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锡有个外卖小哥,月跑单量达2000多单,被同行们称为“单王”。专职骑手一个月正常跑单量是900单,每天30单左右,就已经精疲力竭。这位外卖小哥是个活地图,能够记住方圆5公里内所有小区30余万户家庭的门牌号。
今年21岁的豆中生,出生于河南漯河一个小山村,16岁外出打工。豆中生来到无锡,加入了外卖小哥的行业。刚开始的时候,遇到难找的小区,其他同事一般不去,豆中生不怕麻烦,愿意多花时间,提前出发探寻路线。如果实在找不到,他会致电顾客,或者询问同行和路人,导航到大致位置,“不熟悉的地方要经常去,多去几回也就熟了”。
空闲时间,豆中生习惯打开手机自带的高德地图,上面会详细显示每个小区的门牌号,附近哪个小区不熟悉,他便下意識地多看。为节省送餐时间,他将每个小区的门牌号背了下来。除了记忆路线,他还会熟记每户商家的出餐速度。如果遇到出餐较慢的商家,提前到达可能要增加等待时间。所以他通常会把出餐速度快的先取完,再去取出餐速度慢的。
豆中生什么地方都跑,别人不抢的远单,他也去,为的是把周围的路线摸熟。同行来不及派的时候,会把订单发到转单大厅。倘若顺路,时间来得及,他都会抢过来。
豆中生每天早晨8:30到岗后就和同事们开始一天忙碌的外卖派送工作。一个月2000单,合算到每天就是60多单。不光这个月,上个月小豆也交出了1300单的傲人成绩。而专职骑手一个月正常跑单量是900单,每天30单左右。豆中生说,送单的路上,不同的订单,送达途中有不同的技巧。“就这片普通的老小区六楼都是爬楼梯的,刚刚这个单我路上不能骑太快,可乐扎孔了容易倒,会洒出来,包括牛奶也是特别容易倒的。”订单的客户也夸奖豆中生:“从下单到拿到大概10分钟左右,外卖师傳速度还挺快的,挺辛苦的,不容易。”
下楼的过程中,叮咚叮咚的手机接单声没有停过,当别人问到为何每月业绩能跑超出同事一倍量时,这个21岁的男孩特别腼腆:“跑单没有特别的技巧,每个月跑那么多单就是路线熟悉,每次派单的时候送到哪里,脑子里都会出现一个路线图。业余时间看看地图,附近都有什么小区,基本上每一栋的门牌号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也不用浪费时间去找了。”
从去年6月入职以来,除了前两个月不熟悉路线以外,8月份开始,豆中生每个月的跑单量节节攀升,脑海的地图也越铺越大,现在已经能准确记住无锡市区非常多户家庭的门牌号。
豆中生说,有一种力量支持着自己如此拼命跑单。“我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和弟弟。干这工作别人都觉得挺累的,但对我来说,只要有激情,做什么都不会累”。
成了“单王”,豆中生也坦言,外卖配送是一个高危行业,尤其是下雨天,一不留神即会“人仰车翻”。他经常为了躲避突然冒出来、正在低头玩手机的人而急刹车,不记得自己跌倒过多少次了,手机屏也因此摔碎过。
豆中生喜欢思考,乐于从重复单调的工作里发掘新的乐趣。他说他喜欢下班到家后泡上一杯茶,反思一天所做的事情,找找仍需要改善的地方。
“我从最开始一单单跑,到现在一下子连接十来单,一切都是以如何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我总是在问自己一个问题,能不能再变好一点,比如现在一次能干个十五六单,什么时候在不超时的情况下提到20单。这就是动力。”在豆中生看来,跑单量的提升是阶段性成果,背后关键是迭代思维。而跑远单同样源于“变好”动力的驱使。要跑得更快,就需要在现有的认知内,开拓自己未知的版图,做一些额外功夫提升自己。
(摘自《深圳青年》2018.10)
今年21岁的豆中生,出生于河南漯河一个小山村,16岁外出打工。豆中生来到无锡,加入了外卖小哥的行业。刚开始的时候,遇到难找的小区,其他同事一般不去,豆中生不怕麻烦,愿意多花时间,提前出发探寻路线。如果实在找不到,他会致电顾客,或者询问同行和路人,导航到大致位置,“不熟悉的地方要经常去,多去几回也就熟了”。
空闲时间,豆中生习惯打开手机自带的高德地图,上面会详细显示每个小区的门牌号,附近哪个小区不熟悉,他便下意識地多看。为节省送餐时间,他将每个小区的门牌号背了下来。除了记忆路线,他还会熟记每户商家的出餐速度。如果遇到出餐较慢的商家,提前到达可能要增加等待时间。所以他通常会把出餐速度快的先取完,再去取出餐速度慢的。
豆中生什么地方都跑,别人不抢的远单,他也去,为的是把周围的路线摸熟。同行来不及派的时候,会把订单发到转单大厅。倘若顺路,时间来得及,他都会抢过来。
豆中生每天早晨8:30到岗后就和同事们开始一天忙碌的外卖派送工作。一个月2000单,合算到每天就是60多单。不光这个月,上个月小豆也交出了1300单的傲人成绩。而专职骑手一个月正常跑单量是900单,每天30单左右。豆中生说,送单的路上,不同的订单,送达途中有不同的技巧。“就这片普通的老小区六楼都是爬楼梯的,刚刚这个单我路上不能骑太快,可乐扎孔了容易倒,会洒出来,包括牛奶也是特别容易倒的。”订单的客户也夸奖豆中生:“从下单到拿到大概10分钟左右,外卖师傳速度还挺快的,挺辛苦的,不容易。”
下楼的过程中,叮咚叮咚的手机接单声没有停过,当别人问到为何每月业绩能跑超出同事一倍量时,这个21岁的男孩特别腼腆:“跑单没有特别的技巧,每个月跑那么多单就是路线熟悉,每次派单的时候送到哪里,脑子里都会出现一个路线图。业余时间看看地图,附近都有什么小区,基本上每一栋的门牌号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也不用浪费时间去找了。”
从去年6月入职以来,除了前两个月不熟悉路线以外,8月份开始,豆中生每个月的跑单量节节攀升,脑海的地图也越铺越大,现在已经能准确记住无锡市区非常多户家庭的门牌号。
豆中生说,有一种力量支持着自己如此拼命跑单。“我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和弟弟。干这工作别人都觉得挺累的,但对我来说,只要有激情,做什么都不会累”。
成了“单王”,豆中生也坦言,外卖配送是一个高危行业,尤其是下雨天,一不留神即会“人仰车翻”。他经常为了躲避突然冒出来、正在低头玩手机的人而急刹车,不记得自己跌倒过多少次了,手机屏也因此摔碎过。
豆中生喜欢思考,乐于从重复单调的工作里发掘新的乐趣。他说他喜欢下班到家后泡上一杯茶,反思一天所做的事情,找找仍需要改善的地方。
“我从最开始一单单跑,到现在一下子连接十来单,一切都是以如何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我总是在问自己一个问题,能不能再变好一点,比如现在一次能干个十五六单,什么时候在不超时的情况下提到20单。这就是动力。”在豆中生看来,跑单量的提升是阶段性成果,背后关键是迭代思维。而跑远单同样源于“变好”动力的驱使。要跑得更快,就需要在现有的认知内,开拓自己未知的版图,做一些额外功夫提升自己。
(摘自《深圳青年》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