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HI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眩晕症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眩晕症;中药;针刺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4-0098-02
眩晕症是目眩与头昏症的总称[1-2],患者在不运动的情况下主观上会感到有运动感,其对空间关系定向、平衡方面出现功能性障碍,最终产生晃动、倾斜、旋转等运动幻觉,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冒冷汗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3],部分颈椎疾病、眼科病、高血压症、贫血等临床常见病均有可能引起眩晕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方法较多,但是其临床疗效参差不齐。为进一步分析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眩晕症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选取3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6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眩晕症的诊断标准[4],排除肝、肾、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年龄32~68岁,病程1~5年;治疗组年龄30~67岁,病程1~6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703,5 mg)口服,5 mg/d,治疗时间维持10 d。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刺进行治疗,使用0.3 mm×40 mm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LOT/BACTH08106)针刺内关(双)、风池(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百劳穴(双)、肩井穴(双)、天柱、头维穴,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次;中药基础方:龙胆草8 g,生姜8 g,制半夏12 g,天麻15 g,黄芪15 g,丹参20 g,茯苓20 g,白术20 g。呕吐症状较重者加生赭石30 g,旋复花15 g;有高血压、头痛症状较重者加复枯草 15g,白芷15g,天麻10g;耳鸣、耳聋、尿黄以及便秘者加龙胆草10 g,丹皮15 g。水煎服,早晚各1次, 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进行评分[5];评定临床效果。
1.4 疗效判定[6]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行动正常,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患者劳累后,还是有不适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发作次数减少,能够工作;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学系统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兩组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眩晕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以中老年人群多见,其反复发作使患者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退,甚至可能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8]。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是临床上治疗眩晕症的常用药物,该药物为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选择性阻止过量钙离子流入细胞,缓解血管收缩、血管通透性增高,舒张脑与内耳血管,促进迷路血流改善,从而使得眩晕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其临床效果有限[9]。
中医理论认为,眩晕症出现的根本原因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其病因包括久病失血、情志郁勃、饮食不节、跌倒扑伤、外感风邪以及年老体弱等[10]。本研究中,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生姜温中止吐;天麻化痰熄火;半夏燥湿祛痰;黄芪补气升阳;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丹参活血化痰。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芪能够有效扩张脑部血管以及外周血管,起到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天麻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脑部血管的收缩功能,降低外周阻力,进而改善患者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丹参能明显扩张脑部血管,能抗血栓以及血小板的凝集,改善体内的血液流动和微循环,还能增强机体内脑细胞的抗氧化能力[11]。同时,结合针刺,三阴交穴为足太阳、足厥阴、足少阴之会穴,可健脑养神;内关穴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太阳,八脉交汇穴之一,通于阳经,和胃止呕,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治疗前后,两组DH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眩晕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刚,宋敏,秦大平,等. 颈椎姿态调衡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不同临床分型的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8):1939-1941.
[2]Dong Wook Kim,Jun-Sang Sunwoo,Sang Kun Lee. Incidence and Localizing Value of Vertgo and Dizziness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Video-EEG monitoring study[J]. Epilepsy Research,2016,12(02):123-125.
[3]舒竞铖,尹时华,刘渊,等.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 世界中醫药,2015,10(04):598-600,60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7-38.
[5]丁雷,刘畅,王嘉玺.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的评价[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1(02):228-230.
[6]王利一,彭好,黄魏宁,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评定量表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08):595-597.
[7]K. Deniz,S.S. Akdeniz,A.. Ko,
et al. Evaluation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following Le Fort I osteotom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2016,21(07):215.
[8]刘振峰,韦曙平,林小武,等. 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中药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05):102-104.
[9]鲁文琴,尹航.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临床研究与药理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130-131.
[10]丁心香,王爱国,郑昆仑,等. 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05):955-959.
[11]黄鑫汇,况成宏,吕红. 益气升阳类中药与活血通窍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 四川中医,2014,32(05):111-113.
