新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重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做好语文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获得更好的个性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祖春.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策略初探[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4):33-34.
[2]李慧.小学语文教学体验性学习策略[J].好家长,2016(25):156.
[3]曹丹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