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综观翻译活动的研究,是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外宣翻译要特别注重平衡各方的环境,以达到最佳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翻译;外宣翻译
一、引言
生态翻译学自2001年提出已经经历了10多年。该理论已经有百余篇专题文章发表、经过“两岸四地”连续研讨、国家级研究课题立项、高层次论坛主旨报告以及外语翻译期刊专栏设置,显示出该理论的高度影响力。生态翻译学得益于国际翻译界的生态学视角,加之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胡庚申教授的努力下,形成了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路径。生态翻译学研究“生态”、“选择”、“适应”与翻译的关系,追求译者与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原文与译文、译者与读者、译文与译语文化的和谐。译者总是在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做出最佳的适应和优化的选择。
二、生态翻译学的发展
“关联序链”的提出,即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积淀,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成员,长期的交流活动形成了文化, 文化以语言为媒介传播,语言不通就需要翻译,这样就形成“关联序链”。
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有很多相似性。自然生态强调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翻译生态也是如此。翻译生态系统内各利益相关者存在着相互交织的联系而且不同翻译生态系统之间也相互作用和影响。互利共生是一种生物间的互惠关系,这种规律也同样存在于翻译生态中。在翻译生态中,译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可以对翻译生态环境发挥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
胡庚申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引入翻译研究 ,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同时,将翻译的语境扩展到“翻译生态环境”,也就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将语言、社会、文化、交际、以及作者 、读者、委托者看做一个整体,共同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翻译过程是由译者主导的适应与选择的循环过程。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论,展示了一种生态伦理的“多维整合”,主要指评判译文的标准,不只是忠实于“原文”, 也不只是迎合读者,而是要在保持文本生态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在新的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的最大适应度。新闻在语言、文化、交际生态语境的“多维整合”,须协调原作者、读者、委托者之间的关系,动态性地做出最佳适应与选择,从而使译文更好地被读者接受。
三、外宣新闻中的应用
在外宣新闻翻译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译者都是在特定的意识行为下进行翻译的,而译者的意识程度对翻译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语言上的选择适应
例1:有的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了应付
场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应用。
Some Party officials stop studying Party theory or learning information which they need in performing their duties, while others content themselves with the most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which they can use as window-dressing instead of applying it in real work.
中文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三个词实际是一个意思。英语忌重复,译者翻译时,删除语义重复的词语,使译语符合英语习惯,整体适应译语环境。
3.2文化上的选择适应
例2: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广阔的的胸怀。
Indeed, we need a mind that is broader than the sky as we approach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在汉语中,经常使用“广阔的胸怀”或“博大的胸怀”来形容人心胸宽广,英语却不能翻译为“chest”,因为“chest”在英语中没有这层意思。翻译为“mind”则是合适的,这适应了目的语的文化环境。
3.3交际上的选择适应
例3: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We should hold our position firm, uphold righteousness, and respect the facts and the law in law enforcement.
汉语善用四字格来加强语气,同时四字格也包含很多意思,而英语则没有这种形式。如果译成这样,英语国家的读者将很难理解,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译语适应了目的语国家交际的需要,选择了英语的惯用表达。
四、结论
生态翻译论处处体现着和谐统一的生态关系,强调文本与各种生态环境的联系。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再其语言生态、交际生态和文化生态各不相同,在外宣新闻翻译中,译者需要考虑各种生态环境,平衡各方之间的关系,做出最佳的适应与选择,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以促进新闻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62-67.
[2]胡庚申,翻译生态vs 自然生态:关联性、类似性、同构性[J],上海翻译,2010(4):1-5.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4]思创·哈格斯,生态翻译学 R&D 报告: 十年研究 十大进展[J],上海翻译,2011(4):1-6.
[5]陶友兰,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 生态翻译学视角[J],外语界,2012(3):81-88.
[6]张凯歌,生态翻译学视阂下政治文献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D],2015.
[7]张丽红,刘祥清,生态翻译论对外宣翻译的启示[J],中国科技翻译2014,27(2):43-46.