【关键词】 眩晕症;中药;针刺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4-0098-02
眩晕症是目眩与头昏症的总称[1-2],患者在不运动的情况下主观上会感到有运动感,其对空间关系定向、平衡方面出现功能性障碍,最终产生晃动、倾斜、旋转等运动幻觉,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冒冷汗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3],部分颈椎疾病、眼科病、高血压症、贫血等临床常见病均有可能引起眩晕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方法较多,但是其临床疗效参差不齐。为进一步分析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眩晕症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选取3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6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眩晕症的诊断标准[4],排除肝、肾、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年龄32~68岁,病程1~5年;治疗组年龄30~67岁,病程1~6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703,5 mg)口服,5 mg/d,治疗时间维持10 d。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刺进行治疗,使用0.3 mm×40 mm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LOT/BACTH08106)针刺内关(双)、风池(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百劳穴(双)、肩井穴(双)、天柱、头维穴,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次;中药基础方:龙胆草8 g,生姜8 g,制半夏12 g,天麻15 g,黄芪15 g,丹参20 g,茯苓20 g,白术20 g。呕吐症状较重者加生赭石30 g,旋复花15 g;有高血压、头痛症状较重者加复枯草 15g,白芷15g,天麻10g;耳鸣、耳聋、尿黄以及便秘者加龙胆草10 g,丹皮15 g。水煎服,早晚各1次, 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进行评分[5];评定临床效果。
1.4 疗效判定[6]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行动正常,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患者劳累后,还是有不适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发作次数减少,能够工作;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学系统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兩组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眩晕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以中老年人群多见,其反复发作使患者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退,甚至可能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8]。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是临床上治疗眩晕症的常用药物,该药物为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选择性阻止过量钙离子流入细胞,缓解血管收缩、血管通透性增高,舒张脑与内耳血管,促进迷路血流改善,从而使得眩晕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其临床效果有限[9]。
中医理论认为,眩晕症出现的根本原因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其病因包括久病失血、情志郁勃、饮食不节、跌倒扑伤、外感风邪以及年老体弱等[10]。本研究中,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生姜温中止吐;天麻化痰熄火;半夏燥湿祛痰;黄芪补气升阳;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丹参活血化痰。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芪能够有效扩张脑部血管以及外周血管,起到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天麻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脑部血管的收缩功能,降低外周阻力,进而改善患者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丹参能明显扩张脑部血管,能抗血栓以及血小板的凝集,改善体内的血液流动和微循环,还能增强机体内脑细胞的抗氧化能力[11]。同时,结合针刺,三阴交穴为足太阳、足厥阴、足少阴之会穴,可健脑养神;内关穴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太阳,八脉交汇穴之一,通于阳经,和胃止呕,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治疗前后,两组DH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眩晕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刚,宋敏,秦大平,等. 颈椎姿态调衡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不同临床分型的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8):1939-1941.
[2]Dong Wook Kim,Jun-Sang Sunwoo,Sang Kun Lee. Incidence and Localizing Value of Vertgo and Dizziness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Video-EEG monitoring study[J]. Epilepsy Research,2016,12(02):123-125.
[3]舒竞铖,尹时华,刘渊,等.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 世界中醫药,2015,10(04):598-600,60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7-38.
[5]丁雷,刘畅,王嘉玺.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的评价[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1(02):228-230.
[6]王利一,彭好,黄魏宁,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评定量表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08):595-597.
[7]K. Deniz,S.S. Akdeniz,A.. Ko,
et al. Evaluation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following Le Fort I osteotom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2016,21(07):215.
[8]刘振峰,韦曙平,林小武,等. 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中药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05):102-104.
[9]鲁文琴,尹航.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临床研究与药理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130-131.
[10]丁心香,王爱国,郑昆仑,等. 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05):955-959.
[11]黄鑫汇,况成宏,吕红. 益气升阳类中药与活血通窍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 四川中医,2014,32(0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