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前预习教学活动的组织设置,是决定语文科目课程教育成果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从这一语文课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展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内容、预习指导流程、反馈学习等环节的设置,加强学生语文理论知识学习、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注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理念、指导方法的合理实施,才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课前预习指导教学效果,以及为后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与反思等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策略
引言
教师要指导学生实行课前预习,至于课前预习有什么好处和作用,每个教师的理解和用运的方式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但总体来说,会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质疑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一、关于“预习”
关于预习,比较大众化的解释是: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功课。“预”是准备、预备的意思,那么“预习”就是“准备学习”或“做好学习准备”的意思。可什么又是“准备学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是学习工具,比如课堂学习需要用到的书本、文具、资料等;然后是态度,学生是否有在心理和思想层面做好了开始正式学习的准备,是否能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最后是信心,学生是否足够的自信顺利完成课堂学习。想要完全做到“做好学习准备”,就必须满足以上三点要求,前提是要足够了解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前预习
在课文《古人谈读书》一课教学前,教师为了引领学生积极学习课文知识,可以在备课前给学生设计预习任务,借助课前预习的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作业,通过完成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文本的生字词、文本的主要内容等有所了解,并让学生将自己疑惑的地方圈画出来,方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后,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此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二)借助网络预习
预习是任何学科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它是教学效率的保证,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但是由于过去条件的限制,对于预习作业,老师虽然會认真布置,但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使预习流于表面。而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预习结果似乎也并不关心,所以导致很多预习只有形式,没有效率,只是挂在嘴边的一个任务。在“互联网+”视域下,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的预习也有了更多的方法,更多可以借助的力量和参考的资料。比如,在预习《古人谈读书》这一课时,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有限,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找到相关译文,辅助其理解内容。也可以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和经验,搜集一下其他学生也感兴趣的古人或者现代人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吸取经验,为自己的阅读插上翅膀,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新课内容了然于胸,也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学习能力,促进语文教学。
(三)预习方法的预习指导
当前可供使用的预习指导方法有很多,比如表格法、练习法、提纲法、笔记法、质疑法、类比法、活动法,还有最基本最常用的五步法(看、查、思、批、议),不同指导方法的侧重点不同。结合《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进行讲述:首先我会根据教材中的任务要求,把预习要求编写成提纲,提纲内容主要有: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发音;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每个自然段内容的理解;使用词典查找生字生词的含义,并写出1~2个新的词组和使用这些词组进行造句;尝试去分析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这两个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预习,我会向他们提供一些课外资料。这样,学生在提纲“定向”作用下便可以独立完成预习了。
(四)课前预习的有效评价
由于不同学生存在多样化的语文课前预习需求,所以老师在为学生提供预习指导的情况下,除需要不断加强预习理论知识、课外预习资源材料的整合外,还要展开全方位的课前预习指导评价。如针对以上预习规划指导、预习内容指导、预习氛围指导等的实际需求,进行预习提纲罗列、生字词标注、借助工具书、学生讨论交流的执行环节设计,由老师参与和督促整个课前预习时间、预习方式的顺利开展,注重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性、自律性的调动,以及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思考,培养其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最后根据教师预习规划、预习内容、预习氛围指导的参与度,做出全面客观的语文课前预习评价,以此帮助学生完成语文课文生词、句子、语法和思想主旨的课前预习。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与水平相对有所提升。教师要能充分放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时,自然会积极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学习才是更加高效的。学生到了阶段,预习的方法以及形式要能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要能够教给学生适合的预习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可以有法可循。教师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能自行解决生字新词,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也要能主动地进行探究与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也可以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的形式来解开心中的疑惑。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也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和重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成章.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1):46-47.
[2]陈宝真.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0(10):1.
[3]朱月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6):2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策略
引言
教师要指导学生实行课前预习,至于课前预习有什么好处和作用,每个教师的理解和用运的方式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但总体来说,会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质疑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一、关于“预习”
关于预习,比较大众化的解释是: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功课。“预”是准备、预备的意思,那么“预习”就是“准备学习”或“做好学习准备”的意思。可什么又是“准备学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是学习工具,比如课堂学习需要用到的书本、文具、资料等;然后是态度,学生是否有在心理和思想层面做好了开始正式学习的准备,是否能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最后是信心,学生是否足够的自信顺利完成课堂学习。想要完全做到“做好学习准备”,就必须满足以上三点要求,前提是要足够了解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前预习
在课文《古人谈读书》一课教学前,教师为了引领学生积极学习课文知识,可以在备课前给学生设计预习任务,借助课前预习的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作业,通过完成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文本的生字词、文本的主要内容等有所了解,并让学生将自己疑惑的地方圈画出来,方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后,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此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二)借助网络预习
预习是任何学科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它是教学效率的保证,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但是由于过去条件的限制,对于预习作业,老师虽然會认真布置,但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使预习流于表面。而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预习结果似乎也并不关心,所以导致很多预习只有形式,没有效率,只是挂在嘴边的一个任务。在“互联网+”视域下,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的预习也有了更多的方法,更多可以借助的力量和参考的资料。比如,在预习《古人谈读书》这一课时,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有限,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找到相关译文,辅助其理解内容。也可以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和经验,搜集一下其他学生也感兴趣的古人或者现代人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吸取经验,为自己的阅读插上翅膀,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新课内容了然于胸,也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学习能力,促进语文教学。
(三)预习方法的预习指导
当前可供使用的预习指导方法有很多,比如表格法、练习法、提纲法、笔记法、质疑法、类比法、活动法,还有最基本最常用的五步法(看、查、思、批、议),不同指导方法的侧重点不同。结合《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进行讲述:首先我会根据教材中的任务要求,把预习要求编写成提纲,提纲内容主要有: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发音;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每个自然段内容的理解;使用词典查找生字生词的含义,并写出1~2个新的词组和使用这些词组进行造句;尝试去分析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这两个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预习,我会向他们提供一些课外资料。这样,学生在提纲“定向”作用下便可以独立完成预习了。
(四)课前预习的有效评价
由于不同学生存在多样化的语文课前预习需求,所以老师在为学生提供预习指导的情况下,除需要不断加强预习理论知识、课外预习资源材料的整合外,还要展开全方位的课前预习指导评价。如针对以上预习规划指导、预习内容指导、预习氛围指导等的实际需求,进行预习提纲罗列、生字词标注、借助工具书、学生讨论交流的执行环节设计,由老师参与和督促整个课前预习时间、预习方式的顺利开展,注重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性、自律性的调动,以及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思考,培养其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最后根据教师预习规划、预习内容、预习氛围指导的参与度,做出全面客观的语文课前预习评价,以此帮助学生完成语文课文生词、句子、语法和思想主旨的课前预习。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与水平相对有所提升。教师要能充分放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时,自然会积极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学习才是更加高效的。学生到了阶段,预习的方法以及形式要能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要能够教给学生适合的预习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可以有法可循。教师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能自行解决生字新词,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也要能主动地进行探究与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也可以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的形式来解开心中的疑惑。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也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和重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成章.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1):46-47.
[2]陈宝真.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0(10):1.
[3]朱月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