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期,法皆斩”质疑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e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期.法皆斩”一语,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文云“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划。失期,法皆斩。”同文载陈胜发动起义也提出“失期皆斩”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一九七五年出土的秦律及以法律文书为主体的大量竹简的睡虎地11号秦墓,因其文书具有的重要性而引起了众多的关心。其中之一是关于墓主“喜”的出身。这一问题是因为墓地位于旧战国的楚国,而据出土文书之一的《编年记》的记录,他曾任秦国官吏这一事实十分明确。
辽的军事制度既沿用契丹原来的部族兵制,同时又参用唐、五代兵制,乍看起来,纷繁复杂,简直毫无头绪。其实,依“蕃汉不同治”的原则,契丹部族兵制并不施于汉军,而辽沿用的唐、五代兵制亦不施于契丹部族军。
《唐摭言》卷七“好放孤寒”载有“李太尉德裕颇为寒进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句‘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句,对此,后人颇感疑惑。李德裕在牛李党争中,是以反对进士科和维护山东士族利益著称的,尤其是他曾明确反对将所谓的“寒士”提拔到中央政权的重要职位上去,观其对唐武宗所说“朝廷显宦,须是公卿子弟,何者?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七,郑成功亲统大军北伐南京失败后,清朝统治者乘机反攻,一方面立即从各地调兵遣将,扑向福建厦门,企图把郑军全部歼灭在汪洋大海中;另方面又派兵到处搜捕抗清义士和民众,茶毒江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通海案,出现了“在南方不曰‘通海’,则曰‘逆书’,在北方不曰‘于七贼党’,则曰‘逃人,”的恐怖局面。
公元一六六二年,郑成功收袋台湾以后,清朝颁布迁界令,在东南濒海五省施行更为严格的海禁.企图通过经济封锁迫他台湾抗清势力不攻自灭。对此.郑氏政权利用台湾的有利条件,派遣大量贸易商船赴东、西洋各国贸易,以洋船贸易所赢之利,补军需粮饷之不足。
关于秦惠王灭蜀之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卷三记为: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新变动,给宋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人们的社会意识和风俗习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反映在生育观念上,就是多子多福思想的动摇和生子不育风俗的盛行。人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拟就宋代生子不育风俗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略作探讨,以期有助于宋代社会史的研究。
程朱理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是官办哲学,它直接影响着达一时期社会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文艺等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它标志着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形态和特征。
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主办的一九八八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于八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五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代表和国外来宾共二百零九人。国内代表一百八十人(也括我国台湾代表二人),其中正式代表一百二十人,列席代表六十一人。
万历中期以后的晚明,是明清之际“天崩地陷”时代的开端。中国自明代嘉靖、万历以来,在封建自然经济机体内萌发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幼芽,并逐步形成了新兴市民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