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零质量模型(轻质模型)与质点模型一样,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零质量模型常常出现在连接体问题中,例如轻杆、轻绳、轻质的滑轮等等.由于不考虑其质量的影响,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零质量模型也给中学物理习题命制的过程略去了很多繁琐的条件,成为了连接体问题的最佳伴侣.例如“不计绳子质量,不计滑轮质量”等等理想化的的条件.并且这类问题在高考中占到了很重要的地位.
2011年江苏物理卷选择题第9题考查了轻飘带的斜面问题.学生面对这个陌生的情景时,往往束手无策.2013年上海物理卷第25题考查了零质量的支架问题,情景也十分的新颖.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去克服新情景带来的思维障碍.
1零质量模型的特点
由于质量为零,轻质模型在系统中只起到连接作用.如果轻质物体受到的合力或合力矩不为零,它将获得无穷大的加速度或角加速度.极短时间内它早已“飞走”,这是不合实际的.然而轻质物体的加速度或角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它会以任意速度或角速度依附于另外的物体.所以零质量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零质量刚体受到的合力矩为零,但角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2)受到的合力应该为零,但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3)研究系统整体,应当忽略轻质物体的质量
下面例举近几年涉及零质量模型问题的高考题,谈一谈在陌生情景中解决相关问题的一般思路.然后对模型进行拓展,以此来考察学生对模型的迁移能力.
2合力矩为零的情况
例题1(2013年上海)如图1,倾角为37°,质量不计的支架ABCD的D端有一大小与质量均可忽略的光滑定滑轮,A点处有一固定转轴,CA⊥AB,DC=CA=0.3 m.质量m=1 kg的物体置于支架的B端,并与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绳另一端作用一竖直向下的拉力F,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沿BD做匀速直线运动,己知物体与B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为保证支架不绕A点转动,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若增大F后,支架仍不绕A点转动,物体能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s(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取sin37°=0.6,cos37°=0.8)
情景分析咋一看,此题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面对陌生的情景,而又处于紧张的考场环境中,往往会不知道从何入手.可见复习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的模型分析与建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对零质量模型的特点掌握了之后,可以知道此题支架质量不计,应该抓住零质量模型的上述特点1来进行解题.考虑支架不绕A点转动,那么支架刚要转动时,所有的力对支架的A点合力矩为零.
解析如图2,第一空中,隔离分析支架,共受到4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拉力F方向竖直向下;拉力T沿着斜面向下,压力N垂直斜面向下,摩擦力f沿着斜面向上.对物体隔离分析,由于物块匀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三定律知N=mgcos37°,f=μmgcos37°,T=mgsin37° f.考察支架,由于T=F,而DC=AC,即AE=AG,所以力矩彼此抵消.合力矩N·AO-f·AG=0.代入数据可得:AO=0.248 m,由几何关系知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0.248 m.第二空,按照以上分析,F与T的力矩总是抵消,滑动摩擦力、压力又不变,所以不影响临界点的选择,第二空填“等于”.
3合力为零的情况
例题2(2011年江苏)如图3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杆越来越容易断D. 杆越来越不容易断
解析以B点为研究对象,B受三个力:绳子当中沿OB方向的拉力T,重物P竖直向下的拉力G,AB杆沿AB方向的支持力N,这三个力构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该三角形GNT与几何三角形ABO相似,得到OBT=OAG=ABN,由此可知,N不变,T随OB的减小而减小.故B项正确.
规律分析铰链类的定杆可绕轴自由转动,根据轻杆中的力矩平衡,如果轻杆中的弹力方向不沿杆,杆就无法达到转动平衡,所以弹力方向一定沿杆,杆中的弹力方向类似弹簧的弹力方向.另外,绳子已被杆分成两段,不再具有相同的形变规律,当中拉力也不一定相等.
变式跟踪如图4所示,轻杆BC的一端用铰链固定于墙上,另一端有一小滑轮,重物系一绳经滑轮固定在墙上的A点,滑轮与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若将绳一端从A点沿墙稍向上移,系统再次平衡后,则
A.轻杆与竖直墙壁间的夹角减小
B.绳的拉力大小不变,轻杆受的压力减小
C.绳的拉力增大,轻杆受的压力减小
D.绳的拉力大小不变,轻杆受的压力大小不变
解析因为绳子的拉力总是等于重物的重力,所以绳子的拉力不变.平衡时,轻杆BC位于∠ACD角平分线上,当A点上移时,∠ACD变大,相应的∠ABC也应变大.AC绳和CD绳间的夹角变大,绳的拉力大小不变,则合力减小,因此轻杆受到的压力减小.所以选B项.
虽然学无定法,但学到的知识却有定法.可见,此类问题重在分清类别,弄清属于定杆还是动杆方可按律而行.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飘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飘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 (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飘带上.两物块与飘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飘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飘带发生滑动
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情景分析江苏高考题以熟悉的斜面问题为背景,但无法判断M、m及飘带间如何相对滑动,许多学生感到情景是陌生的.学生如果不能准确地构建模型来研究M、m的运动情况,那么就无从下手去判断选项.事实上,只要建构正确的模型——零质量模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轻绳子连接体问题中,按照模型特点2,可以得知绳子两端的拉力相等.而此高考题中,我们同样可以分析得知,飘带两端受到物块的摩擦力也是相等的,否则飘带的加速度无穷大.如果把高考题飘带换成理想轻质绳子,那么学生就可以很快建构起绳子连接体模型,进而给出答案.
解析按照以上分析,对选项A,很快就可以确定是正确的.既然飘带两端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只要M、m与飘带的摩擦系数足够大,使得m相对飘带静止,那么M也将相对飘带静止,所以B错误.由于m
4模型迁移
迁移思路可以将轻飘带这一模型迁移至轻绳连接体问题中去.在一般练习中的轻绳子连接体中,可以将绳子改成轻质飘带,这样就构造出一个新颖的情景,进而增加问题的难度.可以考查学生对零质量模型的掌握情况.
例题3(自命题)如图4,大小物块质量分别为M、m.大物块压着轻飘带,飘带绕过滑轮后通过M上方.m又压在飘带上.地面光滑,小物块m表面也光滑,滑轮质量和摩擦不计.飘带和M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一拉力F作用在M上.m还在M上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相对地面一定不会运动
B.M下侧飘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上侧受到的摩擦力
C.只要F足够大,M下侧飘带可能相对M滑动
D.如果M以加速度a运动,则a=F-2mgμM
分析与解析A选项由于m表明光滑,所以物块一直不受摩擦力,所以相对地面静止,那么A正确.此题考查的是零质量模型,学生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很快判断飘带受到的合力为零,即两端的摩擦力相等,所以B错误.但是很多学生不会这么认为.他们考虑M下侧压力大于上侧压力,仅仅由公式F=μN认为B正确.这主要是由于没有理解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我们知道,M下侧受到的一定是静摩擦力,它的大小会随上侧摩擦力的变化而调节,与之相等,所以下侧飘带不会相对M滑动,C错误.到这里,如果M相对地面运动,则它受到的合力为F-2f,其中f为上侧的摩擦力.即a=F-2mgμM.所以D正确.答案为A、D.
可以看出解决上述试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零质量模型的特点.从模型的迁移过程也可以看到,小范围地改动习题对象,可以使情景陌生化.一些高考题往往也是由某些被学生做烂了的习题进行改编的.稍微改变一些条件就可以营造出新颖的氛围来.而许多教师由于没有把握好复习教学的方法,往往进行题海战术.到最后学生虽然做了很多题,可一旦遇到相似的陌生问题却还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教师要引起注意的是:复习要系统地进行,并重视模型建构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