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师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因而语文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影响语文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笔者从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语文教师能力的因素除了必备的专业素质和先天素质外,还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积极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完成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课堂反应和教学效果的反思过程,完善的教学反思就相当于一节课的二次备课。通过教学反思,语文教师可以清楚地把握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少走弯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目前存在的现象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甚至有些是被动应对上级或学校进行的“教学五认真”检查。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的人为数不多,能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进行教学反思研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部分语文教师未能清醒地意识到教学反思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作用,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对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真正落实缺乏相应的行动措施。
二、对实绩考核形式的片面认识
实绩考核是检验教育教学成果的方法之一,它是以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为主要依据来衡量每个教师的工作实绩的,实绩考核结果关系着教师的荣誉。因此部分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肯定也会考虑实绩因素:学生的语文成绩,班级的均分、及格率。而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课文本身就融合了文字、意境、逻辑、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认知体系,针对文本侧重点的不同,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互动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授课形式下感知、品味、领悟,达到文我交融的情景教学,最大化发挥语文教学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此种授课方式有时会削弱对考试内容的讲解,也会大大占用学生对考试内容识记的时间,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实绩考核的角度考虑,部分教师可能会选择功利化的教学方式。如果单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来考虑进行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就会很简单。拿文言文来说,部分语文教师的上课步骤简单机械:作者背景介绍、集体朗读、教师翻译、归纳主旨、学生背诵。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检查默写。试问这样一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才能培养起来?
三、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动力
电脑的普及、多媒体资源共享、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内容,足以让语文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下载所需要的教学课件。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灵活地学以致用,能提高教学水平,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批能省事则省事的“照搬先生”。笔者有深刻的体验,要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课件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网络上现成的教案、课件,拿来就用,何乐而不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语文教师可能不愿意花费心血自己设计课件,就谈不上钻研教材,更谈不上创新了。
以上种种情况,不利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语文教师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才可能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改进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责任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语文教师对所教学科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才可能在工作中积极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要解决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主动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皮斯纳也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之余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影像回放。比如:诗歌欣赏课,采用何种互动方式学生参与度高,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当,学生领悟能力提高了多少等等。这样通过不断的反思,对自己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找出教学实践中与教学理念不吻合的甚至相悖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变则浅。要在反思中提升,找到努力的方向,使自己以后的语文教学行为更加完美。
二、目光长远,开放思路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是多面手,既是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者,又是善于演绎的表演者,还是通晓各学科知识的博学者。比如面对一篇寓言,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寓言,基于寓言文体应该如何教学。每种文体有各自的特色,寓言应该有寓言的哲理内涵;童话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能讲出散文的特色;戏剧要演绎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文学作品应采用不同的格调来设计课型,讲《春》那样文质兼美的散文绝不能等同于《陈涉世家》那样进行历史背景的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是需要语文教师深思和钻研的。如果能潜心钻研文本特点,潜心设计教学案、教学课件,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定能游刃有余。或风和日丽、小桥流水,或慷慨激昂、纵横驰骋,或神游天外充满幻想,或敏锐深刻散发哲理。课内,通过形式多样的开放式、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外,带领学生走进青山绿水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走进社区体验服务带来的愉悦。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成长。采用这种语文教学形式,短期内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一定能有显著提高,但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来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了,欣赏感悟的能力增强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综合素质就能大幅提升,考核之类的事情也就不会再成为语文教师的困扰了。
因此,语文教师不能被近期的考核所制约,目光放长远,何愁见不到雨后彩虹。要少些顾虑,多些情趣;少些灌输,多些引导;少些框框,多些自由,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语文,语文课程才会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的灵魂还给学生。
三、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兴衰关系着教师的荣辱,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教学品质的优劣,教师强则学校强。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地钻研教材教法,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有发展的眼光,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投身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
创新意识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要求。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深刻的钻研和思考:如何让自己所讲的内容新颖生动;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新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开展讨论。要开展探究式、互动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形式,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摆脱教师主导的机械化、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乐于也更容易接受。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新思路新模式抱有究根问底的热情,积极进行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并能够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入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教学工作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创新型教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这也是当代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一切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为宗旨,才能真正与时俱进。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摸索新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构建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师队伍与语文教育环境,为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缺乏积极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完成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课堂反应和教学效果的反思过程,完善的教学反思就相当于一节课的二次备课。通过教学反思,语文教师可以清楚地把握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少走弯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目前存在的现象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甚至有些是被动应对上级或学校进行的“教学五认真”检查。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的人为数不多,能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进行教学反思研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部分语文教师未能清醒地意识到教学反思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作用,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对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真正落实缺乏相应的行动措施。
