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象形文字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价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巴象形文字是丽江纳西族创造的一种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现如今东巴象形文字通过艺术加工,已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小朋友从小受其熏陶,丰富了他们素质教育的内容,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既能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开展民族艺术教育体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形成并发展我园的办园特色。
  【关键词】东巴象形文字;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98-01
  东巴象形文字是丽江纳西族创造的一种古老的,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它们在国内学术界被称为东巴文或东巴象形文字,在国外多称为“纳西象形文”,而在纳西语中称“斯究鲁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迹”或“木与石的记录”。说明东巴文就是象形文,是临摹自然形态借以达意的图画文字。据不完全统计这种图画象形文字大约有三千个单字[1]。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简练,色彩鲜艳,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笔者认为东巴象形文字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东巴象形文字通过艺术加工后,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在这里的纳西小朋友在耳濡目染中接触到了一些有趣的东巴象形文字,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把东巴象形文字有机的渗透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关注纳西族民俗文化的发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纳西族特有的文化资源,来传承、弘扬纳西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与纳西族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下,不断扩充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一、东巴象形文字产生与幼儿美术教育的历史渊源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东巴文字,由于人类造字尊重意识,或者叫做仿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文字无非就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了,开始的时候就是有图画,现在我们的东巴文里面有很多的图画字,一幅图画就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约定俗成固定的一个内容,大家一看这个画就知道它是指什么事情,所以由于图画字,人们在观察,比如汉字山,因为汉族人是在平原里面看那个‘山’,是一个山,一个山的,所以他写字呢,就有三个山头,但是纳西族生活在山区里头,他一出门就是大山,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就是只有一个‘山’,就是这么个意思,像汉字的门字,有两扇门,纳西族只有一个门,所以他造字的时候看到的只有一个门,与他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所以他在造字的时候看到什么就画下了什么,逐步用图画从繁到简,就把它减少了,形成约定俗成的一种笔画,固定的形式,它属于这样造字的范围,所以东巴文它是通过图画到文字发展起来的,正所谓书画同源。”
  二、东巴象形文字纳入幼儿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丽江这块神奇的土地,丰富多彩的纳西民族文化,魅力无穷的纳西民间艺术,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不可多得的良好课程资源。如古城里风格迥异的纳西民居、三眼井,披星戴月的纳西服饰,历史悠久而又闻名世界的纳西古乐,金钥匙等都是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存在于現实生活之中,容易得到,对幼儿来说亲切自然,是艺术教学的好材料,在美术教学中应好好的融合,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孩子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3]。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丽江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展了《丽江市幼儿园园本课程》、《丽江特色幼儿园美术教育》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东巴象形文字等乡土教材的研究、运用,使之成为现有教材的有益补充,从而使幼儿美术教育真正能达到增智、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东巴象形文字渗透到幼儿美术活动中,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幼儿对本民族文化得而情感,使我们祖先留下的民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三、东巴象形文字在生活教育中的实然状态
  东巴象形文字是东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它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形符、声符和读音。在表现上用大胆夸张和概括的手法,追求气势活泼和细节的真实完善。以优美的线条、造型,美丽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摄取构成了东宝象形文字的艺术特征,给人以一种满纸日月山川、虫鱼鸟兽的洪荒太古之美的感受[4]。而对于这种象形文字,老老少少,即便是没有读过书的也容易辨认,所以适合小朋友学习。在丽江的大街小巷、民俗村、各旅游景区都设有猜字壁。我园近几年也很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教育,环境的创设中突出民族特色,在幼儿园活动室、走廊、外墙、大门等环境布置以东巴象形文字的装饰为主。古城里旅游产品也很多,东巴文纪念品、东巴字木刻品、东巴文化衫等。这些象形文字,看上去是一副副精美的图画,老师经常让幼儿欣赏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东巴象形文字及饰品,开阔了幼儿眼界,让幼儿了解作品的表现方法,体现画面色彩的搭配,增强对画面的感受。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知,美本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不是因为人们发现了美才是美的。“爱美之心,人间有之”,人们爱美,才发现了美,认识了美,同时又以心中的形象创造了美。美是有一定的形象,是可以感知的,能使人怡情悦目;能催人积极向上,热爱生命,去追求生命的真谛。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幼儿,从小培养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对其一生至关重要。欣赏和体验我们身边的纳西族东巴文化,使幼儿的审美意识在生活中不断得到提高,陶冶幼儿了幼儿的性情。同时,教师还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孩子,把孩子的思想感情带到优美的境界中去,进一步感染和激发起幼儿对东巴象形文字的兴趣和创造的愿望。   四、东巴象形文字纳入幼儿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探索
  开展课题研究能使教师们获取更多的民族艺术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民族艺术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对民族艺术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有效地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反思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1.园本课程研究注重本土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
