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节指骨滑车损伤对近指间关节侧方稳定性影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m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近节指骨滑车损伤实验,探究其对近指间关节侧方稳定性影响,为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解剖6具成人双上肢手标本,选择示指、中指、环指共36只手指进行研究.分别测量0 °屈曲位时近指间关节近节指骨滑车未损伤及桡侧损伤10%、20%、30%、40%、50%的桡偏角度.结果 未损伤时近节指骨滑车两端长度平均为(10.25±1.12)mm,桡偏角度为(0.14±0.10)°,损伤10%时桡偏角度为(5.06±0.53)°,损伤20%时桡偏角度为(8.47±0.42)°,损伤30%时桡偏角度为(12.28±0.71)°,损伤40%时桡偏角度为(16.33±0.76)°,损伤50%时桡偏角度为(20.03±0.75)°.近节指骨滑车损伤程度越重,近指间关节桡偏角度越大,关节稳定性越差(P<0.0001,Wilcoxon检验).结论 近节指骨滑车缺损对近指间关节侧方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损伤达10%时即可发生侧方不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偏瘫患儿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1次FES康复踏车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偏瘫侧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10米步行测试评价步行速度的改变,6分钟步行测试评价步行耐力的改变,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的D区和E区评价步行功能,生理消耗指数(PC
目的 系统综述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系统性炎症及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1年6月PubMed、Web of Scienc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运动对COPD系统性炎症及骨骼肌功能障碍干预效果的相关文献,并辅以参考文献回溯和手工检索.提取文献内容,对运动改善COPD系统性炎症及骨骼肌功能障碍的效果进行综述.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92篇,最终纳入8篇,245例被试.运动可以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水平;提高COPD患者运动能力,改善骨骼肌结构.运动改善COPD系
目的 研究轻度智力残疾儿童的自尊、心理地位特征,以及适应性行为对自尊和心理地位的影响.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对上海162例轻度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调查.采用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第二版(ABAS-Ⅱ)、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和心理地位量表(LPS)进行评价.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适应性行为对自尊与心理地位的具体影响.结果 轻度智力残疾儿童的SES评分为(23.52±5.49),显著低于常模(28.75±4.86)(t=-12.140,P<0.001);LPS评分为(50.76±11.
目的 观察短期下肢血流限制(BFR)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对健康人心肺耐力、下肢肌耐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选取本院健康青年人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例.两组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选择无氧阈水平强度进行四肢联动训练,每次20 min,每周3次,共2周;试验组于双侧大腿根部以血流加压训练带250 mmHg加压,对照组于相同位置佩戴无压力的血流加压训练带.训练前后采用CPET、6分钟步行测试、靠墙静蹲、座椅试验、功能性前伸试验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除功能性
目的 通过对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入喉处的精细解剖,为临床上甲状腺手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标志与数据.方法 40具甲醛固定的男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双侧RLN,以同侧气管侧缘与RLN的交点作为角的顶点,记录双侧RLN入喉处与同侧气管侧缘的夹角,双侧RLN入喉处与第1、第2气管环前上缘的垂直距离,与同侧第1、第2气管环侧缘的水平距离.结果 (1)分析双侧RLN入喉处与同侧气管侧缘夹角(α),0°≤α<5°的共21例,占26.25%,5°≤α<10°的共46例,占57
目的 探讨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夹角对经头静脉入路上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影响.方法 解剖38具(76侧)捐献者遗体,测量和分析上肢外展0 °和90 °时男、女两侧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夹角.结果 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前外侧壁,汇入处管径平均为(7.27±2.94)mm,95%可信区间为6.51~8.03 mm,夹角有锐角、直角和钝角3种类型.上肢外展0 °时,夹角平均为(47.1
目的 基于三维CT图像对髌骨下极骨折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67例髌骨下极骨折的三维CT图像并分型.用Kappa系数评估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自身可信度.结果 髌骨下极骨折分为无移位骨折(Ⅰ型)和移位骨折(Ⅱ型)两型.移位骨折可分为3个亚型:Ⅱa型,大块型骨折,包括髌骨下极1枚孤立性骨折块,或2枚较大的骨折块;Ⅱb型,粉碎性骨折,多枚较小的骨折块,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骨折块;Ⅱc型,袖套样撕脱骨折,沿髌骨下极整个弧面的呈内外方向的长弧形骨折,多为粉碎性的,骨折块非常薄.本研
目的 利用颅脑超声技术评估PIVH对VLBW早产儿小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胎龄25~31+6周VLBW早产儿,分为有PIVH组67例,无PIVH组133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的差异.结果 纠正胎龄至足月时,有PIVH的早产儿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均低于无PIVH的早产儿(P<0.05),体重(P=0.31)和头围(P=0.462)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中,Ⅲ、Ⅳ度PIVH早产儿的小脑横径低于Ⅰ、Ⅱ度PIVH早产儿(P=0.012)
目的 探讨腰椎手术Wiltse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提高该入路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成人标本20具,通过解剖观察双侧竖脊肌腱膜与多裂肌的关系;最长肌与竖脊肌腱膜的关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稳定的解剖标志;竖脊肌腱膜表面及其深面是否还存在其它结构可作为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隙的解剖标志.结果 多裂肌虽有少许纤维与竖脊肌腱膜相连接,仍可视为在竖脊肌腱膜上无起点;在腰部,最长肌在竖脊肌腱膜形成起点,起点的内缘自内上向外下斜行,并发出筋膜向深部延伸副突、横突,由此形成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分隔;在所有2
目的 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双源CT增强扫描定性和定量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双源CT对离体冠状动脉进行0.6 mm层厚横断面增强扫描,将CT值>130HU的斑块定性为钙化斑块,依据钙化斑块在管壁横断面上的弧度将其分为3型:轻度钙化、中度钙化和重度钙化.计算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并与病理分型和所测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对比.结果 病理切片发现钙化斑块69个,DSCT发现57个,双源CT检测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斑块的敏感性分别为88.3%、100%和100%.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双源CT高估了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