【关键词】:生态翻译;外宣翻译
一、引言
生态翻译学自2001年提出已经经历了10多年。该理论已经有百余篇专题文章发表、经过“两岸四地”连续研讨、国家级研究课题立项、高层次论坛主旨报告以及外语翻译期刊专栏设置,显示出该理论的高度影响力。生态翻译学得益于国际翻译界的生态学视角,加之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胡庚申教授的努力下,形成了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路径。生态翻译学研究“生态”、“选择”、“适应”与翻译的关系,追求译者与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原文与译文、译者与读者、译文与译语文化的和谐。译者总是在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做出最佳的适应和优化的选择。
二、生态翻译学的发展
“关联序链”的提出,即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积淀,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成员,长期的交流活动形成了文化, 文化以语言为媒介传播,语言不通就需要翻译,这样就形成“关联序链”。
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有很多相似性。自然生态强调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翻译生态也是如此。翻译生态系统内各利益相关者存在着相互交织的联系而且不同翻译生态系统之间也相互作用和影响。互利共生是一种生物间的互惠关系,这种规律也同样存在于翻译生态中。在翻译生态中,译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可以对翻译生态环境发挥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
胡庚申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引入翻译研究 ,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同时,将翻译的语境扩展到“翻译生态环境”,也就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将语言、社会、文化、交际、以及作者 、读者、委托者看做一个整体,共同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翻译过程是由译者主导的适应与选择的循环过程。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论,展示了一种生态伦理的“多维整合”,主要指评判译文的标准,不只是忠实于“原文”, 也不只是迎合读者,而是要在保持文本生态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在新的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的最大适应度。新闻在语言、文化、交际生态语境的“多维整合”,须协调原作者、读者、委托者之间的关系,动态性地做出最佳适应与选择,从而使译文更好地被读者接受。
三、外宣新闻中的应用
在外宣新闻翻译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译者都是在特定的意识行为下进行翻译的,而译者的意识程度对翻译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语言上的选择适应
例1:有的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了应付
场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应用。
Some Party officials stop studying Party theory or learning information which they need in performing their duties, while others content themselves with the most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which they can use as window-dressing instead of applying it in real work.
中文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三个词实际是一个意思。英语忌重复,译者翻译时,删除语义重复的词语,使译语符合英语习惯,整体适应译语环境。
3.2文化上的选择适应
例2: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广阔的的胸怀。
Indeed, we need a mind that is broader than the sky as we approach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在汉语中,经常使用“广阔的胸怀”或“博大的胸怀”来形容人心胸宽广,英语却不能翻译为“chest”,因为“chest”在英语中没有这层意思。翻译为“mind”则是合适的,这适应了目的语的文化环境。
3.3交际上的选择适应
例3: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We should hold our position firm, uphold righteousness, and respect the facts and the law in law enforcement.
汉语善用四字格来加强语气,同时四字格也包含很多意思,而英语则没有这种形式。如果译成这样,英语国家的读者将很难理解,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译语适应了目的语国家交际的需要,选择了英语的惯用表达。
四、结论
生态翻译论处处体现着和谐统一的生态关系,强调文本与各种生态环境的联系。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再其语言生态、交际生态和文化生态各不相同,在外宣新闻翻译中,译者需要考虑各种生态环境,平衡各方之间的关系,做出最佳的适应与选择,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以促进新闻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62-67.
[2]胡庚申,翻译生态vs 自然生态:关联性、类似性、同构性[J],上海翻译,2010(4):1-5.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4]思创·哈格斯,生态翻译学 R&D 报告: 十年研究 十大进展[J],上海翻译,2011(4):1-6.
[5]陶友兰,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 生态翻译学视角[J],外语界,2012(3):81-88.
[6]张凯歌,生态翻译学视阂下政治文献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D],2015.
[7]张丽红,刘祥清,生态翻译论对外宣翻译的启示[J],中国科技翻译2014,27(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