  将本土民族文化引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充分的补充了课程资源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地或社区组织的一些纳西民俗活动,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拓展了幼儿园教育以幼儿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形式要活泼,内容要丰富,才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纳西民间艺人创作室,纳西民族文化博物馆。在每年的“三多节”、“火把节”、“棒棒会”等少纳西民族节日,教师可适当带领幼儿走出去,参加各种民俗活动,欣赏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访问民间纳西艺人,领略绚丽的纳西传统民族服饰,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让幼儿们深感纳西艺术的魅力。然后把自己所观察到、听到、收集到、学到的纳西文化引入美术活动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和应用。让孩子们体验到一种来自于纳西民族艺术的情感流动,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增添对纳西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纳西族文化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既传承了纳西文化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表现力,把本土的纳西族文化很好的融合到了美术教育之中。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幼儿美术活动情况及教学情境灵活的选择生活化教学方法,(1)走出去——让幼儿亲历生活,根据我园的地区特点,充分挖掘本土美工教学资源。我园周边有古城、公园、大石桥、雪山等文物古迹;围绕这些,我们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其次,我们还利用春游、秋游等活动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美的情操。(2)请进来——让民间艺人、社区艺人亲自到幼儿园,为教师和幼儿传授在木板、T恤上雕刻、绘画东巴字,通过学习绘画东巴字,老师和孩子们了解到了家乡民族文化特色,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同时也萌发了幼儿创作情感。
  寻找、挖掘本民族文化中可利用的资源材料,老师对本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做一个分析和整理,确定孩子能够喜欢并能够操作的内容,寻求多方面的帮助,充分发挥家长和社区的作用,组织了一些体现我们本地民族文化的美术活动。如:《漂亮的七星》、《东巴明信片》、《东巴字画“一家人”》。
  2.以研促改,形成幼儿园的特色。
  我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创设出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民族环境,幼儿园从大门到院落,从会议室到活动室都散发出浓郁的纳西东巴文化韵味。丽江的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浓郁纳西东巴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纳西东巴文化的熏陶,对纳西东巴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此外,因地制宜地把纳西族文化引入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加强业务学习,每星期组织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搜集纳西特色美术资料,分析整理成符合幼儿教育的活动计划。业务学习分年级进行,全体教师通过多次研究、实践,创编出18个具有纳西民族特色的适合幼儿的美术活动,分小、中、大班、大大班在全园进行推广,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纳西特色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纳西特色美术教学公开观摩活动比赛,赛前大家从不同角度多次修改课题活动设计方案,反复试教,制作所需道具,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活动中内容丰富多彩,有美术欣赏、手工、意愿画、手指点画等,每个活动内容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色,民族趣味浓厚,教具准备充分,场景布置新颖,活动过程清晰,年级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活动有创新,从中总结出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把纳西东巴画挖掘出来,很有价值,使纳西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开发,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现在课题研究已覆盖全园。让全园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全园形成了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我园在开展此课题研究中,不断挖掘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内容、方法,在边实践边修正的过程中,开发独特的美术特色课程,收集与整理出了各年龄段的目标体系,本课题研究还将民族化的理念转化成教育行为,创设的民族化教育环境、总结的具体培养方法,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园本资源。
  结语
  东巴象形文字,是一束色彩艳丽,气味芳香的小花,它像一条涓涓细流,欢欢畅畅地汇入中华民族的海洋。成功的挖掘本地东巴文化,并渗透于幼儿美术活动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常言说“学习无止境,探索无止境”,让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为全面推进幼儿的整体素质,为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群育.新编丽江风物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04,P168页.
  [2]刘电之.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P136页.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2001.7,P5页.
  [4]杨世光.东巴文化的自然性[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09,P19页.
  [5]和品正,赵世红.《东巴艺术》[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P24~26页.
  [6]习煜华.《东巴形象文卉写字汇编》[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P103~107页.
  [7]李锡.《纳西象形文字》[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P12~14页.
其他文献
介绍了大浪淀水库堤外滩地猎人河苜蓿种植的适宜条件及主要栽培技术,分析了猎人河苜蓿草在改善水库环境、水土保持、水质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In this paper, the precursor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fluid caused by the Wenchuan M8.0 and Yushu M7.1 earthquakes are studied, and the response diff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共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