二、对实绩考核形式的片面认识
实绩考核是检验教育教学成果的方法之一,它是以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为主要依据来衡量每个教师的工作实绩的,实绩考核结果关系着教师的荣誉。因此部分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肯定也会考虑实绩因素:学生的语文成绩,班级的均分、及格率。而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课文本身就融合了文字、意境、逻辑、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认知体系,针对文本侧重点的不同,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互动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授课形式下感知、品味、领悟,达到文我交融的情景教学,最大化发挥语文教学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此种授课方式有时会削弱对考试内容的讲解,也会大大占用学生对考试内容识记的时间,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实绩考核的角度考虑,部分教师可能会选择功利化的教学方式。如果单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来考虑进行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就会很简单。拿文言文来说,部分语文教师的上课步骤简单机械:作者背景介绍、集体朗读、教师翻译、归纳主旨、学生背诵。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检查默写。试问这样一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才能培养起来?
三、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动力
电脑的普及、多媒体资源共享、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内容,足以让语文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下载所需要的教学课件。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灵活地学以致用,能提高教学水平,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批能省事则省事的“照搬先生”。笔者有深刻的体验,要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课件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网络上现成的教案、课件,拿来就用,何乐而不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语文教师可能不愿意花费心血自己设计课件,就谈不上钻研教材,更谈不上创新了。
以上种种情况,不利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语文教师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才可能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改进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责任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语文教师对所教学科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才可能在工作中积极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要解决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主动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皮斯纳也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之余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影像回放。比如:诗歌欣赏课,采用何种互动方式学生参与度高,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当,学生领悟能力提高了多少等等。这样通过不断的反思,对自己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找出教学实践中与教学理念不吻合的甚至相悖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变则浅。要在反思中提升,找到努力的方向,使自己以后的语文教学行为更加完美。
二、目光长远,开放思路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是多面手,既是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者,又是善于演绎的表演者,还是通晓各学科知识的博学者。比如面对一篇寓言,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寓言,基于寓言文体应该如何教学。每种文体有各自的特色,寓言应该有寓言的哲理内涵;童话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能讲出散文的特色;戏剧要演绎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文学作品应采用不同的格调来设计课型,讲《春》那样文质兼美的散文绝不能等同于《陈涉世家》那样进行历史背景的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是需要语文教师深思和钻研的。如果能潜心钻研文本特点,潜心设计教学案、教学课件,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定能游刃有余。或风和日丽、小桥流水,或慷慨激昂、纵横驰骋,或神游天外充满幻想,或敏锐深刻散发哲理。课内,通过形式多样的开放式、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外,带领学生走进青山绿水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走进社区体验服务带来的愉悦。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成长。采用这种语文教学形式,短期内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一定能有显著提高,但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来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了,欣赏感悟的能力增强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综合素质就能大幅提升,考核之类的事情也就不会再成为语文教师的困扰了。
因此,语文教师不能被近期的考核所制约,目光放长远,何愁见不到雨后彩虹。要少些顾虑,多些情趣;少些灌输,多些引导;少些框框,多些自由,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语文,语文课程才会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的灵魂还给学生。
三、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兴衰关系着教师的荣辱,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教学品质的优劣,教师强则学校强。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地钻研教材教法,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有发展的眼光,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投身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
创新意识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要求。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深刻的钻研和思考:如何让自己所讲的内容新颖生动;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新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开展讨论。要开展探究式、互动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形式,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摆脱教师主导的机械化、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乐于也更容易接受。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新思路新模式抱有究根问底的热情,积极进行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并能够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入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教学工作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创新型教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这也是当代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一切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为宗旨,才能真正与时俱进。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摸索新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构建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师队伍与语文教育环境,为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