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到安徽省合肥市建筑工地实地调研,描述了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有通过农民工自身、政府部门、建筑工地、新闻媒体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提升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农民工 文化生活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D412.6;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48-02
一、背景与目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亿农业人口的国家,大批的农民为了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纷纷涌入城市务工,人们给予这个群体一个崭新的称谓——农民工。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待遇,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仍然相当匮乏[1]。特别是伴随着农民工的更新换代,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所以加强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对于激发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2]。
二、对象与方法
为进一步了解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笔者深入安徽省合肥市对13名建筑工地农民工、3名工地负责人和2名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调研的方法是访谈法。年龄最小的访谈对象是24岁的小王,他来自安徽蚌埠。小王朝气蓬勃、踏实肯干,他是青年农民工的典型代表。年龄最大的是52岁的李大爷,李大爷对这个调研很感兴趣,他在建筑工地干了20多年,他就是建筑工地农民工的活化石;访谈的3位工地负责人都是监理部的经理;访谈的政府工作人员是合肥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的苏处长和合肥市团市委办公室的王主任。每个人的访谈时间一般为20分钟,同时对访谈进行了笔记和录音。
三、归纳与总结
在资料整理的初期,首先将笔记和录音整理成文字材料,然后对文字材料逐字逐句地进行归纳分析,共得到一百多个关键语句。例如打牌、聊天、下象棋、睡觉、周围没有书店、生活在郊区、做不到每个工地都覆盖、希望有图书馆、想了解新鲜情况、看看报纸、自带电视、没有怎么参加、工地不支持等。随后对关键语句进行整合和提炼,最后得到了五种类别,分别是:文化活动单调、文化设施缺乏、主管部门无奈、文化生活渴求。
文化活动单调。在谈及自己在业余时间的活动时,一位农民工无奈地说:“唉,业余的时候我们农民工还能干嘛?睡觉呗。”他们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睡觉、聊天和打扑克。还有一些农民工非常喜欢看书,又不舍得花钱买,有时会没有书看。青年农民工说他们在工地不开工时,还会去附近的网吧玩玩。
文化设施缺乏。在访谈时,了解到宿舍里摆放的电视机都是他们自带的,工地不提供这些东西。当问及他们平时参加什么文化活动时,有一位农民工就表示“没有,让我们怎么参加?”、“都到信息时代了,我们什么也不了解。”有一些工地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购置了少量健身器材。
主管部门无奈。合肥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合肥市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有上百处,文化局开展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活动时,只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地,所以文化活动覆盖的面积较小。同时,他们说,文化局也不完全清楚建筑工地的准确数量和具体位置,他们会把政府的政策方针通知给各个区县,要想把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落到实处,需要广泛发动基层的文化部门。另外,苏处长表示,资金问题是他们现在最大的难题,文化局没有为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而设立专项资金,这也是农民工文化生活建设的困境所在。
文化生活渴求。访谈的一位农民工表示,“我怀念在南方的那种生活,那段时间很开心”。这是因为他在南方打工时,工厂在劳动节和中秋节时都会组织农民工举行晚会,所有的节目都是农民工自己组织表演的,这些活动使他感受到了温暖,给他带来了快乐,他希望工地也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同时,很多农民工表示,如果工地组织小型晚会的话,他们非常愿意参加。还有很多的农民工很喜欢看书,他们希望工地可以为他们提供小型的图书馆。还有一些农民工喜欢看电影,他们希望工地可以定期的组织。
四、分析与讨论
农民工劳动量较大和原有习惯驱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筑业的劳动量较大,一天工作时间过长,农民工回到宿舍后就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不愿意再去参加费体力的文化活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原有习惯的驱使。在家里时他们的休闲时间也是睡觉和打牌,所以出来打工后,这种习惯很难改变。
建筑工地和当地社区重视不够。首先,工地的施工期一般是一年或两年左右,相应设施在施工完之后就会拆除,为了减少成本,建筑工地不愿意花钱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进行大量投资。其次,很多建筑工地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认识上存在滞后性,他们认为只有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才是正道,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不能为他们带来实惠。还有,建筑工地的负责人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需求上了解不充分,一些工地建设了健身房,但这不是农民工喜欢的文化活动。同时,社区文化设施也没有覆盖到农民工群体中去,农民工没有感受到社区对他们的关怀。
政府部门、社会媒体的不作为。政府部门在开展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上困难重重,因为他们管辖的范围内的工地太多,又暂时还没有固定的专项资金,只能去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工地。政府监管方面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补救问题,社会媒体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宣传和报道。
思想观念的提升和文化生活的对比。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和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青年农民工,他们宁可少挣一点钱,也希望自己过得快乐充实,所以农民工对自己的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他们看到城里人丰富多彩的的文化生活是,一比较起自己现在的文化生活,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所以他们非常希望建筑工地提供和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 五、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在和工地负责人交谈时了解到,农民工每天的工作量是一定的,但是工作时间的多少却不确定,一些技术不扎实的工人工作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农民工只有将打扑克、打麻将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他们的工资才能不断增加,工作时间才会相应地缩短,那么文化生活水平才有可能被丰富。
