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减少心内科患者肺部感染。方法:采用物理性预防措施,实施保护性隔离制度,建立洁净病区。结果:住院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重视基础护理,掌握护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是减少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易感因素:①内源性感染因素:是指来自患者自身的感染因素。②呼吸治疗器械的污染:氧疗装置、雾化器等器械的污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文献记载氧气湿化瓶内液体及管道受细菌感染日益增多,每毫升的细菌含量>20 000CFU,致病菌检出率可达20%[1]。
预防对策
预防外源性肺部感染:关键在于加强对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和正确掌握使用消毒灭菌方法。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必须每日更换,湿化液应用无菌水,从而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最低限度降低医院感染率[2]。
物理性预防措施:①呼吸训练:其方法是患者取立位,也可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在前胸,另一只手放在腹部,选缩唇腹内收,胸前倾,由口徐徐呼气,此时切勿用力,然后用鼻吸气,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与吸时间之比为2∶1或3∶1,每分钟7~8次,每日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这种训练可增强膈肌力量,减少气道阻力或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潮气量,是预防肺部感染的理想措施之一。②变换体位与体位引流:应鼓励患者多活动,不能下床活动者可多做床上运动,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排出。体位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治疗更为重要。③叩击震颤法:翻身与体位引流必须配合叩击与震动,使分泌物松动,脱落而排出。震动常在叩击后进行,多用于年老体弱患者。④有效咳嗽:以腹式呼吸为基础,深吸气后,在呼气约2/3时咳嗽,反复进行。
超声雾化吸入: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进行预防性治疗,目前已被提到重要地位。其优点在于,产生的雾化量大,雾滴细小,能使药液均匀而缓慢地到达末级支气管及肺泡,有效降低了痰液的粘稠度,促使痰液迅速从气道排出,减少病菌繁殖的机会。
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预防、控制感染的基础操作之一,合理的口腔护理能使常寄菌减少到最低限度,防止过度增生,并能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是:使用棉球或纱布浸透0.02%呋喃西林溶液擦洗舌面,硬腭和牙齿,擦洗时动作要轻,心要细,勿损伤口腔黏膜,尤需注意止血钳不可触及黏膜,探舌及软腭时勿过深,以免引起恶心。定时做好咽部培养,至少每周做咽部细菌培养1次,对全身严重感染者增加次数,并根据细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吸痰:吸痰是保持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但也存在着增加感染的潜在危险。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正确的方法是:洗手、备好用物,自主呼吸,患者在深呼吸之后进行,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先给予过度通气2分钟,然后左手折住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快速将导管送至器官导管最深处,松开折压部,回抽吸痰,旋转退出,1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秒,再次吸引时应重新过度通气或患者深吸气5次后进行,要求1次1管,坚持由内到外,禁忌上下提插。
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 吴超,张亚英,沈黎,等.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4-6
2李伟,王桐,张渊.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998
易感因素:①内源性感染因素:是指来自患者自身的感染因素。②呼吸治疗器械的污染:氧疗装置、雾化器等器械的污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文献记载氧气湿化瓶内液体及管道受细菌感染日益增多,每毫升的细菌含量>20 000CFU,致病菌检出率可达20%[1]。
预防对策
预防外源性肺部感染:关键在于加强对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和正确掌握使用消毒灭菌方法。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必须每日更换,湿化液应用无菌水,从而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最低限度降低医院感染率[2]。
物理性预防措施:①呼吸训练:其方法是患者取立位,也可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在前胸,另一只手放在腹部,选缩唇腹内收,胸前倾,由口徐徐呼气,此时切勿用力,然后用鼻吸气,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与吸时间之比为2∶1或3∶1,每分钟7~8次,每日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这种训练可增强膈肌力量,减少气道阻力或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潮气量,是预防肺部感染的理想措施之一。②变换体位与体位引流:应鼓励患者多活动,不能下床活动者可多做床上运动,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排出。体位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治疗更为重要。③叩击震颤法:翻身与体位引流必须配合叩击与震动,使分泌物松动,脱落而排出。震动常在叩击后进行,多用于年老体弱患者。④有效咳嗽:以腹式呼吸为基础,深吸气后,在呼气约2/3时咳嗽,反复进行。
超声雾化吸入: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进行预防性治疗,目前已被提到重要地位。其优点在于,产生的雾化量大,雾滴细小,能使药液均匀而缓慢地到达末级支气管及肺泡,有效降低了痰液的粘稠度,促使痰液迅速从气道排出,减少病菌繁殖的机会。
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预防、控制感染的基础操作之一,合理的口腔护理能使常寄菌减少到最低限度,防止过度增生,并能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是:使用棉球或纱布浸透0.02%呋喃西林溶液擦洗舌面,硬腭和牙齿,擦洗时动作要轻,心要细,勿损伤口腔黏膜,尤需注意止血钳不可触及黏膜,探舌及软腭时勿过深,以免引起恶心。定时做好咽部培养,至少每周做咽部细菌培养1次,对全身严重感染者增加次数,并根据细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吸痰:吸痰是保持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但也存在着增加感染的潜在危险。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正确的方法是:洗手、备好用物,自主呼吸,患者在深呼吸之后进行,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先给予过度通气2分钟,然后左手折住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快速将导管送至器官导管最深处,松开折压部,回抽吸痰,旋转退出,1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秒,再次吸引时应重新过度通气或患者深吸气5次后进行,要求1次1管,坚持由内到外,禁忌上下提插。
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 吴超,张亚英,沈黎,等.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4-6
2李伟,王桐,张渊.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