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活化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条件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uf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在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强调英语学习是一个主动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会感悟和运用英语的意识和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而要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认识,需要建立生态化的教学环境,需要对教材进行生活化合理利用。
  关键词:生活化 高中英语课堂 教师 生态化 教材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社会、科技发展要求新一代国民具有有学识、会生活、健康向上、有经济头脑等方面所必备的良好的素质。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而这样的教学必定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及可持续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被提倡到实际的中小学教学中来。
  二、问题探讨的意义
  1.英语语言习得对生活化教学的需要
  语言源于生活,若离开了生活,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斯大林说过:“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社会以外没有语言。”因此,语言必须融入生活,而作为语言一部分的英语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英语知识课中获得的是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信息;而在言语实践课中获得的是英语的能力。英语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对言语的实践,语言习得理论强调了语言主体的“亲历性”。
  2.高中生自身学习语言的特点对生活化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从学习心理来说,高中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比初中生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高中学生初步具备了以理性思维为特征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往往对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更感兴趣,对问题的思维亦更趋成熟。在具体英语课堂教学中,他们更渴望在教学中更实际地结合生活化的内容,学习语言,增长生活经验和实际交际能力。
  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促进
  笔者在访谈和课堂观察中发现,高中生在学习的成功动机上处于中等或相当强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其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虽然目前很多教师实际的教学理念和高考是相悖的,但高考改革趋势已越来越体现出新课改对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上”(教育部,2003)。以江苏高考为例,自2004年江苏自主命题以来,力求新思维,语境生活化,背景真实性。试题的题材是与生活社会相关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能够在当今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中学英语教育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学教育的硬环境已在整体上得到了极大改善。而同时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教学理念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等软件设施的发展却很缓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教学质量=[学生(1分) 教材(2分) 环境(4分) 教法(3分)]×教师素质”的公式。可见,要完善生活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首先要完善必要的条件。
  1.教师观念及认识的转变
  新课程在关注人的发展的同时,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要求。迫切要求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增长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课改共同成长。而在现有高考模式改革、高中英语教材翻新的背景下,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
  (1)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
  生活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明确自己作为课堂指导者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加强、教材教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情感文化知识的培养。近几年中学英语教科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但许多教师对这一变化往往缺乏认识,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新教材,旧教法”。
  (2)教材的合理运用
  高中英语新教材是以模块单元的形式安排,包括了听说读写,内容多、涉及面广,还增加了选修板块。而实际教学中,正如前面笔者对英语教师的访谈中,部分教师抱怨的那样,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处理好知识传授、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关系,对教师无疑是极大挑战。生活化高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筛选,并适当补充相关生活化背景材料。
  (3)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改变
  长久以来,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一直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最终的考试成绩。新课程提出“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这就要求摒弃“唯分数论”,增加过程评价,包括参与语言实践的主动性、对日常学习态度、表现、综合能力等。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应当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寓思想情感教育于语言教学中。教学中要体现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所思所想。
  (4)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给教师的角色定义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学生个性的影响者、活动结果的评价者。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做到:①精心设计课堂;②情感的交流和个性的发挥。
  2.生态化的教学环境
  教学需要一定的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教与学的一切条件和因素。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生态系统只有开放才能与外部环境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达到与外界不断互动。同样,英语课堂教学只有走向一种生态化,走向开放,才能增强课堂的生活活力,这正是生活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学生在一种生活化宽松合作的教学场景中去感知、理解、运用,去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学习的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1)生态化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信息资源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封闭的,需要环境的支持。从信息源的角度,即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书本语言知识,领会了教师的讲授,但并不代表其在现实生活自然的语言交际场合就能真正自如表达自己的思想,良好的教学环境除了为学生提供来自书本的信息,更有来自网络媒体、教师个体、学习同伴等的信息资源。
  (2)生态化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心理环境
  在所有的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的心理环境表现为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以平衡、良好的心态在自然环境下学习发展。这就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情境体验可以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3.生活化教材的合理利用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高质量的语言教材应该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能满足时代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随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新教材的使用是英语教学的一场改革。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在“教材使用建议”中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而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最终目的是使教材的“普适性”转变成符合教学实际的“特殊性”,把固化的教材内容转化成符合实际的灵活教学方案,把模式化的教学过程变为动态的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
  四、结论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交际,而不仅仅为了学习一些英语语言知识。正是在新课程改革及高考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而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适应了这一要求。笔者希望能通过探讨这一问题,为一线英语教育提供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吴含珍,杜学元.论我国英语教学生活化二语习得环境的塑造(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1).
  [2]包育彬,陈素燕.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的策略与艺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俞红珍.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本质、内容和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期刊