建筑工地主动组织文化活动。工地可以为农民工提供书籍和报纸,或者设立报刊栏,让喜欢看报纸的农民工可以随时观看。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放映室,为农民工放电影看。同时,工地还应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在重大节日组织农民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在双休日开展简捷、易操作的活动。
政府部门加强引导、监督、投入和协助。首先,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教育,政府“送”文化生活给农民工,不如把文化生活“种”在他们的心里。当农民工认识到文化生活会给他们带来好处时,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去。其次,政府不断了解文化需求和加大监督落实工作。在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听证会、各种调查、走访来了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特点。同时由于基层负责人对于农民工的文化活动仅仅就是走走过场,象征性的举行一些文化活动。接着,资金问题是阻碍农民工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的关键所在,政府要设置专项资金。最后,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协作,如果文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局和工会能够联合起来,那么为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而努力的队伍就会不断地壮大了,就不会存在文化局孤掌难鸣的现象。
社会媒体进一步宣传报道。社会应积极鼓励舆论宣传,让人民去关注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对开展农民工文化生活较好的工地加以宣传,对于那些不积极开展的进行批评式的报道。同时由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有限,所以要使这方面的资金充足,那么就要从社会里募捐,建立“农民工文化生活基金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去。
六、结束语
邓小平曾经反复强调,“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个是精神文明”[3]。这两个文明建设对于农民工同样适用。目前,中央政府比较重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建设,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物质因素、制度因素、自身因素等,只有农民工自身、基层政府领导、建筑公司、新闻媒体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周菊珍.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3.1.
[2]皇甫华.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J].大舞台.2012.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156.
作者简介:
李宝龙,男,1991年7月生,山东省滕州市人,华北科技学院在校学生。
冯文明,男,1983年9月生,河南项城人,华北科技学院助教,硕士。
任宏德,男,1976年7月生,河北省唐山人,华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
【关键词】建筑农民工 文化生活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D412.6;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48-02
一、背景与目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亿农业人口的国家,大批的农民为了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纷纷涌入城市务工,人们给予这个群体一个崭新的称谓——农民工。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待遇,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仍然相当匮乏[1]。特别是伴随着农民工的更新换代,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所以加强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对于激发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2]。
二、对象与方法
为进一步了解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笔者深入安徽省合肥市对13名建筑工地农民工、3名工地负责人和2名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调研的方法是访谈法。年龄最小的访谈对象是24岁的小王,他来自安徽蚌埠。小王朝气蓬勃、踏实肯干,他是青年农民工的典型代表。年龄最大的是52岁的李大爷,李大爷对这个调研很感兴趣,他在建筑工地干了20多年,他就是建筑工地农民工的活化石;访谈的3位工地负责人都是监理部的经理;访谈的政府工作人员是合肥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的苏处长和合肥市团市委办公室的王主任。每个人的访谈时间一般为20分钟,同时对访谈进行了笔记和录音。
三、归纳与总结
在资料整理的初期,首先将笔记和录音整理成文字材料,然后对文字材料逐字逐句地进行归纳分析,共得到一百多个关键语句。例如打牌、聊天、下象棋、睡觉、周围没有书店、生活在郊区、做不到每个工地都覆盖、希望有图书馆、想了解新鲜情况、看看报纸、自带电视、没有怎么参加、工地不支持等。随后对关键语句进行整合和提炼,最后得到了五种类别,分别是:文化活动单调、文化设施缺乏、主管部门无奈、文化生活渴求。
文化活动单调。在谈及自己在业余时间的活动时,一位农民工无奈地说:“唉,业余的时候我们农民工还能干嘛?睡觉呗。”他们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睡觉、聊天和打扑克。还有一些农民工非常喜欢看书,又不舍得花钱买,有时会没有书看。青年农民工说他们在工地不开工时,还会去附近的网吧玩玩。
文化设施缺乏。在访谈时,了解到宿舍里摆放的电视机都是他们自带的,工地不提供这些东西。当问及他们平时参加什么文化活动时,有一位农民工就表示“没有,让我们怎么参加?”、“都到信息时代了,我们什么也不了解。”有一些工地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购置了少量健身器材。
主管部门无奈。合肥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合肥市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有上百处,文化局开展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活动时,只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地,所以文化活动覆盖的面积较小。同时,他们说,文化局也不完全清楚建筑工地的准确数量和具体位置,他们会把政府的政策方针通知给各个区县,要想把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落到实处,需要广泛发动基层的文化部门。另外,苏处长表示,资金问题是他们现在最大的难题,文化局没有为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而设立专项资金,这也是农民工文化生活建设的困境所在。
