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现在的紫砂创作出现了实力派、学院派齐飞的格局,但是紫砂有它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则,那就是整体的和谐之美。紫砂技艺,技是器物基础,艺则是精神基础,对紫砂制作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艺术;技术;和谐
1 引言
作为茶道、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宜兴紫砂壶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真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与制作,通过代代传承和创新,时至今日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从业阵容。于是,在百花争妍的紫砂圈里,拥有高品位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就显得格外重要。
2 “望月提梁壶”的创作
紫砂文化的形成,其内涵也不是单一的,它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以壶寄情、以形载意,是紫砂创作的必由之路,也是自己一直追求的风格。虽然现在的紫砂创作出现了实力派、学院派齐飞的格局,但是紫砂有它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则,那就是整体的和谐之美。很多的创新作品,常常出现东拼西凑的创作理念,毫无美感可言,自然也谈不上艺术的享受。本文所谈论的和谐,一方面是要通过前人留下的经典作品中,寻找出整体规律性的东西;另外一方面要在创新时掌握紫砂的气韵,使作品不仅令观者眼前一亮,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值得观者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望月提梁壶”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两点,使其内在、外在都达到了和谐统一。
提梁壶是紫砂壶中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款式。这种壶的把手不像通常那样安在壶身一侧,而是自壶肩部分凌空而起,使整个壶体显得气势高昂、古朴大气。提梁的形式有方形、圆形、拱形等,此外还有各种花式,有松枝、梅枝、藤蔓等各种象生形状,为砂壶增添了许多情趣。这款“望月提梁壶”在汲取前人提梁作品美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壶体选取传统紫砂壶造型,敦厚端庄;壶嘴微微上扬,有昂扬之感;壶钮、壶盖选取传统造型,简洁流畅。难度最大处在于提梁的设计,提梁似“半月”状,凌空而起,虚实相间而又曲直刚柔,极具匠心,一气呵成。与身筒的“半圆”正好是花好月圆,于一丝不苟的创作中寻找灵动的瞬间;壶嘴胥出的一顿一挫却是出水的力感与集束柱的美感瞬间的提升。作品自平面到六度空间的立体完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所以说制壶者基本功打好了,才有可能让创新的步伐走得稳定而扎实。
该壶创作中紧紧切合“和谐”的创作理念:壶身为半月形,与提梁的虚空间相合成圆,提梁紧扣壶身,外扁平而内圆润。成形后气韵生动、流畅舒展。为了更好地显示出提梁的美感和稳重,在壶底以三足撑起,(下转第48页)打破整壶以圆为主的沉闷,三足制作敦厚可爱,空间与实体的变化恰到好处,尤显朴实无华、凝重端正。最妙的是又在壶盖上刻梅一支,寥寥数笔似神来之笔,为整体的和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最后成形后的该壶,壶身丰满活泼,整体轮廓端庄严谨,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寓俏丽于刚健之中。既有形式上的贯气,又兼实用上的理趣。清晰的线条与方圆凸显壶体挺拔有力,在材质、工艺、内涵、形体上都达到了最高境界。远观其壶,能够给人一种风韵别致的感觉。
3 感悟
“有文化底蕴的紫砂壶才有生命力”,这是多年创作中最大的感悟。紫砂技艺,技是器物基础,艺则是精神基础,对紫砂制作来说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精湛的技法,就不会使作品有很强的表现力。没有艺术修养,作品只会徒有其表,流于空泛和枯燥。所以,只有把技术和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作品才会具有更为丰富的美感,使人品之有味、赏之有韵。
关键词:艺术;技术;和谐
1 引言
作为茶道、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宜兴紫砂壶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真正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与制作,通过代代传承和创新,时至今日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从业阵容。于是,在百花争妍的紫砂圈里,拥有高品位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就显得格外重要。
2 “望月提梁壶”的创作
紫砂文化的形成,其内涵也不是单一的,它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以壶寄情、以形载意,是紫砂创作的必由之路,也是自己一直追求的风格。虽然现在的紫砂创作出现了实力派、学院派齐飞的格局,但是紫砂有它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则,那就是整体的和谐之美。很多的创新作品,常常出现东拼西凑的创作理念,毫无美感可言,自然也谈不上艺术的享受。本文所谈论的和谐,一方面是要通过前人留下的经典作品中,寻找出整体规律性的东西;另外一方面要在创新时掌握紫砂的气韵,使作品不仅令观者眼前一亮,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值得观者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望月提梁壶”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两点,使其内在、外在都达到了和谐统一。
提梁壶是紫砂壶中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款式。这种壶的把手不像通常那样安在壶身一侧,而是自壶肩部分凌空而起,使整个壶体显得气势高昂、古朴大气。提梁的形式有方形、圆形、拱形等,此外还有各种花式,有松枝、梅枝、藤蔓等各种象生形状,为砂壶增添了许多情趣。这款“望月提梁壶”在汲取前人提梁作品美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壶体选取传统紫砂壶造型,敦厚端庄;壶嘴微微上扬,有昂扬之感;壶钮、壶盖选取传统造型,简洁流畅。难度最大处在于提梁的设计,提梁似“半月”状,凌空而起,虚实相间而又曲直刚柔,极具匠心,一气呵成。与身筒的“半圆”正好是花好月圆,于一丝不苟的创作中寻找灵动的瞬间;壶嘴胥出的一顿一挫却是出水的力感与集束柱的美感瞬间的提升。作品自平面到六度空间的立体完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所以说制壶者基本功打好了,才有可能让创新的步伐走得稳定而扎实。
该壶创作中紧紧切合“和谐”的创作理念:壶身为半月形,与提梁的虚空间相合成圆,提梁紧扣壶身,外扁平而内圆润。成形后气韵生动、流畅舒展。为了更好地显示出提梁的美感和稳重,在壶底以三足撑起,(下转第48页)打破整壶以圆为主的沉闷,三足制作敦厚可爱,空间与实体的变化恰到好处,尤显朴实无华、凝重端正。最妙的是又在壶盖上刻梅一支,寥寥数笔似神来之笔,为整体的和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最后成形后的该壶,壶身丰满活泼,整体轮廓端庄严谨,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寓俏丽于刚健之中。既有形式上的贯气,又兼实用上的理趣。清晰的线条与方圆凸显壶体挺拔有力,在材质、工艺、内涵、形体上都达到了最高境界。远观其壶,能够给人一种风韵别致的感觉。
3 感悟
“有文化底蕴的紫砂壶才有生命力”,这是多年创作中最大的感悟。紫砂技艺,技是器物基础,艺则是精神基础,对紫砂制作来说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精湛的技法,就不会使作品有很强的表现力。没有艺术修养,作品只会徒有其表,流于空泛和枯燥。所以,只有把技术和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作品才会具有更为丰富的美感,使人品之有味、赏之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