文化生活渴求。访谈的一位农民工表示,“我怀念在南方的那种生活,那段时间很开心”。这是因为他在南方打工时,工厂在劳动节和中秋节时都会组织农民工举行晚会,所有的节目都是农民工自己组织表演的,这些活动使他感受到了温暖,给他带来了快乐,他希望工地也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同时,很多农民工表示,如果工地组织小型晚会的话,他们非常愿意参加。还有很多的农民工很喜欢看书,他们希望工地可以为他们提供小型的图书馆。还有一些农民工喜欢看电影,他们希望工地可以定期的组织。
四、分析与讨论
农民工劳动量较大和原有习惯驱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筑业的劳动量较大,一天工作时间过长,农民工回到宿舍后就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不愿意再去参加费体力的文化活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原有习惯的驱使。在家里时他们的休闲时间也是睡觉和打牌,所以出来打工后,这种习惯很难改变。
建筑工地和当地社区重视不够。首先,工地的施工期一般是一年或两年左右,相应设施在施工完之后就会拆除,为了减少成本,建筑工地不愿意花钱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进行大量投资。其次,很多建筑工地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认识上存在滞后性,他们认为只有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才是正道,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不能为他们带来实惠。还有,建筑工地的负责人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需求上了解不充分,一些工地建设了健身房,但这不是农民工喜欢的文化活动。同时,社区文化设施也没有覆盖到农民工群体中去,农民工没有感受到社区对他们的关怀。
政府部门、社会媒体的不作为。政府部门在开展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上困难重重,因为他们管辖的范围内的工地太多,又暂时还没有固定的专项资金,只能去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工地。政府监管方面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补救问题,社会媒体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宣传和报道。
思想观念的提升和文化生活的对比。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和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青年农民工,他们宁可少挣一点钱,也希望自己过得快乐充实,所以农民工对自己的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他们看到城里人丰富多彩的的文化生活是,一比较起自己现在的文化生活,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所以他们非常希望建筑工地提供和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 五、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在和工地负责人交谈时了解到,农民工每天的工作量是一定的,但是工作时间的多少却不确定,一些技术不扎实的工人工作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农民工只有将打扑克、打麻将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他们的工资才能不断增加,工作时间才会相应地缩短,那么文化生活水平才有可能被丰富。
建筑工地主动组织文化活动。工地可以为农民工提供书籍和报纸,或者设立报刊栏,让喜欢看报纸的农民工可以随时观看。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放映室,为农民工放电影看。同时,工地还应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在重大节日组织农民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在双休日开展简捷、易操作的活动。
政府部门加强引导、监督、投入和协助。首先,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教育,政府“送”文化生活给农民工,不如把文化生活“种”在他们的心里。当农民工认识到文化生活会给他们带来好处时,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去。其次,政府不断了解文化需求和加大监督落实工作。在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听证会、各种调查、走访来了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特点。同时由于基层负责人对于农民工的文化活动仅仅就是走走过场,象征性的举行一些文化活动。接着,资金问题是阻碍农民工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的关键所在,政府要设置专项资金。最后,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协作,如果文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局和工会能够联合起来,那么为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而努力的队伍就会不断地壮大了,就不会存在文化局孤掌难鸣的现象。
社会媒体进一步宣传报道。社会应积极鼓励舆论宣传,让人民去关注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对开展农民工文化生活较好的工地加以宣传,对于那些不积极开展的进行批评式的报道。同时由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有限,所以要使这方面的资金充足,那么就要从社会里募捐,建立“农民工文化生活基金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去。
六、结束语
邓小平曾经反复强调,“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个是精神文明”[3]。这两个文明建设对于农民工同样适用。目前,中央政府比较重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建设,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物质因素、制度因素、自身因素等,只有农民工自身、基层政府领导、建筑公司、新闻媒体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周菊珍.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3.1.
[2]皇甫华.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J].大舞台.2012.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156.
作者简介:
李宝龙,男,1991年7月生,山东省滕州市人,华北科技学院在校学生。
冯文明,男,1983年9月生,河南项城人,华北科技学院助教,硕士。
任宏德,男,1976年7月生,河北省唐山人,华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